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2936U -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2936U
CN206682936U CN201720519155.5U CN201720519155U CN206682936U CN 206682936 U CN206682936 U CN 206682936U CN 201720519155 U CN201720519155 U CN 201720519155U CN 206682936 U CN206682936 U CN 206682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nversion
heat
combustion
conversion fan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191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huangy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uangy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40599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6682936(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uangy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uangy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191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2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2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2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全混合燃烧设备包括全混合燃烧器、蒸箱和蒸汽回收管道,全混合燃烧器包括供气组件、燃烧组件与控制系统,供气组件包括比例阀、混风器、送风管道和变频风机,比例阀与混风器的侧面连接,混风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混风器的另一端与变频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变频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连通;燃烧组件包括燃烧炉头,燃烧炉头与送风管道远离变频风机的一端连接,比例阀和变频风机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将变频风机和比例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使得变频风机与比例阀均可调节,从而使空气与燃气按照最佳的比例添加,提高了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用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或者间接加工食品的设备越来越多。经发明人调研发现,在目前的实际使用中,现有的加热装置和加热方式都存在着热功率偏小、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和烟气排放难以达标等缺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加热的速度和热效率从而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排放标准使其符合国家及国际的排放标准,使其达到相关的环保要求。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加工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并排放标准合格的加热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器,该全混合燃烧器热加工时间短,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设备,该全混合燃烧设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包括供气组件、燃烧组件与控制系统,供气组件包括比例阀、混风器、送风管道和变频风机,比例阀与混风器的侧面连接,混风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混风器的另一端与变频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变频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连通;燃烧组件包括燃烧炉头,燃烧炉头与送风管道远离变频风机的一端连接,比例阀和变频风机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燃烧炉头包括点火器、底座、中套和上盖;点火器连接于底座的一侧,底座的另一侧连接于中套的一侧,中套的另一侧连接于上盖;底座与中套之间形成储气腔;中套与上盖之间形成燃火腔;点火器上开设有点火针安装孔、探火针安装孔、自然风进气孔和燃气管道安装孔;点火针安装孔、探火针安装孔、自然风进气孔和燃气管道安装孔均与燃火腔连通;底座上开设有主燃气进口;主燃气进口与储气腔连通;中套上开设有多个燃火孔;燃火孔使储气腔与燃火腔连通。
进一步地,燃烧炉头还包括金属纤维层;金属纤维层为筒状;金属纤维层设置在燃火腔的内部,燃火孔的开口位于中套的内壁与金属纤维层的外壁之间,燃气依次经过燃火孔和金属纤维层均匀扩散入燃火腔。
进一步地,中套的内部开设有环形凹槽,燃火孔位于环形凹槽的底部;上盖靠近中套的一侧开设有插槽;金属纤维层的一端插入环形凹槽,金属纤维层的另一端插入插槽。
进一步地,燃烧炉头还包括分火装置,分火装置设置于中套靠近上盖的一侧,分火装置通过底座与点火器连通,分火装置用于使点火器产生的火苗均匀进入燃火室。
进一步地,燃烧组件还包括一换热水箱,换热水箱与燃烧炉头连接,换热水箱包括燃烧腔和储水腔,燃烧炉头伸入燃烧腔,燃烧腔内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储水腔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换热水箱还包括环形外板、环形内板、多个空心柱以及多个环形换热片;多个环形换热片套设在环形内板的外表面,多个环形换热片沿环形内板的轴线间隔设置;环形换热片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环形内板和环形换热片均设置在环形外板的内部;环形内板的内部形成储水腔,燃烧腔设置在储水腔内;燃烧炉头设置在燃烧腔的底部,用于点燃燃气;环形外板与环形内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换热腔;空心柱的一端与燃烧腔连通,空心柱的另一端与换热腔的连通;环形外板远离空心柱的一端开设有排尾气管。
进一步地,换热水箱还包括外壳、集烟腔、排尾气管和排蒸汽管;排蒸汽管设置在外壳的外表面、并将储水腔与外界连通;排尾气管设置在外壳的外表面、并将换热腔与外界连通;燃烧腔、集烟腔以及环形换热片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
进一步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点火针、探火针、存储模块以及指令获得模块,探火针、存储模块、点火针以及指令获得模块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和比例阀与变频风机均通过导线连接;指令获得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开启指令并将开启指令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分别传输至探火针与点火针,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探火针开启以及控制点火针点火;探火针用于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开启,并在开启后检测火焰电压值,并将检测到的火焰电压值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火焰电压值后,将火焰电压值与存储模块中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进行比较,若火焰电压值大于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处理单元控制比例阀关闭;若火焰电压值小于或等于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正常运行。
一种全混合燃烧设备,包括蒸箱、蒸汽回收管和全混合燃烧器,全混合燃烧器包括供气组件、燃烧组件与控制系统,供气组件包括比例阀、混风器、送风管道和变频风机,比例阀与混风器的侧面连接,混风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混风器的另一端与变频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变频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连通。燃烧组件包括燃烧炉头和换热水箱,换热水箱与燃烧炉头连接,换热水箱包括燃烧腔和储水腔,燃烧炉头伸入燃烧腔,燃烧腔内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储水腔进行换热,燃烧炉头与送风管道远离变频风机的一端连接,比例阀和变频风机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蒸箱设置在换热水箱的外部,蒸汽回收管的一端与蒸箱连通,蒸汽回收管的另一端与储水腔连通,用于将蒸箱内的蒸汽输送至储水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混合燃烧器,将变频风机和比例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使得变频风机与比例阀均可调节,从而使空气与燃气按照最佳的比例添加,提高了热效率,同时功率的自由调节范围较广。同时将燃烧炉头与送风管道远离变频风机的一端连接,使得燃烧炉头可以单独控制,节省能源,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的热功率调节范围更广,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燃烧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火焰检测电路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指令获取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20、30-全混合燃烧器;100-供气组件;110-比例阀;130-混风器;150-送风管道;170-变频风机;200-燃烧组件;210、220-燃烧炉头;211-点火器;213-底座;215-中套;2151-燃气孔;217-上盖;219-金属纤维层;230、240-换热水箱;231-燃烧腔;233-储水腔;234-排尾气管;235-集烟腔;237-环形换热片;238-外壳;239-排蒸汽管;241-水箱外壳;2411-储水室;2413-排蒸汽口;243-燃气室;245-排烟管;247-换热片;300-控制系统;310-处理器;330-探火针;350-存储模块;370-指令获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器10,包括供气组件100、燃烧组件200与控制系统(图1未示出),供气组件100包括比例阀110、混风器130、送风管道150和变频风机170,比例阀110与混风器130的侧面连接,混风器13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混风器130的另一端与变频风机170的进风口连通,变频风机170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150连通;燃烧组件200包括燃烧炉头210,燃烧炉头210与送风管道150远离变频风机170的一端连接,比例阀110和变频风机170均与控制系统300电连接。
参照图2,燃烧炉头210包括点火器211、底座213、中套215、上盖217、金属纤维层219以及分火装置(图未示),点火器211与底座213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中套215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213的另一侧上,上盖217与中套215固定连接,底座213与中套215之间形成储气室,中套215与上盖217之间形成燃火室,中套215上开设有多个燃气孔2151,以使储气室与燃火室连通;底座213上设置有一主燃气进口,主燃气进口的一端与储气室连通,另一端与送风管道150连通。
金属纤维层219为筒状。金属纤维层219设置于中套215和上盖217之间且位于燃气孔2151的开口处,以使燃气均匀扩散到燃火室。
中套215的内部开设有环形凹槽,燃火孔位于环形凹槽的底部。上盖217靠近中套215的一侧开设有插槽。金属纤维层219的一端插入环形凹槽,金属纤维层219的另一端插入插槽。底座213上还开设有第一排液孔。中套215上还开设有第二排液孔。第一排液孔与第二排液孔相连通,用于将燃火室内产生的液体排出。
分火装置(图未标)设置在中套215靠近上盖217的一侧,分火装置通过底座213与点火器211连通,分火装置用于使点火器211产生的火苗均匀进入燃火室。
点火器211上开设有点火针安装孔、探火针330安装孔、自然风进气孔和燃气管道安装孔。点火针安装孔、探火针330安装孔、自然风进气孔和燃气管道安装孔均与燃火室连通。点火针安装孔用于安装点火针。探火针330安装孔用于安装探火针330。自然风进气孔用于安装自然风管。燃气管道安装孔用于安装引火燃气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炉头210的工作原理:首先,自然风进气孔通入自然风,燃气管道安装孔通入燃气;然后,燃气和自然风在点火器211内混合,并由点火针点燃,形成火苗;接着,火苗依次经过中套215、分火装置进入到燃火室。此外,燃气还从主燃气进口通入、并依次经过储气室、燃火孔以及金属纤维层219均匀进入燃火室。从金属纤维层219内溢出的燃气接触到燃火室内的火苗而被点燃。
中套215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用于连接底座213。多个燃火孔排列在连接通孔的外围,燃火孔的数量优选为三十五个,燃火孔间隔均匀排布,这样储气腔内的燃气即可均匀的进入金属纤维层219。燃火孔与连接通孔之间还开设有第二排液孔。燃火孔的外围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间隔均匀排布、用于连接底座213。
金属纤维层219包括金属板和金属纤维。金属板和金属纤维均为筒状。金属板套设在金属纤维的外围。金属板用于抵触在中套215的内壁上。金属纤维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于插入上盖217的插槽内,从而使金属纤维层219稳固地夹持在上盖217与中套215之间。
分火装置包括筒状主体和多个分火翅。筒状主体一端为封闭端,筒状主体的另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用于连接底座213。筒状主体上靠近封闭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分火孔。优选分火孔的数量为八个,分火孔间隔均匀排布。
分火翅呈板状,优选分火翅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多个分火翅垂直连接于筒状主体的侧壁上,分火翅位于分火孔之间的位置。优选为,每相邻两个分火孔之间设置一个分火翅。筒状主体内的火苗从分火孔伸出后,经过分火翅分化后,使火苗能够均匀地伸入燃火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全混合燃烧器10应用于一种灶具,用于外燃烧的情况,使得该灶具能源的利用率高、产生的噪音较小,同时拆装方便,容易维护。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该全混合燃烧器10并不仅仅应用于一种灶具,也可以是其他外燃烧的燃气设备例如炒锅或热水设备等,但凡是能使用燃气进行加热的外燃烧的设备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3,控制系统300包括处理器310、点火针(图未示)、探火针330、存储模块350以及指令获得模块370,点火针、探火针330、存储模块350以及指令获得模块370分别与处理器310电连接,处理器310和比例阀110与变频风机170均通过导线连接。处理器310用于运行软件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指令获得模块370用于获取输入的开启指令并将开启指令传输至处理器310。处理器310用于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分别传输至点火针和探火针330,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探火针330开启以及点火针进行点火。探火针330用于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开启,并在开启后检测火焰电压值,并将检测到的火焰电压值传输给处理器310。处理器310还用于在接收到火焰电压值后,将火焰电压值与存储模块350中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进行比较,若火焰电压值大于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处理单元控制比例阀110关闭;反之,则正常运行。
具体地,指令获得模块370用于获得用户输入的开启指令并将该开启指令传输至处理器310,处理器310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探火针330开启,探火在开启后检测火焰电压值,并将检测到的火焰电压值传输给处理器310;处理器310用于在接收到火焰电压值后,将火焰电压值与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进行比较,若火焰电压值大于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控制比例阀110关闭,若火焰电压值大于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燃气灶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用户点火未成功时,不会开启比例阀110造成燃气的泄露,从而节省了能源。
需要说明的是,火焰电压值为判断判断燃气灶是否点火成功的值,在本实施例中,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为1350,如果检测到的火焰电压值小于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点火成功,反之则失败。
参见图4,探火针330包括有火焰检测电路,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一外接交流电源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处理器310的J1、J2端口电连接,其中处理器310的J1端口为底线输出接口,处理器310的J2端口为空脚端口。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以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且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7-A的反相输入端电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外接电源、第五电容C5的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7-A的输出端电连接,运算放大器U7-A的同相输入端接地,且同向输入端还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7-A的输出端电连接,运算放大器U7-A的输出端还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的同时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均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指令获得模块370包括获得用户的开启指令、火焰调节指令以及复位指令。
具体的,指令获得模块370包括一由6路斯密特触发反相器构成的电路,6路斯密特触发反相器包括6个独立的反相器,它们实施布尔函数Y=X,具有耗电量低、速度快的优点。
具体地,参见图5,用于获取用户的开启指令的电路为:第十二电阻R12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六电容C6的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且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与6路斯密特触发反相器的A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A反相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310的开关量输入端口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
由于用于获取用户的火焰调节指令与复位指令的电路的电路与用于获取用户的开启指令的电路类似,所以在此不再介绍其电路连接关系。
具体地,当用户想要调节燃烧炉头210的大小火时,通过指令获得模块370输入信号,指令获得模块370通过相应的电路将信号传输至处理器310,当处理器310接收到用户的火焰调节指令后,可根据该火焰调节指令控制比例阀110的开合度。例如,当用户想要开低火时,用户可通过指令获得模块370输入低火指令,指令获得模块370可将该低火指令传输至处理器310,处理器310接收到低火指令后,控制比例阀110的开合度变小,即减小燃气的溢出量,从而达到开低火的效果。
不仅如此,在处理器310接收到开启指令后,还会向风机控制模块发送开启信号,风机控制模块与变频风机170电连接,风机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开启信号后会执行风机开启的操作,变频风机170开启后能够吹扫燃气管道内的残气,防止回火的情况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想要开低火时,由于变频风机170在持续吹扫,所以可能会造成燃气在管道内的流量很高,用户即使开了低火,火势也会很大的情况的产生。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当火焰调节指令为低火指令时,指令获得模块370能够获得输入的低火指令,并将低火指令传输至处理器310,处理器310在接收到低火指令后向风机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风机控制模块在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控制变频风机170的转速降低,从而使用户顺利将燃气灶调为低火。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用户在打火未成功后,探火针330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如果此时用户再通过指令获得模块370输入启动指令,则可能造成探火针330测量不准确的情况的产生。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指令获得模块370输入复位指令,指令获得模块370在接收到复位指令后,将复位指令传输至处理器310,处理器310在接收到复位指令后控制探火针330关闭,当用处重新通过指令获得模块370输入开启时,探火针330或被重新开启,从而保证了探火针330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1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全混合燃烧器10,将变频风机170和比例阀110均与控制系统300电连接,同时设计专门的控制系统300,使得变频风机170与比例阀110均可调节,从而使空气与燃气按照最佳的比例添加,提高了热效率,同时功率的自由调节范围较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10的热功率调节范围更广,热效率更高。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器2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加入了换热水箱230。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器20,包括供气组件100、燃烧组件200与控制系统300,供气组件100包括比例阀110、混风器130、送风管道150和变频风机170,比例阀110与混风器130的侧面连接,混风器13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混风器130的另一端与变频风机170的进风口连通,变频风机170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150连通。燃烧组件200包括燃烧炉头220和换热水箱230,燃烧炉头220与送风管道150远离变频风机170的一端连接,比例阀110和变频风机170均与控制系统300电连接。换热水箱230与燃烧炉头220连接,换热水箱230包括燃烧腔231和储水腔233,燃烧炉头220伸入燃烧腔231,燃烧腔231内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储水腔233进行换热。
在本实施例中,燃烧炉头2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燃烧炉头210不同,优选地,燃烧炉头220为一普通的金属纤维炉头,主要应用于内燃烧的情况。
换热水箱230包括外壳238、环形外板(图中未标号)、环形内板(图中未标号)、燃烧腔231、集烟腔235、排蒸汽管239、进气管(图中未标号)、多个空心柱(图中未标号)以及多个环形换热片237。
环形外板、环形内板、燃烧腔231、集烟腔235、空心柱以及环形换热片237均设置在外壳238的内部。优选环形外板和环形内板均为圆筒形,环形换热片237为圆环形。环形外板的直径大于环形内板的直径。多个环形换热片237套设在环形内板的外表面,多个环形换热片237沿环形内板的轴线间隔设置。
环形换热片237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图未示)。环形内板和环形换热片237均设置在环形外板的内部。环形外板与环形内板之间的区域为换热腔。换热腔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环形换热片237即设置在换热腔内。
环形换热片237的数量可以为至个,可根据环形内板的高度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个环形换热片237,环形换热片237沿环形内板的轴线间隔均匀设置。
环形内板的内部具有储水腔233,燃烧腔231设置在储水腔233内。储水腔233内除燃烧腔231之外的空间内用于盛装水。燃烧腔231内用于燃气燃烧。
集烟腔235和进气管设置在燃烧腔231的一端。进气管贯穿集烟腔235、并将燃烧腔231与外界连通,用于向燃烧腔231提供燃气。燃烧炉头220设置在进气管伸入燃烧腔231的一端,用于点燃燃气。空心柱的一端与集烟腔235连通,空心柱的另一端与换热腔的连通。空心柱的数量可以为至个,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个空心柱,空心柱围绕环形内板的轴线间隔均匀设置。环形外板远离空心柱的一端开设有排尾气管234。
这样,燃气通过进气管后由燃烧炉头220点燃,燃气在燃烧腔231内燃烧,实现对储水腔233的第一次加热。燃气燃烧后产生的尾气进入集烟腔235,然后通过空心柱进入到换热腔。尾气从换热腔的一端逐渐运动至另一端,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尾气逐次经过个环形换热片237,使尾气的运动路径较长,延长尾气在换热腔内滞留的时长,使尾气的热量能够尽可能充分地用于加热储水腔233中的水或蒸汽,实现对储水腔233中的水或蒸汽的第二次加热。尾气最后经排尾气管234排出。
排蒸汽管239设置在外壳238的外表面、并将储水腔233与外界连通。储水腔233经过加热后变为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经排蒸汽管239排出用于加热食品。
环形换热片237上开设透气孔的数量可以为至个,具体数量可根据环形换热片237的尺寸大小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透气孔的数量为个。透气孔间隔均匀设置。
相邻两个环形换热片237上的透气孔交错设置。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延长尾气在换热腔内的运动路径,进一步增大尾气在换热腔内的滞留时长,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水箱230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通过在换热腔内间隔设置多个环形换热片237,延长尾气在换热腔内的滞留时长,实现了对尾气的热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相邻两个环形换热片237上的透气孔交错设置,延长尾气在换热腔内的运动路径,进一步提高了对能源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器20,在燃烧炉头220上安装有换热水箱230,并通过多个环形换热片237进行换热,换热效率高,提高了对能源的利用率。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器3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加入了换热水箱240。
参见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器20,包括供气组件100、燃烧组件200与控制系统300,供气组件100包括比例阀110、混风器130、送风管道150和变频风机170,比例阀110与混风器130的侧面连接,混风器13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混风器130的另一端与变频风机170的进风口连通,变频风机170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150连通。燃烧组件200包括燃烧炉头210和换热水箱240,燃烧炉头210与送风管道150远离变频风机170的一端连接,比例阀110和变频风机170均与控制系统30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燃烧炉头2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燃烧炉头210不同,优选地,燃烧炉头210为一普通的金属纤维炉头,主要应用于内燃烧的情况,使得燃烧温度大幅提高。
换热水箱240包括水箱外壳241、燃气室243、排烟管245和多个换热片247。燃气室243和换热片247均设置在水箱外壳241的内部。燃烧炉头210伸入燃气室243内,并点燃燃气室243内的燃气。水箱外壳241的内部具有储水室2411,水箱外壳241上开设有排蒸汽口2413,排蒸汽口2413开设在水箱外壳241的上部。燃气室243设置在储水室2411内,并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储水室2411里的水。换热片247的一端与燃气室243连通,另一端与水箱外壳241连通。燃气室243的内部用于燃烧燃气、并通过燃气室243加热储水室2411内的水,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通过排蒸汽口2413排出,用于加热食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混合燃烧器30,换热片247的一端与燃气室243连通,换热片247的另一端与水箱外壳241连通,这样,通过换热片247即可将燃气室243内产生的尾气排出,同时对储水室2411内的水或水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其次,换热片247的数量为多个,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尾气的热量,并对储水室2411充分加热,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对水的利用率。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混合燃烧设备(图未示),包括蒸箱、蒸汽回收管和全混合燃烧器20,其中全混合燃烧器2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二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二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全混合燃烧器20包括供气组件100、燃烧组件200与控制系统300,供气组件100包括比例阀110、混风器130、送风管道150和变频风机170,比例阀110与混风器130的侧面连接,混风器13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混风器130的另一端与变频风机170的进风口连通,变频风机170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150连通;燃烧组件200包括燃烧炉头220和换热水箱230,换热水箱230与燃烧炉头220连接,换热水箱230包括燃烧腔231和储水腔233,燃烧炉头220伸入燃烧腔231,燃烧腔231内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储水腔233进行换热,燃烧炉头220与送风管道150远离变频风机170的一端连接,比例阀110和变频风机170均与控制系统300电连接。蒸箱设置在换热水箱230的外部,蒸汽回收管的一端与蒸箱连通,蒸汽回收管的另一端与储水腔233连通,用于将蒸箱内的蒸汽输送至储水腔233。
在本实施例中,全混合燃烧器20应用于一种全混合燃烧设备,用于内燃烧的情况,使得该全混合燃烧设备实现了对尾气的热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该全混合燃烧器20并不仅仅应用于一种全混合燃烧设备,也可以是其他内燃烧的燃气设备例如焖锅或者烤箱等,但凡是能使用燃气进行加热的内燃烧的设备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全混合燃烧设备,通过蒸汽回收管道将蒸箱内的蒸汽回收到储水腔233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组件、燃烧组件与控制系统,所述供气组件包括比例阀、混风器、送风管道和变频风机,所述比例阀与所述混风器的侧面连接,所述混风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所述混风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频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变频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所述燃烧组件包括燃烧炉头,所述燃烧炉头与所述送风管道远离所述变频风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阀和所述变频风机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头包括点火器、底座、中套和上盖;所述点火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中套的一侧,所述中套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底座与所述中套之间形成储气腔;所述中套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燃火腔;所述点火器上开设有点火针安装孔、探火针安装孔、自然风进气孔和燃气管道安装孔;所述点火针安装孔、所述探火针安装孔、所述自然风进气孔和所述燃气管道安装孔均与所述燃火腔连通;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主燃气进口;所述主燃气进口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所述中套上开设有多个燃火孔;所述燃火孔使所述储气腔与所述燃火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头还包括金属纤维层;所述金属纤维层为筒状;所述金属纤维层设置在所述燃火腔的内部,所述燃火孔的开口位于所述中套的内壁与所述金属纤维层的外壁之间,燃气依次经过所述燃火孔和所述金属纤维层均匀扩散入所述燃火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套的内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燃火孔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所述上盖靠近所述中套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金属纤维层的一端插入所述环形凹槽,所述金属纤维层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头还包括分火装置,所述分火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套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分火装置通过所述底座与所述点火器连通,所述分火装置用于使所述点火器产生的火苗均匀进入所述燃火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组件还包括一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与所述燃烧炉头连接,所述换热水箱包括燃烧腔和储水腔,所述燃烧炉头伸入所述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内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所述储水腔进行换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还包括环形外板、环形内板、多个空心柱以及多个环形换热片;多个所述环形换热片套设在所述环形内板的外表面,多个所述环形换热片沿所述环形内板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环形换热片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环形内板和所述环形换热片均设置在所述环形外板的内部;所述环形内板的内部形成所述储水腔,所述燃烧腔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所述燃烧炉头设置在所述燃烧腔的底部,用于点燃燃气;所述环形外板与所述环形内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换热腔;所述空心柱的一端与所述燃烧腔连通,所述空心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腔的连通;所述环形外板远离所述空心柱的一端开设有排尾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还包括外壳、集烟腔、排尾气管和排蒸汽管;所述排蒸汽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并将所述储水腔与外界连通;所述排尾气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并将所述换热腔与外界连通;所述燃烧腔、所述集烟腔以及所述环形换热片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点火针、探火针、存储模块以及指令获得模块,所述探火针、所述存储模块、所述点火针以及所述指令获得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比例阀与所述变频风机均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指令获得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开启指令并将所述开启指令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指令后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探火针与所述点火针,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探火针开启以及控制所述点火针点火;
所述探火针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开启,并在开启后检测火焰电压值,并将检测到的所述火焰电压值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火焰电压值后,将所述火焰电压值与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火焰电压值大于所述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比例阀关闭;若所述火焰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存储的火焰电压值,则正常运行。
10.一种全混合燃烧设备,包括蒸箱和蒸汽回收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混合燃烧器,所述全混合燃烧器包括供气组件、燃烧组件与控制系统,所述供气组件包括比例阀、混风器、送风管道和变频风机,所述比例阀与所述混风器的侧面连接,所述混风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用于吸入空气,所述混风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频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变频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
所述燃烧组件包括燃烧炉头和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与所述燃烧炉头连接,所述换热水箱包括燃烧腔和储水腔,所述燃烧炉头伸入所述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内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所述储水腔进行换热,所述燃烧炉头与所述送风管道远离所述变频风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阀和所述变频风机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蒸箱设置在所述换热水箱的外部,所述蒸汽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蒸箱连通,所述蒸汽回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用于将所述蒸箱内的蒸汽输送至所述储水腔。
CN201720519155.5U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Active CN206682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9155.5U CN206682936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9155.5U CN206682936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2936U true CN206682936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405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19155.5U Active CN206682936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29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8815A (zh) * 2017-05-11 2017-07-18 山东创赢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8815A (zh) * 2017-05-11 2017-07-18 山东创赢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22353U (zh) 一种暖通燃气壁挂炉分路自动温控装置
CN102679410A (zh) 集成热管、绝热衬套和温差发电的新型高效燃气灶具
CN106958815A (zh)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CN105889971B (zh) 基于烟气预热空气的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6682936U (zh) 一种全混合燃烧器以及全混合燃烧设备
CN106913207B (zh) 蒸柜和电控系统
CN205782935U (zh) 利用烟气预热空气的燃烧器
CN202613513U (zh) 集成热管、绝热衬套和温差发电的新型高效燃气灶具
CN105889929B (zh) 利用烟气预热空气的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69389A (zh) 燃气全预混控制装置与燃气灶
CN108413448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7654015U (zh) 蒸柜和电控系统
CN206905046U (zh) 燃气全预混控制装置与燃气灶
CN208312444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5909523U (zh) 一种内置空气预热箱的民用热水锅炉
CN207179653U (zh) 醇基燃料气化炉头
CN207493989U (zh) 一种燃烧机烘箱
CN207298910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再循环二次风装置
CN206073060U (zh) 精确控制燃烧系统
CN205227436U (zh) 一种厨灶余热回收装置
CN109631318A (zh) 一种室内壁挂热水器
CN205592952U (zh) 一种改进的蜂窝燃烧室炉头
CN205458062U (zh) 一种燃气蒸柜
CN208652563U (zh) 热水器进气组件及热水器
CN220229594U (zh) 燃气壁挂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5W127459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Declare claims 1, 6-10 of utility model number 201720519155.5 invalid, and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validity of the patent on the basis of claims 2-5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21008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844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fully mixed burner and fully mixed combustion equip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Patentee: SHANDONG CHUANGY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Huang Yufeng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