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4759U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84759U CN206784759U CN201720592988.4U CN201720592988U CN206784759U CN 206784759 U CN206784759 U CN 206784759U CN 201720592988 U CN201720592988 U CN 201720592988U CN 206784759 U CN206784759 U CN 2067847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l
- water
- rotating shaft
- blade
- spigo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包括承插管和布置在承插管内的防反溢组件,所述防反溢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插管内壁上的环状的转轴圈,嵌套设置在所述转轴圈一段上的转轴套,对称安装在所述转轴套的外壁两侧的驱动叶片和阻水叶片,以及位于所述承插管侧面、并为所述驱动叶片提供翻转空间的转动空间仓;阻水叶片为与所述承插管的截面形状一致的薄片,在所述转轴套转动时,所述阻水叶片翻转至与所述承插管的轴心垂直,并封堵所述承插管。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高屋面雨水通过管道系统反溢至低屋面,从而节约雨水立管的数量,节约宝贵的室内空间,降低雨水立管数量对建筑内外装饰工作量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排水系统中的屋面雨水重力排放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排水系统用防反溢装置。
背景技术
出于建筑造型和外观的考虑,许多建筑具有多层次不同高度的屋面。其屋面雨水排放若采用87斗屋面雨水系统,可将不同高度的雨水斗接入同一立管,但最低雨水斗距立管底端的高度应大于立管高度的2/3,几何高度以系统的排出横管在建筑外墙处的标高为基准。接入同一排出管的管网为一个系统。如此,为防止高屋面雨水通过管道系统反溢至低屋面,往往造成低于立管高度1/3的屋面雨水斗无法接入立管,需另行设置立管及排出横管。
上述技术措施造成增加了立管和排出管,一方面增加了管道的使用数量从而增加工程造价;另一方面,若为内排水系统,则占用宝贵的室内空间,造成内装遮蔽工作量的增加,若为外排水系统,则增加了建筑外立面美观度处理的难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的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能够在不同高度的屋面,尤其高差较大的屋面排水斗接入同一共用雨水立管,节约立管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高屋面雨水通过管道系统反溢至低屋面的问题,避免分开设置雨水立管造成的浪费。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包括承插管和布置在承插管内的防反溢组件,所述承插管的下口为插口,插入排水系统的排水立管中,上部为承口,连接屋面雨水斗;所述防反溢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插管内壁上的环状的转轴圈,嵌套设置在所述转轴圈一段上的转轴套,对称安装在所述转轴套的外壁两侧的驱动叶片和阻水叶片,以及位于所述承插管侧面、并为所述驱动叶片提供翻转空间的转动空间仓;
所述转轴圈的直径与所述承插管的内径一致,布置方向与所述承插管的径向方向一致;所述转轴套沿所述转轴圈上自由转动,带动所述驱动叶片和阻水叶片分别在转动空间仓和承插管内腔中翻转;
所述驱动叶片为L形折板,分为垂直段和水平段,垂直段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转轴套的上方,水平段垂直固定在垂直段的顶端;阻水叶片为与所述承插管的截面形状一致的薄片,阻水叶片的外沿固定在所述转轴套的下方,在所述转轴套转动时,所述阻水叶片由贴紧所述承插管的内壁且平行于承插管轴心的位置翻转至与所述承插管的轴心垂直,并封堵所述承插管。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动空间仓的形状为1/4圆饼形状,与所述驱动叶片在所述承插管外部翻转的轨迹一致。
优选地,所述转动空间仓与所述承插管的内腔相连通,其底部通过限位板密封,所述限位板限制所述驱动叶片的翻转位置。
优选地,所述转动空间仓的半径大于所述驱动叶片的垂直段和水平段构成的三角形的斜边1~2mm。
优选地,所述转轴圈的内圈突出所述承插管的内壁5~8mm,在所述阻水叶片翻转至与所述承插管的轴心垂直的位置时,限制所述阻水叶片的位置,并与所述阻水叶片共同封闭隔离所述承插管的内腔。
优选地,所述转轴圈的截面为圆形,所述转轴套的截面为直径大于所述转轴圈截面直径1~2mm的圆形。
优选地,所述阻水叶片的直径小于所述承插管内径1~2mm。
优选地,所述驱动叶片的垂直段和水平段等长,均为所述承插管内径的1/5。
优选地,所述驱动叶片上方的承插管内壁上还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斜向下固定在承插管的内壁上,最下端与所述驱动叶片的距离为所述承插管内径的1/10。
优选地,所述导流片与所述承插管的夹角为30~35°。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装置安装在屋面雨水斗距立管底端的高度不大于立管高度的2/3的屋面雨水斗和排水立管之间,需要排水时,雨水在承插管内依靠重力排放,正常使用,一旦高层屋面的雨水通过立管向低层屋面反溢,反溢的雨水会推动驱动叶片向转动空间仓转动,此时,阻水叶片在驱动叶片和转轴套的带动下向上翻转,并停在水平位置,封闭承插管,从而达到隔绝反溢雨水的效果;本发明使得不同高度的屋面雨水斗可以接入同一雨水立管中,无论各屋面雨水斗距立管底端的高度是否大于立管高度的2/3;另外本发明可以有效防止高屋面雨水通过管道系统反溢至低屋面,从而节约雨水立管的数量,节约宝贵的室内空间,降低雨水立管数量对建筑内外装饰工作量的影响,且该装置无需外加动力,依靠排水流动自身的冲击力实现防反溢的目的,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的安装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雨水流向图;
图中,1-承插管、2-转轴圈、3-转动空间仓、4-驱动叶片、5-阻水叶片、6-导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包括承插管1和布置在承插管内的防反溢组件,如图2所示,承插管1的下口为插口,插入排水系统的排水立管中,上部为承口,连接屋面雨水斗。
防反溢组件包括转轴圈2、转轴套、转动空间仓3、驱动叶片4、阻水叶片5和导流片6。设定承插管的内径为D1,各部分的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为:
转轴圈2的直径为D1,布置方向与承插管1的径向方向一致,转轴圈2的内圈突出承插管1的内壁5~8mm,使得在阻水叶片5翻转到位时,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与阻水叶片5共同封闭隔离承插管1的内腔。
驱动叶片4、转轴套和阻水叶片5为一体结构,驱动叶片4和阻水叶片5对称设置在转轴套的外壁两侧。转轴套嵌套设置在转轴圈2一段上,转轴套空心部分的直径较转轴圈2的截面直径大1~2mm,使驱动叶片4绕轴转动不受阻滞。
驱动叶片4为L形折板,分为垂直段和水平段,垂直段的底端固定在转轴套的上方,水平段垂直固定在垂直段的顶端,驱动叶片4的垂直段和水平段等长,均为1/5D1
阻水叶片5为与承插管1的截面形状一致的薄片,阻水叶片5的外沿固定在转轴套的下方,阻水叶片5的直径为D1减去1~2mm。
转动空间仓3的形状为1/4圆饼形状,与驱动叶片4在承插管1外部翻转的轨迹一致,为驱动叶片4在承插管1的外部提供翻转空间,转动空间仓3的半径为驱动叶片4的L形折板构成的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加2mm,使驱动叶片4可以在转动空间仓3内无阻滞的转动;转动空间仓4与承插管1的内腔相连通,其底部通过限位板密封,限位板阻止驱动叶片4在阻水叶片5到位后继续过度旋转。
导流片6位于驱动叶片4上方,导流片6斜向下固定在承插管1的内壁上,最下端与驱动叶片4的距离为1/10D1,导流片6与承插管1的夹角为30~35°,导流片6的作用是引导下落的水流避开驱动叶片4的水平段,减少驱动叶片4对正常排水流态的影响。
本发明的装置仅需在共用雨水立管时,屋面雨水斗距立管底端的高度不大于立管高度的2/3的雨水斗处安装,而在大于立管高度2/3以上的雨水斗处均不需要安装。
如图3所示,雨水排水系统正常工作时,主立管排水流向竖直向下,在低于2/3立管高度的雨水斗处的排水流向如图2中的流向1所示。此时雨水通过雨水斗向下流,经过导流片6的引导,使其顺畅地避开驱动叶片4的水平段,而后通过横向连接支管流入雨水主立管中,正常排水。
当雨水通过主立管向低于2/3立管高度的雨水斗处反溢时,其排水流向如图2中的流向2所示。此时,雨水向上流动,水流冲击驱动叶片4的水平段,使得驱动叶片4逆时针转动,阻水叶片5向上转动,然后在水流的继续冲击下,阻水叶片5上升到水平位置,由于转轴圈2突出管道内壁5~8mm,阻水叶片5受到其限位作用,停止在水平位置,从而隔断水流向上的路径,起到防止水流反溢的作用。当向上的反溢水流逐步减弱,该处的雨水斗向下的水流开始向下运动,阻水叶片5开始向下转动,最终回到承插管1的管壁边,水流恢复正常工况的情况。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插管和布置在承插管内的防反溢组件,所述承插管的下口为插口,插入排水系统的排水立管中,上部为承口,连接屋面雨水斗;所述防反溢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插管内壁上的环状的转轴圈,嵌套设置在所述转轴圈一段上的转轴套,对称安装在所述转轴套的外壁两侧的驱动叶片和阻水叶片,以及位于所述承插管侧面、并为所述驱动叶片提供翻转空间的转动空间仓;
所述转轴圈的直径与所述承插管的内径一致,布置方向与所述承插管的径向方向一致;所述转轴套沿所述转轴圈上自由转动,带动所述驱动叶片和阻水叶片分别在转动空间仓和承插管内腔中翻转;
所述驱动叶片为L形折板,分为垂直段和水平段,垂直段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转轴套的上方,水平段垂直固定在垂直段的顶端;阻水叶片为与所述承插管的截面形状一致的薄片,阻水叶片的外沿固定在所述转轴套的下方,在所述转轴套转动时,所述阻水叶片由贴紧所述承插管的内壁且平行于承插管轴心的位置翻转至与所述承插管的轴心垂直,并封堵所述承插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空间仓的形状为1/4圆饼形状,与所述驱动叶片在所述承插管外部翻转的轨迹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空间仓与所述承插管的内腔相连通,其底部通过限位板密封,所述限位板限制所述驱动叶片的翻转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空间仓的半径大于所述驱动叶片的垂直段和水平段构成的三角形的斜边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圈的内圈突出所述承插管的内壁5~8mm,在所述阻水叶片翻转至与所述承插管的轴心垂直的位置时,限制所述阻水叶片的位置,并与所述阻水叶片共同封闭隔离所述承插管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圈的截面为圆形,所述转轴套的截面为直径大于所述转轴圈截面直径1~2mm的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叶片的直径小于所述承插管内径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叶片的垂直段和水平段等长,均为所述承插管内径的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叶片上方的承插管内壁上还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斜向下固定在承插管的内壁上,最下端与所述驱动叶片的距离为所述承插管内径的1/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与所述承插管的夹角为30~3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92988.4U CN206784759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92988.4U CN206784759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84759U true CN206784759U (zh) | 2017-12-22 |
Family
ID=6071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9298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84759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847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12994A (zh) * | 2017-05-25 | 2017-08-04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
2017
- 2017-05-25 CN CN201720592988.4U patent/CN20678475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12994A (zh) * | 2017-05-25 | 2017-08-04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CN107012994B (zh) * | 2017-05-25 | 2022-05-03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40933U (zh) | 排水管防倒灌拍门 | |
CN108396853A (zh) | 一种市政园林排水结构 | |
CN103206762B (zh) | 结构防水型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 | |
CN206784759U (zh)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
CN109653383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挂墙板排水结构 | |
CN203834642U (zh) | 一种地漏 | |
CN105952007A (zh) | 一种通风管道自动排水装置 | |
CN206053156U (zh) |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 |
CN210032387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平屋顶多斗排水结构 | |
CN107012994A (zh) | 一种多层屋面排水系统用无动力自防反溢装置 | |
CN200952219Y (zh) | 虹吸式雨水系统 | |
CN203346964U (zh) | 单立管排水系统 | |
CN203821558U (zh) | 防倒灌泄压井 | |
CN210164032U (zh) | 一种倒灌防止器 | |
CN206360362U (zh) | 一种铝模板斜撑装置 | |
CN206308785U (zh) | 联合式防堵塞城市雨水口 | |
CN206888162U (zh) | 消能井及应用该消能井的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 |
CN205742375U (zh) | 一种防冻消火栓 | |
CN204754609U (zh) | 一种窗台板 | |
CN208541949U (zh) | 一种环境保护用降尘装置 | |
CN113293838A (zh) | 一种智能管理的市政排水管 | |
CN208650290U (zh) | 一种后浇带断水接水盘 | |
CN207727855U (zh) | 一种虹吸式排水系统 | |
CN205742574U (zh) | 一种通风管道自动排水装置 | |
CN221031036U (zh) | 一种穿女儿墙屋面水落口的节点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50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