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2375U - 一种防冻消火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冻消火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2375U
CN205742375U CN201620684400.3U CN201620684400U CN205742375U CN 205742375 U CN205742375 U CN 205742375U CN 201620684400 U CN201620684400 U CN 201620684400U CN 205742375 U CN205742375 U CN 205742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mber
flap
valve ro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844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种炜东
雷炜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844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2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2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237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冻消火栓,包括下阀体和第一阀杆;下阀体具有下阀腔和上阀腔,上阀腔与下阀腔相连通;第一阀杆贯穿上阀腔和下阀腔,第一阀杆设置有阀瓣机构,用于控制下阀腔与上阀腔之间的通断;第一阀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排水腔,第一轴向排水腔具有文丘里射流部,用于使上阀腔中的液体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消火栓中的水被冻结的问题,同时完全避免了现有下卸水防冻型和井下安装防冻型消火栓缺陷和不足,提高了寒冷气候条件下消火栓供水的可靠性,并且兼顾了消火栓的减压调压功能和防撞功能,同时具有安装使用简捷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冻消火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冻消火栓。
背景技术
室外消火栓是保障城市消防安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北方大部分严寒地区如内蒙古北部和黑龙江地区,由于冬天气温较低,消火栓在使用或测试后腔内的积水会结冰封堵无法使用,导致消防供水瘫痪,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消火栓的防冻工作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室外消火栓主要有两种形式,地上直接安装和地下井式安装。而针对两种安装形式,解决防冻的形式都是在常规消火栓内置出水阀处设有自动泄水装置,当内置出水阀关闭后自动放空消火栓内的积水。地上直接安装的消火栓内的积水则直接流到预先埋设的地下卵石坑内再渗透到土壤内部;而地下井式安装的消火栓内的积水则直接流到井内。
两种安装形式的消火栓虽然有自动泄水排空装置,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由于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导致下卸水式防冻消火栓不能完全排空积水,冬季严寒天气时消火栓仍然面临积水结冰的问题。
2、无论地上下卸水式和地下井式安装的防冻消火栓排水装置均在地下,栓体内积水排空情况在地上并不能被看到,无法知道栓体内积水是否排空,增加了被封冻的风险。另外当消火栓阀部发生泄漏时不能及时被发现浪费大量水资源。
3、无论地上或地下井式安装的消火栓安装时需要建较大的地下井室开挖土方量大,且使用时消防员需要到井内接水,非常不方便。地上地下安装方式均需要适当填埋一定数量一定范围的卵石,施工造价高、工期长。
4、由于很多井下安装形式中井室是砖砌和混凝土结构,井臂容易渗水密闭较难,所以“夏遭水淹冬天挨冻”是地下井式消火栓的一贯通病。特别是风雪天消火栓井口被大雪覆盖很难找到耽误救火时间。
5、也有许多地区采用钢式井虽然可以解决积水的排泄,但造价却相当高,且仍面临长时间井室钢体腐蚀的问题。
另外,目前也出现了一种将消火栓外接抽水装置的解决方案,但此方法成本高,操作相对烦杂,普及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冻消火栓,以解决现有防冻消火栓设计中存在的弊病。
在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防冻消火栓之前,通过对现有市场的多方面考证,通过查阅国内外很多相关资料和国家标准,结合用户和消防部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决定设计一款突出增强防冻功能,同时开启轻便(丝杆传动)、可调压(分段开启)、稳压(增加稳压装置)、防撞击(连接处加柔性防撞关节)等功能全面外形美观的新式消火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冻消火栓,包括下阀体和第一阀杆;
所述下阀体具有下阀腔和上阀腔,所述上阀腔与所述下阀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阀杆贯穿所述上阀腔和所述下阀腔,所述第一阀杆设置有阀瓣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下阀腔与所述上阀腔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一阀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排水腔,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具有文丘里射流部,用于使所述上阀腔中的液体进入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
进一步地,所述阀瓣机构包括大阀瓣和小阀瓣,所述大阀瓣和所述小阀瓣位于所述下阀腔中;所述小阀瓣套设在所述第一阀杆上,且所述小阀瓣能够沿所述第一阀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大阀瓣套设在所述小阀瓣的上延伸部上,且所述大阀瓣能够沿所述第一阀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大阀瓣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小阀瓣的下延伸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阀杆的周向开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小阀瓣的上延伸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使所述小阀瓣始终位于所述第一阀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阀腔的内壁具有限位块,所述第一阀杆穿设在所述限位块的中心孔中;所述第一阀杆能够沿所述下阀体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阀杆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上方,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下方,且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阀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阀体和第二阀杆,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相连通,且所述上阀体位于所述下阀体的上方;所述第二阀杆穿设在所述上阀体中,所述第二阀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阀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阀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排水腔,所述第二轴向排水腔与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轴向排水腔连通有快接水嘴,用于接排水管;所述上阀体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阀杆的顶端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杆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阀杆与所述第一阀杆通过顶杆相连接,所述顶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三轴向排水腔,所述第二轴向排水腔与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通过所述第三轴向排水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阀体底座;所述阀体底座与所述下阀体相连通,且所述阀体底座位所述下阀体的下方;所述阀体底座的进水口设置有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阀杆的下端通过防撞耦合关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大阀瓣与所述小阀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大阀瓣与所述下阀腔的顶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冻消火栓,包括下阀体和第一阀杆;下阀体具有下阀腔和上阀腔,上阀腔与下阀腔相连通;第一阀杆贯穿上阀腔和下阀腔,第一阀杆设置有阀瓣机构,用于控制下阀腔与上阀腔之间的通断;第一阀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排水腔,第一轴向排水腔具有文丘里射流部,用于使上阀腔中的液体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在第一轴向排水腔设置文丘里射流部,利用文丘里效应使上阀腔中的积留的水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以实现排空消火栓内的积水,并且将积水排出的消火栓的外部,从而解决了消火栓的中的积水被冻结的问题,并且具有造价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冻消火栓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冻消火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阀杆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冻消火栓供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冻消火栓排空积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冻消火栓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下阀体;102-第一阀杆;103-下阀腔;104-上阀腔;
108-第一轴向排水腔;109-吸水孔;110-射流口;111-混合孔;
112-大阀瓣;113-小阀瓣;114-第一进水孔;115-密封圈;
116-第一排水孔;117-第二排水孔;118-上延伸部;
119-下延伸部;120-套筒;121-第二进水孔;122-第一弹簧;
123-限位块;124-第二限位部;125-第三限位部;126-上阀体;
127-第二阀杆;128-第二轴向排水腔;129-快接水嘴;
130-调节螺杆;131-连接管;132-顶杆;133-防撞耦合关节;
134-阀体底座;135-滤网;136-O型圈;137-五棱柱结构;
138-排水管;13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冻消火栓,包括下阀体和第一阀杆102;下阀体具有下阀腔103和上阀腔104,上阀腔104与下阀腔103相连通;第一阀杆102贯穿上阀腔104和下阀腔103,第一阀杆102设置有阀瓣机构,用于控制下阀腔103与上阀腔104之间的通断,也就是说,阀瓣机构控制水是否能够从下阀腔103进入上阀腔104;第一阀杆102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排水腔108,第一轴向排水腔108具有文丘里射流部,用于通过利用文丘里效应使上阀腔104中的液体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108,也就是说,上阀腔104中积留的水从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109吸入后,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10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文丘里射流部制作成一个独立的可拆卸部件,即做成一个文丘里射流器,使用时将该可拆卸部件安装于第一轴向排水腔内即可,这样便于加工,并且便于更换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轴向排水腔108设置文丘里射流部,利用文丘里效应使上阀腔104中的积留的水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108,以实现排空防冻消火栓内的积水,并且将积水排出的防冻消火栓的外部,从而解决了消火栓中的积水被冻结的问题,并且具有造价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
该实施例中,阀瓣机构包括大阀瓣112和小阀瓣113,大阀瓣112和小阀瓣113位于下阀腔103中;小阀瓣113套设在第一阀杆102上,且小阀瓣113能够沿第一阀杆102的轴向移动,小阀瓣与第一阀杆之间设置有O型圈,其中O型圈固定安装在小阀瓣上;大阀瓣112套设在小阀瓣113的上延伸部118上,且大阀瓣112能够沿第一阀杆102的轴向移动,大阀瓣11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孔114。具体而言,第一进水孔114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第一进水孔114均匀分布在以大阀瓣112的轴心为圆心的圆上,第一进水孔114的个数可以为4~8个;下阀腔103中的水能够从第一进水孔114进入上阀腔104;大阀瓣112和小阀瓣113材质均为金属,金属可以是不锈钢、铜或铁。
该实施例中,大阀瓣112与小阀瓣1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5,大阀瓣112与下阀腔103的顶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5。具体而言,大阀瓣11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密封圈115相对应的密封槽,密封圈115固定在小阀瓣113上,密封圈115和密封槽均呈环形,第一进水孔114与大阀瓣112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大阀瓣112上的密封槽与大阀瓣112的轴心之间的距离,这样小阀瓣113上的密封圈115进入大阀瓣112上的密封槽后,下阀腔103中的水便不能从第一进水孔114进入上阀腔104。大阀瓣112的上表面固定密封圈115,下阀腔103的顶壁开设有与大阀瓣112的上表面的密封圈115相对应的密封槽,这样大阀瓣112的上表面的密封圈115进入下阀腔103的顶壁的密封槽后,下阀腔103中的水便不能从大阀瓣112的上表面与下阀腔103的顶壁之间进入上阀腔104。
该实施例中,小阀瓣113的下延伸部119开设有第一排水孔116,第一阀杆102的周向开设有第二排水孔117;第二排水孔117与第一轴向排水腔108相连通;第一排水孔116与小阀瓣113的上延伸部118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二排水孔117与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109之间的距离,其中,不大于即是小于或等于。
具体而言,小阀瓣113的上延伸部118位于小阀瓣113的上表面,小阀瓣113的下延伸部119位于小阀瓣113的下表面;第一排水孔116与第二排水孔117相对应,第一排水孔116的个数与第二排水孔117的个数相同,数量可以为4~8个;第一排水孔116的孔口与第二排水孔117的孔口相对时,第一排水孔116和第二排水孔117相连通,下阀腔103中的水便能从第一排水孔116进入第二排水孔117,并从第二排水孔117进入文丘里射流部,并从文丘里射流部的射流口110喷出,由于文丘里效应,能够使上阀腔104中的积水从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109进入,该积水和从射流口110喷出的水一起进入从文丘里射流部的混合孔111,最终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108。小阀瓣113的上延伸部118的轴向长度大于大阀瓣112的轴向长度,也就是大于大阀瓣112的厚度。小阀瓣113的上延伸部118设置有径向限位凸起,这样大阀瓣112不会与小阀瓣113的上延伸部118相脱离。
该实施例中,第一阀杆10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使小阀瓣113始终位于第一阀杆102上。
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和小阀瓣11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22。通过第一弹簧122能够使小阀瓣113向上弹并与大阀瓣112紧贴合,从而使得小阀瓣113与大阀瓣112之间的密封圈115与密封槽密封结合,加强密封作用,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有助于排空防冻消火栓中的积水。第一限位部为套筒120,套筒120的周向开设有第二进水孔121;第二进水孔121的个数为多个,其数量为4~8个。小阀瓣113的下延伸部119能够伸入套筒120;该第一弹簧122套设在第一小阀瓣113的下延伸部119上,且第一弹簧122位于第一阀瓣的下延伸部119与套筒120的内壁之间,这样当第一弹簧122压缩时,水从第二进水孔121进入时,需要通过第一弹簧122的缝隙进入小阀瓣113的下延伸部119上的第一排水孔116,由于缝隙较小,从而增大了进入第一排水孔116的水的压强,从而能够增强文丘里效应,防冻消火栓的排掉积水的效果更好。
该实施例中,上阀腔104的内壁具有限位块123,第一阀杆102穿设在限位块123的中心孔中,第一阀杆102能够沿下阀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一阀杆102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24和第三限位部125,第二限位部124和第三限位部125分别位于限位块123的两侧,第二限位部124位于限位块123的上方,第三限位部125位于限位块123的下方,且第三限位部125位于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109的上方;第二限位部124和限位块123之间设置第二弹簧139,且第二弹簧139套设在第一阀杆102上。
具体而言,通过限位块123能够保证第一阀杆102的运动的定向,不会发生不同心的现象;大阀瓣112和小阀瓣113位于第三限位部125的下方;第三限位部125位于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109的上方,可以避免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109进入限位块123的中心孔中,也就是保证该吸水孔109不会被堵住。
该实施例中,防冻消火栓还包括上阀体126和第二阀杆127,上阀体126与下阀体相连通,且上阀体126位于下阀体的上方,也就说是说,上阀体126的腔体与下阀体的上阀腔104相连通;第二阀杆127穿设在上阀体126中,也就是说,第二阀杆127穿设在上阀体126的腔体中,第二阀杆127的底端与第一阀杆102的顶端相连接,第二阀杆127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排水腔128,第二轴向排水腔128与第一轴向排水腔108相连通,第二轴向排水腔128连通有快接水嘴129,用于接排水管138,通过排水管138将防冻消火栓中的积水排到指定地方;上阀体126设置有调节螺杆130,调节螺杆130与第二阀杆127的顶端螺纹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阀杆127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也就是说,第二阀杆127沿第二阀杆127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第二阀杆的上端部与上阀体之间设置密封圈,这样上阀体腔内的水不会从第二阀杆的上端部与上阀体之间的间隙流出,防止了泄露。调节螺杆与上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这样可以防止雨水从调节螺杆与上阀体之间的间隙进入调节螺杆与第二阀杆的螺纹连接部分,使调节螺杆与第二阀杆的螺纹连接部分发生腐蚀,生锈。上阀体设置有栓头,通过栓头与消防软管接通;栓头与上阀体呈倾角设置,且栓头向下倾斜,这样栓头与消防软管相接通后,水流能顺利从栓头流向消防软管,防止消防软管发生弯折导致水流不畅的情况发生。
具体而言,调节螺杆130的顶部为五棱柱结构137,通过利用扳手转动该棱柱结构,使调节螺杆130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通过加工时控制调节螺杆130上的螺纹的螺距,可以计算调节螺杆130转动的周数,从而使当转动调节螺杆130一定周数时,使得第一排水孔116恰好与第二排水孔117相对,使它们相连通。调节螺杆130在上阀体126上只能发生转动,而不会与上阀体126产生相对的轴向运动;调节螺杆130转动时,第二阀杆127能够沿自身的轴线方向上下运动。
该实施例中,上阀体126与下阀体通过连接管131相连通,也就是说,通过连接管131使得上阀体126的腔体与下阀体的上阀腔104相连通;第二阀杆127与第一阀杆102通过顶杆132相连接,顶杆132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三轴向排水腔,第二轴向排水腔128与第一轴向排水腔108通过第三轴向排水腔相连通。
具体而言,顶杆132的下端与第一阀杆102的上端插接,顶杆132的上端与第二阀杆127的下端通过防撞耦合关节133连接,该防撞耦合关节133可以为塑料套管或橡胶套管。顶杆和第二阀杆均插装于塑料套管或橡胶套管中,且插装时,为了防止漏水,可以在顶杆和第二阀杆上预先套设密封圈。上阀体126与连接管131通过螺栓连接,下阀体与连接管131通过螺栓连接;顶杆132与第二阀杆127的连接处靠返上阀体126与连接管131的连接处;使用时,连接管131和下阀体均埋于地下,而上阀体126露于地表,当外力使得上阀体126与连接管131分开时,由于顶杆132的上端与第二阀杆127的下端通过防撞耦合关节133连接,从而使得顶杆132和第二阀杆127可以顺利断开,避免损坏顶杆132,从而实现防撞功能;当上阀体发生碰撞,使顶杆132和第二阀杆127分开时,在第二弹簧以及地下水压的双重作用下,第一阀杆102仍能使阀瓣机构起作用,即大阀瓣和小阀瓣仍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说下阀腔与上阀腔之间为断开状态,避免了水大量流失的情况发生。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防撞耦合关节位于地面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防冻消火栓中的积水指的是上阀腔104与下阀腔103相断开时,积留在上阀腔104、连接管131和上阀体126的腔体中的水。
该实施例中,防冻消火栓还包括阀体底座134;阀体底座134与下阀体相连通,且阀体底座134位下阀体的下方,阀体底座134的进水口设置有滤网135,通过滤网135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
该实施例中,防冻消火栓的工作原理为:
1、消防用正常供水:
该实施例中,防冻消火栓上的五棱柱结构137旋转方向:顺时针为关,逆时针为开。
逆时针转动五棱柱结构,使得第二阀杆127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阀杆102向下运动,当第三限位部125与小阀瓣113的上延伸部118的顶端相接触时,第一阀杆102继续向下运动时,第二限位部124推动小阀瓣113向下运动,小阀瓣113与大阀瓣112相分离,由于下阀腔103中的水的压力较大,大阀瓣112与下阀腔103的顶壁不会分离,下阀腔103中的水便从第一进水孔114进入上阀腔104,此时进水量较小,从而能够实现消防供水的减压;第一阀杆102继续向下运动,小阀瓣113的径向限位凸起便会顶住大阀瓣112的上表面,使大阀瓣112向下运动,大阀瓣112与下阀腔103的顶壁便会分开,它们之间的缝隙逐渐增大,水便从大阀瓣112与下阀腔103的顶壁之间进入上阀腔104,从而实现完全消防供水;由于大阀瓣112与下阀腔103的顶壁之间的缝隙是逐渐增大的,因此也可以实现消防供水的减压。
需要说明的是,当供水水压很大,但所用的水带、水枪等喷射装备所需的压力相对较小时,可以将利用扳手转动五棱柱结构,使其从完全开启位置,转回到适当位置,使大阀瓣能够自由活动,此时,水便即能从大阀瓣与下阀腔的顶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又能从小阀瓣与大阀瓣之间进入,上阀腔与下阀腔之间的水压变会不断变化:当下阀腔中的供水水压大于上阀腔中的水压时,大阀瓣向上运动进水间隙变小,当下阀腔中的供水水压降低时,大阀瓣向下运动,进水间隙变大从而完成了动态稳压调压过程。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阀瓣机构完全开启时,第二排水孔被小阀瓣的下延伸部遮挡,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被大阀瓣遮挡,这样水便不能从第二排水孔和吸水孔进入文丘里射流部,从而防止了供水时,水中的颗粒物进入文丘里射流部,造成文丘里射流部的堵塞的情况发生。
2、排空防冻消火栓中的积水:
当需要停止消防供水时,顺时针转动五棱柱结构,使得第二阀杆127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阀杆102向上运动,由于下阀腔103中的水压及第三限位部125的作用,当大阀瓣112与下阀腔103的顶壁相接触时,小阀瓣113与大阀瓣112仍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水还能从第一进水孔114进入上阀腔104,当第一阀杆102继续向上运动时,小阀瓣113与大阀瓣112的密封圈115起作用,水便不能从第一进水孔114进入上阀腔104,此时便实现了消防供水的停止,防冻消火栓中便存在积水,继续转动五棱柱结构,当转动到设置圈数后,第一排水孔116恰好与第二排水孔117相对,使第一排水孔116与第二排水孔117相连通,下阀腔103中的水便从经第二进水孔121、第一排水孔116、第二排水孔117进入文丘里射流部,并从文丘里射流部的射流口110喷出,由于文丘里效应能够使上阀腔104中的积水从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109进入,该积水和从射流口110喷出的水一起进入从文丘里射流部的混合孔111,最终进入第一轴向排水腔108,最终从与第二轴向排水腔128连通的快接水嘴129排出。当快接水嘴129排一段时间的水后,操作者发现快接水嘴129出来的水明显带有气泡后,则证明防冻消火栓中的积水已完全排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冻消火栓可以防止积水结冰导致防冻消火栓瘫痪,并且具有防撞、防冻、调压、造价成本低廉、安装简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完全避免了现有下卸水防冻型和井下安装防冻型消火栓缺陷和不足,提高了寒冷气候条件下消火栓供水的可靠性;其中调节螺杆与第二阀杆的顶端螺纹连接,利用了丝杆传动,便于实现大阀瓣和小阀瓣的分别开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阀体和第一阀杆;
所述下阀体具有下阀腔和上阀腔,所述上阀腔与所述下阀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阀杆贯穿所述上阀腔和所述下阀腔,所述第一阀杆设置有阀瓣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下阀腔与所述上阀腔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一阀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排水腔,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具有文丘里射流部,用于使所述上阀腔中的液体进入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机构包括大阀瓣和小阀瓣,所述大阀瓣和所述小阀瓣位于所述下阀腔中;所述小阀瓣套设在所述第一阀杆上,且所述小阀瓣能够沿所述第一阀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大阀瓣套设在所述小阀瓣的上延伸部上,且所述大阀瓣能够沿所述第一阀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大阀瓣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阀瓣的下延伸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阀杆的周向开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小阀瓣的上延伸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使所述小阀瓣始终位于所述第一阀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腔的内壁具有限位块,所述第一阀杆穿设在所述限位块的中心孔中;所述第一阀杆能够沿所述下阀体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阀杆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上方,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下方,且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文丘里射流部的吸水孔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阀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阀体和第二阀杆,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相连通,且所述上阀体位于所述下阀体的上方;所述第二阀杆穿设在所述上阀体中,所述第二阀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阀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阀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排水腔,所述第二轴向排水腔与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轴向排水腔连通有快接水嘴,用于接排水管;所述上阀体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阀杆的顶端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杆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阀杆与所述第一阀杆通过顶杆相连接,所述顶杆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三轴向排水腔,所述第二轴向排水腔与所述第一轴向排水腔通过所述第三轴向排水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底座;所述阀体底座与所述下阀体相连通,且所述阀体底座位所述下阀体的下方;所述阀体底座的进水口设置有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阀杆的下端通过防撞耦合关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冻消火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阀瓣与所述小阀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大阀瓣与所述下阀腔的顶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CN201620684400.3U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防冻消火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42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4400.3U CN205742375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防冻消火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4400.3U CN205742375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防冻消火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2375U true CN205742375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84400.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42375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防冻消火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23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1069A (zh) * 2016-07-01 2016-09-28 种炜东 一种防冻消火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1069A (zh) * 2016-07-01 2016-09-28 种炜东 一种防冻消火栓
CN105971069B (zh) * 2016-07-01 2018-01-23 种炜东 一种防冻消火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63235U (zh) 一种由浮筒与滑轮控制截流管道流量的溢流井
CN105971069B (zh) 一种防冻消火栓
CN103749245A (zh) 浮体式农田管道灌溉多功能给水栓
CN205742375U (zh) 一种防冻消火栓
CN110397118A (zh) 一种防冻给水装置及方法
CN218322600U (zh) 一种地埋式泵闸站
CN201510671U (zh) 一种室内消火栓
CN209227711U (zh) 雨水舱及具有雨水舱的综合管廊
CN210529831U (zh) 一种防冻消防栓
CN207505638U (zh) 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
CN112128418A (zh) 开闭自放式防冻截门
CN205841890U (zh) 自动泄水阀
CN207017354U (zh) 高寒地区超出地面消防水池的取水口系统
WO2014115987A1 (ko) 잔류수 배출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인공설 살포 시스템
CN216407810U (zh) 一种防冻阀
CN220908546U (zh) 一种旋转阀球式水管排空防冻装置
CN220167045U (zh) 一种地上消火栓
CN214574326U (zh) 一种室外消火栓的自动防冻装置
CN207673887U (zh) 一种带有防冻储水缸的防冻栓
CN114488901B (zh) 一种隧道内隐患及灾情监察控制系统
CN117178847B (zh) 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灌溉用输水管结构
CN210917566U (zh) 不结冰的自来水系统
CN221096564U (zh) 一种单体柱泄液防溅液装置
CN219710458U (zh) 一种室外立式消防栓
CN215406468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污水分流改造的截流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