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9767U - 一种led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9767U
CN206759767U CN201720193798.5U CN201720193798U CN206759767U CN 206759767 U CN206759767 U CN 206759767U CN 201720193798 U CN201720193798 U CN 201720193798U CN 206759767 U CN206759767 U CN 206759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drive control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93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德来
梅进光
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feit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feit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feit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feit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93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9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9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976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包括:高频脉冲电流源、隔离变压器及副边整流电路;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所述副边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同步整流管、第二同步整流管、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第二驱动控制电路及电容;所述电容用于抑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及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反向电压尖峰,且为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由直流供电电源供电。该LED驱动电路既能解决通态损耗大又能解决同步整流管的驱动控制电路供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LED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常见的为直流负载驱动的开关电源,包括:高频脉冲电流源、隔离变压器以及设置于隔离变压器副边的整流电路。其中,高频脉冲电流源由高频开关控制;副边整流电路的电路形式为全桥整流电路或半桥整流电路等电路形式。
在现有技术中,副边整流电路均是采用二极管作为整流器件,但是由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很高,在输出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导致二极管的通态损耗很大,进而使开关电源中电路的效率很低。
通过引入同步整流管作为整流器件解决了通态损耗大的问题,但是同步整流管的工作需要驱动控制电路,而驱动控制电路由于参考端的不同导致不能使用同一个直流供电电源供电。
那么,如何提供一种既能解决通态损耗大又能解决所有驱动控制电路供电问题的驱动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解决了因二极管作为整流器件造成的通态损耗大的问题,且解决了不同的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高频脉冲电流源、隔离变压器及副边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且所述高频脉冲电流源与所述第一绕组连接;
所述副边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同步整流管、第二同步整流管、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第二驱动控制电路及电容;所述电容用于抑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及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反向电压尖峰;
所述第二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并作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正端;所述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相连接,并作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
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与直流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源的接地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用于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供电。
优选的,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为低电位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为高电位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及第一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并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检测结果产生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及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并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检测结果产生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栅极。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生成第一导通驱动信号;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正向压降为零或为反向压降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生成第一关断驱动信号;
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生成第二导通驱动信号;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正向压降为零或为反向压降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生成第二关断驱动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集成在第一同步整流器中;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包括:源极、漏极及供电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源极即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漏极即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即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
或者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与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集成在第二同步整流器中;
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包括:源极、漏极及供电端;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源极即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漏极即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即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
优选的,所述电容通过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供电;
所述直流供电电源通过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供电。
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通过电压匹配电路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压匹配电路为稳压电路。
优选的,所述直流供电电源为辅助源电路。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脉冲电流源为LLC电路拓扑或者LCC电路拓扑。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LED驱动电路,通过设置第一同步整流管及第二同步整流管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整流部件二极管,解决了因二极管作为整流部件造成通态损耗大的问题,并且第一驱动控制电路及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用于导通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使电流从源极流向漏极,并不通过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中的体二极管,进而也不会在体二极管上产生损耗。
并且由于第一同步整流管或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关断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反向电压尖峰,因此通过设置电容抑制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反向电压尖峰。
同时,电容为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直流供电电源为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供电,解决了不同的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同步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背景技术可知,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副边整流电路均是采用二极管作为整流器件,但是由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很高,在输出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导致二极管的通态损耗很大,进而使开关电源中电路的效率很低。
通过引入同步整流管作为整流器件解决了通态损耗大的问题,但是同步整流管的工作需要驱动控制电路,而驱动控制电路由于参考端的不同导致不能使用同一个直流供电电源供电。
那么,如何提供一种既能解决通态损耗大又能解决所有驱动控制电路供电问题的驱动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高频脉冲电流源、隔离变压器及副边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且所述高频脉冲电流源与所述第一绕组连接;
所述副边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同步整流管、第二同步整流管、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第二驱动控制电路及电容;所述电容用于抑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及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反向电压尖峰;
所述第二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并作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正端;所述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相连接,并作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
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与直流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源的接地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用于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同名端和异名端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非限定,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的同名端和异名端可以同时互换,即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变成同名端;同名端随之变成异名端。同时,第三绕组的异名端也变成同名端;同名端随之变成异名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直流供电电源可以为LED驱动电路中产生的直流电源,也可以是LED驱动电路外部输入的直流电源,对于直流供电电源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到的“为……供电”,如所述电容为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或所述电容为第一同步整流器供电,或如所述直流供电电源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供电,等等,是指:为其提供直流的、为辅助其工作的电源。
通过设置第一同步整流管及第二同步整流管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续流二极管,解决了因二极管作为整流部件造成通态损耗大的问题,并且第一驱动控制电路及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用于导通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使电流从源极流向漏极,并不通过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中的体二极管,进而也不会在体二极管上产生损耗。
并且由于第一同步整流管或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关断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反向电压尖峰,因此通过设置电容抑制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反向电压尖峰。
同时,电容为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直流供电电源为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供电,解决了所有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来源。
为了更好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高频脉冲电流源23、隔离变压器T及副边整流电路;
所述隔离变压器T包括:第一绕组S1、第二绕组S2及第三绕组S3;且所述高频脉冲电流源23与所述第一绕组S1连接;
所述高频脉冲电流源23为LLC或LCC等多种开关拓扑实现,并且是个交流源,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作限定。
所述副边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同步整流管Q1、第二同步整流管Q2、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及电容C1;所述电容C1用于抑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及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反向电压尖峰;
其中,所述第二绕组S2的同名端A、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极VS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的参考端GND1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绕组S3的同名端C、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漏极VD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的供电端VCC1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供电;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漏极VD与所述第三绕组S3的异名端D连接,并作为LED驱动电路的输出正端Vo;
所述第二绕组S2的异名端B和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参考端GND2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源极VS相连接,并作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GND;
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栅极VG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栅极VG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工作均需要相对应的驱动控制电路进行驱动;
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供电端VCC2与直流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源的接地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参考端,即与输出地端GND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供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直流供电电源在图2中并未体现;且二绕组S2、第三绕组S3的同名端和异名端可以同时变化,即可变为A、C为异名端,B、D为同名端。
如图2所示,由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极VS并不是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GND,所以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驱动信号的参考点也不是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GND,而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极VS,那么接地端与所述输出地端相连的直流供电来源并不能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供电。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容C1为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供电;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所述第二绕组S2的同名端A及所述第三绕组的同名端C为正时,所述第二绕组S2、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及负载Cout构成回路,所述第二绕组S2为所述负载Cout供电;所述第三绕组S3、所述电容C1及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构成回路,所述第三绕组S3为所述电容C1充电。
当所述第二绕组S2的异名端B及所述第三绕组的异名端D为正时,所述第二绕组S2、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及所述电容C1构成回路,所述第二绕组S2为所述电容C1充电;所述第三绕组S3、所述负载Cout及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构成回路,所述第三绕组S3为所述负载Cout供电。
由此可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为低电位端,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为高电位端,因此通过将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的供电端VCC1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的参考端GND1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进而实现了所述电容C1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供电的目的。
并且,如上所述,所述电容C1还用于抑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反向电压尖峰。
抑制反向电压尖峰的具体原理如下:由于当所述LED驱动电路中不连接所述电容C1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从导通状态至关断状态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寄生电容与所述第二绕组S2的漏感会产生谐振,而该谐振能量若全部作用在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上,将会导致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产生很高的反向电压尖峰。
同理可知,当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由导通状态至关断状态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寄生电容与所述第三绕组S3的漏感同样会产生谐振,而该谐振能量若全部作用在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上,将会导致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产生很高的反向电压尖峰。
而当所述LED驱动电路中连接所述电容C1后,所述电容C1会吸收部分谐振能量,进而抑制了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及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反向电压尖峰。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供电电源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辅助源电路,所述辅助源电路的接地端与输出地端GND相连。如图2所示,相对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而言,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GND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源极VS,将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源极VS与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GND连接,并将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参考端GND2与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地端GND连接,那么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供电来源就可以是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辅助源电路,因此将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供电端VCC2与所述LED驱动电路中的辅助源电路连接,用于获取供电电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助源电路在图2中并未体现,所述辅助源电路同时也可以为LED驱动电路中的其他电路单元供电,比如为环路控制单元供电。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所述LED驱动电路通过使用同步整流管作为整流部件代替了二极管,解决了因二极管作为整流部件而造成通态损耗大的问题,且解决了所有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包括:第一处理单元32及第一检测单元31;所述第一检测电路31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并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的检测结果产生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具体为,发送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栅极VG;
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并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产生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具体为,发送到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栅极。
下面以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为例说明,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检测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即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体二极管D1正向导通)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产生第一导通驱动信号,使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导通,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检测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正向压降为零(即没有电流流过第一同步整流管Q1)或所述源漏电压为反向压降(即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漏极电压比源极高)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生成第一关断驱动信号。
由于当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导通后,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导通电阻由源极VS流向漏极VD,并不通过体二极管D1,因此在体二极管D1上不会产生损耗。需要说明的,该导通电阻在图3中并未体现。
由于电流I会通过导通电阻Rdson,那么由导通电阻产生的损耗Qr=I2*Rdson,若电流I通过体二极管D1,由体二极管D1产生的损耗Qd=I*Vd。但是,由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导通电阻Rdson的阻值极小,而体二极管的Vd一般固定于0.7V。因此,Qr远远小于Qd,则说明使用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作为整流器件可提高电路效率。
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的波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所述第二绕组S2的异名端B、所述第三绕组S3的异名端D为正,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导通,则所述第二绕组S2、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及所述电容C1组成通路;所述第三绕组S3、所述负载Cout、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组成通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Vsd=-2*Vo,其中Vo为所述电容C1两端的电压。
在t1-t2时间段内,所述第二绕组S2的异名端B、所述第三绕组S3的异名端D为负,同名端为正;在t1时刻,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Vsd由-2*Vo变为体二极管D1的导通压降Vd1,即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检测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Vsd由负压(-2*Vo)变为正向导通电压(Vd1)时,发送一个导通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依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导通驱动信号,使得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导通,当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导通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Vsd变为电流流经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之后导通电阻的压降Von。在t2时刻,所述第二绕组S2、所述第三绕组S3的正负方向再次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漏电压Vsd又变为-2*Vo,此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发送一个关断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关断驱动信号,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断开。
对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而言,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源漏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生成第二导通驱动信号;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源漏电压正向压降为零(即没有电流流过第二同步整流管Q1)或所述源漏电压为反向压降(即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1的漏极电压比源极高)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生成第二关断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状态相反,当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导通时,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断开,当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断开时,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导通。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集成在第一同步整流器TQ1中,即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及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集成在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中;其中,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的源极VS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的参考端GND1连接。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源极S即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VS;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漏极D即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VD,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VCC即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VCC1。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Q1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21作为一个集成电路,定义该集成电路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且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包括:源极S、漏极D及供电端VCC,称为三端同步整流器。
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同步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与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集成在第二同步整流器TQ2中,即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二检测单元集成在第二同步整流器TQ2中;其中,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的源极VS与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的参考端GND2连接。
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源极S即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VS;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漏极D即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VD,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VCC即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VCC2。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Q2与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22作为一个集成电路,定义该集成电路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TQ2,且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TQ2包括:源极S、漏极D及供电端VCC,称为三端同步整流器。
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的源极S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的供电端VCC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用于获取供电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电容C1两端的电压Vc1=Vo,若所述Vo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的供电电压相匹配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TQ1的供电端VCC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即高电位端直接连接;若所述Vo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的供电电压不匹配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TQ1通过电压匹配电路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即高电位端连接;当所述Vo大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TQ1的供电电压时,所述电压匹配电路为稳压电路,常见的稳压电路为三端稳压电路。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TQ2的源极S与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TQ2的供电端VCC与所述LED驱动电路中的直流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源为辅助源电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直流供电电源并未在图7中体现。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驱动电路,通过设置第一同步整流管及第二同步整流管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整流部件二极管,解决了因二极管作为整流部件造成通态损耗大的问题,并且第一驱动控制电路及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当第一或者第二同步整流管导通时,使从源极流向漏极的电流并不通过第一或者第二同步整流管中的体二极管,进而也不会在体二极管上产生损耗。
并且由于第一同步整流管或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关断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反向电压尖峰,因此通过设置电容抑制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反向电压尖峰。
同时,电容为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直流供电电源为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供电,解决了所有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来源。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脉冲电流源、隔离变压器及副边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且所述高频脉冲电流源与所述第一绕组连接;
所述副边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同步整流管、第二同步整流管、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第二驱动控制电路及电容;所述电容用于抑制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及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反向电压尖峰;
所述第二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并作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正端;所述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相连,并作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地端;
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与直流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源的接地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用于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为低电位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为高电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及第一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并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检测结果产生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及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并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检测结果产生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生成第一导通驱动信号;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正向压降为零或为反向压降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生成第一关断驱动信号;
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生成第二导通驱动信号;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漏电压正向压降为零或为反向压降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生成第二关断驱动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与第一驱动控制电路集成在第一同步整流器中;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包括:源极、漏极及供电端;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源极即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漏极即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即为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
或者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与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集成在第二同步整流器中;
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包括:源极、漏极及供电端;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源极即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漏极即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即为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的供电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通过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为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供电;
所述直流供电电源通过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为所述第二同步整流器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端通过电压匹配电路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匹配电路为稳压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电源为辅助源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脉冲电流源为LLC电路拓扑或者LCC电路拓扑。
CN201720193798.5U 2017-03-01 2017-03-01 一种led驱动电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59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3798.5U CN206759767U (zh) 2017-03-01 2017-03-01 一种led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3798.5U CN206759767U (zh) 2017-03-01 2017-03-01 一种led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9767U true CN206759767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0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93798.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59767U (zh) 2017-03-01 2017-03-01 一种led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97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905A (zh) * 2017-03-01 2017-04-26 浙江英飞特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驱动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905A (zh) * 2017-03-01 2017-04-26 浙江英飞特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106602905B (zh) * 2017-03-01 2023-06-13 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47289B1 (ko) 간헐 모드로 동작하는 동기 정류형 직렬 공진 컨버터
CN102832792B (zh) 一种源极驱动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80400A1 (zh) 基于SiC功率器件的全桥LLC谐振型等离子体电源
CN103795260A (zh) 一种非互补反激有源钳位变换器
CN102790434B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自取能电路
CN202077009U (zh) 一种可控硅的隔离触发电路
CN203167339U (zh) 一种无需辅助绕组的led驱动电路
CN104166107A (zh) 退磁检测控制模块以及退磁检测系统
CN103424602A (zh) 基于源极驱动的次级绕组电流检测电路
CN203814013U (zh) 单端过零检测的led驱动电路
CN103683861A (zh) 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触发电路
CN104852610A (zh) 漏感能量回收电路及基于该电路的开关电源
CN103825475A (zh) 提高车载充电机功率因数的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5021544A (zh) 一种钳位模块及开关电源
CN202759634U (zh) 无需辅助绕组的led驱动电路
CN105356564B (zh) 无线能量接收系统
CN206759767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104411035B (zh) 一种无需辅助绕组供电的led驱动电路
CN104539167B (zh) 一种推挽变换器的同步整流控制方法及控制芯片
CN105207457B (zh) 同步整流电路及具有其的llc谐振变换器
CN104852611A (zh) 一种开关电源
CN202190220U (zh) 一种同步整流电路
CN205356130U (zh) 一种igbt驱动电路
CN206759768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203840227U (zh) 一种同步整流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