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95110U -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95110U
CN206695110U CN201720499881.5U CN201720499881U CN206695110U CN 206695110 U CN206695110 U CN 206695110U CN 201720499881 U CN201720499881 U CN 201720499881U CN 206695110 U CN206695110 U CN 206695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ylinder
sheet metal
outlet
vap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998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正亚
丁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4998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95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95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951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包括:筒体,其中筒体内设有内腔,筒体的顶部间隔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蒸汽出口和与内腔连通的废蒸汽冷凝水入口,且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口;至少一金属片,密封设置在筒体的内腔内,以将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断开连通;其中,至少一金属片中设有用于使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连通的通道开口。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能够再次对废蒸汽及冷凝水进行回收,可重新输出蒸汽和冷凝水,节约能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泡沫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由于泡沫具有轻巧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泡沫产品来包装。而在生产泡沫产品时,需要用到泡沫成型机将模具中的泡沫产品制造出来。在制造过程中,先往模具中输入水蒸气,再输入冷凝水进行冷却,然后抽真空,最后输入气体,然后排出模具中的产品。
然而,在上述整个制造过程中,泡沫产品成型后,水蒸气和冷凝水都直接排掉,不可再回收,而排掉的水蒸气的温度依然保持较高,会造成较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可对废蒸汽及冷凝水再回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包括:筒体,其中筒体内设有内腔,筒体的顶部间隔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蒸汽出口和与内腔连通的废蒸汽冷凝水入口,且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口;至少一金属片,密封设置在筒体的内腔内,以将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断开连通;其中,至少一金属片中设有用于使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连通的通道开口。
其中,至少一金属片上设有溢流口,且通道开口在金属片靠近蒸汽出口的一侧面的高度比溢流口在金属片靠近蒸汽出口的一侧面的高度高。
其中,筒体的侧壁设有与至少一金属片一一对应的第二排水口,其中第二排水口远离蒸汽出口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等于或者略低于至少一金属片靠近蒸汽出口的一侧面所在的水平面。
其中,至少一金属片包括至少2个间隔设置的金属片,其中通道开口在金属片靠近蒸汽出口的一侧面的高度低于相邻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其中,金属片的通道开口呈圆形状设置,且靠近第一排水口的金属片的通道开口的内径比远离第一排水口的金属片的通道开口的内径小。
其中,相邻金属片的溢流口不对应设置。
其中,筒体的顶部设有呈椭圆状的第一盖板,蒸汽出口设置在第一盖板的顶部,废蒸汽冷凝水入口对称设置在筒体的顶部两侧。
其中,第一盖板中间隔设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以检测筒体的内腔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接口和用于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筒体的内腔的顶部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接口。
其中,筒体的底部设有呈椭圆状或圆锥状的第二盖板,第一排水口设置在第二盖板的底部。
其中,筒体的底部间隔设有用于安装液位传感器的液位传感器接口和用于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包括:筒体,其中筒体内设有内腔,筒体的顶部间隔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蒸汽出口和与内腔连通的废蒸汽冷凝水入口,且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口;至少一金属片,密封设置在筒体的内腔内,以将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断开连通;其中,至少一金属片中设有用于使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连通的通道开口。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联合装置能够再次对废蒸汽及冷凝水进行回收,可重新输出蒸汽和冷凝水,减少浪费,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能源,而且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该联合装置包括筒体10和至少一金属片13。
筒体10呈圆柱状,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筒体10呈圆柱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筒体10还可以呈其他形状,如矩形状。其中筒体10呈圆柱形结构,当直径不大时,直接选用现成的钢管材料。根据使用的要求,筒体10的直径可以从300到3000毫米。筒体10可以设计为立式或者卧式,立式更好,占地小。筒体10的高度可以从800到4000毫米,高度要与直径协调,否则安全性不好,优选地,筒体10的高度范围为2000到3500毫米。
筒体10内设有内腔,其中筒体10的顶部间隔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蒸汽出口101和与内腔连通的废蒸汽冷凝水入口102。具体地,筒体10的顶部设有呈椭圆状的第一盖板11,蒸汽出口101设置在第一盖板11的顶部,且废蒸汽冷凝水入口102对称设置在筒体10的顶部两侧。
应理解,废蒸汽冷凝水入口102的数量可以从1个到8个,当废蒸汽冷凝水入口102的数量为多个时,废蒸汽冷凝水入口102应当按照筒体1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第一盖板11中间隔设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以检测筒体10的内腔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接口103和用于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筒体10的内腔的顶部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接口104。
筒体10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口105。具体地,筒体10的底部设有呈椭圆状或圆锥状的第二盖板12,第一排水口105设置在第二盖板12的底部。
进一步的,筒体10的底部间隔设有用于安装液位传感器的液位传感器接口107和用于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接口108,以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筒体10的底部的液位,以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筒体10的底部的温度。
应理解,从废蒸汽冷凝水入口102输入废蒸汽和/或冷凝水,经过筒体10的内腔立即分离蒸汽和冷凝水,水蒸气重新从蒸汽出口101输出,冷凝水在至少一金属片13上面二次蒸发,产生二次蒸汽,从通道开口131输出,低温水从第一排水口105输出,以再次利用。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1中设有将蒸汽出口101和筒体10的内腔分离的第一过滤层,即第一过滤层将蒸汽出口101和废蒸汽冷凝水入口102隔开,以通过第一过滤层对废蒸汽进行过滤,以保证从蒸汽出口101输出干净的蒸汽,方便再利用。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板12中设有将第一排水口105和筒体10的内腔分离的第二过滤层,以通过第二过滤层对冷凝水进行过滤,以保证从第一排水口105输出干净的冷凝水,方便再利用。
至少一金属片13也称蒸发器,可以起到蒸发作用。其中至少一金属片13密封设置在筒体10的内腔内,以将蒸汽出口101和第一排水口105断开连通。具体地,至少一金属片13的外边缘与筒体10的内腔的内侧壁密封设置(如焊接),使得至少一金属片13与筒体10的内腔的内侧壁形成不漏水收容槽。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至少一金属片13呈圆形状,且筒体10的内腔也呈圆形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金属片13和筒体10的内腔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如矩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金属片13中设有用于使蒸汽出口101和第一排水口105连通的通道开口131,可以通过该通道开口131排出蒸汽。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金属片13上设有溢流口132,可以通过溢流口132排出冷凝水。应理解,通道开口131在金属片13靠近蒸汽出口101的一侧面的高度比溢流口132在金属片13靠近蒸汽出口101的一侧面的高度高。
应理解,金属片13上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的溢流口132,最好溢流口132对称布置。其中溢流口132的高度决定每层金属片13内部最大可以容纳的热水质量。一般不必太高,40毫米以内,最低建议为5毫米,比通道开口131要低5-10毫米以上。
其中通道开口131一方面作为蒸汽通道,另一方面作为容纳热水的堰,其高度比溢流口132稍高,建议50毫米以内,最低建议为10毫米,比溢流口132高5-10毫米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0的侧壁设有与至少一金属片13一一对应的第二排水口106,其中第二排水口106远离蒸汽出口101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等于或者略低于至少一金属片13靠近蒸汽出口101的一侧面所在的水平面,这样方便排出冷凝水。应理解,第二排水口106内设有控制阀,可通过控制阀控制第二排水口106排水。
应理解,每个金属片13都对应设有一个第二排水口106,第二排水口106的最低位置与金属片13的底板上平面(即靠近蒸汽出口101的一侧面)平齐或者略低。根据规格的大小,可以对称设置两组第二排水口106,也可以上下交错对称分布第二排水口106(即一层第二排水口106在一侧,而与之相邻的另一层的第二排水口106安装到另一侧)。
进一步的,至少一金属片13优选包括至少2个间隔设置的金属片13,以将筒体10的内腔分为多层,其中通道开口131在金属片13靠近蒸汽出口101的一侧面的高度低于相邻金属片13之间的距离。
应理解,相邻金属片13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金属片13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不相等的,优选地,相邻金属片13之间的距离朝靠近蒸汽出口101的方向呈逐渐变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片13的通道开口131呈圆形状设置,且靠近第一排水口105的金属片13的通道开口131的内径比远离第一排水口105的金属片13的通道开口131的内径小。
应理解,通道开口131用于输出蒸汽,通道开口131的口径范围从100毫米到200毫米以上,根据规格可大可小。优选地,通道开口131的口径从下到上(即朝向蒸汽出口101方向)逐层加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道开口131的口径也可以分组加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层金属片13也可以对称设置多个蒸汽通道,又或者在筒体10的内侧周边位置设计蒸汽通道。可以使得每层金属片13蒸发的蒸汽通过金属片13之间的蒸汽通道和通道开口131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金属片13的溢流口132不对应设置,使得上层的金属片13所溢出是冷凝水直接掉到下层的金属片13上。
应理解,至少2个间隔设置的金属片13的溢流口132的内径相同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越靠近第一排水口105的金属片13的溢流口132的内径比远离第一排水口105的金属片13的溢流口132的内径大,这样方便排水。同理,越靠近第一排水口105的第二排水口106的内径比远离第一排水口105的第二排水口106的内径大。
本实施例通过在筒体的内腔内设置多个蒸发器(即金属片13),可以通过多个蒸发器对冷凝水进行多次蒸发,以保证最大限度利用冷凝水的热量,减少浪费和节约能源。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包括:筒体,其中筒体内设有内腔,筒体的顶部间隔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蒸汽出口和与内腔连通的废蒸汽冷凝水入口,且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口;至少一金属片,密封设置在筒体的内腔内,以将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断开连通;其中,至少一金属片中设有用于使蒸汽出口和第一排水口连通的通道开口。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联合装置能够再次对废蒸汽及冷凝水进行回收,可重新输出蒸汽和冷凝水,减少浪费,节约能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其中所述筒体内设有内腔,所述筒体的顶部间隔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蒸汽出口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废蒸汽冷凝水入口,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口;
至少一金属片,密封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以将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第一排水口断开连通;
其中,所述至少一金属片中设有用于使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的通道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金属片上设有溢流口,且所述通道开口在所述金属片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面的高度比所述溢流口在所述金属片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面的高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至少一金属片一一对应的第二排水口,其中所述第二排水口远离所述蒸汽出口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等于或者略低于所述至少一金属片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面所在的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金属片包括至少2个间隔设置的金属片,其中所述通道开口在所述金属片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面的高度低于相邻所述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通道开口呈圆形状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所述金属片的通道开口的内径比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所述金属片的通道开口的内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金属片的溢流口不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呈椭圆状的第一盖板,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部,所述废蒸汽冷凝水入口对称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部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中间隔设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以检测所述筒体的内腔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接口和用于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所述筒体的内腔的顶部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呈椭圆状或圆锥状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部间隔设有用于安装液位传感器的液位传感器接口和用于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接口。
CN201720499881.5U 2017-05-07 2017-05-07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95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9881.5U CN206695110U (zh) 2017-05-07 2017-05-07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9881.5U CN206695110U (zh) 2017-05-07 2017-05-07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95110U true CN206695110U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4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9988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95110U (zh) 2017-05-07 2017-05-07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951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9344A (zh) * 2017-05-07 2017-07-21 丁新平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9344A (zh) * 2017-05-07 2017-07-21 丁新平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CN106969344B (zh) * 2017-05-07 2023-05-12 丁新平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1030A (zh) 双溢流堰板汽提塔装置
CN206695110U (zh)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CN204824832U (zh) 酿酒设备
CN205699540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冷凝器汽水分离装置
CN207418323U (zh) 一种分体式冷凝装置
CN105331520B (zh) 一体式气水分离保护器
CN106969344A (zh) 一种废蒸汽及冷凝水收集与蒸汽发生的联合装置
CN204058452U (zh) 一种一体式气水分离保护器
CN108613564A (zh) 一种一体式乏汽冷凝收集装置
CN214666194U (zh) 新型填料空分塔
CN207122334U (zh) 船用立式汽水分离再热装置
CN209438075U (zh) 四效蒸发设备
CN105919413B (zh) 一种节能蒸具
CN105716056A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6166598U (zh) 一种节能蒸具
CN103004999B (zh) 煮浆塔
CN107176616A (zh) 一种焦亚硫酸钠的生产系统
CN215310264U (zh) 一种高纯度有机溶剂回收循环系统
CN106959036A (zh) 一种蒸汽热水热能存储装置
CN206809799U (zh) 一种蒸发器
CN206502916U (zh) 一种短纤维卷曲机蒸汽箱
CN203247253U (zh) 一种分隔式煮酒器
CN206052375U (zh) 节能型染色机
CN207350312U (zh) 一种立式高效回收疏水扩容器
CN219423781U (zh) 一种分区域加热的中药提取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