CN206792823U -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2823U
CN206792823U CN201720503509.7U CN201720503509U CN206792823U CN 206792823 U CN206792823 U CN 206792823U CN 201720503509 U CN201720503509 U CN 201720503509U CN 206792823 U CN206792823 U CN 206792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insulation cylinder
mounting ring
metal mounting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35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德强
蔡雪苗
楼闪明
张扬阳
张刚小
谢晋
罗阳
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035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2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2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28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安装在建筑物的楼梯通道的窗口位置;包括金属安装环、隔热筒和软梯,所述隔热筒采用柔性隔热防火材质制成,所述金属安装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的一端且将所述隔热筒撑开,所述软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的内侧壁上且沿所述隔热筒的轴向布置;所述金属安装环呈与所述窗口相适配的形状,所述金属安装环的一侧边转动连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边上,所述金属安装环转动后卡接在所述窗口内部四周的墙壁上,所述隔热筒从所述窗口伸出并向下延伸。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金属安装环、隔热筒和软梯,当出现紧急灾情时,可实现人们从高层楼房通过攀爬的方式进入到安全楼层或楼下,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是目前的消防的难题,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建筑比较高,消防车和消防人员很难很快的到达失火楼层,很难有效的开展高空的消防和救援工作,只能靠消防人员从外墙攀爬,不能及时有效的将失火楼层的人救出,而消火灾受难者大多数是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救助而被烟气呛到窒息而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消防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安装在建筑物的楼梯通道的窗口位置;包括金属安装环、隔热筒和软梯,所述隔热筒采用柔性隔热防火材质制成,所述金属安装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的一端且将所述隔热筒撑开,所述软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的内侧壁上且沿所述隔热筒的轴向布置;所述金属安装环呈与所述窗口相适配的形状,所述金属安装环的一侧边转动连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边上,所述金属安装环转动后卡接在所述窗口内部四周的墙壁上,所述隔热筒从所述窗口伸出并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金属安装环、隔热筒和软梯,当出现紧急灾情时,可实现人们从高层楼房通过攀爬的方式进入到安全楼层或楼下,安全可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隔热筒的轴向排布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开拆卸的遮挡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开口,人们在隔热筒内攀爬时可通过隔热筒上的开口进行自由呼吸,防止隔热筒内气体流通不畅。
进一步,所述软梯包括多个横向布置的软杆,所述软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的内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软杆,方便人们攀爬脚部施力。
进一步,所述软梯还包括多个握杆,所述握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软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握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握杆,方便人们攀爬时手握。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上还设有多个支撑人体臀部的座兜,多个所述座兜一一对应的固定在所述隔热筒内侧壁上与所述软杆对应的位置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座兜,方便人们在攀爬中途中可坐在座兜上进行歇息。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内还设有防护绳和多个防护环,所述防护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安装环上,其另一端沿所述隔热筒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防护绳上设有多个节点;所述防护环环设在人的腰上,所述防护环上设有松紧扣,所述松紧扣套接在所述防护绳上;所述松紧扣可自动卡接在所述节点上或手动从所述节点穿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防护绳和防护环,可避免人们失手从所述隔热筒掉下;当人们失手从所述隔热筒掉下时,可通过防护环和防护绳上的节点将人们吊挂在距离失手处下端最近的一个节点处,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的另一端设有海绵底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海绵底座,为整个系统的安全增加了最后一道屏障,当人们从隔热筒滑落到底部时,海绵底座可避免人们直接硬着陆到地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窗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环的松紧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隔热筒;11、开口;12、海绵底座;13、金属安装环;14、软杆;15、握杆;2、建筑物;21、窗口;3、防护环;31、松紧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安装在建筑物2的楼梯通道的窗口21位置;包括金属安装环13、隔热筒1和软梯,所述隔热筒1采用柔性隔热防火材质制成,所述金属安装环13安装在所述隔热筒1的一端且将所述隔热筒1撑开,所述软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1的内侧壁上且沿所述隔热筒1的轴向布置;所述金属安装环13呈与所述窗口21相适配的形状,所述金属安装环13的一侧边转动连接在所述窗口21的一侧边上,所述金属安装环13转动后卡接在所述窗口21内部四周的墙壁上,所述隔热筒1从所述窗口21伸出并向下延伸。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金属安装环、隔热筒和软梯,当出现紧急灾情时,可实现人们从高层楼房通过攀爬的方式进入到安全楼层或楼下,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的隔热筒1优选采用聚丙烯腈化纤维织物与铝箔复合而成的复合物。所述窗口21的内侧壁上设有一环形卡台,所述金属安装环13转动后可套接并卡在所述环形卡台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隔热筒1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隔热筒1的轴向排布的开口11,所述开口11上覆盖有开拆卸的遮挡布。通过设置开口,人们在隔热筒内攀爬时可通过隔热筒上的开口进行自由呼吸,防止隔热筒内气体流通不畅。所述开口11可以为圆形或方形,圆形的开口11的直径为3cm-10cm,方形的开口11的对角线长度为3cm-10cm。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软梯包括多个横向布置的软杆14,所述软杆1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1的内侧壁上。通过设置软杆,方便人们攀爬脚部施力。所述软杆14可采用橡胶棒外部包覆帆布制成的长条形结构,软杆14的长度为20cm-40cm。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软梯还包括多个握杆15,所述握杆15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1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软杆14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握杆15。通过设置握杆,方便人们攀爬时手握。所述握杆15的材质与所述软杆14的材质相同,所述握杆15沿所述隔热筒1的轴向布置。所述握杆15的长度为10cm-20cm。
本实施例的所述隔热筒1上还设有多个支撑人体臀部的座兜,多个所述座兜一一对应的固定在所述隔热筒1内侧壁上与所述软杆14对应的位置上。通过设置座兜,方便人们在攀爬中途中可坐在座兜上进行歇息。座兜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可以为橡胶或帆布,所述座兜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方便对人体臀部进行支撑。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隔热筒1内还设有防护绳和多个防护环31,所述防护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安装环13上,其另一端沿所述隔热筒1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防护绳上设有多个节点;所述防护环3环设在人的腰上,所述防护环3上设有松紧扣31,所述松紧扣31套接在所述防护绳上;所述松紧扣31可自动卡接在所述节点上或手动从所述节点穿过。通过设置防护绳和防护环,可避免人们失手从所述隔热筒掉下;当人们失手从所述隔热筒掉下时,可通过防护环和防护绳上的节点将人们吊挂在距离失手处下端最近的一个节点处,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本实施例的防护环3上可设置一护腰支板,防止下降重力过大而对人体腰部造成损伤。所述防护环3采用麻绳制成,所述松紧扣31的结构为直接将防护环3的一端挽成一活动扣即可,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隔热筒1的另一端设有海绵底座12。通过设置海绵底座,为整个系统的安全增加了最后一道屏障,当人们从隔热筒滑落到底部时,海绵底座可避免人们直接硬着陆到地面上。
本实施例的金属安装环13通过转轴与所述建筑物2的窗口2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安装有两个轴承座,所述金属安装环13优选为方形结构,所述金属安装环13的一侧边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轴承,所述金属安装环13上的两个轴承对应安装在所述转轴两端的轴承座上即实现金属安装环13与所述窗口21的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可在建筑物2的内墙上靠近窗口21的位置设置一安装腔,当未有火灾发生时,可将金属安装环13以及隔热筒1折叠后收放在所述安装腔内。
本实施例的建筑消防通道系统的使用过程为,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们可手动将建筑物的楼梯通道的窗口位置的金属安装环转动至贴近所述窗口的内侧壁上,然后将所述隔热筒从所述窗口内向外投放出,然后将防护绳扔在所述隔热筒内并向下延伸,并将防护环套在腰部,调整防护环上的松紧扣,使松紧扣可挂在所述防护绳上的节点上,然后从所述窗口处沿所述隔热筒慢慢向下攀爬,直至达到地面上。在攀爬的过程中,可手握住所述握杆,脚踩住所述软杆,在攀爬过程中,可坐在隔热筒内壁上的座兜上进行休息。
本实施例的建筑消防通道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当消防人员救助不及时时,可实现自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安装在建筑物(2)的楼梯通道的窗口(21)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安装环(13)、隔热筒(1)和软梯,所述隔热筒(1)采用柔性隔热防火材质制成,所述金属安装环(13)安装在所述隔热筒(1)的一端且将所述隔热筒(1)撑开,所述软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1)的内侧壁上且沿所述隔热筒(1)的轴向布置;所述金属安装环(13)呈与所述窗口(21)相适配的形状,所述金属安装环(13)的一侧边转动连接在所述窗口(21)的一侧边上,所述金属安装环(13)转动后卡接在所述窗口(21)内部四周的墙壁上,所述隔热筒(1)从所述窗口(21)伸出并向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1)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隔热筒(1)的轴向排布的开口(11),所述开口(11)上覆盖有开拆卸的遮挡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梯包括多个横向布置的软杆(14),所述软杆(1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1)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梯还包括多个握杆(15),所述握杆(15)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1)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软杆(14)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握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上还设有多个支撑人体臀部的座兜,多个所述座兜一一对应的固定在所述隔热筒(1)内侧壁上与所述软杆(14)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2、4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1)内还设有防护绳和多个防护环(3),所述防护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安装环(13)上,其另一端沿所述隔热筒(1)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防护绳上设有多个节点;所述防护环(3)环设在人的腰上,所述防护环(3)上设有松紧扣(31),所述松紧扣(31)套接在所述防护绳上;所述松紧扣(31)可自动卡接在所述节点上或手动从所述节点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2、4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1)的另一端设有海绵底座(12)。
CN201720503509.7U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92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3509.7U CN206792823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3509.7U CN206792823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2823U true CN206792823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9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350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92823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2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6910B (zh) 高层楼房灭火救援的方法
CN205649745U (zh) 通道式高楼速降救生装置
CN202289241U (zh) 消防逃生救生设备
CN204307230U (zh) 家庭高楼逃生装置
CN206792823U (zh)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CN201832293U (zh) 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
CN107737423A (zh) 一种高空逃生布筒滑道
CN208525679U (zh) 一种高楼应急滑道
CN203802970U (zh) 一种应急逃生专用设备
CN1879909B (zh) 高楼火灾自救多人乘用逃生车及其救生方法
CN213297812U (zh) 一种铝合金折叠型室外逃生梯用开启机构
CN105536164A (zh) 一种防跳楼救援网
CN202407938U (zh) 一种具有椅子功能的高层建筑救生梯
CN202113505U (zh) 高楼救生梯
CN206315372U (zh)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系统
CN206581873U (zh) 一种安全逃生梯
CN2799004Y (zh) 楼房火灾自救器
CN2622074Y (zh) 气囊救生器
CN201001918Y (zh) 旋转伸缩式逃生梯
CN203763689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安全缓降逃生装置
CN108042936A (zh) 一种火灾逃生装置
CN215461506U (zh) 一种建筑物消防救生系统
CN214074744U (zh) 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放绳设备
CN219764330U (zh) 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护栏
CN214463856U (zh) 一种逃生梯快速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