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5731U -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 Google Patents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5731U
CN206745731U CN201621306085.7U CN201621306085U CN206745731U CN 206745731 U CN206745731 U CN 206745731U CN 201621306085 U CN201621306085 U CN 201621306085U CN 206745731 U CN206745731 U CN 206745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acculus
ureter
pipe
water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60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anyu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anyu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anyu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13060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5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5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57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管道B被套于管道A的管腔内,封堵圈安装在管道A与管道B的交界处,管道A为两端开口型设计,管道A的管道壁附加一个球囊通道,球囊通道连接管中部至管前端壁外周的球囊,尾部有球囊注水口;管道B两端均为开口设计,接近尖端的管身有较多细小侧孔,顶部有一个比侧孔稍大的顶孔;封堵塞的中央有一小孔。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管道C的管道壁附加两个通道,一个通道连接管中部至管前端壁外周的球囊,另一个通道为从管道C尾部向管C头部注水入输尿管的通道;距管道D尖端4cm处设置有一个球囊,管道D的尾部有球囊注水口。从而达到在输尿管有效扩张,恢复引流。

Description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输尿管结石合并顽固性肾绞痛临床上极为常见。部分病人由于常规处理疗效不确切,时而导致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和医护的不满,由此导致的医患冲突不为少见;肾绞痛时患侧肾恢复引流不及时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尿源性脓毒血症;更何况,双侧输尿管结石和孤立肾肾绞痛可致肾衰,孕妇的肾绞痛可导致流产和早产,肾绞痛合并糖尿病、慢性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发生尿源性休克和死亡。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或者梗阻性肾衰为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处理难度大,致死率高。救治此类患者,恢复梗阻侧尿液引流通畅是重中之重。如果肾积水较少、不合适肾穿刺造瘘,又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等麻醉禁忌症,此时输尿管逆行插管为其重要和难以替代的救治方法。可普通的输尿管逆行插管,由于输尿管管径较小,结石梗阻后、结石周围的输尿管腔隙常常不足以让输尿管导管越过,导致插管成功率不高,救治效果明显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其用途主要有两种:1)为顽固性肾绞痛病人提供一种简单、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2)弥补现有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技术的不足,降低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的难度,降低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并发症,提高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得以实现的,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包括管道A、管道B、封堵圈,置于管道B末端的封堵塞,封堵塞包含注水口,管道A与管道B均为中空型管道,由质地适中且具有弹性和弯曲能力的材料制造而成,工作时,管道B被套于管道A的管腔内,管道B与管道A的结合基本无缝隙,特殊管道材料和高效润滑油的使用,使管道A和管道B之间摩擦非常小,当管道A和管道B安置到输尿管内适当位置后,将封堵圈安装在管道A与管道B的交界处,用于防止实现用途过程中,注水入管道B管时,水从A管末端两管之间的细小间隙流出。所述管道B长度约为管道A长度的2倍。管道A为两端开口型设计,且全管粗细均匀,所述管道A的管道壁附加一个球囊通道,球囊通道连接管中部至管前端壁外周的球囊,管的尾部有球囊注水口。管道B两端均为开口设计,中部和尾部粗细均匀一致,从头部到尖端直径缓慢变小,接近尖端的管身有较多细小侧孔,顶部有一个比侧孔稍大的顶孔,管道B尾端需要连接一个封堵塞,向管道B注水的注水口和封堵塞连为一体,工作时需要将封堵塞套在B管的尾部,以实现封闭管道B尾部的口、并实现经过封堵塞的注水口向管道B注水。封堵塞的中央有一小孔,小孔存在是为了方便导丝穿过。治疗中,经封堵塞的注水口从管道B末端向输尿管内注水时,水从管道B头部的侧孔以及顶部的顶孔喷入输尿管和肾集合系统,使输尿管被动扩张,增加结石周围的输尿管间隙。管道B顶端的顶孔可以让斑马导丝插入、以让导丝通过管道B,斑马导丝最后从封堵塞中央的小孔通过,斑马导丝引导管道A和管道B进入输尿管内适当位置。
进一步,为建立包括结石所在段输尿管密闭腔,在输尿管被动扩张的条件下,结合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患者体位改变,实现使输尿管结石下移和排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包括管道C、管道D、封堵圈,置于管道D末端的封堵塞,封堵塞包含注水口。管道C与管道D均为中空型管道,由质地适中且具有弹性和弯曲能力的材料制造而成。管道D套于管道C的管腔内,管道D与管道C的结合基本无缝隙,特殊管道材料和高效润滑油的使用,使管道C和管道D之间摩擦非常小。当管道C和管道D安置到输尿管内适当位置后,将封堵圈安装在管道C与管道D的交界处,用于防止实现用途过程中,注水入管道D时,水从管道C末端两管之间的细小间隙流出。所述管道D长度约为管道C长度的2倍。管道C为两端开口型设计,且全管粗细均匀,所述管道C的管道壁附加两个通道,一个通道连接管中部至管前端壁外周的球囊,另一个通道为从管道C尾部向管C头部注水入输尿管的通道。管道D两端均为开口设计,中部和尾部粗细均匀一致,头部直径缓慢变小,接近头部的管身有较多细小侧孔,顶部有一个比侧孔大的顶孔。管道D尾部连接封堵塞后,经与封堵塞相连的注水口从管道D末端向输尿管内注水时,水从管道D头部的侧孔以及顶部的孔喷入输尿管和肾集合系统,使输尿管扩张,增加输尿管结石周围的腔隙,方便管道D上行越过结石。管道D头端的顶孔可以让斑马导丝插入、以让导丝通过管道D。同时管道D的前部的外周,距管道D尖端4cm处设置有一个球囊,球囊连接球囊通道,球囊通道从管道D尾部延至管道D前端,管道D的尾部有球囊注水口。和管道A、管道B构成的套件比较,此实施方式增加了管道C的注水管道和管道D的球囊,新增的设置为建立一个结石所在段、封闭结石的输尿管密闭腔创造条件。这个密闭腔和管道C注水通道的存在,为药物溶石,以及通过管腔扩张结合患者体位改变(头高脚底位)使结石沿输尿管向下移动创造条件。结石下移后,抽出两个气囊中的水,一定程度下移管道C和管道D,再重新在两个球囊中注入水,重复以上造作,可以使输尿管结石排出。
目前应用的带球囊的输尿管导管,可以实现输尿管扩张和注水,但无法实现封堵和注水同时的管道移动,故管道无法越过结石平面达到成功引流的目的;我们目前应用的不带球囊的普通输尿管支架,可以实现注水同时的移动,但注入的水顺输尿管腔道流出,不能有效扩张输尿管、增加结石周围的缝隙的宽度,大大降低了管道越过结石平面,实现引流的成功率。本实用新型中,管道A和管道B的同时存在,实现了利用管道A气囊封堵输尿管的前提下,经管道B一边注水、一边向上移动管道B,从而达到在输尿管有效扩张、结石周围输尿管腔隙增宽条件下,方便地实现管道B逆行插管越过结石,恢复引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管道A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管道B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管道A与管道B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4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管道A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管道B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3:管道A1、管道B2、封堵圈3、球囊4、球囊通道5、球囊注水口6、导丝7、封堵塞8。
图4-图5中: 管道C1、管道D2、注水通道3、球囊C4、球囊通道C5、球囊注水口C6、球囊D4、球囊通道D5、球囊注水口D6、导丝7、封堵塞8。
如附图1-附图3所示,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包括管道A1、管道B2、封堵圈3、置于管道B末端的封堵塞8,封堵塞8包含注水口,管道A与管道B均为中空型管道,由质地适中且具有弹性和弯曲能力的材料制造而成。工作时,管道B2被套于管道A1的管腔内,管道B2与管道A1的结合基本无缝隙,特殊管道材料和高效润滑油的使用,使管道A和管道B之间摩擦非常小,当管道A和管道B安置到输尿管内适当位置后,将封堵圈安装在管道A与管道B的交界处,用于防止实现用途过程中,注水入管道B管时,水从A管末端两管之间的细小间隙流出。所述管道B2长度约为管道A1长度的2倍。管道A1为两端开口型设计,且全管粗细均匀,所述管道A1的管道壁附加一个球囊通道5,球囊通道5连接管道A1中部至管前端壁外周的球囊4,管道A1的尾部有球囊注水口6。管道B2两端均为开口设计,中部和尾部粗细均匀一致,从头部到尖端直径缓慢变小,接近尖端的管身有较多细小侧孔,顶部有一个比侧孔稍大的顶孔,管道B2尾端需要连接一个封堵塞,向管道B注水的注水口和封堵塞连为一体,工作时需要将封堵塞套在管道B2的尾部,以实现封闭管道B2尾部的口、并实现经过封堵塞的注水口向管道B2注水。封堵塞8的中央有一小孔,小孔存在是为了方便导丝穿过。治疗中,经封堵塞的注水口从管道B末端向输尿管内注水时,水从管道B2头部的侧孔以及顶部的顶孔喷入输尿管和肾集合系统,使输尿管被动扩张,增加结石周围的输尿管间隙。管道B顶端的顶孔可以让斑马导丝插入、以让导丝通过管道B,斑马导丝最后从封堵塞中央的小孔通过,斑马导丝引导管道A1和管道B2进入输尿管内适当位置。
参照附图4、5并结合附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种的实施方式,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包括管道C1、管道D2、封堵圈,置于管道D末端的封堵塞8,封堵塞8包含注水口。管道C1与管道D2均为中空型管道,由质地适中且具有弹性和弯曲能力的材料制造而成。管道D2套于管道C1的管腔内,管道D2与管道C1的结合基本无缝隙,特殊管道材料和高效润滑油的使用,使管道C和管道D之间摩擦非常小。当管道C1和管道D2安置到输尿管内适当位置后,将封堵圈安装在管道C1与管道D2的交界处,用于防止实现用途过程中,注水入管道D2时,水从管道C1末端两管之间的细小间隙流出。所述管道D2长度约为管道C1长度的2倍。管道C为两端开口型设计,且全管粗细均匀,所述管道C1的管道壁附加两个通道,一个通道连接管中部至管道C1前端壁外周的球囊C4,另一个通道为从管道C1尾部向管C1头部注水入输尿管的通道。管道D2两端均为开口设计,中部和尾部粗细均匀一致,头部直径缓慢变小,接近头部的管身有较多细小侧孔,顶部有一个比侧孔大的顶孔。管道D2尾部连接封堵塞后,经与封堵塞相连的注水口从管道D末端向输尿管内注水时,水从管道D头部的侧孔以及顶部的孔喷入输尿管和肾集合系统,使输尿管扩张,增加输尿管结石周围的腔隙,方便管道D上行越过结石。管道D头端的顶孔可以让斑马导丝插入、以让导丝通过管道D。同时管道D的前部的外周,距管道D尖端4cm处设置有一个球囊D4,球囊D4连接球囊通道D5,球囊通道D4从管道D2尾部延至管道D2前端,管道D2的尾部有球囊注水口D6。和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套件比较,此实施方式增加了管道C的注水管道和管道D的球囊,新增的设置为建立一个结石所在段、封闭结石的输尿管密闭腔创造条件。这个密闭腔和管道C注水通道的存在,为药物溶石,以及通过管腔扩张结合患者体位改变(头高脚底位)使结石沿输尿管向下移动创造条件。结石下移后,抽出两个气囊中的水,一定程度下移管道C和管道D,再重新在两个球囊中注入水,重复以上造作,可以使输尿管结石排出。
以临床上2个典型病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一、
28岁男性,婚礼前一日突发左腰腹部疼痛伴血尿。急诊就诊,确诊为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止痛、排石等药物治疗,仍为重度疼痛,体外冲击波碎石,未能击碎结石。急诊入院行左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术中见输尿管中上段迂曲,管腔狭窄、输尿管镜不能上镜。行输尿管逆行插管,插管不能越过结石,插管失败。斑马导丝亦不能越过结石梗阻平面。遂改用本实用新型处理。
1、膀胱镜下左输尿管内留置斑马导丝,导丝到达结石所在平面。
2、导管B置入导管A内,导管B的尖端超越导管A前端3厘米左右。
3、保持管道A、管道B位置相对固定,顺斑马导丝引导管道A、管道B入左输尿管。
5、管道B尖端插至结石水平稍下方时,退出斑马导丝,注水入导管A气囊,使气囊充盈以封堵输尿管内壁和管道A外壁之间的间隙。
5、将环形弹力封堵圈套在管道A末端和管道B交接处。
6、固定好患者,将膀胱镜床调成头低脚高位。
7、连接B管的封堵塞,通过与封堵塞相连的注水口向管道B注水,注入的水扩张输尿管、输尿管壁对结石嵌顿力大大减小,在管道B前端推力,水流冲力和重力作用下,结石上移。
8、进一步轻轻上推管道B,使管道B前端再次接近已经上移的结石,经管道B的注水口抽出肾内的水后,再次边注水边推管道B,左输尿管结石瞬间进入左肾(B超实时监测)。
9、膀胱镜床再次调成水平位,拆下管道B末端的封堵塞,顺管道B再次置入斑马导丝入左肾。
10、抽出管道A气囊内的水,拔出管道A、管道B,顺斑马导丝留置输尿管内支架。
输尿管结石成为肾结石,患者急性症状解除。以上操作顺利可15分钟左右完成。患者当天离院,第二天按原计划举行婚礼。
说明:可保留输尿管结石在输尿管内,也可以让输尿管结石进入肾,结果可以通过注水的力度和操作床的控制来实现。结石入肾更方便留置内支架,结石保留在输尿管,可能更方便下一步碎石和排石。
后期治疗:
左输尿管结石入左肾,可以体外碎石,可以药物溶石。如果此患者合并左侧需要PCNL处理的肾结石,入肾的结石可以择期PCNL一并处理。
二、
76岁女性患者。右侧腰腹部疼痛一周,加重伴发热、心慌、胸闷、头晕一天入院。
既往:1)高血压病史十余年,目前三联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
2)冠心病病史2年余,PCI术后半年余,目前正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十余年,入院前半月开始出现咳嗽,气喘;
4)五年余前发现左肾多发结石,分别5年前、3年余前两次左侧PCNL治疗。
入院时体温38.6°,血压85/45mmHg,心率126次/分,呼吸27次/分,血氧饱和度89%。精神淡漠,面色苍白,心律不齐、房颤律,双肺大量湿罗音,左肾区叩痛+++,左侧腰腹部压痛++,左侧腹部腹肌稍紧张,可疑反跳痛。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8.32x10*9/L,中性粒细胞比96.1%,血小板计数53x10*9/L;生化八项血肌酐674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1.7mmol/L;降钙素原137.62ng/ml;凝血四项PT18.6S,APTT83.1S;快速CRP大于200mg/L;胸片:双肺感染,左上肺不张,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CT:左肾萎缩,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液、右肾周围炎。
初步诊断:1、尿源性脓毒血症
2、肾功能衰竭
3、代谢性酸中毒
4、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液
5、左肾萎缩
6、冠心病,PCI术后抗凝治疗中
7、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8、老慢支、肺气肿
9、双肺感染并左上肺不张
10、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患者功能性孤立肾合并右侧输尿管结石,肾衰,尿源性休克,合并较重心肺疾病,病情危重。
且患者抗凝治疗中,PT和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低,麻醉和手术风险极大:包括椎管内麻醉和全麻,包括输尿管镜碎石、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穿刺造瘘。
泌尿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讨论后决定治疗意见如下:
1)患者暂不适合手术处理右侧输尿管结石,右肾积液少、且抗凝治疗中、凝血功能差,不适合行右肾造瘘。
2)透析,泰能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多巴胺维持血压,预防应急性消化溃疡。
3)尝试膀胱镜下右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
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失败,入ICU积极抗感染、床旁透析、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救治5天后各项指标未提示病情有好转。
运用本实用新型处理。
1、膀胱镜下右输尿管内留置斑马导丝,导丝到达结石所在平面下。
2、管道B置入管道A内,管道B的尖端超越管道A头端3厘米左右。
3、保持管道A、管道B位置相对固定,顺斑马导丝引导管道A、管道B入右输尿管。
4、管道B尖端插至结石水平稍下方时,退出斑马导丝,注水入导管A气囊,使气囊充盈以封堵输尿管内腔与导管A外壁之间的间隙。
5、将环形弹力封堵圈套在导管A末端和导管B交接处。
6、固定好患者,将膀胱镜床调成头低脚高位。
7、通过管道B注水入相对密闭空间扩张输尿管、结石周围输尿管腔明显增大。
8、注水2秒后,边继续注水边上推管道B,管道B尖端通过结石周边增大的间隙越过结石平面。
9、将管道B插至右肾盂,发现大量脓性尿液从管道B体外端流出。
10、保持管道B固定的前提下,抽出管道A的气囊并拔出管道A,妥善固定管道B。
右侧输尿管引流成功后,配合ICU积极治疗,4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经过2周的后期治疗后,患者顺利出院。
引用虚构病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种的实施方式的使用。
患者男,25岁,左侧腰腹部反复疼痛2周就诊。
患者2周前坐过山车后突然出现左侧腰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肉眼血尿,无腹泻。外院就诊,结合病史、查体、B超和尿常规检查确诊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左肾轻度积液。给予解痉、止痛、排石等治疗,左侧腰腹部疼痛症状反仍反复发作,十余天前外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碎石后仍有左侧腰腹部发作性疼痛。今天患者左侧腰腹部疼痛加重我院就诊,门诊B超提示左侧输尿管上段、距肾盂出口4cm结石,结石大小1.2cm,伴左肾积液1.8cm。
既往:泌尿系结石病史10余年。
查体:肥胖,左肾区叩击痛+。全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
门诊资料如病史述。
患者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处理。
1、膀胱镜下左输尿管内留置斑马导丝,导丝到达结石所在平面下。
2、管道D置入管道C导管内,管道D的尖端超越管道C头端3厘米左右。
3、保持管道C、管道D位置相对固定,顺斑马导丝引导管道C、管道D入左输尿管。
4、管道D尖端插至结石水平稍下方时,退出斑马导丝,注水入导管C气囊,使气囊充盈以封堵输尿管内腔与导管C外壁之间的间隙。
5、将环形弹力封堵圈套在导管C末端和导管D交接处。
6、固定好患者,将膀胱镜床调成头高脚低位。
7、通过管道D注水入相对密闭空间扩张输尿管、结石周围输尿管腔明显增大。
8、注水2秒后,边继续注水边上推管道D,管道D尖端通过结石周边增大的间隙越过结石平面。
9、将管道D气囊充起,形成两个气囊间的、封锁结石的输尿管密闭腔。
10、过管道C的注水口注水入输尿管密闭腔,使密闭段输尿管扩张,结合患者头高脚底位,使结石下移。
11、抽出管道C和管道D气囊内的水,下移导管C和导管D后重新注水入气囊。
12、重复步骤10的操作,再次使结石下移。
13、重复步骤11和步骤10直到结石到达输尿管壁内段稍上。
14、保留管道C的柱状球囊在壁内段,并注入稍多的水使此段输尿管被动扩张,扩张30分钟后拔出管道C,拔出管道C前通过管道C往输尿管内注入石蜡油。
15、抽出管道D内的大部分水,下拉D导管时,结石被拖出。
说明:
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使用中,步骤14、15现实中不一定能使较大的输尿管结石排出,但至少使结石到了输尿管下段,为碎石和排石创造了良好条件,且输尿管被动扩张有利于碎石操作和排石。
2)在临床应用本使用新型的初期:可以在B超监视下完成,也可以X光下操作,造影剂替代水,选择阳性结石病例。

Claims (2)

1.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包括管道A、管道B、封堵圈,置于管道B末端的封堵塞,封堵塞包含注水口,管道A与管道B均为中空型管道,由具有弹性和弯曲能力的材料制造而成,其特征是:管道B被套于管道A的管腔内,管道B与管道A的结合无缝隙,封堵圈安装在管道A与管道B的交界处,所述管道B长度为管道A长度的2倍,管道A为两端开口型设计,且全管粗细均匀;所述管道A的管道壁附加一个球囊通道,球囊通道连接管中部至管前端壁外周的球囊,尾部有球囊注水口;管道B两端均为开口设计,中部和尾部粗细均匀一致,从头部到尖端直径缓慢变小,接近尖端的管身有多个细小侧孔,顶部有一个比侧孔大的顶孔;封堵塞的中央有一小孔。
2.一种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包括管道C、管道D、封堵圈,置于管道D末端的封堵塞,封堵塞包含注水口;管道C与管道D均为中空型管道,由具有弹性和弯曲能力的材料制造而成;管道D套于管道C的管腔内,管道D与管道C的结合无缝隙,将封堵圈安装在管道C与管道D的交界处,所述管道D长度为管道C长度的2倍;管道C为两端开口型设计,且全管粗细均匀,所述管道C的管道壁附加两个通道,一个通道连接管中部至管前端壁外周的球囊,另一个通道为从管道C尾部向管C头部注水入输尿管的通道;管道D两端均为开口设计,中部和尾部粗细均匀一致,头部直径缓慢变小,接近头部的管身有多个细小侧孔,顶部有一个比侧孔大的顶孔,封堵塞的中央有一小孔,管道D的前部的外周,距管道D尖端4cm处设置有一个球囊,球囊连接球囊通道,球囊通道从管道D尾部延至管道D前端,管道D的尾部有球囊注水口。
CN201621306085.7U 2016-12-01 2016-12-01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5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6085.7U CN206745731U (zh) 2016-12-01 2016-12-01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6085.7U CN206745731U (zh) 2016-12-01 2016-12-01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5731U true CN206745731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07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608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5731U (zh) 2016-12-01 2016-12-01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57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6884A (zh) * 2018-01-09 2018-05-25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带球囊的输尿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6884A (zh) * 2018-01-09 2018-05-25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带球囊的输尿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nderson Hydronephrosis
Spahn et al. Last resort in devastated bladder outlet: bladder neck closure and continent vesicostomy—long-term results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CN104436417B (zh) 一种用于人体血管内灌注溶栓导管
CN206228749U (zh) 一种赋形双囊扩裂导管
WO200710380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rinary tract cell collection, diagnosis, and chemotherapy
CN201658735U (zh) 局部扩张式气囊导尿管
CN206745731U (zh) 带球囊的输尿管逆行治疗管道套件
CN108066884A (zh) 带球囊的输尿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01862500A (zh) 局部扩张式气囊导尿管
RU2479262C1 (ru) Способ склерооблитерации семенных вен при варикоцеле
CN208065565U (zh) 带球囊的输尿管导管
CA3236823A1 (en) Stent-like catheter for isolating a region in a hollow organ of a mammal, and system based on the catheter
Peng et al. New method of internal fixation in laparoscopic Tenckhoff catheter placement
King THE PERITONEAL COMPLICATIONS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S 1
RU2757531C2 (ru) Способ выполнения трансуретральной уретеронефролитотрипсии и уретеронефролитоэкстракции при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 суженном просвете мочеточника
Ai et al. [Retracted]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on Stone Clearance, Laboratory Indexes and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alculi
US20230024336A1 (en) All-purpose Drainage Catheter
Aziz et al. Pre-sternal and extended catheters
Amend et al. Use and Complications of Neobladder and Continent Urinary Diversion in Female Pelvic Cancer
CN105999523A (zh) 一种带有收叠囊体的扩裂导管
Zhao et al. Abdominal Blast Injury
McArdle Understanding oesophageal varices
RU2667209C2 (ru) Способ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щадящей капсулопростатвезикулсберегающей цистпростатэктомии с ортотопической илеоцистопластикой при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м лечении рака мочевого пузыря
Leon-Mata et al. Management of hematuria all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KR20230002291U (ko) 두개의 풍선을 소유한 요도도뇨관과 요도스텐트용 밀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