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2997U -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2997U
CN206672997U CN201720359245.2U CN201720359245U CN206672997U CN 206672997 U CN206672997 U CN 206672997U CN 201720359245 U CN201720359245 U CN 201720359245U CN 206672997 U CN206672997 U CN 206672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ield
shield body
storage battery
automobile storage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92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年卫
董瑞强
沈海东
谢玉洪
余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92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72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2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29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包括用于包裹在蓄电池外的隔热罩体,所述隔热罩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抗冲击的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防护装置结构简单,能兼顾电池保护与避免短路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用于增强蓄电池的抗碰撞、冲击能力。
背景技术
据统计,在各类汽车碰撞事故中,发生正面碰撞的概率是最大的,正面碰撞时布置在前舱里面的蓄电池容易受到水箱横梁、助力器、保险丝盒等前后冲击从而导致其本体碎裂,引发整车掉电,导致电动滑移门、安吉星(Onstar)系统报警、车门解锁等功能无法启动,如果车辆配备的是新型AGM电池(即可吸收式玻璃纤维网蓄电池),电池本体碎裂时还会产生氢气泄漏引发电池着火等更严重的风险。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都在选用新型AGM电池来替代原有的常规铅酸电池。所述AGM电池主要应用于微混合动力汽车的阀控密封电池,兼备起动和动力双功能的蓄电池。除了具备起动、照明和点火功能外,还用于起动/停止系统和刹车能量回收系统。
使用时,所述AGM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尤其是充电末期由于过充电,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的氧气通过电池内循环在负极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复合吸收,以此完成电池内部气体的再化合,维护电解液中水的平衡,负极产生的氢气有部分没有被吸收,会聚集在密闭的电池空间内。如果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蓄电池在碰撞过程中就会受到水箱横梁、电子控制模块、助力器、减振器座或其他坚硬零件的冲击,若冲击较小,蓄电池本体还能消化这些冲击,不会对其本身造成较大伤害。
但在严重情况下,过大的冲击力会直接导致电池本体发生大的压溃变形致其碎裂,其内部聚集的氢气会瞬间释放,如果遇见火花,会发生剧烈燃烧,容易造成对乘员的较大伤害,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防护。由于蓄电池本身的零件特性,电池本体外壳无法用金属钢板,所以只能通过电池外端增加金属钢板对其保护。但是正面碰撞工况下,金属件则极有可能会插入到电池本体,容易引起短路,造成整车掉电风险。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防护方案,既要保护蓄电池本体不受冲击,又要避免电池短路引起整车掉电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兼顾电池保护与避免短路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包括用于包裹在蓄电池外的隔热罩体,其中,所述隔热罩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抗冲击的加强板。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隔热罩体的前部,用于提高所述蓄电池本体前部的抗冲击能力。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隔热罩体的后部,用于提高所述蓄电池本体后部的抗冲击能力。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隔热罩体的前部和后部都设置有加强板,用于提高所述蓄电池本体前部和后部的抗冲击能力。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加强板是镶嵌设置在所述隔热罩体内。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加强板包括金属材质的加强板。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隔热罩体包括上隔热罩体和下隔热罩体。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第一加强板镶嵌设置在所述下隔热罩体上。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中第二加强板镶嵌设置在所述上隔热罩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利用额外设置的加强板,提高了汽车蓄电池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由于所述加强板一般会采用金属材质,为避免其与所述蓄电池直接接触,而可能发生的短路风险,将所述加强板镶嵌在隔热罩体内,则是兼顾了所述蓄电池的保护与避免短路风险。
并且,由于所述金属加强板直接镶嵌在所述隔热罩体里,在制造商具有制备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能减少焊接工序,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的前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的背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中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中的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隔热罩体 10 下隔热罩体 11
上隔热罩体 12 第一加强板 20
第二加强板 21 蓄电池 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其图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包括隔热罩体10和设置在所述隔热罩体10上的加强板。
其中,所述隔热罩体10包裹在所述蓄电池30外,该隔热罩体10包括下隔热罩体11和上隔热罩体12,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20和第二加强板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板20优选地设置在所述下隔热罩体1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1优选取地设置在所述上隔热罩体12上,从而分别保护所述蓄电池30在前、后方向上不受冲击力的破坏。其中,为保证抗冲击的效果,所述第一加强板20和/或第二加强板21优选地采用金属材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板20镶嵌在所述下隔热罩体11的前侧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1镶嵌在所述上隔热罩体12的后侧面上。所述下隔热罩体11可以通过螺栓与所述蓄电池30底部托盘连接,而所述上隔热罩体12则可以从上向下直接卡扣在蓄电池30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加强板20的长度为307mm,高度为118mm,长度方向上可以覆盖整个蓄电池30,高度方向上可以覆盖80%的蓄电池。所述第二加强板21的长度、高度分别为151mm、92mm。应当理解,以上数据仅为举例性说明而非限制性描述。
为保证所述加强板的强度,其可以选用由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型,其材料厚度优选DP800/2.0mm,可以保证蓄电池前端受到电子控制模块、水箱横梁的撞击下保持其稳定性。
另外,所述下隔热罩体11与电池30底部托盘采用螺接设计,可以避免所述蓄电池与金属件的接触,避免短路风险,并且无需额外增加连接,节约成本与工时。
对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蓄电池防护装置的车辆进行正面碰撞试验,在40%偏置碰撞工况中,试验车辆以64km/h的速度撞击可变形蜂窝铝障壁。试验后查看蓄电池变形情况:蓄电池没有碎裂,金属加强板存在局部较小变形,蓄电池基本保持完整,没有发生短路现象,试验后整车处于带电状态,各项功能完善,满足整车碰撞试验后电路完整性要求。因此,实验表明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地保证所述蓄电池不被挤压碎裂并保证整车电路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通过设置加强板提高了所述蓄电池本体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由于所述加强板采用金属材质,为避免其与所述蓄电池直接接触而可能发生的短路风险,将所述加强板镶嵌在隔热罩体内,则是兼顾了所述蓄电池的保护与避免短路风险。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金属加强板直接镶嵌在所述隔热罩体里,在制造上具有制备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能减少焊接工序,节约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包裹在蓄电池外的隔热罩体,其中,所述隔热罩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抗冲击的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隔热罩体的前部,用于提高所述蓄电池本体前部的抗冲击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隔热罩体的后部,用于提高所述蓄电池本体后部的抗冲击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隔热罩体的前部和后部都设置有加强板,用于提高所述蓄电池本体前部和后部的抗冲击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强板是在所述隔热罩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强板包括金属材质的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隔热罩体包括上隔热罩体和下隔热罩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加强板镶嵌设置在所述下隔热罩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加强板镶嵌设置在所述上隔热罩体上。
CN201720359245.2U 2017-04-07 2017-04-07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2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9245.2U CN206672997U (zh) 2017-04-07 2017-04-07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9245.2U CN206672997U (zh) 2017-04-07 2017-04-07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2997U true CN206672997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66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924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2997U (zh) 2017-04-07 2017-04-07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72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53404U (zh) 一种泡沫铝夹芯板电池包箱
CN106098992B (zh)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包安装组件
CN105977427B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动力电池组
CN104553718B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体的碰撞保护装置
CN208931116U (zh) 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CN202806332U (zh) 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
CN106098990B (zh) 新能源车
CN10688754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
CN20423032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高强度耐高温阻燃防护装置
CN206672997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防护装置
Halimah et al. The concept of sandwich panel structures for battery protections in electric vehicles subjected to ground impact
CN110298079A (zh) 一种混合负泊松比结构内芯汽车电池保护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0816276B (zh) 一种车用电池碰撞安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523777U (zh) 锂离子电池箱防碰撞安全盖板
CN203967141U (zh) 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
CN214797601U (zh) 一种吸能防撞车用动力电池箱
CN106058105B (zh) 动力电池组
CN206225423U (zh) 一种电池箱体和电动汽车
CN116247352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具有撞击保护的电池及其使用方法
CN102837589A (zh) 一种锂电池组防碰撞及防浸水的方法
CN220106739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箱体
CN106098991B (zh)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新能源车
CN207128598U (zh) 一种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汽车
CN220106712U (zh) 一种防护性能好的新能源电池箱
CN204927379U (zh) 汽车动力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