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9339U - 烟气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烟气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9339U
CN206739339U CN201720608533.7U CN201720608533U CN206739339U CN 206739339 U CN206739339 U CN 206739339U CN 201720608533 U CN201720608533 U CN 201720608533U CN 206739339 U CN206739339 U CN 206739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e
chimney
deflector
flue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085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
孙灏
周洪光
李飒岩
张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085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9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9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9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领域,公开了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包括具有烟气排放出口的烟囱(10)和与所述烟囱连通以向所述烟囱供给烟气的烟道(20),所述烟囱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烟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烟囱(10)上设置有从与所述烟道(20)的交界处绕所述烟囱(10)的内壁(11)延伸的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设置在所述烟道下侧的排液管(33),和设置在所述烟道下侧的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从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延伸至所述排液管(33),能够有效可靠地收集烟囱内壁的凝结水从而防止烟气夹带凝结水溢出,从而从根源上减少了石膏雨排放。

Description

烟气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领域,具体地涉及烟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火电厂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对烟气进行处理。烟气在经湿法脱硫装置去除二氧化硫后,会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随着烟囱的散热而凝结成水,附着在烟囱内壁上。这些凝结水会吸收烟气中的酸性物质而成为腐蚀性溶液,并容易随着烟囱内自下而上的高速烟气而逸出烟囱,而在烟囱附近区域以雨滴形式掉落,由于雨滴中会带有明显的石膏颗粒,而被称之为“石膏雨”。
“石膏雨”会对烟囱附近的建筑物等设施造成污染和腐蚀,其防治问题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烟囱底部,因该区域是烟气流速最高,紊流最大的区域,凝结水的二次夹带问题尤为严重。如何在该部分对凝结水进行有效地收集,避免被烟气夹带而逸出烟囱,就成为了“石膏雨”治理的最关键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凝结水二次夹带的问题,提供烟气排放装置,该烟气排放装置能够有效可靠地收集烟囱内壁的凝结水从而防止烟气夹带凝结水溢出,从而从根源上减少了石膏雨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包括具有烟气排放出口的烟囱和与所述烟囱连通以向所述烟囱供给烟气的烟道,所述烟囱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烟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烟囱上设置有从与所述烟道的交界处绕所述烟囱的内壁延伸的第一凝结水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烟道下侧的排液管,和设置在所述烟道下侧的第二凝结水导流板,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从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延伸至所述排液管。
优选地,所述烟道包括下侧板、上侧板和连接在所述下侧板和上侧板之间的侧板。
优选地,所述烟囱的底部形成有导流底板,该导流底板与所述下侧板相连,且从所述下侧板向上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底板上,另一端朝向所述内壁倾斜,和/或,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侧板上,另一端朝向所述侧板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和所述导流底板之间的夹角大于10°而小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的高度为100-180mm,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的高度为100-200mm,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下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凝结水挡板和第二凝结水挡板,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连接在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凝结水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和所述第二凝结水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排液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和所述内壁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为100-230mm,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为100-200mm,所述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和第二凝结水挡板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和所述第二凝结水挡板分别朝向所述烟囱侧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凝结水导流板、和第二凝结水导流板所形成的凝结水收集凝结水引流槽,能够有效可靠地收集烟囱内壁的凝结水并将其从排液管排出,从而防止烟气夹带凝结水溢出,在烟囱流速最高、紊流对大的区域有效地防止了凝结水的混入,从而能够减少了石膏雨排放,改善周围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气排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气排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烟囱 11 内壁
12 导流底板
20 烟道 21 侧板
22 下侧板
31 第一凝结水导流板 32 第二凝结水导流板
33 排液管 34 第一凝结水挡板
35 第二凝结水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包括具有烟气排放出口的烟囱10和与烟囱10连通以向烟囱10供给烟气的烟道20,烟囱10沿第一方向延伸,烟道2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如图1所示,箭头所表示方向为烟气方向,该烟气沿第二方向,即图示方向进入到烟囱10中,从而沿第一方向从烟囱10顶部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烟囱10上设置有从与烟道20的交界处绕烟囱10的内壁11延伸的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来阻挡沿烟囱内壁流下的凝结水,并利用设置在烟道20下侧的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使凝结水沿着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从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至排液管33,从而能够顺畅地排除凝结水,减少凝结水被二次夹带而造成石膏雨等。这样,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从与烟道20的交界处绕烟囱10的内壁11延伸,从而形成“Ω”字形,即该“Ω”字形导流板沿导流底板12的边缘处环绕一周,并通过烟道底部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对接形成凝结水引流槽,从而将凝结水最终汇集并从排液管33排出。
另外,在烟道20下侧所设置的排液管33能够为1个或多个。优选为2个,分别设置在靠近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出口处。
烟道20包括下侧板21、上侧板和连接在下侧板21和上侧板之间的侧板22。因此当烟道20为矩形烟道时,其下侧板21能够直接与烟囱的底部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上,优选烟囱10的底部形成有导流底板12,该导流底板12与下侧板21相连,且从下侧板21向上倾斜。如此,形成如图1所示,A段为烟道20与烟囱10的连接接口段,B段为导流板段。因导流底板12相对于烟囱10倾斜设置,因此能够顺畅地将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所汇集的酸液排向排液管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优选如图2所示,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的一端固定在导流底板12上,另一端朝向所述内壁11倾斜,和/或,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侧板21上,另一端朝向侧板22倾斜。这样,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和/或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能够分别与导流底板12和/或下侧板21形成L形,并内壁11和/或侧板22相对形成排液槽。优选呈一定倾角θ,具体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和导流底板12之间的夹角大于20°而小于90°,例如为30°、45°等。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烟囱底部附近烟囱内壁所形成凝结水的导流作用。通过略成倾斜角度的L形槽还能够将烟气和凝结水有效地阻隔,有效地避免凝结水被烟气夹带而溢出烟囱。
另外,为了有效地对凝结水进行汇集,确保所汇集的凝结水不会溢出,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的高度。具体地,优选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的高度为100-180mm,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的高度为100-2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下侧板21上设置有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第二凝结水挡板35,第一凝结水挡板34连接在侧板22之间,第二凝结水挡板35连接在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之间,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第二凝结水挡板35之间设置有排液管33。即利用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第二凝结水挡板35在烟道20的底部形成一道挡水槽,从而能可靠且通畅的排出凝结水,以承接整个烟囱10凝结水的排放。
优选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和内壁11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为100-230mm,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与侧板22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为100-200mm,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从而能够可靠地保证容纳所汇集的凝结水。优选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第二凝结水挡板35相互平行。另外,更加优选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第二凝结水挡板35分别朝向烟囱10侧倾斜,在有效地起到阻挡水流的同时,还能够对底部烟气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包括具有烟气排放出口的烟囱(10)和与所述烟囱(10)连通以向所述烟囱(10)供给烟气的烟道(20),所述烟囱(10)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烟道(20)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囱(10)上设置有从与所述烟道(20)的交界处绕所述烟囱(10)的内壁(11)延伸的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设置在所述烟道(20)下侧的排液管(33),和设置在所述烟道(20)下侧的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从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延伸至所述排液管(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20)包括下侧板(22)、上侧板和连接在所述下侧板(21)和上侧板之间的侧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10)的底部形成有导流底板(12),该导流底板(12)与所述下侧板(22)相连,且从所述下侧板(22)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底板(12)上,另一端朝向所述内壁(11)倾斜,和/或,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侧板(22)上,另一端朝向所述侧板(21)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和所述导流底板(12)之间的夹角大于10°而小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的高度为100-180mm,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的高度为100-200mm,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22)上设置有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第二凝结水挡板(35),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34)连接在所述侧板(21)之间,所述第二凝结水挡板(35)连接在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之间,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所述第二凝结水挡板(35)之间设置有所述排液管(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结水导流板(31)和所述内壁(11)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为100-230mm,所述第二凝结水导流板(32)与所述侧板(21)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为100-200mm,所述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第二凝结水挡板(35)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结水挡板(34)和所述第二凝结水挡板(35)分别朝向所述烟囱(10)侧倾斜。
CN201720608533.7U 2017-05-27 2017-05-27 烟气排放装置 Active CN206739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8533.7U CN206739339U (zh) 2017-05-27 2017-05-27 烟气排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8533.7U CN206739339U (zh) 2017-05-27 2017-05-27 烟气排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9339U true CN206739339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9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8533.7U Active CN206739339U (zh) 2017-05-27 2017-05-27 烟气排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93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3901A (zh) * 2018-05-31 2018-08-24 天津大学 一种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排气烟囱顶部疏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3901A (zh) * 2018-05-31 2018-08-24 天津大学 一种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排气烟囱顶部疏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2195U (zh) 一种多管文丘里湿式脱硫除尘器
CN201445885U (zh) 一种脱硫除尘装置
WO2014060131A1 (en) A flue gas purification device
CN206739339U (zh) 烟气排放装置
CN203718808U (zh) 防止冷凝液喷溅污染的烟筒顶置装置
CN204247036U (zh) 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
CN210522012U (zh) 一种离心式冷凝除雾消白装置
CN103697485B (zh) 烟囱顶置收排冷凝液滤罩装置
CN205269245U (zh) 具有导流板的脱硫塔出口烟道除雾装置
CN205386396U (zh) 分离回收烟气中夹带有机胺盐的整体式吸收塔
CN101354102B (zh) 一种膨胀节
CN103566664B (zh) 烧结机烟气脱硫除雾装置
CN217110519U (zh) 一种窑炉排气烟囱
CN207253926U (zh) 一种烟囱雨收集装置
CN106000065A (zh) 一种用于单塔双循环烟气脱硫工艺中的多层碟形集液器
CN209900794U (zh) 一种烟气脱硫塔用废水处理设备
CN106338078A (zh) 一种玻璃钢内烟筒用烟气冷凝结露酸液收集装置
CN104383791A (zh) 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
CN214437709U (zh) 一种自带除雾系统的湿烟气冷凝设备及烟气处理系统
CN218846183U (zh) 一种电厂尾气烟囱水汽回收系统
CN206739340U (zh) 凝结水收集装置
CN208933018U (zh) 一种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03321059U (zh) 高风速地区电厂单套筒型式烟囱
CN204522731U (zh) 塔外除雾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CN203469671U (zh) 脱硫塔出口烟道组合式除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