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9052U -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9052U
CN206769052U CN201720521771.4U CN201720521771U CN206769052U CN 206769052 U CN206769052 U CN 206769052U CN 201720521771 U CN201720521771 U CN 201720521771U CN 206769052 U CN206769052 U CN 206769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column
girder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217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润山
王雪峰
刘宏
王雪青
徐佳
江卓林
李会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17205217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9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9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90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梁柱节点,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钢柱和钢梁,所述钢柱包括钢柱外板、钢柱腹板和钢柱内板,所述钢梁包括钢梁上板、钢梁腹板和钢梁下板,所述钢梁上板与所述钢柱内板通过第一T型钢相连接,所述钢梁下板与所述钢柱内板通过液压杆相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腹板与所述钢梁上板间设置有减震垫,所述第一T型钢腹板与所述钢梁上板设置有长条形孔,所述钢梁两侧焊接有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所述钢柱和所述钢梁间设置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一端用锚具锚固于所述钢柱外板外侧,另一端锚固于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后加强板上。本实用新型小震时结构稳定,大震时结构出现大变形并控制结构损伤,震后修复方便、快速,修复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领域,抗震性能是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目前,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保证结构承受中震后,结构可以通过修复维持其建筑设计供能。而在建筑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节点是抗震设计的核心部分。
传统的抗震设计是以“抗”为主要途径,利用结构的强度和结构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抵抗地震力,通过增加材料用量、加大结构断面、提高建筑物自重,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以保证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刚度;同时,通过设置剪力墙、圈梁、构造柱,改善支撑体系,改进节点构造,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延性等措施,从而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但是,在以前的地震中,人们发现传统的焊接节点形式在地震中并没有产生应有的延性,而是过早的产生脆性断裂,给震后修复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这就促使学者研究和调整节点的设计。
目前,自复位结构在结构抗震方面属于一个创新的研究领域,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框架有待研究开发。针对自复位节点的研究,除了传统的角钢耗能,腹板耗能及摩擦阻尼器的耗能外,大部分都是在节点中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但这就增加了节点的成本,所以研究一种更加廉价且施工方便高效的节点,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梁柱节点,该节点既能保证小震时结构稳定,大震时结构出现大变形并控制结构损伤,又能实现震后修复方便、快速,修复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包括钢柱和钢梁,所述钢柱包括钢柱外板、钢柱腹板和钢柱内板,所述钢梁包括钢梁上板、钢梁腹板和钢梁下板,所述钢梁上板与所述钢柱内板通过第一T型钢相连接,所述钢梁下板与所述钢柱内板通过液压杆相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腹板的下端面与所述钢梁上板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EPDM减震垫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腹板与所述钢梁上板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长条形孔与所述多个螺栓相适配,所述钢梁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所述钢柱和所述钢梁之间设置有多根钢绞线,所述钢绞线一端用锚具锚固于所述钢柱外板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钢柱内板并用所述锚具分别锚固于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后加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和所述钢梁均采用热轧H型钢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外板设置有引导所述钢绞线穿过的钢绞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内板设置有分别引导所述钢绞线和螺栓穿过的钢绞线孔和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锚具选用夹片式锚具、支撑式锚具或锥塞式锚具。
进一步地,所述钢梁腹板与所述钢柱内板之间设置有第二T型钢,所述第二T型钢分别与所述钢梁腹板和所述钢柱内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T型钢腹板与所述钢梁腹板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长条形孔与所述多个螺栓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分别与所述钢梁下板和所述钢柱内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腹板前后均焊接有对称设置于所述钢绞线上下两侧的上加劲肋和下加劲肋。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柱和钢梁的连接处分别设置EPDM减震垫和液压杆,增加了板件间的滑移和变形,提高了耗能能力,保证了小震时结构稳定,大震时结构出现大变形并控制结构损伤,震后修复方便、快速,修复成本低;通过在钢柱和钢梁间设置钢绞线,既方便安装,又能降低制造成本,达到小震下的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通过在钢柱和钢梁的连接处设置多个T型钢和垫板,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很好的实现自复位减震控制效果,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钢柱外板1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钢柱内板1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钢梁上板2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钢梁下板2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T型钢3的翼板孔洞布置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T型钢3的腹板孔洞布置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二T型钢9的翼板孔洞布置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二T型钢9的腹板孔洞布置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第一垫板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第二垫板14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钢柱;11-钢柱外板;12-钢柱腹板;13-钢柱内板;2-钢梁;21-钢梁上板;22-钢梁腹板;23-钢梁下板;3-第一T型钢;4-液压杆;5-EPDM减震垫;6-前加强板;7-钢绞线;8-锚具;9-第二T型钢;10-第一垫板;14-第二垫板;15-上加劲肋;16-下加劲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钢柱1和钢梁2,所述钢柱1包括钢柱外板11、钢柱腹板12和钢柱内板13,所述钢梁2包括钢梁上板21、钢梁腹板22和钢梁下板23,所述钢梁上板21与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第一T型钢3相连接,所述钢梁下板23与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液压杆4相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3腹板的下端面与所述钢梁上板2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EPDM减震垫5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3腹板与所述钢梁上板21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长条形孔与所述多个螺栓相适配,所述钢梁2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前加强板6和后加强板,所述钢柱1和所述钢梁2之间设置有多根钢绞线7,所述钢绞线7一端用锚具8锚固于所述钢柱外板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钢柱内板并用所述锚具8分别锚固于所述前加强板6和所述后加强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节点既能保证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并控制结构损伤,又能实现震后修复方便、快速,修复成本低。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钢柱1和所述钢梁2均采用热轧H型钢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钢柱外板11设置有引导所述钢绞线7穿过的钢绞线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钢柱内板13设置有分别引导所述钢绞线7和螺栓穿过的钢绞线孔和螺栓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锚具8选用夹片式锚具、支撑式锚具或锥塞式锚具。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8和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钢梁腹板22与所述钢柱内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T型钢9,所述第二T型钢9分别与所述钢梁腹板22和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T型钢9腹板与所述钢梁腹板22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长条形孔与所述多个螺栓相适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10和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杆4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垫板10和第二垫板14,所述第一垫板10和所述第二垫板14分别与所述钢梁下板23和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梁柱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钢柱腹板12前后均焊接有对称设置于所述钢绞线7上下两侧的上加劲肋15和下加劲肋16。
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1,小震时,所述钢柱1和所述钢梁2连接节点与固接节点相同;中震或大震时,所述钢梁2就会相对于所述钢柱1出现扭转或滑移,但由于所述第一T型钢3的腹板与所述钢梁上板21间垫有带有金属加层的所述EPDM减震垫5,且高强螺栓通过长圆孔将三者连接在一起,增加板件间的滑移和变形,提高耗能能力;当所述第一T型钢3受压或受拉时,所述液压杆4开始受压或受拉,使所述钢柱1和所述钢梁1的下部连接处形成活动连接点,增加整个节点的柔度;所述钢绞线7在所述钢梁2的端部截断既降低框架的扩展性能,方便安装,又能降低制造成本;所述钢绞线7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地震作用后,所述钢柱1和所述钢梁2没有破坏和残余变形,在所述钢绞线7的作用下,所述钢梁2回到初始状态,达到小震下的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柱和钢梁的连接处分别设置EPDM减震垫和液压杆,增加了板件间的滑移和变形,提高了耗能能力,保证了小震时结构稳定,大震时结构出现大变形并控制结构损伤,震后修复方便、快速,修复成本低;通过在钢柱和钢梁间设置钢绞线,既方便安装,又能降低制造成本,达到小震下的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通过在钢柱和钢梁的连接处设置多个T型钢和垫板,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很好的实现自复位减震控制效果,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包括钢柱(1)和钢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包括钢柱外板(11)、钢柱腹板(12)和钢柱内板(13),所述钢梁(2)包括钢梁上板(21)、钢梁腹板(22)和钢梁下板(23),所述钢梁上板(21)与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第一T型钢(3)相连接,所述钢梁下板(23)与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液压杆(4)相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3)腹板的下端面与所述钢梁上板(2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EPDM减震垫(5)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3)腹板与所述钢梁上板(21)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长条形孔与所述多个螺栓相适配,所述钢梁(2)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前加强板(6)和后加强板,所述钢柱(1)和所述钢梁(2)之间设置有多根钢绞线(7),所述钢绞线(7)一端用锚具(8)锚固于所述钢柱外板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钢柱内板并用所述锚具(8)分别锚固于所述前加强板(6)和所述后加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和所述钢梁(2)均采用热轧H型钢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外板(11)设置有引导所述钢绞线(7)穿过的钢绞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内板(13)设置有分别引导所述钢绞线(7)和螺栓穿过的钢绞线孔和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8)选用夹片式锚具、支撑式锚具或锥塞式锚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腹板(22)与所述钢柱内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T型钢(9),所述第二T型钢(9)分别与所述钢梁腹板(22)和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T型钢(9)腹板与所述钢梁腹板(22)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长条形孔与所述多个螺栓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4)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垫板(10)和第二垫板(14),所述第一垫板(10)和所述第二垫板(14)分别与所述钢梁下板(23)和所述钢柱内板(13)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腹板(12)前后均焊接有对称设置于所述钢绞线(7)上下两侧的上加劲肋(15)和下加劲肋(16)。
CN201720521771.4U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9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1771.4U CN206769052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1771.4U CN206769052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9052U true CN206769052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50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2177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9052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9052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9923A (zh) * 2018-04-18 2018-09-28 西京学院 一种组合梁的钢框架结构
CN108867851A (zh) * 2018-06-15 2018-11-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角钢耗能式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
CN108867852A (zh) * 2018-06-15 2018-11-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腹板摩擦耗能式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
CN108915098A (zh) * 2018-07-03 2018-11-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弧形钢板支撑预应力装配节点
CN108951880A (zh) * 2018-10-09 2018-12-07 安徽建筑大学 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09183999A (zh) * 2018-09-08 2019-01-11 潍坊学院 一种复合材料板与钢结构的组合结构
CN110144811A (zh) * 2019-05-28 2019-08-20 杜东坡 一种曲线梁桥独柱桥墩的非平衡抗扭抗倾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55071A (zh) * 2020-01-22 2020-06-09 青岛理工大学 卡槽式钢木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
CN111894132A (zh) * 2020-07-20 2020-11-06 东南大学 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9923A (zh) * 2018-04-18 2018-09-28 西京学院 一种组合梁的钢框架结构
CN108867851A (zh) * 2018-06-15 2018-11-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角钢耗能式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
CN108867852A (zh) * 2018-06-15 2018-11-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腹板摩擦耗能式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
CN108915098A (zh) * 2018-07-03 2018-11-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弧形钢板支撑预应力装配节点
CN109183999A (zh) * 2018-09-08 2019-01-11 潍坊学院 一种复合材料板与钢结构的组合结构
CN108951880A (zh) * 2018-10-09 2018-12-07 安徽建筑大学 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10144811A (zh) * 2019-05-28 2019-08-20 杜东坡 一种曲线梁桥独柱桥墩的非平衡抗扭抗倾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55071A (zh) * 2020-01-22 2020-06-09 青岛理工大学 卡槽式钢木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
CN111255071B (zh) * 2020-01-22 2021-03-05 青岛理工大学 卡槽式钢木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
CN111894132A (zh) * 2020-07-20 2020-11-06 东南大学 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69052U (zh) 一种新型梁柱节点
CN207244839U (zh) 一种自复位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CN204753896U (zh) 一种多层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体系
CN106382041B (zh) 一种装配式摇摆自复位钢支撑结构体系
CN103669650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钢板剪力墙
Mar Design examples using mode shaping spines for frame and wall buildings
CN107152097B (zh) 带悬挑板框架外附预应力装配式耗能框架加固的结构
CN107355000B (zh) 腹板摩擦型形状记忆合金杆自复位钢框架梁-边柱节点
CN103669570A (zh) 一种新型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预应力中心支撑架
CN106948489A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节点
CN103711215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偏心支撑架
CN103696498A (zh) 一种新型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中心支撑架
CN103669594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结构节点
CN105756217A (zh) 一种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的钢木混合抗震墙
CN205669255U (zh) 一种工业化预加工再生式结构体系
CN106930409A (zh) 一种可替换耗能梁的装配式偏心支撑钢框架体系
CN103696503A (zh) 一种新型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
CN108035440A (zh) 一种带楔形装置的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节点
CN107386432A (zh) 一种混凝土框架的钢‑砼组合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3669567A (zh) 一种新型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预应力偏心支撑架
CN113529946B (zh) 一种基于u型板的梁柱耗能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69326A (zh) 中空钢管混凝土整体节点构成的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4032832A (zh) 一种后张法预应力竹木结构框架
CN106677378A (zh) 装配式预制外挂墙体可控滑移节点
CN105113642A (zh) 一种钢结构节点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