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9679U - 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9679U
CN206759679U CN201720350831.0U CN201720350831U CN206759679U CN 206759679 U CN206759679 U CN 206759679U CN 201720350831 U CN201720350831 U CN 201720350831U CN 206759679 U CN206759679 U CN 206759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
chamber shell
guide tube
sound guide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08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诗勇
吴海全
冈本良成
师瑞文
彭久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08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9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9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9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耳式耳机因导音管与前腔壳的角度不能调整而影响客户体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包括互相扣合在一起形成腔体的前腔壳和后腔壳及一端由所述前腔壳插入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前腔壳铰链的导音管,所述导音管的插入所述前腔壳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导音管包括管体、两个由所述前端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分别朝向所述前腔壳的内壁延伸的转轴及两个安装在所述前端的第一固定件,两个所述转轴插接在所述前腔壳的内壁上,所述导音管绕所述转轴与所述前腔壳转动连接,所述前腔壳包括安装在所述前腔壳的内壁上的第二固定件。本实用新型的入耳式耳机可以改变导音管和前腔壳之间的夹角,从而大大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角度调整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佩戴习惯的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由于便于携带、佩戴时尚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如今的入耳式耳机的导音管和前腔壳是一体式结构,导致导音管与前腔壳的角度不能调整。由于不同人的耳朵结构稍有差别,而且不同消费者对耳机有不同的佩戴习惯,因此,现如今的入耳式耳机就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佩戴习惯,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耳式耳机因导音管与前腔壳的角度不能调整而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佩戴习惯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该入耳式耳机包括互相扣合在一起形成腔体的前腔壳和后腔壳及与所述前腔壳转动连接的导音管;所述导音管靠近所述前腔壳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导音管的另一端为后端;所述导音管包括管体、由所述前端沿所述管体的径向相背延伸转动设置于所述前腔壳的内壁上的两个转轴及安装在所述前端的两个第一固定件,所述导音管绕所述转轴与所述前腔壳转动连接,所述前腔壳包括安装在所述前腔壳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用于相对锁定所述前腔壳和所述导音管的相对转动的第二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前腔壳开设有供所述前端插入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插接口和所述管体之间存在缝隙,所述导音管绕所述转轴转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所述管体均与所述插接口抵顶。
优选地,所述导音管沿管体的轴向与所述腔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夹角的变化范围是14°-19°。
优选地,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导音管上且用于填充所述缝隙的弹性海绵。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是磁铁,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截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导音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的靠近所述前腔壳的一端的两个摆杆,两个所述摆杆互相平行且朝向同一个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前腔壳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摆杆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摆杆的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摆杆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贴设在所述第二接触面上。
优选地,所述前腔壳的内壁还开设有供所述转轴插入的轴孔及由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垂直延伸的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腔体内的喇叭及套设在所述后端的耳套,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耳套的卡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入耳式耳机,其中导音管与前腔壳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用户在佩戴该入耳式耳机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随时改变导音管和前腔壳之间的夹角,从而大大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当用户将导音管和前腔壳之间的夹角调整到自己满意的角度的时候,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相互配合就可以阻止导音管和前腔壳的相对转动,从而将前腔壳和导音管之间的夹角锁定在用户满意的角度,而且整个调整过程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在爆炸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前腔壳和导音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导音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弹性海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导音管位于一个极限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导音管位于另一个极限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 后腔壳 20 喇叭
30 前腔壳 31 第二固定件
32 限位件 33 插接口
34 轴孔 35 第二安装槽
40 导音管 41 第一固定件
42 转轴 43 摆杆
44 管体 50 耳套
60 弹性海绵 61 凸起
70 腔体 320 斜面
350 第二接触面 430 第一安装槽
431 第一接触面 440 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该入耳式耳机包括互相扣合在一起形成腔体70的前腔壳30和后腔壳10及与前腔壳30转动连接的导音管40。导音管40相对于前腔壳30的角度是可调的。导音管40的一端由前腔壳30插入腔体70内,导音管40的该端伸入前腔壳30内。导音管40的伸入前腔壳30内的端部与前腔壳30之间是可转动的,以实现导音管40相对于前腔壳30的转动。
导音管40的插入前腔壳30的一端为前端(图中未标示),导音管40的另一端为后端(图中未标示)。导音管40包括管体44、由前端沿管体44的径向相背延伸的两个转轴42及安装于前端的第一固定件41。转轴42背向延伸向前腔壳30的内壁。两个转轴42插接在前腔壳30的内壁上。导音管40绕转轴42与前腔壳30实现转动连接,前腔壳30包括安装在前腔壳30的内壁上且与第一固定件41配合用于相对锁定前腔壳30和导音管40的相对转动的第二固定件31。这里所说的“相对锁定”的意思是指,当用户在佩戴该耳机时,用户感觉佩戴不舒服时,可以对耳机进行调整,当调整外力达到一定数值或有外力存在时,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无法限制导音管40与前腔壳30之间的转动而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动,当外力降低或无外力时,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之间的配合力量大于该外力,使得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锁定以限制导音管40与前腔壳30之间的转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入耳式耳机的后腔壳10与用于传输电信号的耳机线(图中未示出)连接,后腔壳10和前腔壳30形成的腔体70用于装载发声单元等电子元器件,导音管40的前端插接到腔体70内,导音管40的后端塞入到人耳中,这样导音管40就可以将腔体70中的声音信号传递到人耳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是分离式结构,导音管40通过转轴42转动连接在前腔壳30上,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实时调整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之间的夹角。这里的两个转轴42的中心线在管体44的同一条直径方向上且分别由导音管40朝向前腔壳30的内壁延伸,这样可以避免导音管40在转动过程中与前腔壳30发生干涉,而且可以平衡两个转轴42上面的压力,增加入耳式耳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入耳式耳机,其中导音管40与前腔壳30通过转轴42转动连接,用户在佩戴该入耳式耳机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随时改变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之间的夹角,从而大大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当用户将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之间的夹角调整到自己满意的角度的时候,通过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的相互配合就可以阻止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的相对转动,从而将前腔壳30和导音管40之间的夹角锁定在用户满意的角度,而且整个调整过程简单、易操作。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前腔壳30开设有供前端插入的插接口33,插接口33的直径大于管体44的外径,导音管40绕转轴42转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管体44均与插接口33抵顶。管体44的外侧面与前腔壳30的插接口3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当导音管40绕转轴42转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管体44的外侧面均与插接口33的内壁抵顶。
具体地,管体44的靠近前腔壳30的一端插入到腔体70内,因此插接口33正好对应导音管40的管体44部位,插接口33的内径大于管体44的外径,这样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供导音管40转动。在导音管40与前腔壳3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管体44会运动到与插接口33抵顶的位置处,因此,插接口33限定了导音管40相对于前腔壳30的转动幅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将前腔壳30和导音管40之间的夹角的变化范围设定在14°-19°,因为在这个夹角变化范围内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前腔壳30和导音管40之间的夹角指的是导音管40轴向与腔体7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如图10和图11指示的是将腔体70的中心轴线平移到转轴中心的位置,得到与中心轴线平行的辅助线,该辅助线与导音管40轴向之间的夹角和腔体70的中心轴线与导音管40轴向之间的夹角相等。进一步优选地,前腔壳30和导音管40之间夹角可以是14°、15°、16°、17°、18°、19°。
优选地,如图4和图9所示,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套设在导音管40上且用于填充插接口33和管体44之间的缝隙处的弹性海绵60,弹性海绵60呈环状,弹性海绵60上面凸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起。具体地,由于插接口33的内径大于管体44的外径,所以需要通过弹性海绵60来填充插接口33与管体44之间的缝隙,这样可以保证音质要求。这里弹性海绵60选用高密度海绵,这样更能增加弹性海绵60的密封效果。弹性海绵60套设在导音管40上,凸起61能够增大弹性海绵60与导音管4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好的固定弹性海绵60,防止其移位。
优选地,如图5-图7所示,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均是磁铁,第一固定件41朝向第二固定件31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固定件31朝向第一固定件41的截面面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都选用磁铁,而且第二固定件31相对于第一固定件41具有更大的截面面积,在导音管40在两个极限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件41受到来自于第二固定件31的吸引力始终不变,而且,该吸引力能够阻止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在无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转动。这里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均是长方体结构,这样更容易加工,当然,这里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功能是锁定前腔壳30和导音管40发生相对转动,所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还可以是可以相对转动并能够互相锁定的扣位,或者可以相对转动并能够互相粘连定位的粘连件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优选地,如图8所示,导音管40还包括两个设置在管体44的靠近前腔壳30的一端的摆杆43。两个摆杆43平行设置并且朝向同一个方向延伸。具体地,前腔壳30的两端开口,前腔壳30由两端向中间减扩,其中一端与后腔壳10扣合,另一端与导音管40连接,与后腔壳10扣合的一端的开口大于与导音管40连接的一端的开口。导音管40插入前腔壳30内,并通过转轴42与前腔壳30转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导音管40本身上设置转轴42及摆杆43,来实现与前腔壳30的转动连接。换句话说,转轴42、摆杆43是导音管40的一部分,而导音管40本身就是一体结构。摆杆43的根部设置转轴42,摆杆43由根部延伸形成摆杆的自由端,该自由端超出40的外围。
优选地,前腔壳30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件31的第二安装槽35,第二安装槽35与腔体70连通,摆杆43开设有用以容纳第一固定件41的第一安装槽430,第一安装槽430开设在摆杆43的远离管体44的一端,两个第一安装槽430分别设置在两个摆杆相背的两侧,而且第一安装槽430的开口朝向第二安装槽35。第一安装槽430和第二安装槽35都是长方体槽,具体地,摆杆43具有朝向第二安装槽35的第一接触面431,第一接触面431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430。第二安装槽35具有朝向第一接触面431的第二接触面35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接触面350是第二安装槽35的槽壁。第一接触面431和第二接触面350是互相平行的平面,而且第一接触面431贴设在第二接触面350上,这样使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的相对转动更加轻便,而且从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第一安装槽430和第二安装槽35的损坏。当第一固定件41安装到第一安装槽430中以后,第二安装槽35的槽壁就将第一固定件41密封在第一安装槽430中,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固定件41的移动或者丢失。实际上,在导音管40整个转动过程中,第一固定件41都被第二固定槽35的槽壁密封在第一固定槽430内。在导音管40转动过程中,第一固定件41紧贴在第二接触面350上,这样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之间仅仅隔着第二安装槽35的槽壁,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31之间的作用力。
优选地,前腔壳30的内壁还开设有供转轴42插入的轴孔34及由第二接触面350朝向第一接触面431垂直延伸的限位件32,轴孔34和限位件32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槽35的相对两侧。具体地,轴孔34到限位件32的距离小于转轴42到第一安装槽430末端(远离管体44的一端)的距离,这样在导音管40和前腔壳30转动的过程中,当导音管40转动到其中一个极限位置的时候,管体44与插接口33抵顶的同时,限位件32也会与摆杆43抵顶,所以限位件32具有辅助限位的作用。而且,限位件32具有斜面320,该斜面320由第二接触面350到第一接触面431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导音管40转动的过程中,限位件32的斜面320与摆杆43抵顶,这样可以减少摆杆43对限位件32的冲击力,从而延长限位件32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安装在腔体70内的喇叭20及套设在后端的耳套50,管体44上开设有用于卡接耳套50的卡位440。具体地,该卡位440是管体44的外侧沿周向开设的环形槽,导音管40的后端插接在耳套50内,耳套50的部分会卡入环形槽,因此卡位440能够固定耳套50,防止耳套50脱落。耳套选用柔性的橡胶材料,通过耳套50可以减少导音管40对耳朵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互相扣合在一起形成腔体的前腔壳和后腔壳及与所述前腔壳转动连接的导音管;所述导音管靠近所述前腔壳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导音管的另一端为后端;所述导音管包括管体、由所述前端沿所述管体的径向相背延伸并转动设置于所述前腔壳的内壁上的两个转轴及安装在所述前端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导音管绕所述转轴与所述前腔壳转动连接,所述前腔壳包括安装在所述前腔壳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用于相对锁定所述前腔壳和所述导音管的相对转动的第二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壳开设有供所述前端插入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插接口和所述管体之间存在缝隙,所述导音管绕所述转轴转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所述管体均与所述插接口抵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沿管体的轴向与所述腔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夹角的变化范围是14°-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导音管上且用于填充所述缝隙的弹性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是磁铁,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的靠近所述前腔壳的一端的两个摆杆,两个所述摆杆互相平行且朝向同一个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壳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摆杆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摆杆的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贴设在所述第二接触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壳的内壁还开设有供所述转轴插入的轴孔及由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垂直延伸的限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腔体内的喇叭及套设在所述后端的耳套,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耳套的卡位。
CN201720350831.0U 2017-04-05 2017-04-05 入耳式耳机 Active CN206759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831.0U CN206759679U (zh) 2017-04-05 2017-04-05 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831.0U CN206759679U (zh) 2017-04-05 2017-04-05 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9679U true CN206759679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0831.0U Active CN206759679U (zh) 2017-04-05 2017-04-05 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96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4113A (zh) * 2017-04-05 2017-07-14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4113A (zh) * 2017-04-05 2017-07-14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CN106954113B (zh) * 2017-04-05 2023-10-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7250B2 (en) Audio headset having arm-to-yoke coupling features and related technology
US8411893B2 (en) Headphone
US10129630B2 (en) Floating-cup pivot for head-worn audio devices
US20090285434A1 (en) Earhook and earbud headset
US20190116411A1 (en) Headphone Earcup
CN103155588B (zh) 耳内耳机的整体式耳用接头
BR122022026446A2 (pt) Fone de ouvido
US8213668B2 (en) In-ear earphone
US8320602B2 (en) Adjustable earphone
US20190208308A1 (en) Seamless Pivot for Head-Worn Audio Devices
CN107172512A (zh) 耳机耳翼
WO2022267398A1 (zh) 一种旋转调节耳挂的耳机结构
CN206759679U (zh) 入耳式耳机
US20060239447A1 (en) Earphone with selectable cable positioning
CN208609157U (zh) 一种头戴耳机支架旋转机构
CN208707886U (zh) 入耳式耳机
CN106954113A (zh) 入耳式耳机
CN209608820U (zh) 入耳式耳机
JP2007134815A (ja) ヘッドホン
JP3193854U (ja) カナル型イヤホンマイクアセンブリ
WO2019227646A1 (zh) 头戴耳机
CN218514481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2812038U (zh) 一种耳背式助听器的转换转置
CN220511240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CN219181646U (zh) 一种可调节佩戴角度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