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4317U - 挡墙 - Google Patents

挡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4317U
CN206784317U CN201720538665.7U CN201720538665U CN206784317U CN 206784317 U CN206784317 U CN 206784317U CN 201720538665 U CN201720538665 U CN 201720538665U CN 206784317 U CN206784317 U CN 206784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block
hole
block layer
pedestal
gsz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86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明
汤亦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Benefit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ing Benefit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ing Benefit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ing Benefit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86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84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4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4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挡墙,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2)和用于设置耐腐棒(4)的连接孔(3),基座(1)上设有连接通孔(2)的耐腐棒(4),相邻的各砌块层之间采用错位分布结构,挡土墙面与回填体(5)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6),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7),每个土工格栅(7)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7)均向回填体(5)内延伸,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6),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能够保障挡墙的稳定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挡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挡墙。
背景技术
申请公布号为CN 10232204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型预制砌块护岸,其技术方案为“该护岸的上部是由植物式空腔砌块干砌而成的,该护岸的下部是由鱼巢式空腔砌块干砌而成的;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筑成阶梯式护岸,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的空腔内填装有土料,所述土料内种植有植物;所述鱼巢式空腔砌块沿水流方向设有贯通空腔,且在临水侧设有孔洞;所述鱼巢式空腔砌块和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均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或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制成,当所述空腔砌块由不透水的混凝土制成时,在背水面上设置有透水孔”,虽然公开了下为鱼巢砌块、上为植载砌块的构思,从而使该护岸兼具养鱼和种养植物的优点,但是基本不具有抵抗土压的能力,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也较弱,比如图3,一旦各砌块右侧面所贴的土层向左移动,则护岸根本无法阻止土的移动,护岸失稳极容易发生,虽然该申请特别强调植物式空腔砌块筑成阶梯式护岸,试图通过砌块的重力使土层保持稳定,但是显然在强大的土压下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该护岸以目前公开的程度来看较为理想化,护岸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极差,不具有工程意义,此外,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印证这个判断,即据该申请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可知,该护岸采用干砌,由说明书第0023段可知,所述的干砌为“不使用水泥浆座砌,将混凝土空腔预制砌块砌筑成一排”,也就是说简单堆砌,还不使用作为粘合剂的水泥浆,因此该护岸的横向承受能力可想而知的脆弱。
申请公布号CN 10399358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河道挡墙,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挡墙,包括基板、砌块单体和盖板,砌块单体的中间开设有通腔,通腔的挡土面和外观面及盖板的内侧分别纵向设有垂直向下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盖板和砌块单体从上至下依次叠砌在基板上,砌块单体和盖板的内侧面齐平并与基板垂直,砌块单体挡土面上和盖板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各层砌块单体的外观面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分别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贯通后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内分别插入钢筋后浇灌混凝土”,该申请的核心目的在于“结构更加安全稳定,成倍提高了挡墙抗土压力和抗拔能力,使用寿命长,尤其适用于水利防洪工程、大江、大河的挡墙结构处理”,虽然该申请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较好,但是在生态化方面以及施工的可操作性方面有极大不足,具体来说,在生态化方面,该申请仅仅实现了植物的种植考虑,而且,由该申请公开砌块4(砌块单体C4)的具体结构可知,植物虽然可从开口44获得土层的水分和营养,但是植物要露出墙面,则只能从顶面的盖板5的开口或砌墙所留的缝中钻出,尤其是缝中钻出,如图1-2所示,极大制约植物的生长,而且无法使植物在墙面竖直方向上形成多层次的覆盖;在施工的可操作性方面,由该申请的结构可知,“盖板和砌块单体从上至下依次叠砌在基板上,砌块单体和盖板的内侧面齐平并与基板垂直,砌块单体挡土面上和盖板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各层砌块单体的外观面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分别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贯通后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内分别插入钢筋后浇灌混凝土”,首先,需要满足各种垂直,目的在于调整各层的上下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均对准,然后从上往下插入一整根连接用的钢筋后浇灌混凝土,由于挡墙由多层砌块层堆叠而成,如该申请说明书附图1、2所示,砌块单体2、3、4均为三层,钢筋12需要穿过九层来实现对这九层的连接固定,这就导致实际施工的问题,首先,要求各组件尺寸要精准,然后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十分精准的进行堆叠,费时费力,而且由于累积的误差和实际施工环境的影响,导致锚固孔或锚固凹槽的对准情况并不理想,因此钢筋不容易插入,即使插入钢筋后,混凝土也不容易灌入,施工非常不便,费时费力,施工质量也难以得到较好保障,从而导致整个挡墙的稳定性存在隐患。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6764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生态植生鱼巢挡土砌块及挡土墙,其挡土墙“包括多层砌块层和多个锚固棒,每层砌块层由若干块砌块横向拼合组成,其中,相邻两个块体的两个相对U形缺口(51)组成鱼巢空腔(8),相邻两个块体邻近的两个开槽(24)组成鱼巢入口(9);任意底面(1) 和顶面(2)相邻的两个砌块层之间,上层块体的中央通孔(6)、鱼巢空腔(8)分别与下层对应的鱼巢空腔(8)连通;任意底面(1)和顶面(2)相邻的两个砌块层之间的锚固棒插孔组(23)交错对齐并通过锚固棒固定”,该申请锚固方式采用锚固棒插孔组(23),由于该申请并未具体公开挡墙的具体的锚固的结构,所以基于上述的一种河道挡墙的公开内容对行业内一般技术人员的启示,我们认为两者锚固结构相同,此外,由于所述的一种生态植生鱼巢挡土砌块及挡土墙并未公开水上部分应当如何设置,假设水上水下一样的结构,那么根据该申请公开的内容,中央通孔(6)、鱼巢空腔(8)均是通的,而不允许出现填埋其它物体,否则,若水上部分对中央通孔(6)、鱼巢空腔(8)进行填埋,由于水上水下均为联通,势必导致水下部分也会受到填埋而受影响,因此,具有水上水下部分时,该申请整个挡墙结构并不清楚是如何设置的,同时,由上述可知,该申请稳定性主要依赖于锚固棒插孔组(23)以及并未公开的锚固棒,通过借鉴,该锚固棒我们可以参考所述的一种河道挡墙进行理解,这样就导致锚固结构施工的复杂性以及施工质量如何保障的问题。
综合上述可知,目前的挡墙虽然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如何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保障挡墙的稳定性仍然值得深思,本申请旨在于在这个技术问题上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较为满意的可实际工程操作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挡墙,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能够保障挡墙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挡墙,它包括基座和各砌块层,基座、各砌块层自下而上依序堆叠,从俯视来看,各砌块层的砌块均包括前侧、后侧以及位于前侧和后侧之间的左右两侧,前侧作为临水侧,后侧作为挡土侧,所述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和用于设置锚固棒的连接孔;
基座上设有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个锚固棒,各锚固棒的轴向为上下方向,锚固棒插入最下层的砌块层的通孔中,每个该通孔至少设置一个该锚固棒;
下层的砌块层的锚固棒插入上层砌块层的通孔中,对于各砌块层,至少在插入锚固棒的通孔中灌入填充物,各锚固棒均与对应的通孔的壁面相贴;
各砌块层的挡土侧上下堆叠后形成一挡土墙面,在该挡土墙面一侧设有回填体,该挡土墙面与回填体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土工布的上下端部弯折后向回填体内延伸出一段;
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每个土工格栅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均向回填体内延伸;
最下面的土工格栅与基座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锚固棒无需上下连续插入,而是分成多段,每层设置,因此极大方便了锚固棒的设置;且设置完锚固棒后,即可灌入填充物,插棒工作和灌入工作可快速衔接,而灌入的深度主要由一层砌块的通孔的长度决定,因此极大方便了填充物的灌入施工;由于各锚固棒均与对应的通孔的壁面相贴,这样,力主要通过壁面和锚固棒的相贴的结构进行传递,所以向通孔内灌入的填充物是否充实,对力的传递影响较小,该设置方便了灌入填充物的施工;土工布的设置将相邻土工格栅进行了一定的联系,这两者形成的结构对回填体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回填体的稳定,有利于整个挡墙的稳定,此外,土工布具有一定的过滤阻挡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回填体物质的流失,这也有利于回填体的稳定,再从结构来看,土工布的设置及土工格栅的设置对于施工来说也是较为方便的,可操作性强;综合上述,本申请将施工和稳定性进行了统筹考虑,并从上下方向(锚固棒的设置、错位分布)、前后方向(锚固棒的设置、土工布、土工格栅)、横向(即沿挡墙方向,锚固棒的设置、错位分布、土工布、土工格栅)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整个方案较为平衡,使得本申请的挡墙具有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能够保障挡墙的稳定性的优点。
作为改进,以竖直面作为参考基准面,基座的底面包括偏向前侧的第一斜面和偏向后侧的第二斜面,与第二斜面相配的地面设为向上翘起的斜面,该斜面基本与第二斜面平行,且该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铺设有碎石垫层,基座的后侧为所述的回填体;第一斜面与基座的前侧面之间形成一向下的锥部,该锥部的底面低于第二斜面与基座的后侧面的相交部位,这样,基座的稳定性更高。
作为改进,最下面的土工格栅与基座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之间的回填体的部分均为宕渣,位于最上面的土工格栅上面的回填体的部分为泥土,这样,回填体的稳定性更高,同时透水性更好。
作为改进,各砌块层包括第一砌块层和第二砌块层,基座、第一砌块层、第二砌块层自下而上依序堆叠,第一砌块层由第一砌块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排列形成,第二砌块层由第二砌块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排列形成,第一砌块层和第二砌块层均为多个;
第一砌块的前侧设有连通外界的通道,第一砌块的靠近前侧的部分被通道分成左右两部分,该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一个锚固孔组;第一砌块设有供生物活动的上下贯通的第一生态孔,第一生态孔与通道连通;
第二砌块的前侧设有凸出部以使凸出部与第二砌块的左右两侧之间均形成凹部,第二砌块设有可用于填泥以种植植物的第二生态孔,第二生态孔延伸入凸出部并在靠近前侧的下部设有可起承托作用的斜部,第二砌块的位于第二生态孔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设置一个锚固孔组;
对于同一层的第二砌块,左右相邻的两个凹部形成上下贯通并向前侧开放的第一开口,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层之间,下层的第一开口位于上层的凸出部的下方,上层的第一开口位于下层的凸出部的上方;
上下相邻的第一砌块层和第二砌块层之间设有土工格栅,记为第一土工格栅;
第二砌块的通道及第一生态孔的部分设有隔板,该隔板用于实现上下隔离以避免通道及第一生态孔被填埋;
这样,除了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能够保障挡墙的稳定性的优点外,还具有非常好的生态性,在实现生态性的同时,在结构上考虑到了水中生物和种植植物的特点,避免通道及第一生态孔被填埋,从而使得这两者不冲突,因此挡墙可实际工程操作,可实现,隔板可根据需要设置,即若有填埋的问题,则设置隔板,否则可以不设置。
作为改进,对于同一层的第二砌块,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的侧面之间形成上下贯通并向后侧开放的第二开口,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层之间,下层的第二开口位于上层的第二生态孔的下方,上层的第二开口位于下层的第二生态孔的上方,这样,一方面可从后侧获得水份和养份,另一方面根系可上下延伸发展,总之更加利于植物的生长。
作为改进,第二开口的横截面自前侧向后侧方向依序包括三角形部、飞碟形部和方形部,飞碟形部的横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下边的左右两个角设置为向外侧突出的弧形,这样,更利于水份和养份的汇集和留存,更加利于植物获得这些水份和养份。
作为改进,第二砌块的上下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一槽和第二槽自前侧向后侧方向依序分布;第一槽位于凸出部,该第一槽用于连通第二生态孔与位于该第二生态孔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开口;第二槽位于第二砌块的用于形成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个部位,且该第二槽用于连通第二生态孔与位于该第二生态孔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开口,这样,通过第一槽和第二槽,更加利于植物横向的发展,结合前述的上下延伸发展以及这里的横向的发展,都利于植物发展成一片,植物发展将更好,植物的固定作用将使得挡墙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挡墙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墙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构成第二砌块层的A型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和图2的构成第一砌块层的B型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设置隔板后的B型砌块的半剖视图。
图6为图2的构成第二砌块层的C型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在图6的A-A向剖视图。
图8为以第一砌块层为例展示的左右相邻B型砌块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9为以上下相邻第一砌块层为例进行展示的本实用新型挡墙的错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以第二砌块层的左右相邻C型砌块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以上下相邻第二砌块层为例进行展示的本实用新型挡墙的错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无空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基座,2、通孔,3、连接孔,4、锚固棒,5、回填体,6、土工布,7、土工格栅,8、第一斜面,9、第二斜面,10、斜面,11、碎石垫层, 12、锥部,13、第一砌块层,14、第二砌块层,15、通道,16、第一生态孔,17、凸出部,18、凹部,19、第二生态孔,20、斜部,21、第一开口,22、第一土工格栅,23、第二开口,24、三角形部,25、飞碟形部,26、方形部,27、第一槽,28、第二槽,29、隔板,30、施工开挖线,31、固定砂浆,32、宕渣,33、贯通孔,34、空隙,3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为一种生态挡墙,它包括作为第一砌块层13的B型砌块和作为第二砌块层14的C型砌块,具体结构为:
它包括基座1和各砌块层,基座1、各砌块层自下而上依序堆叠,从俯视来看,各砌块层的砌块均包括前侧、后侧以及位于前侧和后侧之间的左右两侧,前侧作为临水侧,后侧作为挡土侧,
所述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2和用于设置锚固棒4的连接孔3;
基座1上设有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个锚固棒4,各锚固棒4的轴向为上下方向,锚固棒4插入最下层的砌块层的通孔2中,每个该通孔2至少设置一个该锚固棒4;
相邻的各砌块层之间可以采用错位分布结构,且下层锚固棒4插入上层的通孔2中采用下左上右、下右上左的对应方式,即下层的左侧锚固棒用于插入上层的右侧通孔中,而下层的右侧锚固棒用于插入上层的左侧通孔中,左侧锚固棒、右侧锚固棒分别是指砌块左部的锚固棒4和右部的锚固棒4,右侧通孔、左侧通孔分别是指砌块右部的通孔2和左部的通孔2;
对于各砌块层,至少在插入锚固棒4的通孔2中灌入填充物,各锚固棒4均与对应的通孔2的壁面相贴;
各砌块层的挡土侧上下堆叠后形成一挡土墙面,在该挡土墙面一侧设有回填体5,该挡土墙面与回填体5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6,土工布6 的上下端部弯折后向回填体5内延伸出一段;
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7,每个土工格栅7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7均向回填体5内延伸;
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6。
各砌块层包括第一砌块层13和第二砌块层14,基座1、第一砌块层13、第二砌块层14自下而上依序堆叠,第一砌块层13由第一砌块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排列形成,第二砌块层14由第二砌块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排列形成,第一砌块层13和第二砌块层14均为多个;
第一砌块的前侧设有连通外界的通道15,第一砌块的靠近前侧的部分被通道 15分成左右两部分,该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一个锚固孔组;第一砌块设有供生物活动的上下贯通的第一生态孔16,第一生态孔16与通道15连通;
第二砌块的前侧设有凸出部17以使凸出部17与第二砌块的左右两侧之间均形成凹部18,第二砌块设有可用于填泥以种植植物的上下贯通的第二生态孔19,第二生态孔19延伸入凸出部17并在靠近前侧的下部设有可起承托作用的斜部 20,第二砌块的位于第二生态孔19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设置一个锚固孔组;
对于同一层的第二砌块,左右相邻的两个凹部18形成上下贯通并向前侧开放的第一开口21,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层14之间,下层的第一开口21位于上层的凸出部17的下方,上层的第一开口21位于下层的凸出部17的上方;
上下相邻的第一砌块层13和第二砌块层14之间设有土工格栅7,记为第一土工格栅22;
第二砌块的通道15及第一生态孔16的部分设有隔板,该隔板29用于实现上下隔离以避免通道15及第一生态孔16被填埋,可根据需要设置。
对于同一层的第二砌块,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的侧面之间形成上下贯通并向后侧开放的第二开口23,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层14之间,下层的第二开口23位于上层的第二生态孔19的下方,上层的第二开口23位于下层的第二生态孔19的上方。
第二开口23的横截面自前侧向后侧方向依序包括三角形部24、飞碟形部25 和方形部26,飞碟形部25的横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下边的左右两个角设置为向外侧突出的弧形。
第二砌块的上下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槽27和第二槽28,第一槽27和第二槽28自前侧向后侧方向依序分布;第一槽27位于凸出部17,该第一槽27用于连通第二生态孔19与位于该第二生态孔1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开口21;第二槽28位于第二砌块的用于形成第二开口23的左右两个部位,且该第二槽28用于连通第二生态孔19与位于该第二生态孔19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开口23。
以竖直面作为参考基准面,基座1的底面包括偏向前侧的第一斜面8和偏向后侧的第二斜面9,与第二斜面9相配的地面设为向上翘起的斜面10,该斜面 10基本与第二斜面9平行,且该斜面10与第二斜面9之间铺设有碎石垫层11,基座1的后侧为所述的回填体5;第一斜面8与基座1的前侧面之间形成一向下的锥部12,该锥部12的底面低于第二斜面9与基座1的后侧面的相交部位。
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的回填体5 的部分均为宕渣32,位于最上面的土工格栅7上面的回填体5的部分为泥土。
在错位分布结构示意图中,图中用双点化线表示上层的砌块层,为了示图清楚,有些在其它图中已经标注的结构没有重复进行标注。
随着斜部20下端的位置不同,可以形成第二生态孔19通往下层的第一开口 21的空隙34,如图11所示,该空隙34可供上层植物进入下层的第一开口21,并通过第一开口21向临水侧露出,下层的植物可以经第一槽27进入下层的第一开口21,然后经空隙34进入上层的第二生态孔19,这样的结构利于植物的广泛生长,临水侧的植物分布将呈现多层次、丰富化的效果。
当然,该空隙34可以去掉,即斜部20下端更加靠向挡土侧,如图12所示。
为了使最下层的砌块层的固定更为牢固,可以在最下层的砌块层的临水侧与基座1的夹角处设置固定砂浆31固定,即混凝土固定;还可以在最下层的砌块层的下表面与基座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砂浆层以加强固定两者。
在施工时,可以首先沿图中施工开挖线30进行开挖形成施工空间,在基座1 设置完毕或者每堆一层或者几层,进行回填体5的回填操作,一方面施工方便,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即保障挡墙稳定性。
类似于第二开口23,第一砌块层也设有上下贯通并向后侧开放的部分,该部分以及第二开口23可以填充回填体或者其它填充物,可以对挡墙起到更好的稳定作用,填充情况下,若遇到上面填充物落入第一生态孔16和通道15的情况,应当设置类似于隔板29的承托结构,这是因为第一生态孔16是由水来填充,适于水生生物活动。
挡墙顶面可以设置盖板35,盖板35与最上层的砌块层的上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水泥砂浆进行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第二砌块层采用A型砌块,A型砌块设有贯通孔33,贯通孔33灌入碎石进行加固。
实施例二作为一种不种植植物的示例,一般来说,优选为实施例一。
锚固棒4为玻璃纤维棒。
连接孔3可以多个,以适于砌块的摆动,从而利于形成曲面的挡墙,或者角度较大的转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挡墙,它包括基座(1)和各砌块层,基座(1)、各砌块层自下而上依序堆叠,从俯视来看,各砌块层的砌块均包括前侧、后侧以及位于前侧和后侧之间的左右两侧,前侧作为临水侧,后侧作为挡土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2)和用于设置锚固棒(4)的连接孔(3);
基座(1)上设有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个锚固棒(4),各锚固棒(4)的轴向为上下方向,锚固棒(4)插入最下层的砌块层的通孔(2)中,每个该通孔(2)至少设置一个该锚固棒(4);
下层的砌块层的锚固棒(4)插入上层砌块层的通孔(2)中,对于各砌块层,至少在插入锚固棒(4)的通孔(2)中灌入填充物,各锚固棒(4)均与对应的通孔(2)的壁面相贴;
各砌块层的挡土侧上下堆叠后形成一挡土墙面,在该挡土墙面一侧设有回填体(5),该挡土墙面与回填体(5)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6),土工布(6)的上下端部弯折后向回填体(5)内延伸出一段;
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7),每个土工格栅(7)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7)均向回填体(5)内延伸;
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以竖直面作为参考基准面,基座(1)的底面包括偏向前侧的第一斜面(8)和偏向后侧的第二斜面(9),与第二斜面(9)相配的地面设为向上翘起的斜面(10),该斜面(10)基本与第二斜面(9)平行,且该斜面(10)与第二斜面(9)之间铺设有碎石垫层(11),基座(1)的后侧为所述的回填体(5);第一斜面(8)与基座(1)的前侧面之间形成一向下的锥部(12),该锥部(12)的底面低于第二斜面(9)与基座(1)的后侧面的相交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的回填体(5)的部分均为宕渣(33),位于最上面的土工格栅(7)上面的回填体(5)的部分为泥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
各砌块层包括第一砌块层(13)和第二砌块层(14),基座(1)、第一砌块层(13)、第二砌块层(14)自下而上依序堆叠,第一砌块层(13)由第一砌块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排列形成,第二砌块层(14)由第二砌块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排列形成,第一砌块层(13)和第二砌块层(14)均为多个;
第一砌块的前侧设有连通外界的通道(15),第一砌块的靠近前侧的部分被通道(15)分成左右两部分,该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一个锚固孔组;第一砌块设有供生物活动的上下贯通的第一生态孔(16),第一生态孔(16)与通道(15)连通;
第二砌块的前侧设有凸出部(17)以使凸出部(17)与第二砌块的左右两侧之间均形成凹部(18),第二砌块设有可用于填泥以种植植物的第二生态孔(19),第二生态孔(19)延伸入凸出部(17)并在靠近前侧的下部设有可起承托作用的斜部(20),第二砌块的位于第二生态孔(19)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设置一个锚固孔组;
对于同一层的第二砌块,左右相邻的两个凹部(18)形成上下贯通并向前侧开放的第一开口(21),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层(14)之间,下层的第一开口(21)位于上层的凸出部(17)的下方,上层的第一开口(21)位于下层的凸出部(17)的上方;
上下相邻的第一砌块层(13)和第二砌块层(14)之间设有土工格栅(7),记为第一土工格栅(22);
第二砌块的通道(15)及第一生态孔(16)的部分设有隔板,该隔板(29)用于实现上下隔离以避免通道(15)及第一生态孔(16)被填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层的第二砌块,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的侧面之间形成上下贯通并向后侧开放的第二开口(23),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砌块层(14)之间,下层的第二开口(23)位于上层的第二生态孔(19)的下方,上层的第二开口(23)位于下层的第二生态孔(19)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口(23)的横截面自前侧向后侧方向依序包括三角形部(24)、飞碟形部(25)和方形部(26),飞碟形部(25)的横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下边的左右两个角设置为向外侧突出的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第二砌块的上下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槽(27)和第二槽(28),第一槽(27)和第二槽(28)自前侧向后侧方向依序分布;第一槽(27)位于凸出部(17),该第一槽(27)用于连通第二生态孔(19)与位于该第二生态孔(1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开口(21);第二槽(28)位于第二砌块的用于形成第二开口(23)的左右两个部位,且该第二槽(28)用于连通第二生态孔(19)与位于该第二生态孔(19)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开口(23)。
CN201720538665.7U 2017-05-14 2017-05-14 挡墙 Active CN206784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8665.7U CN206784317U (zh) 2017-05-14 2017-05-14 挡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8665.7U CN206784317U (zh) 2017-05-14 2017-05-14 挡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4317U true CN206784317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11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8665.7U Active CN206784317U (zh) 2017-05-14 2017-05-14 挡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843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790A (zh) * 2017-05-14 2017-08-18 海宁市利益建材有限公司 挡墙
CN108316234A (zh) * 2018-04-17 2018-07-24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生态型河道挡土墙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790A (zh) * 2017-05-14 2017-08-18 海宁市利益建材有限公司 挡墙
CN108316234A (zh) * 2018-04-17 2018-07-24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生态型河道挡土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5261B (zh) 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及系统及构筑方法
CN20665524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箱挡土结构
CN203174619U (zh) 倒筏板混凝土地坪
CN108166514A (zh) 桩间绿化装配式挡土墙构造
CN202559377U (zh) 一种互嵌式生态砌块
CN206784317U (zh) 挡墙
CN203846450U (zh) 一种河道挡墙
CN107060071A (zh) 连锁组合砌块拼装构件装配房屋的方法
CN103993580B (zh) 一种河道挡墙
CN105926537B (zh) 一种护坡砌块
CN205444170U (zh) 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混凝土桩
CN208604611U (zh) 岩质边坡景观结构
CN111622234B (zh) 一种斜竖向组合钢管桩承托的卸荷式薄壁箱型挡墙及施工工艺
CN107059790A (zh) 挡墙
CN205669211U (zh) 一种预制重力式挡墙
CN105780756B (zh) 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
CN104005370A (zh) 空心砌块生态护面的加筋土轻质驳岸挡墙及其建造方法
CN208219673U (zh) 桩间绿化装配式挡土墙构造
CN107288153A (zh) 一种预制重力式挡墙
CN107268522A (zh) 砌块挡墙
KR20020076530A (ko) 블록식 녹화 옹벽
CN212103892U (zh) 一种高强度生态护坡
CN212427191U (zh) 加强波形混凝土挡土墙
CN110965577B (zh) 链锁式生态砌块挡墙的施工方法
CN108086250A (zh) 一种带植生槽的自嵌式生态水工挡土墙砖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