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1117U -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1117U
CN206681117U CN201720339014.5U CN201720339014U CN206681117U CN 206681117 U CN206681117 U CN 206681117U CN 201720339014 U CN201720339014 U CN 201720339014U CN 206681117 U CN206681117 U CN 206681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pipe
well
set well
pipe
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390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恒凯
龚澄
龚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Traffic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Traffic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Traffic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Traffic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390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1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1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1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解决污水管和雨水管间的交错冲突,减小城市排水影响的优点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雨水管与污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套井,雨水管连通至套井内并且位于套井内的一段阶段,形成与套井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污水管穿透套井设置,套井内还设有截污篮,截污篮悬挂在污水管上并将套井分割成进水部和出水部,可以解决污水管和雨水管之间发生交错时产生的冲突,避免施工时需要将整根污水管或雨水管上下移动,减小对城市中污水或雨水正常排放的影响,截污篮的设置可以将这些砂石和碎屑进行收集,便于操作人员将其取出和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背景技术
排水系统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经济技术地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市政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排水系统常占有较大的投资比例。
排水系统中,雨水管和污水管是比较重要的两种管路,降水可以通过雨水管排出,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通过污水管排出,由于降水量远远大于污水的排放量,因此雨水管的直径一般大于污水管的直径。
由于地下空间有限,排水管道一般是设置在同一高度上的,即雨水管和污水管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有时雨水管和污水管会发生交错,由于雨水管的直径大于污水管的直径,发生交错冲突后不论是将雨水管改道或弯曲,还是将污水管改道或完全都会影响到排水效果,影响城市中污水或雨水的正常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具有能够解决污水管和雨水管间的交错冲突,减小城市排水影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雨水管和污水管,所述雨水管与污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套井,雨水管连通至套井内并且位于套井内的一段截断,形成与套井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污水管穿透套井设置,套井内还设有截污篮,截污篮悬挂在污水管上并将套井分割成进水部和出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可以从污水管中经过交错的位置直接进行排放,雨水从进水口中进入套井中,充满套井后从出水口排出,这样可以解决污水管和雨水管之间发生交错时产生的冲突,避免施工时需要将整根污水管或雨水管上下移动,减小对城市排水系统产生的影响,降水时雨水会将大量砂石碎屑冲进管道中,而雨水进入套井中时会将砂石遗留在套井中,截污篮的设置可以将这些砂石和碎屑进行收集,便于操作人员将其取出和清理。
进一步设置:所述截污篮的宽度与套井的宽度相同,截污篮包括一体设置的安装部、横向拦截部和纵向拦截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污篮的宽度与套井的宽度相同,进水口中的雨水进入时可以通过横向拦截部和纵向拦截部同时对其进行拦截,从而使砂石和雨水能够分离完全,便于砂石碎屑的收集和清理。
进一步设置:所述横向拦截部抵触在套井内位于出水口一侧的侧壁上,横向拦截部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携带砂石从横向拦截部经过时,横向拦截部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可以避免砂石绕过横向拦截部进入出水口。
进一步设置:所述纵向拦截部抵触在套井内位于进水口一侧的侧壁上,纵向拦截部的高度低于进水口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样的,纵向拦截部的高度低于进水口的高度可以避免砂石绕过纵向拦截部进入出水口或堆积在套井中。
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设置,其套设在排污管上朝向地面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部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设置,其弧度与污水管的弧度相同,安装部就能够较为牢固地架设在污水管上,能够很好地遮拦整个套井,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套井位于地面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上卡设有井盖,井盖位于开口内的一侧套设有环形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的设置可以将套井上的开口封住,当降水较大时,套井中会存在较多的水,环形密封圈的设置可以防止套井中的积水上渗到地面,也可以避免地面上的积水渗透到套井中。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盖上设有防水胶绳,防水胶绳一端固定在井盖上,另一端固定在截污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需要将截污篮取出进行清理时,可以将井盖打开,并通过防水胶绳将截污篮拉升,就能够将截污篮提起,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和清理截污篮。
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部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弧形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截污篮取出后,弧形把手的设置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将截污篮提出,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截污篮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套井内壁上设有混凝土制成的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套井中会长时间存在积水,积水容易使土质层松动,防水层的设置可以将积水限定在套井中,如此保护套井周围的土质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解决污水管和雨水管之间发生交错时产生的冲突,避免施工时需要将整根污水管或雨水管上下移动,减小对城市中污水或雨水正常排放的影响,截污篮的设置可以将这些砂石和碎屑进行收集,便于操作人员将其取出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截污篮的示意图。
图中,1、雨水管;2、污水管;3、套井;31、进水口;32、出水口;33、进水部;34、出水部;35、开口;4、截污篮;41、安装部;42、纵向拦截部;43、横向拦截部;44、弧形把手;5、井盖;51、环形密封圈;52、防水胶绳;6、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如图1所示,其包括方形的套井3,套井3位于地面以下,套井3上固定有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雨水管1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污水管2,由于降水量远多于污水的排水量,因此雨水管1的直径大于污水管2的直径,套井3的顶部设有井盖5,井盖5呈方形设置,将整个套井3覆盖。
如图1和图2所示,套井3的顶部设有开口35,井盖5底部设有环形密封圈51,环形密封圈51卡设在井盖5和开口35之间,污水管2穿透套井3设置,污水可以直接从污水管2经过套井3向外排放,雨水管1位于套井3内的部位被截断,形成了左端的进水口31和右端的出水口32,雨水从进水口31进入套井3内,绕过污水管2并且充满套井3后从右侧的出水口32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污水管2上架设有截污篮4,截污篮4的左右两侧竖向设置,截污篮4的宽度与套井3的宽度相同,因此截污篮4卡设在套井3内,截污篮4包括了三个部分,最左侧是纵向拦截部42,中间是安装部41,右侧是横向拦截部43,纵向拦截部42的高度低于进水口31的高度,并且抵触在套井3的左侧壁上,横向拦截部43抵触在右侧面上,并且其高度高于出水口32的高度,安装部41呈圆柱形状,其内径与污水管2的外径相同,因此安装部41能够较为贴合地置于污水管2上,整个截污篮4将套井3内部分为左侧的进水部33和右侧的出水部34两个部分。
如图2所示,安装部41上设有半圆形状的弧形把手44,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弧形把手44将整个截污篮4提起截污篮4上设置有两根防水胶绳52,防水胶绳52顶端固定在井盖5上,底端分别固定在横向拦截部43和纵向拦截部42上,防水胶绳52的设置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将截污篮4取出进行清理,套井3内壁通过混凝土设有一层防水层6。
污水从污水管2中直接排出,雨水在雨水管1内,先从左侧的进水口31进入套井3,雨水绕过污水管2,分别从污水管2上方和下方向出水口32排出,向下的雨水通过纵向拦截部42,向上的雨水通过横向拦截部43分别进行过滤,砂石碎屑就会留在进水部33中,并且堆积在截污篮4上,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清理。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雨水管(1)和污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1)与污水管(2)的连接处设有套井(3),雨水管(1)连通至套井(3)内并且位于套井(3)内的一段截断,形成与套井(3)连通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污水管(2)穿透套井(3)设置,套井(3)内还设有截污篮(4),截污篮(4)悬挂在污水管(2)上并将套井(3)分割成进水部(33)和出水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篮(4)的宽度与套井(3)的宽度相同,截污篮(4)包括一体设置的安装部(41)、横向拦截部(43)和纵向拦截部(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拦截部(43)抵触在套井(3)内位于出水口(32)一侧的侧壁上,横向拦截部(43)的高度高于出水口(3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拦截部(42)抵触在套井(3)内位于进水口(31)一侧的侧壁上,纵向拦截部(42)的高度低于进水口(31)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设置,其套设在排污管上朝向地面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井(3)位于地面的一侧设有开口(35),开口(35)上卡设有井盖(5),井盖(5)位于开口(35)内的一侧套设有环形密封圈(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5)上设有防水胶绳(52),防水胶绳(52)一端固定在井盖(5)上,另一端固定在截污篮(4)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1)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弧形把手(4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井(3)内壁上设有混凝土制成的防水层(6)。
CN201720339014.5U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Active CN206681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9014.5U CN206681117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9014.5U CN206681117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1117U true CN206681117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89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39014.5U Active CN206681117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11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1373A (zh) * 2018-11-16 2019-01-29 扬州大学 一种滤污型组合排水管及排水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1373A (zh) * 2018-11-16 2019-01-29 扬州大学 一种滤污型组合排水管及排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7224U (zh) 分流式屋面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CN205688460U (zh) 带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综合管廊系统
CN202755443U (zh) 防堵立箅式雨水口
CN206681117U (zh)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CN206658715U (zh) 高架桥下绿化带浇灌结构
CN207484634U (zh) 一种露天矿山分区式梯段消能接力排水系统
CN209482442U (zh) 地下集水坑排水、排气系统
CN207063126U (zh) 消能型断接花池
CN104878823B (zh) 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及蓄排方法
CN208309681U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7268761B (zh) 一种露天矿山分区式梯段消能接力排水系统及方法
CN206512835U (zh) 雨水井垃圾收集盒
KR100964741B1 (ko) 오염방지용 지하수 취수구조
CN206189561U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通道防排水系统
CN205153093U (zh) 一种防管道堵塞井盖
CN203669076U (zh) 一种楼宇自控截污装置
CN204212258U (zh) 固液分离自动排污设备
CN210117787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CN208933985U (zh) 一种地下工程顶板的导水槽
CN203916154U (zh) 含虹吸终止机制的自动排水环保事故贮油池
CN208379731U (zh) 一种用于雨水调蓄和处理的调蓄塘
CN206279606U (zh) 一种城市防内涝排水装置
CN107435364A (zh) 一种校园场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KR101151090B1 (ko) 저류조를 이용한 초기우수 보관 처리 시스템
CN205577012U (zh) 节能环保的雨水收集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01-417, No. 407, Luhua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ongya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400 No. 39 South Bridge Road, Wuxi City, Jiangsu, Jiangyin

Patentee before: JIANGYI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