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25966U - 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25966U CN206725966U CN201720484137.8U CN201720484137U CN206725966U CN 206725966 U CN206725966 U CN 206725966U CN 201720484137 U CN201720484137 U CN 201720484137U CN 206725966 U CN206725966 U CN 206725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ignment device
- positive image
- supporting
- half tone
- image align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涉及阳图对位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应用于阳图与网版的对位,包括承载体、固定装置和对位装置,固定装置设置在承载体上,用于固定网版,对位装置设置在承载体上,并且对位装置位于固定装置的内部,对位装置用于阳图与网版的对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阳图对位装置,其采用了上述的阳图对位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便于阳图与网版的对位,并能提高阳图与网版的对位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阳图对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网版阳图曝光中的阳图对位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直尺测量使阳图位于网版正中间或是使用带有十字架标志的橡胶板贴在网版内侧进行对位。前一种方法具有人为的随机性和数值判断误差,后一种方法不仅操作不方便还很难保证阳图位于网版中央,同时不能很好地避免网版自身的缺陷,导致制作出来的网版不能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其能够便于阳图和网版的对位,并提高阳图与网版的对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阳图对位装置,其能够便于阳图和网版的对位,并能提高阳图和网版的对位精度。
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应用于阳图与网版的对位,包括承载体、固定装置和对位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用于固定所述网版,所述对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并且所述对位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所述对位装置用于所述阳图与所述网版的对位;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所述第一抵持件具有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二抵持件具有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抵持面,所述网版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以使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所述网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凸出于所述承载体上,并且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相互靠近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的第一螺钉,多个所述第一螺钉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多个所述第一螺钉形成所述第一抵持面;
所述第二抵持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的第二螺钉,多个所述第二螺钉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多个所述第二螺钉形成所述第二抵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钉为两个,所述第二螺钉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螺钉和两个所述第二螺钉排列形成L形。
进一步地,所述对位装置包括底座、光源和对位器,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并且所述底座凸出于所述承载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内部,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对位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承载体的一侧,所述对位器用于所述阳图与网版的对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网版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对位器为十字形。
一种智能阳图对位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阳图对位装置,所述阳图对位装置应用于阳图与网版的对位,包括承载体、固定装置和对位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用于固定所述网版,所述对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并且所述对位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所述对位装置用于所述阳图与所述网版的对位;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所述第一抵持件具有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二抵持件具有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抵持面,所述网版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以使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所述网版。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固定装置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固定装置抵持所述网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将网版固定,避免网版在与阳图对位时出现挪动,方便于操作者对网版进行操作,也方便操作者对阳图和网版的对位,并且能保证阳图和网版的对位精度。并且通过对位装置以对网版和阳图的对位进行辅助,进一步提高阳图和网版对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与网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阳图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1-阳图对位装置;12-智能阳图对位装置;100-承载体;200-固定装置;210-第一抵持件;212-第一螺钉;220-第二抵持件;222-第二螺钉;300-对位装置;310-底座;320-对位器;400-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阳图对位装置10,其能够便于阳图和网版的对位,并能提高阳图和网版的对位精度。其中,阳图对位装置10包括承载体100、固定装置200和对位装置300,固定装置200设置在承载体100上,用于固定网版,对位装置300设置在承载体100上,并且对位装置300位于固定装置200的内部,对位装置300用于阳图和网版的对位。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固定装置200包括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分别设置在承载体100上,并且,第一抵持件210具有第一抵持面(图未标),第二抵持件220具有第二抵持面(图未标),第一抵持面垂直于第二抵持面,网版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抵持于第一抵持面和第二抵持面,以使固定装置200固定网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分别凸出于承载体100,以方便将网版卡持在固定装置200内部。并且,第一抵持面和第二抵持面分别位于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相互靠近的侧面。
进一步地,第一抵持件210包括多个设置在承载体100上的第一螺钉212,多个第一螺钉212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多个第一螺钉212形成第一抵持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钉212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以使网版的侧面能抵持在多个第一螺钉212上,此时,多个第一螺钉212分别与网版线接触,多个第一螺钉212与网版接触的线共同组成第一抵持面。
另外,多个第二抵持件220包括多个设置在承载体100上的第二螺钉222,多个第二螺钉222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多个第二螺钉222形成第二抵持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钉222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以使网版的侧面能抵持在多个第二螺钉222上,此时,多个第二螺钉222分别与网版线接触,多个第二螺钉222与网版接触的线共同组成第二抵持面。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螺钉212和多个第二螺钉222分别固定设置在承载体100上,以方便网版固定,避免网版在固定时产生挪动,保证网版固定的稳定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螺钉212和多个第二螺钉22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多个第一螺钉212和多个第二螺钉222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承载体100上。
进一步地,第一螺钉212为两个,第二螺钉222为两个,两个第一螺钉212和两个第二螺钉222在承载体100上排列形成L形。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螺钉212相隔一定的距离固定设置在承载体100上,两个第二螺钉222相隔一定的距离固定设置在承载体100上,并且,两个第一螺钉212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二螺钉222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两个第一螺钉212所在直线与两个第二螺钉222所在直线的交点位于两个第一螺钉212的同一侧,同时该交点也位于两个第二螺钉222的同一侧。
另外,对位装置300包括底座310、光源(图未标)、对位器320,底座310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承载体100上,并且底座310凸出于承载体100,底座310位于固定装置200内部。光源设置在底座310内部,对位器320设置在底座310上远离承载体100的一侧,对位器320用于阳图和网版的对位。即网版放置在底座310上,通过固定装置200将网版固定,避免网版挪动,光源发出的光从底座310内部照射在底座310上的网版上,以方便检查网版是否存在缺陷,并且照亮对位器320,以方便阳图与网版的对位。
进一步地,底座310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网版的面积,以节省制作底座310所需的材料成本及工艺成本。并且,底座31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使光源发出的光能穿透底座310照射在对位器320和网版上,以提高阳图和网版对位的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10上平行于承载体100靠近底座310的表面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网版的面积。
光源设置在底座310的中部,以使光源发出的光能均匀从底座310内部照射出去。另外,光源为黄光灯或者绿光灯,以使对位器320对网版和阳图的对位辅助作用更有效。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也可以不为黄光灯和绿光灯,例如,光源为白炽灯。
进一步地,对位器320为十字形。在本实施例中,对位器320为设置在底座310上的十字标签,并且,对位器320为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同时对位器320为黑色。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位器32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对位器320为米字形,对位器320为其他深色的不透光材料制成。
在使用阳图对位装置10时,先将光源打开,在把网版放置在底座310上,先检查网版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能够避开缺陷的部分则避开,如果不能避开,则换个网版;如果不存在缺陷,那么将网版抵持在第一抵持面和第二抵持件220上,以使固定装置200将网版固定。在将阳图通过对位器320与网版进行对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10,通过固定装置200将网版固定在承载体100上,避免网版在于阳图对位时出现挪动,造成对位误差。通过对位装置300提高阳图与网版的对位精度,保证阳图与网版的对位效果。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提供了一种阳图对位装置11,其能够便于阳图和网版的对位,并能提高阳图和网版的对位精度。其中,本实施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11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10的区别在于,固定装置200的设置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为凸设在承载体100上的凸块,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分别为长方体形,以避免网版在抵持于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的时候网版的边缘被破坏,保证网版的质量。并且第一抵持面和第二抵持面分别为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靠近底座310的侧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11,通过固定装置200将网版固定在承载体100上,避免网版在于阳图对位时出现挪动,造成对位误差。通过对位装置300提高阳图与网版的对位精度,保证阳图与网版的对位效果。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阳图对位装置12,其能够便于阳图和网版的对位,并能提高阳图和网版的对位精度。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阳图对位装置10的区别在于,固定装置200的设置方式不同以及该智能阳图对位装置12还包括控制固定装置200的控制模块4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活动设置在承载体100上,并且第一抵持件210和第二抵持件220固定连接形成L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200包括两个第一抵持件210和两个第二抵持件220,两个第一抵持件210分别和两个第二抵持件220相连接形成L形,并且两个L形的抵持件分别设置在底座310对角线上的两侧。控制模块400与固定装置200电连接,以控制固定装置200抵持网版。
在使用智能阳图对位装置12时,先打开底座310上的光源,然后确定网版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能够避开缺陷的部分则避开,如果不能避开,则换个网版;如果不存在缺陷,那么将网版放在底座310上,控制模块400控制两个L形的抵持件向网版靠近,并抵持于网版上,以使网版固定在固定装置200上。然后进行阳图和网版的对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阳图对位装置12,通过控制模块400来控制固定装置200对网版进行固定,使得网版固定的更稳定且更快捷方便。通过对位装置300提高阳图与网版的对位精度,保证阳图与网版的对位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应用于阳图与网版的对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体、固定装置和对位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用于固定所述网版,所述对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并且所述对位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所述对位装置用于所述阳图与所述网版的对位;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所述第一抵持件具有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二抵持件具有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抵持面,所述网版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以使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所述网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凸出于所述承载体上,并且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相互靠近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的第一螺钉,多个所述第一螺钉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多个所述第一螺钉形成所述第一抵持面;
所述第二抵持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的第二螺钉,多个所述第二螺钉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多个所述第二螺钉形成所述第二抵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为两个,所述第二螺钉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螺钉和两个所述第二螺钉排列形成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装置包括底座、光源和对位器,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并且所述底座凸出于所述承载体,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内部,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对位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承载体的一侧,所述对位器用于所述阳图与网版的对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网版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透明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器为十字形。
10.一种智能阳图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阳图对位装置,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固定装置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固定装置抵持所述网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84137.8U CN206725966U (zh) | 2017-05-03 | 2017-05-03 | 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84137.8U CN206725966U (zh) | 2017-05-03 | 2017-05-03 | 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25966U true CN206725966U (zh) | 2017-12-08 |
Family
ID=60508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841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25966U (zh) | 2017-05-03 | 2017-05-03 | 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259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8014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轻薄件对齐装置 |
-
2017
- 2017-05-03 CN CN201720484137.8U patent/CN2067259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8014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轻薄件对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91521B (zh) | 一种探针和引脚自动对准的方法及其探针台测试系统 | |
CN102968000A (zh) | 一种双面制程方法及曝光装置 | |
CN101655534A (zh) | 平板显示器面板的检查装置和方法 | |
CN203657746U (zh) | 一种应用于激光和相机的位置标定装置 | |
CN206725966U (zh) | 一种阳图对位装置及智能阳图对位装置 | |
CN102955378B (zh) | 光刻胶形貌表征方法 | |
CN104166315A (zh) | 曝光方法及曝光机 | |
CN106873314A (zh) | 用于高精度网版制作的数字化双面同时直写曝光设备 | |
US9568843B2 (en) | Exposure method and exposure device | |
CN206563550U (zh) | 用于小零件高精度尺寸测量的装置 | |
CN108333881A (zh) | 一种应用于直写式曝光机的拼接调试方法 | |
CN111750788A (zh) | 一种电芯极耳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3305410A (zh) | 显微注射系统及坐标误差补偿和精确重复定位方法 | |
CN103584880A (zh) | 一种用于光野射野一致性的检测装置 | |
CN202903133U (zh) | 一种激光标定装置及其校准平台 | |
CN104280997A (zh) | 掩模板及其制造方法、利用掩模板构图的方法 | |
CN206573852U (zh) | 用于高精度网版制作的数字化双面同时直写曝光设备 | |
CN207480646U (zh) | 一种机器人对位的标定机构 | |
CN104201989B (zh) | 一种大面积太阳模拟器匀光装置及制造方法 | |
CN108345180A (zh) | 一种曝光和光配向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465187U (zh) | 一种碳化硅晶片显微观察用透光定位装置 | |
CN206301147U (zh) | 一种网版曝光用菲林片快速定位装置 | |
CN206057369U (zh) | 一种光学定位socket测试治具 | |
CN208506491U (zh) | 一种用于拼接曝光作业的掩膜板 | |
CN206772187U (zh) | 一种可调节的限高治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