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5407U - 缝合结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合结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5407U
CN206745407U CN201621344652.8U CN201621344652U CN206745407U CN 206745407 U CN206745407 U CN 206745407U CN 201621344652 U CN201621344652 U CN 201621344652U CN 206745407 U CN206745407 U CN 206745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tooth
arm
jig arm
l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446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平红
时百明
孔祥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446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5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5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5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一种缝合结扎装置,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所述夹臂设有结扎齿;至少一个所述夹臂设有缝合齿,所述缝合齿朝向另一夹臂,所述缝合齿位于所述结扎齿与所述夹臂的近端之间;收紧管,所述收紧管设有通孔;牵引线;其中,所述夹具的近端与所述牵引线对接,所述夹具的近端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对接,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内时,所述收紧管压迫两个所述夹臂相互靠近构成结扎状态。结扎力量大,缝合结扎装置不易脱落,在对组织进行可靠结扎的同时,可避免被结扎部位穿孔。

Description

缝合结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合结扎装置。
背景技术
体内出血可用内窥镜治疗方式进行止血,包括内窥镜下结扎装置止血法。结扎止血采用结扎装置在内镜引导下进行,传统的结扎装置完全依赖夹爪对组织的夹持力实现对组织的缝合结扎作用,比如专利PCT/CN2015/092652、PCT/CN2012/080793。但是当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由于常规结扎装置的夹持力不够,或者当组织疏松时常规结扎装置仅依赖夹爪的夹持力可能无法夹住组织,或者结扎装置发生提前脱落造成止血无效,可能出现再次出血,需要重复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另一方面,若过度增大结扎装置夹爪的夹持力,则可能出现由于夹爪的夹持力过大导致被结扎部位穿孔并发二次出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缝合结扎装置,结扎力量大,缝合结扎装置不易脱落,在对组织进行可靠结扎的同时,可避免被结扎部位穿孔。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缝合结扎装置,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所述夹臂设有结扎齿;至少一个所述夹臂设有缝合齿,所述缝合齿朝向另一夹臂,所述缝合齿位于所述结扎齿与所述夹臂的近端之间;收紧管,所述收紧管设有通孔;牵引线;释放机构;其中,所述夹具的近端通过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牵引线连接,当对所述牵引线施加的牵引力大于所述释放机构的预设值时,所述释放机构将所述夹具与所述牵引线断开连接;所述夹具的近端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对接,所述夹具的部分或全部收纳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内时,所述收紧管压迫两个所述夹臂相互靠近构成结扎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齿焊接于所述夹臂;或,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为一整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齿的一端与所述夹臂的边沿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夹臂的边沿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夹臂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缝合齿,其中两个所述缝合齿相对地设于所述夹臂的两侧边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夹臂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缝合齿;或者,两个所述夹臂均设有所述缝合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夹臂均设有所述缝合齿,其中一个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另一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夹臂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所述缝合臂位于所述第一结扎臂与另一夹臂之间,所述第一结扎臂设有所述结扎齿,所述缝合臂设有所述缝合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夹臂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另一所述夹臂包括第二结扎臂和辅助臂,所述缝合臂和所述辅助臂位于所述第一结扎臂与所述第二结扎臂之间,所述辅助臂设有缝合孔,所述缝合孔与所述缝合齿匹配,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缝合齿抵近所述缝合孔的开口、或所述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夹臂设有缝合齿、另一所述夹臂设有缝合孔,所述缝合孔与所述缝合齿匹配,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缝合齿抵近所述缝合孔的开口、或所述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设有第一锁合结构,所述收紧管设有第二锁合结构,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第一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结构相配合将所述夹具的夹臂维持结扎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臂的远端设有结扎齿,所述缝合齿位于所述结扎齿与所述夹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缝合结扎装置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至少一个所述夹臂设有缝合齿,所述缝合齿朝向另一夹臂,所述缝合齿位于所述夹臂的近端和远端之间;收紧管,所述收紧管设有通孔;牵引线;其中,所述夹具的近端与所述牵引线对接;所述夹具的近端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对接,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内时,所述收紧管压迫两个所述夹臂相互靠近。
使夹具靠近人体的待结扎组织,记靠近待结扎组织的一侧为缝合结扎装置的远端、另一侧为近端,夹具的近端与收紧管的通孔对接,根据需要夹具的近端可以预放入或不放入收紧管的通孔内,向近端拉动牵引线,牵引线带动夹具向收紧管移动,夹具从其近端开始逐渐进入收紧管的通孔内,当夹具的部分或夹具全部被收纳入收紧管的通孔内,收紧管压迫夹具使两个夹臂相互靠近,两个夹臂夹住组织实现对组织的结扎,缝合齿刺入组织或挤压嵌入组织,缝合齿对组织施加一定的缝合力,为便于描述,采用如图6所示所示的X轴向、Y轴向,缝合齿对组织施加夹合力防止组织在Y轴向撑开夹臂,缝合齿刺入组织或挤压嵌入组织,限制组织在X向移动、避免组织在X轴向从结扎齿一侧脱出夹具,从而实现对组织的可靠结扎。传统结扎夹仅依赖夹臂对组织的夹持力实现对组织的结扎,容易因夹持力过大导致被结扎部位穿孔并发二次出血。与传统结扎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结扎装置结扎的组织受力被分散,夹臂、结扎齿多点结扎,可靠不脱落,也避免组织由于单点受力过大而穿孔导致结扎失败。
缝合结扎装置还包括有释放机构,所述夹具的近端通过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牵引线连接,当对所述牵引线施加的牵引力大于所述释放机构的预设值时,所述释放机构将所述夹具与所述牵引线断开连接。结扎后,继续拉动牵引线,可以将夹具与牵引线分离,夹具夹住组织留在人体内。
特别是,用于缝合胃或胃肠道结构中的穿孔,由于传统结扎夹放置困难、抓取组织有限、组织疏松,更容易导致不完全的缝合。与传统结扎夹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可靠地结扎,即使被夹具夹住的组织有限,由于有缝合齿的再次刺入夹合,提供更高的结扎力,保障结扎有效。
2、所述缝合齿焊接于所述夹臂;或,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为一整体。采用焊接的方式,夹臂和缝合齿可以分开生产;缝合齿与夹臂为一整体、由整体材料制作而成,包括但不限于钣金、铸造、切削;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生产。缝合齿直接从夹臂内侧伸出,夹具内可容纳组织的空间大,利于夹区更多的组织。
3、所述缝合齿的一端与所述夹臂的边沿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夹臂的边沿伸出。缝合齿从夹臂的边沿伸出,夹具内可容纳组织的空间大,利于夹区更多的组织。
4、其中一个所述夹臂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缝合齿,其中两个所述缝合齿相对地设于所述夹臂的两侧边沿。对称设置缝合齿,使组织、夹具受力均衡,避免夹具偏斜脱落。
5、至少一个所述夹臂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缝合齿。多个缝合齿可以提供多个缝合点,结扎更牢固;同时组织多点受力,避免穿孔。
6、两个所述夹臂均设有所述缝合齿。两个夹臂的缝合齿从组织的两侧刺入组织或挤压嵌入组织,提供更多的缝合点,也使组织、夹具受力均衡,避免夹具偏斜脱落。
7、两个所述夹臂均设有所述缝合齿,其中一个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另一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当其中一个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另一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时,两个夹臂上的缝合齿正对缝合或近似正对缝合,两个正对的缝合齿之间可以有间隙、也可以没有间隙。当其中一个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时,两个夹臂上的缝合齿相错开,两个缝合齿的长度之和大于两个夹臂之间的间距,缝合齿可以在组织上刺入更深,获得更高的缝合力。
8、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夹臂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所述缝合臂位于所述结扎臂与另一夹臂之间,所述第一结扎臂设有所述结扎齿,所述缝合臂设有所述缝合齿。第一结扎臂的近端和缝合臂的近端连接、并且与牵引线对接,在牵引绳的牵引下,缝合臂和第一结扎臂同步运动,同步被收紧管压迫向另一夹臂靠近,缝合齿和结扎齿同步结扎组织,缝合臂可以辅助第一结扎臂提供更坚固的支撑。可以是其中一个夹臂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也可以是两个夹臂均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
9、其中一个所述夹臂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另一所述夹臂包括第二结扎臂和辅助臂,所述缝合臂和所述辅助臂位于所述第一结扎臂与所述第二结扎臂之间,所述辅助臂设有缝合孔,所述缝合孔与所述缝合齿匹配,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缝合齿抵近所述缝合孔的开口、或所述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当缝合臂上的缝合齿可以抵近缝合孔开口时,组织被缝合齿压迫陷入缝合孔,限制组织的移动,使结扎牢固可靠。当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时,缝合孔也固定缝合齿的位置,避免缝合齿被挤压发生形变。所述缝合孔可以是盲孔或通孔,当缝合孔是通孔时,缝合齿可以贯穿缝合孔。
10、其中一个所述夹臂设有缝合齿、另一所述夹臂设有缝合孔,所述缝合孔与所述缝合齿匹配,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缝合齿抵近所述缝合孔的开口、或所述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当缝合臂上的缝合齿可以抵近缝合孔开口时,组织被缝合齿压迫陷入缝合孔,限制组织的移动,使结扎牢固可靠。当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时,缝合孔也固定缝合齿的位置,避免缝合齿被挤压发生形变。所述缝合孔可以是盲孔或通孔,当缝合孔是通孔时,缝合齿可以贯穿缝合孔。
11、所述夹具设有第一锁合结构,所述收紧管设有第二锁合结构,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第一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结构相配合将所述夹具的夹臂维持结扎状态。牵引线和夹具分离和,夹具保持夹住组织的结扎状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结扎装置提供高强度的、可靠地结扎,可以滞留人体内进行长时间的结扎。
12、两个夹臂夹住组织实现对组织的结扎,夹臂上的结扎齿对组织施加一定的结扎力,与此同时,缝合齿刺入组织或挤压嵌入组织,缝合齿对组织施加一定的缝合力,为便于描述,采用如图6所示所示的X轴向、Y轴向,由结扎齿和缝合齿同时对组织施加夹合力防止组织在Y轴向撑开夹臂,缝合齿刺入组织或挤压嵌入组织,限制组织在X向移动、避免组织在X轴向从结扎齿一侧脱出夹具,从而实现对组织的可靠结扎。传统结扎夹仅依赖夹爪对组织的夹持力实现对组织的结扎,容易因夹持力过大导致被结扎部位穿孔并发二次出血。与传统结扎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结扎装置结扎的组织受力被分散,缝合齿、结扎齿多点结扎,可靠不脱落,也避免组织由于单点受力过大而穿孔导致结扎失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二;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缝合结扎装置结构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缝合齿的结构图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缝合齿的结构图二;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缝合齿的结构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夹具,101A、结扎臂,102A、缝合臂,110A、110B、夹臂,111A、111B、结扎齿,112A、112B、缝合齿,1121、齿主体,1122、齿尖部,113A、113B缝合孔,130、销钉,200、收紧管,210、第一卡孔,300、鞘管,310、第二卡孔,320、弹性销,321、卡扣,400、手柄,500、牵引线,510、连接件,600、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缝合结扎装置一端通过内窥镜或其他设备伸入人体内进行结扎,记靠近待结扎的组织600的一侧为缝合结扎装置的远端、另一侧为近端。如图1、2所示,缝合结扎装置包括:夹具100、收紧管200、牵引线500、释放机构、鞘管300、手柄400。如图3、4所示,夹具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110A和夹臂110B,夹臂110A和夹臂110B的近端通过销钉130相连接,收紧管200设于鞘管300的远端、手柄400设于鞘管300的近端,收紧管200、鞘管300分别设有通孔,牵引线500依次穿设于鞘管300、收紧管200的通孔内,夹臂110A和夹臂110B的近端与牵引线500的远端对接,牵引线500的近端和手柄400连接,夹臂110A和夹臂110B的近端与收紧管200的通孔对接,操作手柄400可以拉动夹具100相对于收紧管200向近端移动,当拉动夹臂110A和夹臂110B使之收纳于收紧管200的通孔内时,收紧管200压迫夹臂110A和夹臂110B使二者相互靠近构成结扎状态,此时人体的组织600被夹臂110A和夹臂110B结扎。
夹具100设有第一锁合结构,收紧管200设有第二锁合结构,当夹具100收纳于收紧管200时,第一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结构相配合将夹具100的夹臂110维持结扎状态。可以是夹臂110A和夹臂110B上设有第一锁合结构、第一锁合结构为凹槽,收紧管20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锁合结构、第二锁合结构为台阶,当夹具100收纳于收紧管200时,台阶和凹槽卡合将夹臂110A和夹臂110B维持在结扎状态。
如图3所示,夹臂110A和夹臂110B的近端通过释放机构与牵引线500连接,当对牵引线500施加的牵引力大于释放机构的预设值时,释放机构将夹臂110A和夹臂110B与牵引线500断开连接。本实施例中,释放机构包括连接件510,连接件510的近端和牵引线500的远端连接,连接件510的远端和销钉130连接。缝合结扎装置还包括弹性销320,弹性销320具有两个弹臂,弹臂的近端相互连接,弹臂的远端具有凸起的卡扣321,收紧管200的近端设有两个第一卡孔210,相应地,鞘管300的远端设有两个第二卡孔310,当收紧管200预安装于鞘管300的远端时,第一卡孔210与第二卡孔310的位置匹配对齐,弹性销320的卡扣321卡入第一卡孔210、第二卡孔310内,收紧管200通过弹性销320的卡扣321与鞘管300连接。
对组织600进行结扎时,将夹具100抵近待结扎组织600附近,逐渐向近端拉动牵引线500,首先,牵引线500带动夹臂110A和夹臂110B逐渐向近端移动,夹臂110A和夹臂110B收纳于收紧管200内并到达结扎状态;然后,继续向牵引线500施加拉力,当连接件510受力超过预设值时,连接件510与销钉130连接处发生形变或断裂,连接件510从销钉130脱落,完成夹臂110A和夹臂110B与牵引线500断开连接;接着,当连接件510到达弹性销320时,弹性销320和连接件510同时在鞘管300的通孔内、并且弹性销320和连接件510不能同时通过鞘管300的通孔,继续向牵引线500施加拉力,连接件510与弹性销320的两个弹臂的连接部位接触并带动弹性销320向近端移动,弹性销320的卡扣321从第一卡孔210和第二卡孔310内滑落、或者卡扣321变形(或断裂)后从第一卡孔210和第二卡孔310内脱落,收紧管200和鞘管300的连接关系解除,收紧管200和夹具100留在人体内保持结扎状态,鞘管300、连接件510、弹性销320、牵引线500从人体内取出。
如图3至6所示,夹臂110A的远端设有结扎齿111A,夹臂110A设有缝合齿112A,缝合齿112A位于结扎齿111A和销钉130之间,夹臂110B的远端设有结扎齿111B,夹臂110B设有缝合齿112B,缝合齿112B位于结扎齿111B和销钉130之间。当夹具100留在人体内保持结扎状态时,夹臂110上的结扎齿111对组织600施加一定的结扎力,与此同时,缝合齿112刺入组织600或挤压嵌入组织600,缝合齿112也对组织600施加一定的缝合力,如图6所示的X轴向、Y轴向,由结扎齿111和缝合齿112同时对组织600施加夹合力防止组织600在Y轴向撑开夹臂110,缝合齿112刺入组织600或挤压嵌入组织600,限制组织600在X向移动、避免组织600在X轴向从结扎齿111一侧脱出夹具100,从而实现对组织600的可靠结扎。传统结扎夹仅依赖夹爪对组织600的夹持力实现对组织600的结扎,容易因夹持力过大导致被结扎部位穿孔并发二次出血。与传统结扎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结扎装置结扎的组织600受力被分散,缝合齿112A、结扎齿11A和111B多点结扎,可靠不脱落,也避免组织600由于单点受力过大而穿孔导致结扎失败。当缝合齿112A伸入所述缝合孔113B内时,缝合孔113B固定缝合齿112A的位置,避免缝合齿112A被挤压发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缝合齿112A焊接于夹臂110A;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缝合齿112A与夹臂110A为一整体,采用铸造、3D打印、钣金、轧制等工艺制成。
本实施例中,缝合孔113B为贯穿夹臂110B的通孔,缝合齿112A伸入缝合孔113B内,如图5、6所示,缝合孔113B固定缝合齿112A的位置,避免缝合齿112A被挤压发生形变。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缝合齿112A抵近缝合孔113B的开口,组织600被缝合齿112A压迫陷入缝合孔113B,限制组织600的移动,使结扎牢固可靠,参照图13所示。不限于本实施例,缝合孔113B也可以是盲孔。本实施例中,缝合齿112A不伸出缝合孔113B,避免缝合齿112A对人体其他组织600造成伤害。
结扎齿111A包括齿主体1121、以及连接于齿主体1121一端的齿尖部1122,齿尖部1122可以是锥形(如图18、20所示)或半锥形(如图19所示),齿主体1121可以是圆柱形(如图18、19所示)或锥台形(如图20所示)。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夹臂110B未设有缝合孔。缝合齿112A的长度可以等于夹臂110A与夹臂110B之间的间距,如图7所示;也可以,缝合齿112A的长度可以小于夹臂110A与夹臂110B之间的间距,如图8所示。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9、10所示,夹臂110B不设有缝合孔,夹臂110B设有与缝合齿112A对应的缝合齿112B。当夹具100在结扎状态时,缝合齿112A与缝合齿112B对齐(相当于,缝合齿112A与结扎齿111A之间的距离等于缝合齿112B与结扎齿111B之间的距离)。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是,缝合齿112A与结扎齿111A之间的距离小于缝合齿112B与结扎齿111B之间的距离,可参照图12、13。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1所示,夹臂110A设有两个缝合齿112A,相应地,夹臂110B设有两个缝合孔113B。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夹臂110A设有缝合齿112A和缝合孔113A,夹臂110B设有缝合齿112B和缝合孔113B,缝合齿112A与缝合孔113B对应,缝合齿112B与缝合孔113A对应。
可以是,缝合齿112A、112B伸入缝合孔113A、113B内,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缝合齿112A、112B的抵近缝合孔113A、113B的开口,如图13所示。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4、15所示,夹臂110A不设有缝合齿,夹臂110B设有两个缝合齿112B,两个缝合齿112B相对地设于夹臂110B两侧的边沿。缝合齿112B的一端与夹臂110B的边沿连接、另一端从夹臂110B的边沿伸出,可以采用焊接或钣金的工艺制作。两个缝合齿112B从组织600的两侧刺入组织600或挤压嵌入组织600,提供更多的缝合点,也使组织600、夹具100受力均衡,避免夹具100偏斜脱落。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6、17所示,夹臂110A包括第一结扎臂101和缝合臂102,缝合臂102位于第一结扎臂101与夹臂110B之间,第一结扎臂101设有结扎齿111A,缝合臂102设有缝合齿112A。第一结扎臂101、缝合臂102、和夹臂110B通过销钉130相连接,但拉动牵引线500时,第一结扎臂101、缝合臂102、和夹臂110B同步运动,缝合齿112A和结扎齿111A同步结扎组织600,缝合臂102可以辅助第一结扎臂101提供更坚固的支撑。
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是,夹臂110A、110B分别包括有第一结扎臂101和缝合臂102。
不限于本实施例,还可以是,夹臂110A包括第一结扎臂101和缝合臂102、夹臂110B包括第二结扎臂101和辅助臂,缝合臂102和辅助臂位于第一结扎臂101与第二结扎臂101之间,辅助臂设有缝合孔113B,缝合孔113B与缝合齿112A匹配,当夹具100收纳于收紧管200时,缝合齿112A抵近缝合孔113B的开口、或缝合齿112A伸入缝合孔113B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至少一个所述夹臂设有缝合齿,所述缝合齿位于所述夹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所述缝合齿朝向另一夹臂;
收紧管,所述收紧管设有通孔;
牵引线;
释放机构;
其中,所述夹具的近端通过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牵引线连接,当对所述牵引线施加的牵引力大于所述释放机构的预设值时,所述释放机构将所述夹具与所述牵引线断开连接;所述夹具的近端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对接,所述夹具的部分或全部收纳于所述收紧管的通孔内时,所述收紧管压迫两个所述夹臂相互靠近构成结扎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齿焊接于所述夹臂;或,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为一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齿的一端与所述夹臂的边沿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夹臂的边沿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夹臂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缝合齿,其中两个所述缝合齿相对地设于所述夹臂的两侧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夹臂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缝合齿;或者,两个所述夹臂均设有所述缝合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臂均设有所述缝合齿,其中一个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另一所述夹臂上的所述缝合齿与所述夹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夹臂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所述缝合臂位于所述第一结扎臂与另一夹臂之间,所述第一结扎臂设有所述结扎齿,所述缝合臂设有所述缝合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夹臂包括第一结扎臂和缝合臂、另一所述夹臂包括第二结扎臂和辅助臂,所述缝合臂和所述辅助臂位于所述第一结扎臂与所述第二结扎臂之间,所述辅助臂设有缝合孔,所述缝合孔与所述缝合齿匹配,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缝合齿抵近所述缝合孔的开口、或所述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夹臂设有缝合齿、另一所述夹臂设有缝合孔,所述缝合孔与所述缝合齿匹配,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缝合齿抵近所述缝合孔的开口、或所述缝合齿伸入所述缝合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的远端设有结扎齿,所述缝合齿位于所述结扎齿与所述夹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夹具设有第一锁合结构,所述收紧管设有第二锁合结构,当所述夹具收纳于所述收紧管时,所述第一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结构相配合将所述夹具的夹臂维持结扎状态。
CN201621344652.8U 2016-12-08 2016-12-08 缝合结扎装置 Active CN206745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4652.8U CN206745407U (zh) 2016-12-08 2016-12-08 缝合结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4652.8U CN206745407U (zh) 2016-12-08 2016-12-08 缝合结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5407U true CN206745407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0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44652.8U Active CN206745407U (zh) 2016-12-08 2016-12-08 缝合结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54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5977A (zh) * 2019-03-21 2019-05-28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止血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5977A (zh) * 2019-03-21 2019-05-28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止血夹
CN109805977B (zh) * 2019-03-21 2024-03-05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止血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9960B1 (en) Perforation suture clip and clip device
US20040236353A1 (en) Suture capture device
CN106236182B (zh) 一种止血夹夹持装置
JP2008521559A (ja) 縫合糸にテンションを与え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4605910A (zh) 一种夹合消化道内软组织的软组织夹
CN211066840U (zh) 一种内窥镜用组织夹的夹头结构
CN109044564A (zh) 一种二尖瓣人工腱索放置器械
WO2015058325A1 (zh) 缝合穿刺装置、缝合收拢装置、组织穿孔吻合器及其吻合方法
CN206745407U (zh) 缝合结扎装置
CN110037764A (zh) 一种可闭合创面的双臂缝合夹
EP1538992B1 (en) Suture capture device
CN214907483U (zh) 一种用于深部手术缝合的穿线装置
CN114587457B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110547834A (zh) 肌腱导引钳
CN208838042U (zh) 一种辅助缝合钳
CN114052812A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管型吻合器专用多功能通道
CN213310023U (zh)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CN211300120U (zh) 肌腱导引钳
CN219126490U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219147719U (zh) 一种用于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中残端过线缝合器
CN113303861B (zh) 血管结扎装置
CN108992125B (zh) 一种血管夹及其夹持方法
CN210249949U (zh) 一种可闭合创面的双臂缝合夹
CN204562277U (zh) 一种夹合消化道内软组织的软组织夹
CN204364039U (zh) 一种手术打结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100 Building 597 Kangxin Road,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5 and 6 (except Room 103 and 20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106 Xinlu Kang Yuhang District of Yu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597 building 6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