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4371U - 光学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4371U
CN206684371U CN201720343067.4U CN201720343067U CN206684371U CN 206684371 U CN206684371 U CN 206684371U CN 201720343067 U CN201720343067 U CN 201720343067U CN 206684371 U CN206684371 U CN 206684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device
processor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430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lu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3430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4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4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4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包括: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视轴单元、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视轴单元、辐射传感器通过光路相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辐射传感器电连接;当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时,辐射源发出辐射光辐射具有位置编码的成像区域;辐射导向器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光引导到成像区域;视轴单元将成像区域反射的光引导到辐射传感器;辐射传感器接收来自成像区域的反射光,从而获取成像区域的位置编码图像,并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将位置编码图像进行解码处理,从而获取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生成运动轨迹。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传统的利用纸张和笔进行书写的方式无法进行信息化处理,因此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现有技术中,使用编码图案把某种类型的信息嵌入诸如纸张页、写字板或等价物的基底中。例如,可以为基底上的人类可读的图形信息补充嵌入用于扩展基底功能的机器可读信息。这种嵌入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图形信息、命令、补充文本或图像、超链接、绝对位置等的全部或部分重建的文件数据。然后,利用编程的扫描仪、传真机、照相机或数码笔等识别设备就可以读取、重建和使用本地嵌入到基底中的信息。然而,当识别设备与基底之间的角度和方位发生变化时,获取到的编码图像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识别错误的问题,影响了输入信息电子化再现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识别设备与基底之间的角度和方位发生变化,导致影响识别准确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视轴单元、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视轴单元、辐射传感器通过光路相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辐射传感器电连接;
当所述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时,所述辐射源辐射具有位置编码的成像区域;所述辐射导向器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引导到所述成像区域;所述视轴单元将所述成像区域反射的光引导到所述辐射传感器;所述辐射传感器接收来自所述成像区域的反射光,从而获取所述成像区域的位置编码图像,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将所述位置编码图像进行解码处理,从而获取所述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运动轨迹。
优选的,所述辐射导向器包括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改变方向以到达所述成像区域。
优选的,所述视轴单元包括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将来自于所述成像区域的辐射改变方向。
优选的,所述视轴单元还包括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将来自于所述成像区域的辐射聚焦到所述辐射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相连接,向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的开启/关闭。
优选的,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接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检测所述光学成像装置和所述基底接触产生的接触信号,并发送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振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根据处理器的处理结果生成振动信号。
优选的,所述视轴单元还包括滤波器,吸收比近红外波波长短的辐射光的波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装置,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引导到成像区域,将成像区域反射的光引导到辐射传感器,从而保证获取到的位置编码图像的质量符合识别标准,提高了识别位置编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基底具体包括具有位置编码的书写纸、白板、电子显示屏等。根据位置编码能够确定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时的位置变化信息,经过处理后形成运动轨迹。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辐射源1、辐射导向器2、视轴单元3、辐射传感器4和处理器5。
辐射源1、辐射导向器2、视轴单元3、辐射传感器4通过光路相连接,处理器5和辐射传感器4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辐射源1、辐射导向器2、视轴单元3、辐射传感器4和处理器5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光学成像装置可以为数码笔,如图2所示,数码笔21笔尖在具有位置编码图案的书写表面22上移动时,获取到位置编码图像,将位置编码图像进行解码后得到笔尖在书写表面移动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书写笔迹的电子化处理。
当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时,辐射源1发出辐射光辐射具有位置编码的成像区域。
具体的,辐射源1可以安装在PCB上内且与其电连接。辐射源1可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或者激光二极管,用于通过照明辐射(例如红外光)来照亮基底的位于辐射传感器的视野内的区域。
辐射导向器2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引导到成像区域。
可选地,辐射导向器2包括第一反射镜,用于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改变方向以到达成像区域。
辐射导向器2可以由一块塑料材料构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酷、聚苯乙烯、尼龙或聚醚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辐射导向器2包含一通过例如胶粘可以连接在PCB上的底面。例如,如果需要抵挡由笔掉落在地板上引起的机械冲击,底面可以包含用于提供大的连接区域给PCB的凸缘。凸缘被设置仅用于确保辐射导向器2的连接而不用于从辐射源1传送辐射。
辐射导向器2包含一辐射源接收槽,它被设置在PCB中通孔上方。接收槽在其底部具有平面的入口面,来自辐射源1的辐射通过该入口表面进入辐射导向器2。
辐射导向器2还具有设置在辐射源1接收槽之上的镜面。在外部用金属化处理的镜面用来提供反射面。在镜面内辐射改变方向,使得沿光程在镜面下游的辐射源1的光轴平行于PCB的表面。
辐射导向器2的形状设置为管状,用于在辐射在镜面上反射之后引导辐射。辐射通过出口表面离开辐射导向器2,出口表面设置在管状形状的末端。除入口表面和出口表面之外的所有表面可以被金属化处理,然而辐射被控制仅仅通过出口表面离开。任何击中其它壁的内部辐射将因此被反射回到辐射导向器2中。
辐射导向器2的管状形状可以具有恒定的横截面。管状形状的横截面可以设计为产生辐照区域所要求的形状。另外,管状形状越长,辐射导向器2已发射的辐射将越均匀。
然而,可以足够保持短的管状形状,使得在离开辐射导向器2之前,大多数已发射的辐射将仅已被反射一次。在与PCB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管状形状的横截面的最小宽度主要由辐射源接收槽的尺寸确定。管状形状的横截面应该保持尽可能小来使数码笔的径向尺寸降低,同时已发射的辐射应该照射足够大的区域。为此目的,辐射导向器2的管状形状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不对称的横截面。
视轴单元3将成像区域反射的光引导到辐射传感器。
具体的,视轴单元3包括第二反射镜和聚焦透镜,第二反射镜用于将来自于成像区域的辐射改变方向;聚焦透镜用于将来自于成像区域的辐射聚焦到辐射传感器。视轴单元3还包括孔径光阑,用于减少通过辐射传感器的辐射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视轴单元3被安装在PCB上围绕辐射传感器4。视轴单元3具有传感器袋槽,用来接收带有辐射传感器4的插件。因此,仅通过视轴单元3传播的辐射将到达辐射传感器4。视轴单元3包含3反射镜,该反射镜被安装在辐射传感器4的上方。反射镜设置用于把来自于书写面的辐射反射到辐射传感器4上。镜面不需要是平面的,而是轻微的弧形镜面也是可以实现的。
视轴单元3还包含沿光程在反射镜上游的聚焦透镜。聚焦透镜被设置为通过反射镜把来自书写面的辐射聚焦到辐射传感器4上。聚焦透镜被设置在视轴单元3上,使得聚焦透镜和辐射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比聚焦透镜和书写面之间的距离短,由此在书写面上的成像区域增加。
视轴单元3也包含孔径光阑。孔径光阑减少了通向辐射传感器4的辐射量。如果孔径光阑的孔增大,更多的辐射通向辐射传感器4,影响成像效果。
另外,视轴单元3还包括滤波器,用于吸收比近红外波波长短的辐射光的波长。波长过滤器适于去除不需要的波长。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滤波器可以是两个照明光源,这两个照明光源能够被选择性地或者交替地致动以减小由于镜面反射而可能产生的问题。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滤波器具体为一个或更多个偏光器以去除镜面反射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透镜和反射镜可以以一个光学元件实现。光学元件具体可以作为成象棱镜的固体光学元件。成象棱镜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酷,聚碳酸酷、聚苯乙烯、尼龙、或聚醚矾。棱镜具有一例如通过胶粘、卡扣、夹紧或超声波焊接连接在PCB上的底座。辐射传感器4的袋槽被设置在底座上。棱镜的袋槽内部的表面可以是平面的或轻微的弧形,且形成朝向辐射传感器4的辐射出口表面。棱镜还具有一镜面,它被设置在袋槽的上方且倾斜于底座。镜面在外部被金属化处理以提供反射面。因此,在镜面上从棱镜内入射的辐射将在镜面上反射。可选地,玻璃镜通过光胶被胶粘在棱镜上。棱镜也具有从镜面延伸且至少部分地由底座32支撑的基本管状的部件。从镜面延伸的管状部件朝向底座的几何平面略微倾斜。由此,光轴可以向数码笔的纵向轴线倾斜,由此,可以使接近笔尖的区域成像。管状部件的近端延伸超过底座。该末端形成棱镜的入口表面。入口表面包含一透镜表面且被设置为从成像区域接收辐射。孔径光阑可以作为安装在入口表面处成象棱镜的管状部件上的帽状物来实现。孔径光阑具有一设置在入口表面前面的孔以允许辐射进入棱镜。孔径光阑可以用塑料材料制成且被胶粘或卡扣到棱镜上。孔径光阑可以可选择地通过用例如用于棱镜的其它表面的辐射传送材料掩盖入口表面的不应该透射辐射的部分来设置。
辐射传感器4接收来自成像区域的反射光,从而获取成像区域的位置编码图像,并发送给处理器。
辐射传感器4具体可以是二维CCD(电荷藕合装置)或者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该传感器被触发而以固定速率或可变速率(通常大约为70至100Hz)捕获图像。
处理器5将位置编码图像进行解码处理,从而获取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生成运动轨迹。
处理器5可以负责笔中的不同功能,例如图像处理、位置解码、曝光控制、用户反馈和电源管理,并且可由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 C、离散分析和数字部件的其它一些可编程的逻辑装置,或者以上的一些组合实施。处理器5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模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可以被实施在一个或多个硬件部件上。
另外,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相连接,向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的开启/关闭。
可选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接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检测光学成像装置和基底接触产生的接触信号,并发送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根据接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从而控制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
具体的,接触传感器检测数码笔和书写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压力信号、光学信号、阻抗信号、感应信号中的一种,生成接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接触传感器以检测何时笔被应用(下笔)于介质表面和从介质表面抬起(起笔),并且允许确定施加力。接触传感器可以被操作性地连接至数码笔的笔芯。数码笔的行程可以由下笔和随后的起笔限定。下笔和起笔可发生在一个相同位置,从而笔行程可以包括单个位置或者一对坐标。基于接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器控制各个部分,以捕获下笔和起笔之间的图像。
可选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振动器,与处理器5相连接,根据处理器5的处理结果生成振动信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振动器连接到PCB上的控制装置上。振动器可以振动以对用户给予反馈。例如,当数码笔已经检测到用户已经选中一个复选框时,振动器可以振动以向用户发出信号。另外,数码笔检测一个错误时,振动器可以连续地振动,例如当数码笔没有识别出在书写表面上的待识别的图案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装置,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引导到成像区域,将成像区域反射的光引导到辐射传感器,从而保证获取到的位置编码图像的质量符合识别标准,提高了识别位置编码的准确性。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视轴单元、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视轴单元、辐射传感器通过光路相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辐射传感器电连接;
当所述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时,所述辐射源辐射具有位置编码的成像区域;所述辐射导向器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光引导到所述成像区域;所述视轴单元将所述成像区域反射的光引导到所述辐射传感器;所述辐射传感器接收来自所述成像区域的反射光,从而获取所述成像区域的位置编码图像,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将所述位置编码图像进行解码处理,从而获取所述光学成像装置在基底上移动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运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导向器包括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来自辐射源的辐射改变方向以到达所述成像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轴单元包括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将来自于所述成像区域的辐射改变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轴单元还包括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将来自于所述成像区域的辐射聚焦到所述辐射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相连接,向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的开启/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接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检测所述光学成像装置和所述基底接触产生的接触信号,并发送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所述辐射源、辐射导向器、辐射传感器和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装置还包括振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根据处理器的处理结果生成振动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轴单元还包括滤波器,吸收比近红外波波长短的辐射光的波长。
CN201720343067.4U 2017-04-02 2017-04-02 光学成像装置 Active CN206684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3067.4U CN206684371U (zh) 2017-04-02 2017-04-02 光学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3067.4U CN206684371U (zh) 2017-04-02 2017-04-02 光学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4371U true CN206684371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43067.4U Active CN206684371U (zh) 2017-04-02 2017-04-02 光学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4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66929B2 (ja) 撮像装置
WO2018000638A1 (zh) 一种非接触3d指纹采集的装置及方法
US7335868B2 (en) Exposu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mage sensor
US11087117B2 (en)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fake fingerpri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233231A (ja) 距離測定機能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1030249A (zh) 个人验证装置
JP2007229360A (ja) 撮像装置
CN109564626B (zh) 具三维指纹防伪感测功能的屏下光学指纹装置及手持装置
CN1820272A (zh) 用于指纹识别的光学成像装置
TWI267790B (en) Total reflection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device
TW200732981A (en) Identification mark re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JP2022171656A (ja) 撮像装置、生体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生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生体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206684371U (zh) 光学成像装置
WO2018058694A1 (zh) 指纹撷取设备
CN109815941A (zh) 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7037686U (zh) 光学成像装置
US20160350566A1 (en) Arrangement for and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ly reading targets of different types by image capture
JP2009075184A (ja) 照明装置、及び該照明装置を有する画像読取装置
US20060250605A1 (en) Compact-thin contact image sensor
CN108664828A (zh) 光学成像装置
CN108664153A (zh) 数码笔
CN209560562U (zh) 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664962A (zh) 光学成像装置
JP6867423B2 (ja)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JP2001067432A (ja)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2

Address after: 100029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chen West Road 69, Junfeng Huating D block 101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LU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8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North Third Ring Road 18, 2, building 803-3.

Patentee before: Tian Xues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5

Address after: No. 6099, Baoan Avenue, Qiaotou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IXIE YUNB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chen West Road 69, Junfeng Huating D block 101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LU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4

Address after: No.1108, 11th floor, Gaode building, No.10 Huayua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STUD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099, Baoan Avenue, Qiaotou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IXIE YUNB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5

Address after: Room 701, unit 4, floor 5, xiujuyuan, Beiyuan Jiayua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2

Patentee after: Tian Xuesong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1108, 11th floor, Gaode building, No.10 Huayua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STUD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4

Address after: 100083 no.1108, 11th floor, Gaode building, No.10 Huayua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STUD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1, unit 4, floor 5, xiujuyuan, Beiyuan Jiayua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2

Patentee before: Tian Xues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8

Address after: 100044 04-758, floor 8, No. 18,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LU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1108, 11th floor, Gaode building, No.10 Huayua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STUD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