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09437U - 一种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09437U
CN206709437U CN201720551527.2U CN201720551527U CN206709437U CN 206709437 U CN206709437 U CN 206709437U CN 201720551527 U CN201720551527 U CN 201720551527U CN 206709437 U CN206709437 U CN 206709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heat
valve
entrance poin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515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远航
肖彪
吴丛
黄允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5515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09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09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09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3)和节流装置(4);阀组件(5),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的进口管路(6)和出口管路(7)位置处,其能够被调节使得系统制冷时冷媒从室内换热器(2)的进口(21)进入室内换热器(2)、从室内换热器(2)的出口(22)流出室内换热器(2);同时使得系统制热时冷媒仍然从进口(21)进入室内换热器(2)、从出口(22)流出室内换热器;内管感温部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的进口(21)处。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内管感温部件形成准确的定位,以检测出室内机的最低或最高温度,解决了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的家用空调行业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空调内机蒸发器流路方式比较固定,制冷模式下冷媒流动方向恰好与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动相反,所以同一管路位置在两种模式下的冷媒状态变化趋势不同,导致对于新管路设计的内管温包定位非常困难,且不定性因素比较多。
制冷模式以及制热模式都有对应控制逻辑保护,以保证空调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利用内管感温包温度进行检测判断,而该感温包的位置设定跟冷媒状态有很大关系,且在两种模式下的最优位置总有所偏差,因此内管感温包的定位准确性很重要,需同时兼顾空调各种运行模式。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存在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存在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
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位置处,所述阀组件能够被调节使得系统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流出所述室内换热器;同时使得系统制热时冷媒仍然从所述进口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从所述出口流出所述室内换热器;
内管感温部件,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所述进口处。
优选地,所述进口管路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进口端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进口端;
所述出口管路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端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出口端。
优选地,所述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一进口端和所述第二进口端之间的第一通断阀、和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出口端之间的第二通断阀;
所述第一进口端和所述第二出口端之间还相连地设置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第二进口端之间还相连地设置有第二支路,所述阀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的第三通断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的第四通断阀。
优选地,所述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上的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所述第二进口端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端;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上的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出口端以及所述第一进口端。
优选地,所述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和所述出口管路上的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所述第二进口端、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出口端。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且所述室内机包括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阀组件,所述室外机包括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均为蛇形翅片式换热器;和/或,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内管感温部件为内管感温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通过在室内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处设置的阀组件,从而使得在制冷时冷媒在到达室内换热器的进口时其温度最低、经过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换热作用,其温度逐渐上升,到达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时其温度最高,因此其温度是从进口-室内换热器-出口逐渐升高的单调变化,当制热时冷媒在到达室内换热器的进口时其温度最高、经过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换热作用,其温度逐渐下降,到达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时其温度最低,因此其温度是从进口-室内换热器-出口逐渐下降的单调变化,所以将内管感温部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进口处,能够使得该感温部件要么位于温度最低位置处(制冷时)、要么位于温度最高位置处(制热时),这样能够对内管感温部件形成准确的定位,以检测出室内机的最低或最高温度,以防止冻结、或烧坏等极端情况的发生,解决了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的家用空调行业问题,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减少实验资源成本,优化后的模式要比现有感温包定位方法要准确快捷,同时能满足空调可靠性和舒适性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寻找内机蒸发器最优内管温位置的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优化了各种模式下不同冷媒状态的温度检测判断条件,提高了逻辑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1的制冷循环运行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1的制热循环运行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2的制冷循环运行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2的制热循环运行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3的制冷循环运行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3的制热循环运行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室内换热器;21、进口;22、出口;3、室外换热器;4、节流装置;5、阀组件;51、第一通断阀;52、第二通断阀;53、第三通断阀;54、第四通断阀;55、第一三通阀;56、第二三通阀;57、四通阀;6、进口管路;61、第一进口端;62、第二进口端;7、出口管路;71、第一出口端;72、第二出口端;8、第一支路;9、第二支路;10、室内机;11、室外机;12、小管;13、大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3和节流装置4;
阀组件5,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进口管路6和出口管路7位置处,所述阀组件5能够被调节使得系统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进口21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2、从室内换热器2的出口22流出所述室内换热器2;同时使得系统制热时冷媒仍然从所述进口21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2、从所述出口22流出所述室内换热器;
内管感温部件,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所述进口21处。
通过在室内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处设置的阀组件,能够调节系统制冷时冷媒从室内换热器的进口进入室内换热器、从出口流出该室内换热器,系统制热时冷媒仍然从该进口进入室内换热器、从该出口流出该室内换热器,从而使得在制冷时冷媒在到达室内换热器的进口时其温度最低、经过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换热作用,其温度逐渐上升,到达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时其温度最高,因此其温度是从进口-室内换热器-出口逐渐升高的单调变化;当制热时冷媒在到达室内换热器的进口时其温度最高、经过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换热作用,其温度逐渐下降,到达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时其温度最低,因此其温度是从进口-室内换热器-出口逐渐下降的单调变化,所以将内管感温部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进口处,能够使得该感温部件要么位于温度最低位置处(制冷时)、要么位于温度最高位置处(制热时),这样能够对内管感温部件形成准确的定位,以检测出室内机的最低或最高温度,以防止冻结、或烧坏等极端情况的发生,解决了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的家用空调行业问题,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减少实验资源成本,优化后的模式要比现有感温包定位方法要准确快捷,同时能满足空调可靠性和舒适性效果。
有效地提高了寻找内机蒸发器最优内管温位置的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优化了各种模式下不同冷媒状态的温度检测判断条件,提高了逻辑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进口管路6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也即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的第一进口端6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也即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的第二进口端62;
所述出口管路7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也即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22)的第一出口端7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也即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22)的第二出口端72。
通过对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设置为包括上述第一、第二进口端及第一、第二出口端的结构形式,能够为在上述四个端口之间开设支路及通断阀或三通阀或四通阀提供了条件,能够使得系统通过该进口管路上的两个端以及出口管路上的两个端作用而完成对系统冷媒流路进行切换调节的作用,使得系统无论是制冷时还是制热时冷媒均能从室内换热器的进口向出口流动,达到冷媒温度单调分布的目的,为精确确定内管感温组件的位置提供了精确的指导(均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进口处,制冷时该温度为系统最低、制热时为系统最高)。
优选地,所述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6上位于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进口端62之间的第一通断阀51、和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7上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之间的第二通断阀52;
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之间还相连地设置有第一支路8,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进口端62之间还相连地设置有第二支路9,所述阀组件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8上的第三通断阀5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9上的第四通断阀54。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实现切换流路控制的第一种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在第一进口端与第二出口端之间连接第一支路并在此支路上设置第三通断阀、能够实现这两个端的直接连接,通过在第二进口端与第一出口端之间连接第二支路并在此支路上设置第四通断阀、能够实现这两个端的直接连接,并且结合进口管路上设置的第一通断阀和在出口管路上设置的第二通断阀,能够通过这四个通断阀之间的相互匹配地动作(开或闭),有效实现制冷时冷媒从进口管路经进口流进室内换热器、经出口流出室内换热器、并经出口管路流出,制热时冷媒从第一支路(此时出口管路段由于第二通断阀52的断开被断开)经同样所述进口进入室内换热器,再经所述出口流出并经第二支路9(此时进口管路段由于第一通断阀51的断开被断开)被排出,这样便有效地完成了对冷媒流路根据不同模式下的智能切换控制,即制冷时打开第一和第二通断阀51和52,关闭第三和第四通断阀53和54,制热时打开第三和第四通断阀53和54,关闭第一和第二通断阀51和52。
实施例2
参见图3-4,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的阀组件的四个通断阀的有效替换方式,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即同样的,所述进口管路6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进口端6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进口端62,所述出口管路7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出口端7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出口端72,
所述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6上的第一三通阀55,所述第一三通阀5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61、所述第二进口端62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端71;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7上的第二三通阀56,所述第二三通阀56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出口端71、所述第二出口端72以及所述第一进口端61。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实现切换流路控制的第二种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在进口管路上设置第一三通阀55并使该三通阀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61、所述第二进口端62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端71,能够通过调节第一三通阀调节进口管路是经由三通阀与室内换热器的所述进口相连还是与所述出口相连,通过在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二三通阀56并使该三通阀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出口端71、所述第二出口端72以及所述第一进口端61,能够通过调节第二三通阀调节出口管路是经由三通阀与室内换热器的所述进口相连还是与所述出口相连,能够通过这两个三通阀之间的相互匹配地动作(开闭哪路),有效实现制冷时冷媒从进口管路经进口流进室内换热器、经出口流出室内换热器、并经出口管路流出,这样便有效地完成了对冷媒流路根据不同模式下的智能切换控制,即制冷时使得第一三通阀55左右两端相连(上端断开)、第二三通阀56左右两端(下端断开)相连(见图3),制热时第一三通阀55右端与上端相连(左端断开)、第二三通阀56下端与右端相连(左端断开)(见图4)。
实施例3
参见图5-6,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的阀组件的四个通断阀或实施例2中的两个三通阀的有效替换方式,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即同样的,所述进口管路6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进口端6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进口端62,所述出口管路7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出口端7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出口端72;
所述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6和所述出口管路7上的四通阀57,所述四通阀57的四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61、所述第二进口端62、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实现切换流路控制的第三种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设置的四通阀57并使该四通阀的四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61、所述第二进口端62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第二出口端72,能够通过调节四通阀调节第一进口端61是与第二进口端62相连还是与第二出口端72相连、以及调节第一出口端71是与第二出口端72相连还是与第二进口端62相连,能够通过四通阀的调节(使得哪两路通或断),有效实现制冷时冷媒从进口管路经进口流进室内换热器、经出口流出室内换热器、并经出口管路流出,这样便有效地完成了对冷媒流路根据不同模式下的智能切换控制,即制冷时使得四通阀57的左和上两端相连、下和右两端相连(见图5),制热时使得四通阀57的左和右两端相连、下和上两端相连(见图6)。
优选地,参见图1-6所示,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10和室外机11,且所述室内机10包括所述室内换热器2和所述阀组件5,所述室外机11包括所述室外换热器3、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节流装置4。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作为分体式空调的优选结构形式。
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2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均为蛇形翅片式换热器;和/或,所述节流装置4为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内管感温部件为内管感温包。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中室内及室外换热器的优选种类和结构形式,节流装置的优选种类和结构形式、以及内管感温部件的优选种类和结构形式。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使用前述的空调系统,使系统在制热和制冷模式切换时进行切换控制调节,使得所述内管感温部件能够被准确地定位在温度相对较高或较低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调系统的在室内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处设置的阀组件,能够调节系统制冷时冷媒从室内换热器的进口进入室内换热器、从出口流出该室内换热器,系统制热时冷媒仍然从该进口进入室内换热器、从该出口流出该室内换热器,调节所述阀组件5,使得系统运转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冷媒始终从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所述进口21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2、从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所述出口22流出所述室外换热器2;从而使得在制冷时冷媒在到达室内换热器的进口时其温度最低、经过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换热作用,其温度逐渐上升,到达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时其温度最高,因此其温度是从进口-室内换热器-出口逐渐升高的单调变化;当制热时冷媒在到达室内换热器的进口时其温度最高、经过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换热作用,其温度逐渐下降,到达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时其温度最低,因此其温度是从进口-室内换热器-出口逐渐下降的单调变化,所以将内管感温部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进口处,能够使得该感温部件要么位于温度最低位置处(制冷时)、要么位于温度最高位置处(制热时),这样能够对内管感温部件形成准确的定位,以检测出室内机的最低或最高温度,以防止冻结、或烧坏等极端情况的发生,解决了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的家用空调行业问题,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减少实验资源成本,优化后的模式要比现有感温包定位方法要准确快捷,同时能满足空调可靠性和舒适性效果。
有效地提高了寻找内机蒸发器最优内管温位置的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优化了各种模式下不同冷媒状态的温度检测判断条件,提高了逻辑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优选地,当所述阀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通断阀51、第二通断阀52、第三通断阀53和第四通断阀54时:
在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一通断阀51和所述第二通断阀52,关闭所述第三通断阀53和所述第四通断阀54;
在系统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三通断阀53和所述第四通断阀54,关闭所述第一通断阀51和所述第二通断阀52。
参见图1-2,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阀组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通断阀)的具体优选的控制方法,当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如图1,通过打开第一和第二通断阀51和52,断开第三和第四通断阀53和54,能够使得第一和第二支路8和9被断开,冷媒从第二进口端62流至第一进口端61、室内换热器2、第一出口端71、第二出口端72,从而完成对室内换热器的制冷蒸发吸热,此时有效地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成为温度最低处;相应地,系统制热时,如图2,通过关闭第一和第二通断阀51和52,打开第三和第四通断阀53和54,能够使得第一和第二支路8和9被接通,冷媒从第二进口端62流至第一出口端71、室内换热器2、第一进口端61、第二出口端72,从而完成对室内换热器的制热冷凝放热,此时有效地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成为温度最高处,于是有效地在该进口21设置内管感温部件、便能够测得系统的冷媒最低或最高温度,完成精确的定位。
优选地,当所述阀组件包括所述第一三通阀55和第二三通阀56时:
在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时,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55、使得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进口端62相连,调节所述第二三通阀56、使得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相连;
在系统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55、使得所述第二进口端62和所述第一出口端71相连,调节所述第二三通阀56、使得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相连。
参见图3-4,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阀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三通阀)的具体优选的控制方法,当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如图3,将第一三通阀的左右两端接通、上端断开,将第二三通阀的左右两端接通、下端断开,能够使得冷媒有效地从第二进口端62流至第一进口端61、室内换热器2、第一出口端71、第二出口端72,从而完成对室内换热器的制冷蒸发吸热,此时有效地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成为温度最低处;相应地,系统制热时,如图4,将第一三通阀55的上端与右端接通、左端断开,将第二三通阀56的下端与右端接通、下端断开,能够使得冷媒从第二出口端72流至第二三通阀56、第一进口端61、室内换热器2、第一出口端71、第一三通阀55、第二进口端62,从而完成对室内换热器的制热冷凝放热,此时有效地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成为温度最高处(仍为冷媒进口),于是有效地在该进口21设置内管感温部件、便能够测得系统的冷媒最低或最高温度,完成精确的定位。
优选地,当所述阀组件5包括所述四通阀57时:
在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时,调节所述四通阀57、使得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进口端62相连,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相连;
在系统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调节所述四通阀57、使得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相连,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进口端62相连。
参见图5-6,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阀组件包括一个四通阀)的具体优选的控制方法,当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如图5,将四通阀的右端和下端接通、左端和上端接通,能够使得冷媒有效地从第二进口端62经由所述四通阀57流至第一进口端61、室内换热器2、第一出口端71、第二出口端72,从而完成对室内换热器的制冷蒸发吸热,此时有效地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成为温度最低处;相应地,系统制热时,如图6,将四通阀57的上端与下端接通、左端和右端接通,能够使得冷媒从第二出口端72经由所述四通阀57流至第一进口端61、室内换热器2、第一出口端71、四通阀57、第二进口端62,从而完成对室内换热器的制热冷凝放热,此时有效地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进口21成为温度最高处(仍为冷媒进口),于是有效地在该进口21设置内管感温部件、便能够测得系统的冷媒最低或最高温度,完成精确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下的技术问题:
1)解决了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的家用空调行业问题,满足可靠性要求;
2)提高了寻找内机蒸发器最优内管温位置的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3)优化了各种模式下不同冷媒状态的温度检测判断条件,提高了逻辑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内管感温包定位的冷媒流路切换结构是为了解决了内管感温包定位不合理的家用空调行业问题,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减少实验资源成本。优化后的模式要比现有感温包定位方法要准确快捷(在实施方案上体现),同时能满足空调可靠性和舒适性效果。
通过在内机进出管增加多个通断阀和支路、或三通阀、或四通阀,程序控制自由切换冷媒流向。改变传统的冷媒流路方向,统一制冷制热模式下室内侧的冷媒流动方向,精确的定位内管温感温包位置,提高了空调可靠性,解决了模式不同而感温包的最优位置(制冷制热两种模式下的内管温感温包最优位置不一样的,制冷模式最优位置就是整个流路中冷媒温度最低的位置,制热是整个流路中冷媒温度最高的位置)不同而导致控制逻辑效果差的问题。
参见附图1-2,此图为冷媒流路切换流程图。图中说明空调各种模式下运行冷媒进出内机换热器流路的切换控制:
如图1,制冷循环模式下,冷媒经过室外侧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3)冷凝节流后通过小管连接管12,进入室内侧蒸发器(即室内换热器2),经过阀组件5,制冷时打开第一通断阀51,关闭第四通断阀54,然后冷媒流经室内侧后从大管13出来,此时打开第二通断阀52,关闭第三通断阀53,再流回室外机11。
如图2,制热循环模式下,冷媒直接从压缩机出来后通过大管连接管13,进入室内侧蒸发器2,经过阀组件5,制热时打开第三通断阀53,关闭第二通断阀52,此时打开第四通断阀54,关闭第一通断阀51,然后冷媒流经室内侧后从小管12出来,再流回室外机。
该技术控制完全能确保两种模式下进出内机换热器流路方向一致,从而优化了内管感温包定位的技术控制(在实施方案上体现),充分利用了内侧蒸发器的换热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变频冷暖家用空调分体机在内机换热器管路前段增加多个通断阀组件、或三通阀器件、或四通阀组件,改变冷媒进入内机换热器的流动方向,保证了制冷制热两种模式下进出内机换热器流路方向一致的控制。以达到快速确定内管感温包位置的作用效果。
冷媒流路切换控制具体实施如下:
空调器在内机换热器管路前段增加4个通断阀器件,如图1-2所示,制冷模式下(如图1),外机低温液态冷媒通过小管12(连接管)流向内机换热器,经过4个通断阀的控制,在分液头前段使冷媒流动方向为内机分路进口(即第二进口端62),制冷时打开第一通断阀51,关闭第四通断阀54,然后冷媒流经室内侧后此时打开第二通断阀52,关闭第三通断阀53,从大管13出来,再流回室外机11。假设内机换热器的冷媒流动方向为51—52,上管为流路出口,当冷媒从内机蒸发后变成气态低温状态时经过通道阀后,再通过大管(连接管)流回外机,完成制冷。
制热模式下(如图2),外机高温气态冷媒通过大管13(连接管)流向内机换热器,经过通道阀控制,在分液头前段使冷媒流动方向和制冷模式一样,为内机分路进口(此时为第二出口端72),假设内机换热器的冷媒流动方向为53-54,下管为流路出口。冷媒直接从压缩机出来后经过通过大管连接管13,进入室内侧蒸发器,经过通断阀,制热时打开第三通断阀53,关闭第二通断阀52,然后冷媒流经室内侧后此时打开第四通断阀54,关闭第一通断阀51,从小管12出来,再流回室外机。这个过程冷媒在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模式一样,冷媒温度变化正好与制冷的相反,能非常精确的判断流露过程中管温的变化趋势,并且制热时内管温需采集的最优点与制冷时的几乎一致,内管感温包位置更有代表性。
内管感温包定位技术
目前内管感温包定位技术为制冷制热模式下做很多温度组合实验,在蒸发器各流路分别布热电偶检测管温变化,在不同工况下蒸发器各流路温度最低的位置为制冷模式下最优的位置,温度最高的位置为制热模式下最优的位置,然后由于冷媒流路方向相反,往往制冷制热最优点的位置不是在同一点,且相差甚远,而内管温包只能布置在一个位置,从而只能选择一个择中的办法,牺牲准确性.这并不是一个最佳的办法.
冷媒流动切换模式可以很好统一制冷制热模式的内机冷媒流动进出口方向,当制冷模式时,进入内机的第一个蒸发器回路为整个管道流路的温度最低点(即蒸发器(内机)的进口),该位置温度可以用来制定防冻结保护逻辑控制以及自动清洗技术的控制条件。同时该位置也是制热模式时的整个管道流路的温度最高点,该位置温度可以用来制定防高温、过负荷保护逻辑控制。之前产品开发需兼顾制热冷媒反向流动的情况,使感温包位置并不是最优点,而只是两个模式的平衡点。内管感温包位置的精确定位可以避免了很多产品开发顾虑,对比改变传统流路方式,该控制比较方便快捷的寻找内管感温包的最优位置,为产品开发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空调产品的可靠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3)和节流装置(4);
阀组件(5),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进口管路(6)和出口管路(7)位置处,所述阀组件(5)能够被调节使得系统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进口(21)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2)、从室内换热器(2)的出口(22)流出所述室内换热器(2);同时使得系统制热时冷媒仍然从所述进口(21)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2)、从所述出口(22)流出所述室内换热器;
内管感温部件,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所述进口(2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路(6)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进口端(6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进口端(62);
所述出口管路(7)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出口端(71)和相对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出口端(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6)上位于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进口端(62)之间的第一通断阀(51)、和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7)上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之间的第二通断阀(52);
所述第一进口端(6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之间还相连地设置有第一支路(8),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进口端(62)之间还相连地设置有第二支路(9),所述阀组件(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8)上的第三通断阀(5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9)上的第四通断阀(5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6)上的第一三通阀(55),所述第一三通阀(55)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61)、所述第二进口端(62)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端(71);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7)上的第二三通阀(56),所述第二三通阀(56)的三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出口端(71)、所述第二出口端(72)以及所述第一进口端(6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管路(6)和所述出口管路(7)上的四通阀(57),所述四通阀(57)的四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进口端(61)、所述第二进口端(62)、所述第一出口端(7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72)。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10)和室外机(11),且所述室内机(10)包括所述室内换热器(2)和所述阀组件(5),所述室外机(11)包括所述室外换热器(3)、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节流装置(4)。
7.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均为蛇形翅片式换热器;和/或,所述节流装置(4)为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内管感温部件为内管感温包。
CN201720551527.2U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空调系统 Active CN206709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1527.2U CN206709437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1527.2U CN206709437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09437U true CN206709437U (zh) 2017-12-05

Family

ID=6046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51527.2U Active CN206709437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094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2155A (zh) * 2017-05-17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12462A (zh) * 2020-09-21 2021-01-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2155A (zh) * 2017-05-17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12462A (zh) * 2020-09-21 2021-01-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017546A1 (zh) * 2020-09-21 2022-01-2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31419U (zh) 空调器
CN105509364B (zh) 空调系统及喷气过热度调节方法
CN203907965U (zh) 一种空调器换热系统
CN107192155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97581A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同时制冷制热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28142B (zh) 防结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15319B (zh) 空调系统
CN206676353U (zh) 空调系统
CN104515322A (zh) 可实现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CN106871344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4197570B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CN108362027A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73120U (zh) 空调系统
CN104197571A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CN206709437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8186896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6861943U (zh) 热气旁通除霜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7019330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8007016A (zh) 热泵系统以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367125A (zh) 冰箱及冰箱控制方法
CN206771795U (zh) 空调系统
CN106016808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84048U (zh) 空调系统
CN105890165B (zh) 热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887184U (zh) 一种油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