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9265U -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9265U
CN206749265U CN201720610176.8U CN201720610176U CN206749265U CN 206749265 U CN206749265 U CN 206749265U CN 201720610176 U CN201720610176 U CN 201720610176U CN 206749265 U CN206749265 U CN 206749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avity
pipe
fixedly connected
butterf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01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祥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ang Kun source clothing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郑祥锈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祥锈 filed Critical 郑祥锈
Priority to CN2017206101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9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9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9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涉及印刷领域。该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包括印墨进入管,所述印墨进入管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主连接管和辅助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和辅助连接管远离印墨进入管的一端均与印刷操作头的顶部连通,所述印墨进入管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座,旋转座上活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表面与旋转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旋转挡板左侧的底部与挡块的右侧接触,挡块的底部与印墨进入管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该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有效避免了在主连接管堵塞时印墨进入管内部的油墨无法进入到印刷操作头的内部,保证了印墨的稳定流通和印刷的稳定进行,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背景技术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通过印版或者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像或文字转移到承印物(如纸张等)的工艺技术,它是以直接或者间接方法,将图像或者文字原稿制为印版,在版上图以色料印墨,经加压将色料印墨转移于纸张或者承印物上,而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工业工程。
在印刷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印墨,油墨是由有色体(如颜料、染料等)、连结料、填(充)料、附加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能进行印刷,并在被印刷体上干燥;是有颜色、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粘体。
但是目前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在使用时印墨进入管与印刷操作头之间管道会因为印墨流量的改变而发生堵塞,造成印墨无法流到印刷品上,从而造成印刷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解决了目前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在使用时印墨进入管与印刷操作头之间管道会因为印墨流量的改变而发生堵塞,造成印墨无法流到印刷品上,从而造成印刷失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包括印墨进入管,所述印墨进入管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主连接管和辅助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和辅助连接管远离印墨进入管的一端均与印刷操作头的顶部连通,所述印墨进入管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上活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与旋转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挡板左侧的底部与挡块的右侧接触,所述挡块的底部与印墨进入管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旋转挡板位于主连接管与辅助连接管之间,所述印墨进入管内壁的顶部并且位于旋转座的右侧和旋转挡板右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座,所述支座上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液压伸缩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伸缩杆包括套筒和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插入套筒的内部与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远离推动杆的一侧与推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远离其开口处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分别开设有大小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推动柱远离滑动板的一端插入第一腔体的内部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与第一腔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靠近推动柱的一侧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和第二腔体的内部均填充有液压油。
优选的,所述推动杆远离套筒的一端与旋转挡板右侧底部的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远离推动杆的一侧与印墨进入管内壁顶部的活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板,所述固定块靠近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板相适配的第二磁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板靠近第二磁板一侧的磁性与第二磁板靠近第一磁板一侧的磁性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液压油位于活塞远离推动柱的一侧与第一腔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腔体内部的液压油位于缓冲板远离弹簧的一侧与第二腔体的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开口处设置有与滑动板相适配的限位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具备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正常使用时,印墨进入管内部的印墨经由主连接管流入到印刷操作头的内部,当主连接管堵塞时,流入的印墨会因为堵塞而产生一个向旋转挡板推动的推力,产生的推力促使旋转挡板以旋转座上的旋转轴为基点发生旋转,从而促使旋转挡板与挡块发生分离,使印墨进入管内部的油墨从辅助连接管流入到印刷操作头的内部,当主连接管堵塞修理完成后,印墨进入管内部的印墨直接从主连接管流出,因堵塞产生的压力消失,液压伸缩杆内部的缓冲力促使旋转挡板复位,有效避免了在主连接管堵塞时印墨进入管内部的油墨无法进入到印刷操作头的内部,保证了印墨的稳定流通和印刷的稳定进行,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伸缩杆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印墨进入管、2主连接管、3辅助连接管、4印刷操作头、5旋转座、6旋转轴、7旋转挡板、8挡块、9支座、10转动杆、11活动杆、12液压伸缩杆、13套筒、14推动杆、15滑动板、16推动柱、17固定块、18第一腔体、19第二腔体、20活塞、21连通管、22缓冲板、23弹簧、24液压油、25第一磁板、26第二磁板、27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如图1-2所示,包括印墨进入管1,印墨进入管1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主连接管2和辅助连接管3,主连接管2和辅助连接管3远离印墨进入管1的一端均与印刷操作头4的顶部连通,印墨进入管1内部的油墨经由主连接管2或者辅助连接管3流入到印刷操作头4的内部,且主连接管2与辅助连接管3不存在同时流通,印墨进入管1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座5,旋转座5上活动连接有旋转轴6,旋转轴6的表面与旋转挡板7的顶端固定连接,旋转挡板7左侧的底部与挡块8的右侧接触,挡块8的底部与印墨进入管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旋转挡板7位于主连接管2与辅助连接管3之间,印墨进入管1内壁的顶部并且位于旋转座5的右侧和旋转挡板7右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座9,支座9上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两个活动杆11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液压伸缩杆1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印墨正常传输情况下,液压伸缩杆12的弹力促使旋转挡板7与挡块8紧密接触,从而促使印墨从主连接管2流出,当主连接管2堵塞时,印墨进入管1内部的油墨产生一个推动旋转挡板7的推动力,促使旋转挡板7以旋转座5上旋转轴6为基点进行旋转,旋转时,液压伸缩杆12进行收缩,同时印墨从辅助连接管3流入到印刷操作头4的内部,当主连接管2恢复流通时,液压伸缩杆7自身的缓冲力促使其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促使旋转挡板7与挡块8紧密接触,有效保证了印墨稳定的流入到印刷操作头4的内部,保证了印刷的稳定进行。
液压伸缩杆12包括套筒13和推动杆14,推动杆14远离套筒13的一端与旋转挡板7右侧底部的活动杆11固定连接,套筒13远离推动杆14的一侧与印墨进入管1内壁顶部的活动杆11固定连接,推动杆14的一端插入套筒13的内部与滑动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套筒13的开口处设置有与滑动板15相适配的限位环27,滑动板15远离推动杆14的一侧与推动柱16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13远离其开口处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上分别开设有大小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腔体18和第二腔体19,推动柱16远离滑动板15的一端插入第一腔体18的内部与活塞20固定连接,活塞20与第一腔体18的内部活动连接,第一腔体18与第二腔体19通过连通管21连通,第二腔体19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缓冲板22,缓冲板22靠近推动柱16的一侧与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2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9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23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它具有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滑动板15靠近固定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板25,固定块17靠近滑动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板25相适配的第二磁板26,第一磁板25靠近第二磁板26一侧的磁性与第二磁板26靠近第一磁板25一侧的磁性相同,根据磁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可知,第一磁板25与第二磁板26支架存在排斥力,第一腔体18的内部和第二腔体18的内部均填充有液压油24,第一腔体18内部的液压油24位于活塞20远离推动柱16的一侧与第一腔体18的内壁之间,第二腔体19内部的液压油24位于缓冲板22远离弹簧23的一侧与第二腔体19的内壁之间,当液压伸缩杆12受到压力时发生收缩,推动杆14往套筒13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促使活塞20运动,活塞20运动时促使第一腔体18内部的液压油24经由连通管21往第二腔体19运动,流入第二腔体19内部的液压油24产生的推力促使弹簧23变形,当液压伸缩杆12受到的压力消失时,弹簧23自身的特性和第一磁板25与第二磁板26之间的排斥力促使缓冲板22复位,从而促使液压伸缩杆12复位,保证了旋转挡板7稳定的旋转。
工作原理:在印墨正常传输情况下,液压伸缩杆12的弹力促使旋转挡板7与挡块8紧密接触,从而促使印墨从主连接管2流出,当主连接管2堵塞时,印墨进入管1内部的油墨产生一个推动旋转挡板7的推动力,促使旋转挡板7以旋转座5上旋转轴6为基点进行旋转,旋转时,液压伸缩杆12进行收缩,同时印墨从辅助连接管3流入到印刷操作头4的内部,当主连接管2恢复流通时,液压伸缩杆12内部的弹簧23、第一磁板25和第二磁板26促使其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促使旋转挡板7与挡块8紧密接触。
综上所述,该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正常使用时,印墨进入管1内部的印墨经由主连接管2流入到印刷操作头4的内部,当主连接管2堵塞时,流入的印墨会因为堵塞而产生一个向旋转挡板7推动的推力,产生的推力促使旋转挡板7以旋转座5上的旋转轴6为基点发生旋转,从而促使旋转挡板7与挡块8发生分离,使印墨进入管1内部的油墨从辅助连接管3流入到印刷操作头4的内部,当主连接管2堵塞修理完成后,印墨进入管1内部的印墨直接从主连接管2流出,因堵塞产生的压力消失,液压伸缩杆12内部的缓冲力促使旋转挡板7复位,有效避免了在主连接管2堵塞时印墨进入管1内部的油墨无法进入到印刷操作头4的内部,保证了印墨的稳定流通和印刷的稳定进行,方便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包括印墨进入管(1),所述印墨进入管(1)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主连接管(2)和辅助连接管(3),所述主连接管(2)和辅助连接管(3)远离印墨进入管(1)的一端均与印刷操作头(4)的顶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墨进入管(1)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座(5),所述旋转座(5)上活动连接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的表面与旋转挡板(7)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挡板(7)左侧的底部与挡块(8)的右侧接触,所述挡块(8)的底部与印墨进入管(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旋转挡板(7)位于主连接管(2)与辅助连接管(3)之间,所述印墨进入管(1)内壁的顶部并且位于旋转座(5)的右侧和旋转挡板(7)右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座(9),所述支座(9)上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两个活动杆(11)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液压伸缩杆(12)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伸缩杆(12)包括套筒(13)和推动杆(14),所述推动杆(14)的一端插入套筒(13)的内部与滑动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15)远离推动杆(14)的一侧与推动柱(1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3)远离其开口处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上分别开设有大小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腔体(18)和第二腔体(19),所述推动柱(16)远离滑动板(15)的一端插入第一腔体(18)的内部与活塞(20)固定连接,所述活塞(20)与第一腔体(18)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腔体(18)与第二腔体(19)通过连通管(21)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9)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缓冲板(22),所述缓冲板(22)靠近推动柱(16)的一侧与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体(18)的内部和第二腔体(18)的内部均填充有液压油(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14)远离套筒(13)的一端与旋转挡板(7)右侧底部的活动杆(1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3)远离推动杆(14)的一侧与印墨进入管(1)内壁顶部的活动杆(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15)靠近固定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板(25),所述固定块(17)靠近滑动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板(25)相适配的第二磁板(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板(25)靠近第二磁板(26)一侧的磁性与第二磁板(26)靠近第一磁板(25)一侧的磁性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8)内部的液压油(24)位于活塞(20)远离推动柱(16)的一侧与第一腔体(18)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腔体(19)内部的液压油(24)位于缓冲板(22)远离弹簧(23)的一侧与第二腔体(19)的内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3)的开口处设置有与滑动板(15)相适配的限位环(27)。
CN201720610176.8U 2017-05-27 2017-05-27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Active CN206749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0176.8U CN206749265U (zh) 2017-05-27 2017-05-27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0176.8U CN206749265U (zh) 2017-05-27 2017-05-27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9265U true CN206749265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20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0176.8U Active CN206749265U (zh) 2017-05-27 2017-05-27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92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692A (zh) * 2018-01-31 2018-07-24 重庆华康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装置
CN109077680A (zh) * 2018-07-19 2018-12-25 何娟娟 一种居家用干式防灰吊顶底部灰尘清理装置
CN109162710A (zh) * 2018-10-26 2019-01-0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井壁裂隙打印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692A (zh) * 2018-01-31 2018-07-24 重庆华康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装置
CN109077680A (zh) * 2018-07-19 2018-12-25 何娟娟 一种居家用干式防灰吊顶底部灰尘清理装置
CN109077680B (zh) * 2018-07-19 2020-12-08 上海匠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居家用干式防灰吊顶底部灰尘清理装置
CN109162710A (zh) * 2018-10-26 2019-01-0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井壁裂隙打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49265U (zh) 具有防堵功能的印墨传输管机构
CN207128378U (zh) 一种方便纸张牵引的转轮式印刷机
CN203713207U (zh) 双倍径滚筒单张纸双面胶印机
CN205395470U (zh) 一种平板嵌入式安装数字喷墨印花机
CN207207371U (zh) 一种印刷设备及用于该印刷设备的印刷辊
CN207549714U (zh) 一种润肤露生产印刷及固定装置
CN207586642U (zh) 一种一体式多彩再生彩鼓
CN206654579U (zh) 一种环保型印刷自动上料机
CN106079869B (zh) 一种改进纸板压印机
CN205778628U (zh) 一种新型拆卸钻杆装置
CN104275918A (zh) 丝网印花机
CN207683110U (zh) 一种印刷管道降温装置
CN202368074U (zh) 一种自动供墨装置、印刷机以及打印机
CN204037038U (zh) 丝网印花机
CN207791509U (zh) 一种防泄漏的印章油墨储存盒
CN211195276U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的浇墨装置
CN205167844U (zh) 套筒式胶辊压印装置
CN207811160U (zh) 千斤顶用可调力矩易插拔卧式揿手组件
CN209208269U (zh) 一种印刷机模板自动推进装置
CN206884446U (zh) 印刷品烘干装置
CN206154880U (zh) 固定式下印印刷单元及其印刷机
CN207807624U (zh) 螺栓脱锁套筒
CN205929764U (zh) 一种彩绘网印机的网板拉持式防移动装置
CN206158579U (zh) 钻机底座用调节式移运拖座
CN216330889U (zh) 一种印刷机用印刷辊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4

Address after: 266200 Bei'an Office of Jimo City, Qingdao, Shandong, north of Cao Pu village, Bei'an

Patentee after: Qingdao Xiang Kun source clothing accessor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3000 Yufeng packing plant, Heng two road, Lantian Development Zone, Longwen District, Zhang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Zheng Xiangxi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