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3505U - 高楼救生梯 - Google Patents

高楼救生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13505U
CN202113505U CN2011201797855U CN201120179785U CN202113505U CN 202113505 U CN202113505 U CN 202113505U CN 2011201797855 U CN2011201797855 U CN 2011201797855U CN 201120179785 U CN201120179785 U CN 201120179785U CN 202113505 U CN202113505 U CN 202113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rescue
case lid
belt
rise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97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兴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797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13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13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135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高楼救生梯,由箱体、箱盖、救生腰带、伸缩式安全带、弹性收缩装置、折叠梯及折叠梯固定装置构成,救生腰带可与伸缩式安全带可靠连接。箱盖上有开箱孔,孔后面紧邻箱盖联动开关装置。逃生时,用箱盖外救生锤击碎封孔玻璃,箱盖开启,拴好救生腰带和伸缩式安全带,从折叠梯下行至下层楼层。重复上层楼层救生梯操作,最后到达地面。本高楼救生梯均应在每个单元、每层楼的阳台旁,上下楼层垂直对应安装,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整栋高楼通过本高楼救生梯,使各单元上下楼层在高楼外墙形成上下贯通的自救路径,整栋高楼的自救逃生同时进行。为防盗,可在高楼救生梯内设置报警器。

Description

高楼救生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器材,特别是一种消防队水龙射程之外的高楼火灾发生时可以帮助人们自救逃生的救生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越建越多,越建越高,高楼火灾也频频发生。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安全通道被滚滚浓烟和烈焰封住,居住在高楼上的人很难逃脱火海。有的会自制绳索逃生,有的顺着外墙管道下滑,发生坠落险情的情况在所难免。有的忍受不了高温炙烤,选择跳楼,死伤现场惨不忍睹。而更多的人无路可逃,窒息而死。
目前的火灾消防云梯和水龙,由于设备的局限,基本满足不了5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火灾救助。2010年发生在上海的高楼大火中,火灾至上而下,由于消防云梯和消防水龙达不到火灾楼层的高度,致使数百人火场丧生,是我们记忆犹新的惨痛实例。残酷的事实令我们急于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目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救助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用于高楼配置、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帮助人们有效逃生的高楼救生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楼救生梯,由箱体、箱盖、救生腰带、伸缩式安全带、弹性收缩装置、折叠梯及折叠梯固定装置构成,救生腰带上有安全环和安全扣,伸缩式安全带一端与箱体上的弹性收缩装置固连,另一端有与救生腰带上的安全环相配合的安全扣,折叠梯固定装置一端固定在箱体内的正面,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梯根部的支撑杆上。
考虑到高楼救生梯的防盗性,本实用新型的箱盖内面上部两侧各设置一端部连接滚轮的转动曲柄,滚轮尺寸与箱体上对应的滑槽相配合,箱盖上设有开箱孔,开箱孔上有封孔玻璃,后面紧邻箱盖联动开关装置,箱盖外侧附着救生锤。
为了便于逃生者逃生时安全、可靠踩踏折叠梯下行,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梯
应采用硬质材料,相邻两步之间由铰链连接,便于折叠。未启用时,折叠梯最后一节上的挂环将折叠梯挂在高楼救生梯箱体内正面的折叠梯挂钩上。
本实用新型高楼救生梯的安装分凹凸两种,已建高楼采用外部用紧固件可靠安装;在建高楼或设计图纸时应在安装处预留放置空穴,用紧固件安装后与高楼外墙基本平齐。无论选择哪种,本高楼救生梯均应在每个单元、每层楼的阳台旁,上下楼层垂直,一一对应安装,这样可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整栋高楼通过各层设置的高楼救生梯,使各单元上下楼层在高楼外墙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自救路径,确保整栋高楼的群众自救逃生同时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高楼火灾发生后,来不及从安全通道撤离的人们可以聚集在各单元设置本高楼救生梯处的阳台上,将卡在箱盖外的救生锤取下,用力击碎箱盖上的开箱孔上的玻璃,此时箱盖打开。人们从挂钩上取下折叠梯最后一节放下,折叠梯依靠重力悬挂,人们将救生腰带系在腰上,拉出伸缩式安全带,把安全扣与救生腰带上的安全环扣好,踩着折叠梯,快速到达下一楼层,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下一楼层的救生梯,放下折叠梯,拉出下层伸缩式安全带,解开上层伸缩式安全带,扣好救生腰带安全环,踩着折叠梯一级一级、一层一层向下,最后到达地面。如果低层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高楼自救梯,则上一楼层的人只需下到下面一层楼时更换伸缩式安全带即可。
解开后的伸缩式安全带自动收缩至上层楼原位。重复操作以上步骤,放下第二个人,迅速踩着折叠梯向下,这样周而复始,人们就能在消防人员抵达之前和消防云梯达不到高度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迅速撤离到地面,或撤离到消防水龙能有效控制的高度,从而可避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无路逃生的状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式安全带和折叠梯的长度与一层楼的层间高度相适应。为了赢得逃生时间,可在较高楼层的救生梯内多放置一些救生腰带,每个高楼救生梯中的伸缩式安全带也可设置两个,使人们逃生速度倍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楼救生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危险性小,当发生灾情时可为人们提供一条逃生之路,可减少人们被烈焰浓烟围困之时慌不择路逃生造成的伤亡,变被动等待救援改为主动自救,为消防领域增加了一个最便捷的逃生设施,也为消防队营救生命赢得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 是发明高楼救生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 是箱盖联动开关装置示意图
图3 是箱盖内面结构示意图
图4 是高楼救生梯外观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
1-箱体  2-箱盖  3-救生腰带  4-伸缩式安全带  5-弹性收缩装置  6-折叠梯  7-斜拉链  8-救生腰带安全环  9-救生腰带防滑扣  10-伸缩式安全带安全扣  11-折叠梯支撑杆  12-箱盖内面滚轮  13 -转动曲柄  14-开箱孔  15-救生锤  16-开启顶杆  17-连杆  18-旋转柄  19-转轴  20-限位斜块  21-弹簧限位块   22 -腰带挂杆  23-报警器  24-折叠梯挂钩  25-折叠梯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由由箱体1、箱盖2、救生腰带3、伸缩式安全带4、弹性收缩装置5、折叠梯6及折叠梯固定装置7构成,救生腰带3上有安全环8和防滑扣9,伸缩式安全带4一端与箱体上的弹性收缩装置5固连,另一端有与救生腰带上的安全环8相配合的安全扣10,折叠梯固定装置7一端固定在箱体1内的正面,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梯7根部的支撑杆11上。
箱盖2内面上部两侧各设置一端部连接滚轮12的转动曲柄13,滚轮12的尺寸与箱体上对应的滑槽相配合,箱盖2上设有开箱孔14,并附着救生锤15,开箱孔14上有封孔玻璃,后面紧邻箱盖联动开关装置。该箱盖联动开关装置由开启顶杆16、连杆17、旋转柄18、转轴19、限位斜块20和弹簧限位块21构成,连杆17一端与开启顶杆16尾部相连,另一端与旋转柄18相连,转轴19位于箱体底部外沿附近的槽内,其一端与旋转柄18相连,限位斜块20固定在转轴19的两端,弹簧限位块21固定于箱体底部靠近外沿的中间位置。
高楼救生梯在未启用状态下箱体与箱盖由滑槽配合,联动开关的限位斜块向内抵住箱盖,弹簧限位块向外抵紧箱盖。当逃生的人们用救生锤敲碎封孔玻璃时,同时也推动了开启顶杆16,箱盖联动开关动作,连杆17向后运动,带动旋转柄18旋转,转轴19旋转,限位斜块20随转轴19旋转成水平状态,撤去对箱盖的  
限位,箱盖松动,弹簧限位块释放,将箱盖向外推,同时,箱盖2内侧上部转动曲柄13端部的滚轮12沿箱体两侧的滑槽向下滑动,使箱盖2迅速下滑开启。
如果低层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高楼自救梯,则上一楼层的人只需下到下面一层楼时更换伸缩式安全带即可。为此,可在上层高楼自救梯中多设置一些救生腰带,将其挂在挂钩或挂杆22上,这样,即使先下去的逃生者没有将腰带归位,后面的人们还有救生腰带可用。
本实施例中,从安全、可靠考虑,为了兼顾逃生者的适应性,折叠梯每步长度设计为30厘米,宽40厘米,相邻折叠部位由铰链连接,梯长长度与楼层层间距大致相同,保证上下楼层救生梯的连续。未启用时,将折叠梯两步一折叠收入箱体内,并将最后一节上的挂环25挂在高楼救生梯箱体内正面的折叠梯挂钩24上。
为了逃生时安全、可靠踩踏,每节折叠梯都用铁皮或聚氯乙烯材料制作的硬质套筒作支撑,避免向下攀登时折叠梯大幅度甩动或者绞拧在一起。
为了保证急需时能快速打开箱盖,以及长时间搁置箱体不被锈蚀,本高楼救生梯的箱体与箱盖之间的滑槽内应该填充固体润滑油,箱体外表面应该喷涂防锈漆。
为了防盗起见,本高楼救生梯内可设置防盗报警器23,将联动开关与报警器触发开关连接。一旦有窃贼撬动救生梯,则触发报警器启动,向住户报警,使窃贼不能利用高楼救生梯行窃。同时,在火灾发生时,也起到呼救和引导消防队快速抵达的作用。

Claims (8)

1.一种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由箱体(1)、箱盖(2)、救生腰带(3)、伸缩式安全带(4)、弹性收缩装置(5)、折叠梯(6)及折叠梯固定装置(7)构成,救生腰带(3)上有安全环(8)和防滑扣(9),伸缩式安全带(4)一端与箱体上的弹性收缩装置(5)固连,另一端有与救生腰带上的安全环(8)相配合的安全扣(10),折叠梯固定装置(7)一端固定在箱体(1)内的正面,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梯(7)根部的支撑杆(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箱盖(2)上设有开箱孔(14),开箱孔(14)上有封孔玻璃,后面紧邻箱盖联动开关装置,箱盖(2)内面上部两侧各设置一端部连接滚轮(12)的转动曲柄(13),滚轮(12)尺寸与箱体上对应的滑槽相配合,箱盖(2)外侧附着救生锤(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盖联动开关装置由开启顶杆(16)、连杆(17)、旋转柄(18)、转轴(19)、限位斜块(20)和弹簧限位块(21)构成,连杆(17)一端与开启顶杆(16)尾部相连,另一端与旋转柄(18)相连,转轴(19)一端与旋转柄(18)相连,限位斜块(20)固定在转轴(19)两端,弹簧限位块(21)固定于箱体(1)底部边沿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梯固定装置(7)是两根斜拉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折叠梯(6)每节折叠梯均有硬质材料支撑套筒,相邻两步之间由铰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折叠梯(6)每节折叠梯均有硬质材料支撑套筒,相邻两步之间由铰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救生梯内设置防盗报警器,报警器的触发开关与箱盖联动开关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楼救生梯,其特征在于救生梯内设置防盗报警器,报警器的触发开关与箱盖联动开关连接。
CN2011201797855U 2011-05-31 2011-05-31 高楼救生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3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97855U CN202113505U (zh) 2011-05-31 2011-05-31 高楼救生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97855U CN202113505U (zh) 2011-05-31 2011-05-31 高楼救生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13505U true CN202113505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54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978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3505U (zh) 2011-05-31 2011-05-31 高楼救生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135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4590A (zh) * 2011-05-31 2011-12-14 罗兴玖 高楼救生梯
CN106401451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林奕涵 安全逃生梯
CN107905720A (zh) * 2017-06-19 2018-04-13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一种配电箱检修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4590A (zh) * 2011-05-31 2011-12-14 罗兴玖 高楼救生梯
CN106401451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林奕涵 安全逃生梯
CN106401451B (zh) * 2016-08-31 2018-03-23 林奕涵 安全逃生梯
CN107905720A (zh) * 2017-06-19 2018-04-13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一种配电箱检修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7681B2 (en) Fire-escape devices of the off-shore rigs with emphasis on a detachable island rig
CN203710561U (zh) 家用火灾逃生舱
CN104740790B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避难逃生装置
CN202113505U (zh) 高楼救生梯
CN102274590B (zh) 高楼救生梯
CN208710851U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203001723U (zh) 一种建筑
CN203001719U (zh) 一种建筑
CN203001714U (zh) 一种建筑
CN107952183A (zh) 一种高楼快速逃生和救火系统
CN203001720U (zh) 一种楼房
CN203001718U (zh) 一种楼房
CN207307000U (zh) 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松紧式高楼防火通道逃生设备
CN203001712U (zh) 一种楼房的逃生系统
CN203001713U (zh) 一种楼房
CN203379508U (zh) 一种缓降装置
CN206792823U (zh) 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CN205031799U (zh) 一种建筑的火灾救援供气系统
CN203001717U (zh) 一种楼房
US20230391434A1 (en) Off shore fire escape devices including sinking and rising of a detachable island rig
CN203379516U (zh) 一种设置有缓降装置的建筑
CN103801013A (zh) 一种楼房
CN203379513U (zh) 一种缓降装置
RU2455040C2 (ru)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пасения
CN203379515U (zh) 一种设置有缓降装置的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61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