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1895U -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1895U
CN206731895U CN201720475950.9U CN201720475950U CN206731895U CN 206731895 U CN206731895 U CN 206731895U CN 201720475950 U CN201720475950 U CN 201720475950U CN 206731895 U CN206731895 U CN 206731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llection chinaware
mould
driving coil
electromagnetic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59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奇
黄浩
唐红涛
邱立
江进波
邓长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to CN2017204759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1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1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18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在驱动线圈外部增加一个或多个集磁器装置,不改变线圈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集磁器把线圈能量传递到接近工件难以贴模的区域内,改变电磁力的分布,增大难贴模区域的电磁力,从而使金属工件无缝贴模,提高成形精度。另一方面,在不更换线圈的情况下,通过跟换不同的集磁器装置来实现对不同工件的成形,可以极大的增加装置的灵活性,并且由于集磁器结构简单,加工工期短,材料一般为最常见的铜,价格相对低廉,相对于更换线圈,更换集磁器更加灵活,成本也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成形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轻量化是航天、航空、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和技术途径,实现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采用高性能的轻质合金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等。但传统的成形工艺对成形轻质合金存在瓶颈,由于轻质合金材料在室温下成形性能较差,难以工业制造要求。而电磁成形是解决轻质合金成形困难的最有潜力的技术手段之一。电磁成形时一种高速率的脉冲成形技术,其成形过程中的高应变率能有效的改善金属材料的成形性能,增大成形极限,减小回弹并抑制起皱,因而有望广泛应用于轻质合金的加工制造。
电磁成形主要针对金属管件和板件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主要针对轻质合金板的加工。现有技术主要是采取冲压成形,如专利CN 101018626,提供了一种金属板冲压成形装置及冲压成形方法,相比于温锻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压成形的成形极限,而且不产生断裂。又如专利CN 101370603A,提供了一种能够控制冲压加工中的模具应变、精度高,而且应用性好的冲压成形装置及冲压成形方法。
现有电磁成形技术中,驱动线圈一旦绕制,则结构大小基本确定;同时,由于电磁成形过程中,驱动线圈内部受到很大的电磁力,为防止线圈出现内应力破坏,线圈结构基本以对称结构为主,否则容易出现内应力集中,形成结构上的局部薄弱点,影响线圈寿命。基于这些因素,在电磁成形过程中,会出现局部区域内线圈与工件之间距离较远的现象,从而导致工件在局部区域内受到的电磁力不足,贴模性较差,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成形精度。另外,在现有的电磁成形技术中,一个线圈结构通常只能与一种工件相对应,当更换模具或者对其他形状工件进行加工时,必须重新绕制线圈,而电磁成形驱动线圈的绕制工艺比较复杂,绕制过程中使用的加固纤维、环氧树脂等原材料价格十分昂贵,频繁更换线圈所带来的成本也十分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电磁成形过程中工件局部区域难以贴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它包括电容器电源模块,所述电容器电源模块与驱动线圈相连,所述驱动线圈固定在滑块上,并设置在半球型模具的正上方,所述半球型模具的顶部通过压边圈固定有金属板件;所述驱动线圈包含多匝多层,轴向用于产生感应涡流及轴向电磁力,径向用于产生涡流及径向电磁力;所述驱动线圈上安装有集磁器模块。
所述集磁器模块包括螺线管线圈集磁器,所述螺线管线圈集磁器安装在驱动线圈外部径向,用于改变径向电磁力分布。
所述集磁器模块还包括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所述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安装在驱动线圈底部,用于改变轴向电磁力分布。
所述螺线管线圈集磁器内表面长度与线圈长度相等,内径比线圈外径略大,外表面为倾斜的曲面,与半球型模具的内侧壁相贴合。
所述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的上表面靠近驱动线圈的底部,外半径与驱动线圈外半径一致,下表面靠近工件表面。
采用任意一项所述成形装置的成形方法,将待成形的工件经电磁成形后,根据模具的要求,径向出现难以贴模区域,通过在驱动线圈外部径向增加一个螺线管线圈集磁器装置,把能量传送到靠近侧壁工件的区域,改变径向难以贴模区域内的电磁力分布,实现工件侧壁无缝贴模。
工件在轴向远端区域内,出现贴模误差较大,通过在驱动线圈轴向底部增加一个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把能量转移到靠近工件底部区域内,改变工件底部难以贴模区域内的电磁力分布,实现工件底部无缝贴模。
在同一个多匝线圈的轴向和径向同时加入集磁器装置,实现了不同区域内的同时加载。
对于径向和轴向难以贴模的电磁成形过程,通过同时加入多个集磁器装置。
在更换模具后,在不更换线圈的情况下,可通过更换集磁器来实现不同工件的贴模。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驱动线圈外部径向上增加一个螺线管线圈集磁器装置,其主要的功能是,在不必更换线圈,也不必改变线圈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螺线管线圈集磁器装置把驱动线圈的能量传递到更加接近金属工件径向难以贴模的区域内,改变径向难以贴模区域内的电磁力分布,工件径向所受的电磁力增加,使工件侧壁向模具贴近,贴模精度提高。
2、同时在驱动线圈轴向底部增加一个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把能量传递到工件底部难以贴模的区域内,改变轴向难以贴模区域内的电磁力分布,工件底部所受的电磁力增加,使工件底部向模具贴近,贴模精度提高。
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螺线管线圈集磁器的结构,其结构主要根据驱动线圈和半球型模具的结构参数设计,与工件的形状相匹配,能有效提高成形的精度。另外,在不更换驱动线圈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不同的集磁器装置来实现对不同工件的成形,提高其难以贴模区域内的成形精度。
4、本实用新型在不更换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不同的集磁器装置来实现对不同工件的成形,极大的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并且由于集磁器结构简单,加工工期短,材料为一般常见的铜,价格相对低廉,相对于更换线圈,更换集磁器更加灵活,成本也更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2(a)半球型模具下装置改善前放电前的初始状态截面示意图。
图2(b)半球型模具下装置改善前工件的最终成形截面示意图。
图3(a)半球型模具下装置径向改善后成形过程中的成形截面示意图。
图3(b)半球型模具下装置径向改善后工件的最终成形截面示意图。
图4(a)半球型模具下装置轴向改善后成形过程中的成形截面示意图。
图4(b)半球型模具下装置轴向改善后工件的最终成形截面示意图。
图5(a)装置中螺线管线圈集磁器的几何结构示意图。
图5(b)装置中平板线圈集磁器的几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方法及装置,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特别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改善前电磁成形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模具采取半球型,如图2(a)所示,铝合金板件5放置于半球型模具6的正上方,被压边圈4固定,驱动线圈2被固定于滑块1,驱动线圈2与电容器电源模块7相连,驱动线圈2、半球型模具6及铝合金板5的中心同轴。
图2(a)为整个装置放电前的初始状态,电容器电源模块7内开关闭合,电容器放电,驱动线圈2周围产生脉冲磁场,铝合金板件5产生感应涡流,铝合金板件5受轴向向下的电磁力作用发生形变。第一次放电完成后,滑块1带动驱动线圈2下移至半球型模具6腔内,驱动线圈2靠近第一次变形后的铝合金板件5,继续进行第二次放电,第二次放电过程中,铝合金板件5继续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上述步骤重复多次直至最终成形。最终的成形如图2(b)所示。图2(b)中工件径向区域内出现了间隙10,工件底部区域内也出现了间隙11。
径向改善后电磁成形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为有效的解决间隙10,采取如图3所示的装置,驱动线圈2外部径向上增加一个特殊的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被固定于驱动线圈2。
装置的第一次放电与图2(a)所述一致;第一次放电完成后,向下移动滑块1至模具6形腔,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靠近铝合金板件5侧壁位置,如图3(a)所示,继续进行第二次放电,第二次放电过程中,铝合金板5轴向继续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形变,在半球型模具6的侧壁,由于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的作用,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的内表面13会在放电过程中感应涡流,涡流由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的内表面13经狭缝9流向外表面12,此时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的外表面12与铝合金板件5的间距较小,铝合金板件5受到电磁力增加,铝合金板件5向半球型模具6的侧壁方向形变。
继续轴向移动滑块1,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铝合金板件5侧壁完成贴模,如图3(b)所示。
轴向底部改善后电磁成形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为有效解决间隙11,采取图4(a)所示的装置,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在驱动线圈2底部增加一个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8,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8固定于驱动线圈2。
装置之前的工作流程与图3(a)所述一致,多次放电完成后,装置改装成图4(a)所示,继续进行放电,驱动线圈2周围产生脉冲磁场,平板线圈集磁器8上表面16会感应涡流,涡流由平板线圈集磁器8上表面经狭缝15流向下表面14,此时面积较小的下表面靠近工件底部,铝合金板件5底部受到的电磁力增加,铝合金板件5向半球型模具6底部形变,工件完成贴模,如图4(b)所示。
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的几何结构如图5(a)所示,内表面长度与线圈长度相等,内径比线圈外径略大,外表面为倾斜的曲面,靠近侧壁工件。平板线圈集磁器8几何结构如图5(b)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为解决电磁成形过程中工件局部区域难以贴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及方法。本实用新型在驱动线圈外部径向上增加一个螺线管线圈集磁器装置,其主要的功能是,在不必更换线圈,也不必改变线圈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螺线管线圈集磁器装置把驱动线圈的能量传递到更加接近金属工件径向难以贴模的区域内,改变径向难以贴模区域内的电磁力分布,工件径向所受的电磁力增加,使工件侧壁向模具贴近,贴模精度提高;同时在驱动线圈轴向底部增加一个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把能量传递到工件底部难以贴模的区域内,改变轴向难以贴模区域内的电磁力分布,工件底部所受的电磁力增加,使工件底部向模具贴近,贴模精度提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螺线管线圈集磁器的结构,其结构主要根据驱动线圈和半球型模具的结构参数设计,与工件的形状相匹配,能有效提高成形的精度。另外,在不更换驱动线圈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不同的集磁器装置来实现对不同工件的成形,提高其难以贴模区域内的成形精度。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Claims (5)

1.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容器电源模块(7),所述电容器电源模块(7)与驱动线圈(2)相连,所述驱动线圈(2)固定在滑块(1)上,并设置在半球型模具(6)的正上方,所述半球型模具(6)的顶部通过压边圈(4)固定有金属板件(5);所述驱动线圈(2)包含多匝多层,轴向用于产生感应涡流及轴向电磁力,径向用于产生涡流及径向电磁力;所述驱动线圈(2)上安装有集磁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磁器模块包括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所述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安装在驱动线圈(2)外部径向,用于改变径向电磁力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磁器模块还包括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8),所述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8)安装在驱动线圈(2)底部,用于改变轴向电磁力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线圈集磁器(3)内表面长度与线圈长度相等,内径比线圈外径略大,外表面为倾斜的曲面,与半球型模具(6)的内侧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线圈集磁器装置(8)的上表面靠近驱动线圈的底部,外半径与驱动线圈外半径一致,下表面靠近工件表面。
CN201720475950.9U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31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5950.9U CN206731895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5950.9U CN206731895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1895U true CN206731895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595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31895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189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1313A (zh) * 2018-07-24 2018-12-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柔性板料电磁成形工艺
CN109807449A (zh) * 2019-01-18 2019-05-28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电磁脉冲焊接用组合集磁器
CN109986076A (zh) * 2019-04-04 2019-07-0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陶瓷颗粒增强电磁热压粉末成形装置及方法
CN110681759A (zh) * 2019-09-29 2020-01-14 中南大学 一种板管类零件的通用电磁成形装置
WO2022048198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磁矫形装置及矫形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1313A (zh) * 2018-07-24 2018-12-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柔性板料电磁成形工艺
CN109807449A (zh) * 2019-01-18 2019-05-28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电磁脉冲焊接用组合集磁器
CN109807449B (zh) * 2019-01-18 2021-08-03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电磁脉冲焊接用组合集磁器
CN109986076A (zh) * 2019-04-04 2019-07-0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陶瓷颗粒增强电磁热压粉末成形装置及方法
CN110681759A (zh) * 2019-09-29 2020-01-14 中南大学 一种板管类零件的通用电磁成形装置
CN110681759B (zh) * 2019-09-29 2021-07-13 中南大学 一种板管类零件的通用电磁成形装置
WO2022048198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磁矫形装置及矫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31895U (zh)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
CN107186039A (zh)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及方法
CN107139517B (zh) 一种难变形材料的非轴对称件的拉深成形装置及方法
CN104772380B (zh) 一种钛合金板材的磁脉冲温热动态驱动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CN107584001B (zh) 一种金属板件的电磁成形方法及装置
CN203578591U (zh) 一种改善铆接接头质量的无铆钉铆接装置
CN107243514B (zh) 一种轻合金杯形件旋转挤压成形方法
CN107138589B (zh) 一种板材翻孔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101607286A (zh) 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复合成形方法及装置
Chen et al. Improvement on formability and forming accuracy in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of deep-cavity sheet metal part using a dual-coil system
CN107378409A (zh) 混水四通阀体的加工工艺
CN106964684B (zh) 一种适用于板材工件的复合多步局部塑性电磁成形方法
CN108097794B (zh) 一种电磁渐进预成形和旋压精整形的复合工艺方法
CN203459493U (zh) 电磁脉冲助推式渐进拉深成形装置
CN110899451A (zh) 一种运载火箭贮箱整体箱底法兰孔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02941253B (zh) 基于电磁辅助成形的零件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09482705A (zh) 一种基于多级电磁力时序加载的板件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207577198U (zh) 一种无需置于管件内部的管件非接触扩口或翻边装置
CN107413917A (zh) 一种基于板面控形的大型板金件电磁渐进成形方法
CN106825378A (zh) 一种h型薄壁盘件低载荷连续局部增量成形装置及方法
CN116078893A (zh) 一种多步电磁驱动钢模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207668293U (zh) 一种快速装夹板料的渐进成形升降台
CN205673433U (zh) 一种高效率板件电磁成形装置
CN109848279A (zh) 一种大型零件的电磁分级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
CN206373294U (zh) 一种组合式胀形机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