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5952U -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5952U
CN206755952U CN201720176928.4U CN201720176928U CN206755952U CN 206755952 U CN206755952 U CN 206755952U CN 201720176928 U CN201720176928 U CN 201720176928U CN 206755952 U CN206755952 U CN 206755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plates
exchange unit
typ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69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马志龙
黄昌文
王仁聪
陆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69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5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5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5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它包括上换热板、下换热板,板式换热单元上设置有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主要技术特征是上换热板与下换热板之间设置有钎焊连接层。具有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而延长板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等特点。

Description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单元,由于其结构紧凑、换热面积较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使其在换热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板式换热单元一般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压力成型钣金件组成,通过焊接方式或铆接、螺栓连接并加密封的方式组成封闭的流体通道。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的限制,致使板式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较低,产品的可靠性不高。为克服上述缺陷,对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进行了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它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而延长板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它包括上换热板、下换热板,板式换热单元上设置有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上换热板与下换热板之间设置有钎焊连接层。
上换热板、下换热板为的厚度0.3-2.0mm的不锈钢板制成的板。
上换热板、下换热板上设有换热肋片。
换热肋片的外形为波纹型或长条形。
上换热板、下换热板上设有限位平台。
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设置在板式换热单元的同侧或异侧。
上换热板设有定位凹台,下换热板设有与定位凹台相对应的定位凸台。
下换热板设有定位凹台,上换热板设有与定位凹台相对应的定位凸台。
下换热板周边设有折边,折边将上换热板、钎焊材料固定在下换热板上。
上换热板、钎焊材料与下换热板通过工装模具定位铆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换热板与下换热板之间设置有钎焊连接层的结构,故它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而延长板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板式换热单元上设置有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上换热板1与下换热板2之间设置有钎焊连接层,上换热板1与下换热板2通过钎焊连接层连接成一体,钎焊连接层由箔状或其它膏状钎焊材料经过加热钎焊而成。
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为的厚度0.3-2.0mm的不锈钢板制成的板,不锈钢板的厚度例如可为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1.9或2mm等等。
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上设有换热肋片,换热肋片可以增大换热面积,提升板式换热单元的换热效果。
换热肋片的外形为波纹型或长条形,可提升板式换热单元内部水流的扰流效果和提升高温烟气与板式换热单元的换热效果,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上设有限位平台,限位平台有利于保障上换热板1与下换热板2的间距。
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设置在板式换热单元的同侧或异侧,设置在板式换热单元的同侧或异侧可对应于不同的水路设计。
上换热板1设有定位凹台,下换热板2设有与定位凹台相对应的定位凸台,有利于上换热板1与下换热板2安装时的定位。
下换热板2设有定位凹台,上换热板1设有与定位凹台相对应的定位凸台,有利于上换热板1与下换热板2安装时的定位。
下换热板2周边设有折边,折边将上换热板1、钎焊材料2固定在下换热板2上,使板式换热单元连接得更可靠。
上换热板1、钎焊材料与下换热板2通过工装模具定位铆接成一体,通过机械连接成一个更牢固的整体,能提高板式换热单元钎焊装配强度,进炉加热后,钎焊材料熔化后将上换热板1与下换热板2四周、定位凹台与定位凸台搭接处焊接在一起,较大程度上克服板式换热单元在钎焊时的受热变形,增大板式换热单元边缘钎焊缝面积,提高板式换热单元钎焊一次性合格率。
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单元所采用的材料一般为不锈钢,钎焊时一般采用铜基或镍基焊接材料。板式换热单元组装时需靠工装治具使钎焊材料与换热板压紧贴合,工序复杂繁琐,且由于钎焊前加热过程中,由于换热板成型应力无法释放造成换热板变形,使钎焊间隙无法得到保证,造成一次性焊接不良率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下换热板2的折边对上换热板1、钎焊材料的定位与压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单元的结构刚度,同时增加了板式换热单元内部钎焊面积,大大提高板式换热单元的焊接工艺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可解决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变形造成贴合间隙无法得以保证的问题,同时简化装配工序,减轻劳动强度,它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而延长板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板式换热单元可独立加工,也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板式换热单元成组合加工。对板式换热单元组合装置而言,可根据实际换热需求增加或减少板式换热单元,优化了板式换热单元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Claims (9)

1.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它包括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板式换热单元上设置有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换热板(1)与下换热板(2)之间设置有钎焊连接层,所述的下换热板(2)周边设有折边,折边将上换热板(1)、钎焊材料固定在下换热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为厚度0.3-2.0mm的不锈钢板制成的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上设有换热肋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肋片的外形为波纹型或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换热板(1)、下换热板(2)上设有限位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设置在板式换热单元的同侧或异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换热板(1)设有定位凹台,下换热板(2)设有与定位凹台相对应的定位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换热板(2)设有定位凹台,上换热板(1)设有与定位凹台相对应的定位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换热板(1)、钎焊材料与下换热板(2)通过工装模具定位铆接成一体。
CN201720176928.4U 2017-02-27 2017-02-27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Active CN206755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6928.4U CN206755952U (zh) 2017-02-27 2017-02-27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6928.4U CN206755952U (zh) 2017-02-27 2017-02-27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5952U true CN206755952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0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6928.4U Active CN206755952U (zh) 2017-02-27 2017-02-27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5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7646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4438868U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芯体
CN102039520B (zh) 燃气热水器用铝合金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CN201229133Y (zh) 板翅式换热器
KR101646484B1 (ko) 동 커넥터를 구비한 판형 열교환기의 제작 방법
CN102360743A (zh) 一种变压器板翅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0867143B1 (ko) 이중관 구조를 갖는 스테인리스스틸재의 열교환 파이프 및그 제조방법
CN206755952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单元
CN109813155A (zh) 一种成型板式换热器
CN206905596U (zh) 冷凝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装置
CN104864600B (zh) 一种全不锈钢热交换器
CN105020914A (zh) 一种蜂窝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芯及其加工方法
CN115388683A (zh) 一种板翅式反应器的焊接结构
CN201621983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08161157A (zh) 一种混合钎料钎焊方法及换热器
CN207147274U (zh) 换热器及使用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06648505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板式换热器
CN211373322U (zh) 一种换热器
JP5540409B2 (ja) 連結式耐圧熱交換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5690955U (zh) 一种带有方管式旁通槽铝的换热器结构
CN208366127U (zh) 一种铆接式板式换热器
CN208543164U (zh) 一种耐高温冲击换热器
CN205784747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1527155U (zh) 一种耐高压翅片管空气冷却器结构
CN205940253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