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2612U - 联动杆组件以及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联动杆组件以及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2612U
CN206672612U CN201720285895.7U CN201720285895U CN206672612U CN 206672612 U CN206672612 U CN 206672612U CN 201720285895 U CN201720285895 U CN 201720285895U CN 206672612 U CN206672612 U CN 206672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gangbar
bar assembly
linkage bar
ham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858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庭聪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2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2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动杆组件,能够容易地确认联动杆组件的内部构造。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联动杆组件具备:联动杆,其配置为相对于框架能够转动;顶杆,其相对于联动杆能够转动地连接;联动杆或顶杆包括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射性部件。

Description

联动杆组件以及键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键盘装置中使用的联动杆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角钢琴、立式钢琴等原声钢琴由大量的部件构成。并且,由于这些部件的组装非常复杂,因此组装作业所花费的时间长。尤其是与各键对应地设置的击弦机构需要大量的部件,其装配作业也是非常复杂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击弦机构中,多个部件相互作用,按键及离键的键的动作传递给琴锤。尤其是构成击弦机构的一部分的联动杆组件与各种各样的部件组合动作。联动杆组件不仅具有与按键相对应地使琴锤进行打弦的机构,还具有在即将打弦时用于使由于键的动作而向琴锤传递的力释放的擒纵机构。该机构是用于实现原声钢琴基本动作的重要机构。尤其是在三角钢琴中,一般来说,采用将震奏杆与顶杆组合而成的双擒纵机构。
击弦机构的动作通过键而给演奏者的手指带来一种感觉(以下称为触感)。尤其是联动杆组件的结构会对触感带来重要的影响。例如,擒纵机构的动作所带来的触感称之为释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2361号公报。
由于构成联动杆组件的各部件的数量多,因此制造周期长、制造成本上升。因此,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单纯地希望减少零件数量、使构造简化。然而,如果改变联动杆组件的结构,则键操作时的触感大幅变化。因此,难以抑制原声钢琴的制造费用。另外,由于使用构造复杂的部件,在只能看到钢琴外观的情况下零件的组装是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能够容易地确认联动杆组件的内部构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联动杆组件,该联动杆组 件具备:联动杆,其配置为相对于框架能够转动;顶杆,其相对于所述联动杆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联动杆或所述顶杆包括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射性部件。
所述透射性部件可以是树脂材料。
所述透射性部件可以是无机材料。
所述第一引导部可以配置在所述突出部的两侧。
在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联动杆能够转动地连接的部分,所述联动杆可以具有配置在所述顶杆的外侧的部分,至少该部分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在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联动杆能够转动地连接的部分,所述顶杆可以具有配置在所述联动杆的外侧的部分,至少该部分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在所述联动杆与所述顶杆滑动接触的部分,至少该部分的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可以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还可以具备震奏杆,该震奏杆能够转动地与所述联动杆连接,包括夹住所述顶杆的部分,所述震奏杆中至少夹住所述顶杆的部分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联动杆,其配置为相对于框架能够转动;琴锤支承部,其用于使琴锤随着所述联动杆的转动而移动;所述联动杆或所述琴锤支承部包括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射性部件。
所述琴锤支承部覆盖与所述琴锤连接的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该一部分可以包括所述透射性部件。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具备:上述多个联动杆组件;与各个所述联动杆组件对应地配置,用于使所述联动杆转动的键;与所述键的按下相对应地生成声音信号的发音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确认联动杆组件的内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分解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一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a)~图5(c)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一引导部附近的图。
图6(a)和图6(b)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二引导部附近的图。
图7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发音机构的结构的框图。
图9(a)和图9(b)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一引导部附近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一引导部附近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键盘装置,20…联动杆组件,50…发音机构,110…键,120…卡钉,210…联动杆,211…第二引导部,212…联动杆底座,215…第一引导部,215A…第一引导部,216…限位器,218…弹簧支承部,220…挠性部,240…震奏杆,242…弹簧接触部,244…延设部,246…肋部,250…顶杆,256…突出部,256A…突出部,256B…突出部,280…扭转弹簧,290…支承轴架,310…琴锤柄,315…琴锤辊,320…琴锤,360…调节钮,390…锤柄轴架,410…琴锤限位器,510…传感器,520…遮蔽板,550…信号转换部,560…音源部,570…输出部,900…支架,910…中枕木,920…支承挡,930…锤柄档,940…琴锤限位器档,950…传感器档,2101…第一主体部,2102…弯曲部,2103…第二主体部,2103B…第二主体部,2105…顶杆支承部,2109…贯通孔,2112…第一部件,2114…第二部件,2152…第一部件,2152B…开口部,2154…第二部件,2156…第一凸部,2158…第二凸部,2441…内侧部,2442…外侧部,2443…结合部,2444…限位器接触部,2502…大顶杆,2504…小顶杆,2505…联动杆连接部,2562…弹簧接触部,2562A…第一分支部,2564A…第二分支部,2566A…第一凸部,2568A…第二凸部,2802…第一臂,2804…第二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键盘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本实用新型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所参照的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具有同样功能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仅在数字后标注A、B等的附图标记),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各构成部件之间的比例、横纵高度方向的比例等)有时会与实际比例不同,也会从附图中省略结构的一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键盘装置1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1是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联动杆组件的一个例子应用于电子琴的示例。为了在键的操作时得到接近于三角钢琴的触感,该电子琴具备与三角钢琴所具备的联动杆组件相近的结构。使用图1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装置的机械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装置1具备多个键110(在该例子中为88键)以及与各个键110对应的击弦机构。击弦机构具备联动杆组件20、琴锤柄310、琴锤320以及琴锤限位器41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表示的是键110为白键的情况,但黑键也是同样的。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表示演奏者近前侧、演奏者后侧、上方、下方、侧方等方向的术语是以从演奏者侧观察键盘装置的情况下的方向定义的。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联动杆组件20从琴锤320看配置在演奏者近前侧,从键110看配置在上方。侧方与键110排列的方向相对应。
键110被中枕木910支承为能够转动。键110在从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到结束位置的范围内转动。在这里,“静止位置”是没有被按下的状态下的键位置,“结束位置”是按下键的状态下的键位置。键110具备卡钉120。联动杆组件20能够转动地与支承轴架290连接,并且载置在卡钉120上。支承轴架290固定于支承挡920。后文将对联动杆组件2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支承轴架290及支承挡920是成为联动杆组件20的转动基准的框架的一个例子。框架可以像支承轴架290及支承挡920那样由多个部件形 成,也可以由一个部件形成。框架可以像支承挡920那样是在键110的排列方向上为长度方向的轨状部件,也可以像支承轴架290那样是独立存在于每个键110上的部件。
琴锤柄310能够转动地与锤柄轴架390连接。琴锤柄310具备琴锤辊315。琴锤柄310经由琴锤辊315载置于联动杆组件20上。锤柄轴架390固定于锤柄档930。琴锤320固定在琴锤柄310的端部。调节钮360固定于锤柄档930。琴锤限位器410固定于琴锤限位器档940,配置在限制琴锤柄310转动的位置。
传感器510是用于测定琴锤柄310的位置及移动速度(尤其是测定琴锤柄310即将与琴锤限位器410碰撞时的速度)的传感器。传感器510固定于传感器档950。在该例子中,传感器510为光斩波器。来自传感器510的输出值与固定于琴锤柄310的遮蔽板520对光斩波器的光轴进行遮挡的量相对应地发生变化。基于该输出值,能够测定琴锤柄310的位置及移动速度。此外,可以设定对键110的操作状态进行测定的传感器来代替传感器510、或与传感器510一起使用。
上述支承挡920、锤柄档930、琴锤限位器档940以及传感器档950支承于支架900。
[联动杆组件20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分解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一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为使各构成要素的特征容易理解,图4(a)是从联动杆组件20除去顶杆250以及扭转弹簧280的图,图4(b)是仅表示顶杆250的图。
联动杆组件20具备联动杆210、震奏杆240、顶杆250、扭转弹簧280。联动杆210与震奏杆240经由挠性部220结合。震奏杆240经由挠性部220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联动杆210。联动杆组件20中,除了扭转弹簧280以及在与其他部件碰撞的部分设置的缓冲材料等(无纺布、弹性体等)之外,是通过注塑成型等制造的树脂制的构造体。该树脂制的构造体是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射性部件,例如,利用MS、PS、PMMA、PC、ABS等树脂材料形成。此外,透射性部件可以是玻璃等无机材料。通过利用透射性部件来形成,能够容易地确认内部的构造,容易地进行各构成部件的组装、修理等。 另外,也能够确认滑动接触部分的油脂的扩散情况。在该例子中,顶杆250、联动杆210及震奏杆240一体形成,它们均利用透射性部件形成。此外,可以使联动杆210以及震奏杆240作为个别的部件形成,将它们粘接或接合在一起。
联动杆210在一端侧形成有贯通孔2109,在另一端侧形成有顶杆支承部2105。联动杆210在贯通孔2109与顶杆支承部2105之间,具备向下方突出的联动杆底座212及向上方突出的弹簧支承部218。贯通孔2109供支承于支承轴架290的轴贯通。由此,联动杆210配置为相对于支承轴架290及支承挡920能够转动。因此,贯通孔2109成为联动杆210的转动中心。
联动杆底座212在其下表面与上述卡钉120接触。弹簧支承部218对扭转弹簧280进行支承。顶杆250能够转动地支承于顶杆支承部2105。因此,顶杆支承部2105成为顶杆250的转动中心。
在贯通孔2109(联动杆210的转动中心)与顶杆支承部2105(顶杆250的转动中心)之间,在比联动杆底座212靠近顶杆支承部2105侧的位置形成有空间SP。为了便于说明,将联动杆210从贯通孔2109侧划分为第一主体部2101、弯曲部2102、第二主体部2103的各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使第一主体部2101与第二主体部2103结合的弯曲部2102,使第二主体部2103配置在比第一主体部2101靠近键110的一侧(下方)。顶杆支承部2105从第二主体部2103向上方突出。根据这样的划分,上述空间SP与在第二主体部2103的上方、被弯曲部2102和顶杆支承部2105夹在中间的区域对应。另外,在联动杆210的端部(第二主体部2103侧的端部)结合有限位器216。联动杆底座212配置在弯曲部2102的下方。此时,希望从键110到第二主体部2103的距离比从键110到联动杆底座212的距离(即卡钉120的长度)长。这样,从演奏者侧对卡钉120的调整变得容易。
在震奏杆240上结合有弹簧接触部242及延设部244。弹簧接触部242及延设部244从震奏杆240向联动杆210侧延伸。弹簧接触部242与扭转弹簧280的第一臂2802接触。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包括从顶杆250的两侧面侧夹住顶杆250的两片板状的部件。在该例子中,在被该两片板状的部件夹住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延设部244与顶杆250滑动接触。
延设部244包括内侧部2441、外侧部2442、结合部2443及限位器接触部2444。内侧部2441与震奏杆240中比大顶杆2502靠近演奏者后侧(挠性 部220侧)的部位结合。在内侧部2441与震奏杆240结合的部分设有肋部246。内侧部2441夹住大顶杆2502而与其交叉,延伸到比大顶杆2502靠近演奏者近前侧(与挠性部220位于相反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延设部244与顶杆250交叉。内侧部2441在夹住大顶杆2502的部分具备向大顶杆2502侧突出的线形凸部P1。
外侧部2442与震奏杆240中比顶杆250(大顶杆2502)靠近演奏者近前侧(与挠性部220位于相反侧)的部位结合。内侧部2441与外侧部2442在结合部2443结合。结合部2443夹住小顶杆2504。限位器接触部2444与结合部2443结合,从限位器216的下方与限位器216接触。由此,限位器216限制震奏杆240向震奏杆240与联动杆210展开的方向(上方)的转动范围。
第一引导部215具备从第二主体部2103向上方突出的第一部件2152及第二部件2154。第一引导部215配置于空间SP。第二引导部211具备从顶杆支承部2105突出的第一部件2112及第二部件2114。后文将对第一引导部215及第二引导部21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顶杆250具备大顶杆2502、小顶杆2504及突出部256。顶杆250配置为相对于联动杆210能够转动。在大顶杆2502与小顶杆2504之间形成有联动杆连接部2505,该联动杆连接部2505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在顶杆支承部2105。联动杆连接部2505为包围顶杆支承部2105的一部分的形状,对顶杆250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另外,由于联动杆连接部2505的形状以及其素材的弹性变形,顶杆250能够从顶杆支承部2105的上方嵌入。突出部256从大顶杆2502向与小顶杆2504相反的一侧突出,与顶杆250一起转动。突出部256在其侧面具备弹簧接触部2562。弹簧接触部2562与扭转弹簧280的第二臂2804接触。
大顶杆2502具备从两侧面突出的线形的凸部P2。凸部P2与上述内侧部2441的凸部P1滑动接触。小顶杆2504具备从两侧面突出的圆形的凸部P3。凸部P3与上述结合部2443的内表面滑动接触。顶杆250的侧面中,联动杆连接部2505在其周围具备圆形的凸部P4、P5。在该例子中,凸部P4、P5存在于两侧面中的第一部件2112侧,而不存在于第二部件2114侧。凸部P4、P5与在顶杆支承部2105的周围配置的第二引导部211的第一部件2112滑动接触。
通过这样地使顶杆250经由凸部P1、P2、P3与延设部244滑动接触,从 而减小接触面积。另外,经由在顶杆250的侧面配置的凸部P4、P5使顶杆250与第二引导部211(第一部件2112)滑动接触,从而减小接触面积。此外,可以利用多个凸部P2来形成槽部,由此来形成存油部。另外,在大顶杆2502的侧面形状中,可以具有凸部或槽部。
扭转弹簧280以弹簧支承部218为支点,第一臂2802与弹簧接触部242接触,第二臂2804与弹簧接触部2562接触。第一臂2802作为经由弹簧接触部242对震奏杆240施加转动力的弹性体发挥功能,以使震奏杆240的演奏者侧向上方(离开联动杆210的方向)移动。第二臂2804作为经由弹簧接触部2562对顶杆250施加转动力的弹性体发挥作用,以使突出部256向下方(联动杆210侧)移动。
[第一引导部215的结构]
图5(a)~图5(c)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一引导部附近的图。图5(a)是放大表示图4(a)所示的第一引导部215附近的图。图5(b)是从图5(a)所示的箭头A1方向观察第一引导部215的情况的图。图5(c)是从图5(a)所示的箭头A2方向观察第一引导部215的情况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b)、图5(c)中,为了表示位置关系,以虚线表示顶杆250(突出部256)等结构。
第一引导部215的第一部件2152及第二部件2154从联动杆210的第二主体部2103向上方突出,配置在突出部256的两侧。在从侧面观察突出部256的情况下(与图5(a)对应),第一部件2152和第二部件2154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该例子中,第一部件2152和第二部件2154配置为形成图5(b)所示的间隙G。根据这样的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注塑成型。
第一部件2152具备直线状的第一凸部2156。第一凸部2156在第一部件2152中靠近第二部件2154的端部,从第一部件2152向突出部256侧突出。由此第一部件2152与突出部256经由第一凸部2156滑动接触。第二部件2154具备直线状的第二凸部2158。第二凸部2158在第二部件2154中靠近第一部件2152的端部,从第二部件2154向突出部256侧突出。由此第二部件2154与突出部256经由第二凸部2158滑动接触。在顶杆支承部2105支承有顶杆250,进而通过突出部256与第一引导部215(第一部件2152及第二部件2154)的滑动接触,能够抑制顶杆250的左右摇摆。
在这里,由于突出部256的存在,在从顶杆支承部2105离开的部分,顶 杆250与第一引导部215滑动接触,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顶杆250的左右摇摆。
另外,在该例子中,第一引导部215的位置偏向第二主体部2103的宽度方向WD的一侧配置,以使在突出部256的侧面配置的弹簧接触部2562(第二臂2804)接近联动杆210(第二主体部2103)的宽度方向WD的中心。
[第二引导部211的结构]
图6(a)和图6(b)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二引导部附近的图。图6(a)是放大表示图4(a)所示的第二引导部211附近的图。图6(b)是从图6(a)所示的箭头A3方向观察第二引导部211的情况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b)中,为了表示位置关系,以虚线表示顶杆250(突出部256)等结构。
第二引导部211的第一部件2112及第二部件2114从顶杆支承部2105突出,以夹住顶杆250(联动杆连接部2505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顶杆250(联动杆连接部2505的周围)的两侧。第一部件2112及第二部件2114从顶杆支承部2105突出,而沿着以顶杆250的转动中心轴DP为法线的面扩展。在该例子中,第一部件2112从顶杆支承部2105的一端突出。第二部件2114从顶杆支承部2105的另一端突出。
在从侧面观察顶杆250的情况下,即沿着顶杆250的转动中心轴观察的情况下(与图6(a)对应),第一部件2112和第二部件2114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该例子中,第二部件2114比第一部件2112小。其结果是,第一部件2112通过在其一部分形成切口2113而不与第二部件2114重叠。根据这样的配置,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注塑成型。
另外,如上所述,顶杆250(联动杆连接部2505的周围)与第一部件2112经由凸部P4、P5滑动接触。另一方面,顶杆250(联动杆连接部2505的周围)与第二部件2114直接滑动接触。由于第二部件2114与凸部P4、P5为同样的大小,因此不设置凸部也能够减小顶杆250(联动杆连接部2505周围)与第二部件2114的接触面积。
根据这样的第二引导部211,也能够抑制顶杆250的左右摇摆。另外,通过第一引导部215与第二引导部211的组合,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顶杆250的左右摇摆。以上为对联动杆组件20的结构的说明。
[联动杆组件20的动作]
接着,对键110从处于静止位置的状态(图1)被按下到结束位置的情况下联动杆组件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动作的侧视图。在键110被按下到结束位置时,卡钉120使联动杆底座212抬起,使联动杆210以贯通孔2109的轴为转动中心转动。在联动杆210转动而向上方移动时,大顶杆2502使琴锤辊315抬起,琴锤柄310与琴锤限位器410碰撞。需要说明的是,在普通的三角钢琴的情况下,该碰撞相当于琴锤的打弦。
在即将碰撞时,利用调节钮360来限制小顶杆2504向上方的移动,进而联动杆210(顶杆支承部2105)上升。因此,大顶杆2502转动而从琴锤辊315脱离。此时,利用调节钮360限制结合部2443向上方的移动。在该例子中,调节钮360也具有普通的三角钢琴的击弦机构中的震奏调节钮的功能。
由此,震奏杆240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而以接近联动杆210的方式转动。通过这些动作,能够实现双擒纵机构。图7是表示该状态的图。此外,在键110向静止位置返回时,琴锤辊315被震奏杆240支承,大顶杆2502回到琴锤辊315的下方。利用第二臂2804经由突出部256施加用于使大顶杆2502返回琴锤辊315的下方的转动力。
这样,在与普通的三角钢琴所使用的联动杆组件相比简单的结构中,能够实现双擒纵,因此能够抑制对触感的影响并且削减制造成本。另外,能够对顶杆250的左右摇摆进行抑制,因此能够使顶杆250的转动对其他结构的作用稳定。
[键盘装置1的发音机构]
如上所述,键盘装置1是适用于电子琴的示例,利用传感器510来测定键110的操作,输出与测定结果对应的声音。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发音机构的结构的框图。键盘装置1的发音机构50具备传感器510(与88个键110对应的传感器510-1、510-2、···510-88)、信号转换部550、音源部560及输出部570。信号转换部550获得从传感器510输出的电信号,生成与各键110的操作状态对应的操作信号而将其输出。在该示例中,操作信号为MIDI形式的信号。因此,通过按键操作,对应于琴锤柄310和琴锤限位器410碰撞的时刻,信号转换部550输出音符开。此时,表示88个键110中的哪一个被操作的键序号以及与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对应的速度值也与音符开对应地输出。另一方面, 在进行离键操作时,如果是三角钢琴,则信号转换部550与制音器使琴弦的振动停止的时刻相对应,使键序号与音符关相对应地输出。在信号转换部550中可以输入有与踏板等其他操作对应的信号,使其反映到操作信号中。音源部560基于从信号转换部550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声音信号。输出部570是输出音源部560所生成的声音信号的扬声器或端子。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256的两侧配置有第一引导部215的第一部件2152和第二部件215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这些结构的位置关系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的关系,即,以突出部配置在第一引导部的两侧为例进行说明。
图9(a)和图9(b)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一引导部附近的图。图9(a)、图9(b)分别与图5(b)、图5(c)对应。在该例子中,第一引导部215A从第二主体部2103向上方突出。突出部256A的前端分支为第一分支部2562A和第二分支部2564A。第一引导部215A夹在第一分支部2562A与第二分支部2564A之间。在从侧面观察突出部256A的情况下(从图9(a)中的箭头A4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分支部2562A和第二分支部2564A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该例子中,第一分支部2562A和第二分支部2564A以形成图9(a)所示的间隙G的方式配置。
第一分支部2562A在第一引导部215A侧具备直线状的第一凸部2566A。第二分支部2564A在第一引导部215A侧具备直线状的第二凸部2568A。第一引导部215A与突出部256的第一分支部2562A经由第一凸部2566A滑动接触。第一引导部215A与突出部256的第二分支部2564A经由第二凸部2568A滑动接触。在顶杆支承部2105支承有顶杆250,进而通过第一引导部215A与突出部256(第一分支部2562A及第二分支部2564A)的滑动接触,能够抑制顶杆250的左右摇摆。
此外,如图9(b)所示,通过利用第二分支部2564A和第二凸部2568A来承接第二臂2804,可以实现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簧接触部2562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215从联动杆210的第二主体部2103向上方突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引导部配置在联动杆的第二主体部内 部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0(a)和图10(b)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杆组件的第一引导部附近的图。图10(a)、图10(b)分别与图5(a)、图5(b)对应。在第二主体部2103B上形成有开口部2152B。突出部256B延伸到开口部2152B的内部。突出部256B在两侧面配置有凸部P6、P7。突出部256B经由凸部P6、P7与开口部2152B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由此,能够抑制顶杆250的左右摇摆。
<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彼此滑动接触的结构的一方或双方配置有凸部。在任一方的结构中配置的情况下,可以配置于任一结构。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2156配置于第一部件2152,但也可以配置于突出部256而非第一部件2152。在该情况下,第一部件2152与突出部256经由第一凸部滑动接触。此外,也可以不使用凸部(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而使各自的结构直接滑动接触。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215的第一部件2152及第二部件2154配置在突出部256的两侧,第一部件2152或第二部件2154可以不存在。例如,即使第一部件2152存在、第二部件2154不存在,也能够抑制向一个方向(相对于突出部256位于第一部件2152侧)的左右摇摆。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变形。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215配置于空间SP。另一方面,即使在联动杆210的形状为不形成空间SP的形状的情况下,第一引导部形成为可以从联动杆210突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变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联动杆组件的键盘装置的例子表示的是电子琴。另一方面,上述实施方式的联动杆组件也能够应用于三角钢琴(原声钢琴)。在这种情况下,发音机构与琴锤、琴弦对应。通过与键的按下相对应的琴锤的击打,琴弦生成并发出声音信号。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顶杆250等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部分均由透射性部件形成,但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由透射性部件形成。至少一部分表示的是顶杆250相对于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中的这些各结构滑动接触的部分。也就是说,在联动杆210与顶杆250滑动接触的部分,联动杆210及顶杆250中的配置在外侧的部件中的、至少 在滑动接触的部分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利用透射性部件形成即可。如果该部分利用透射性部件形成,则从外部能够容易地识别滑动接触的部分,因此与不由透射性部件形成而不能确认内部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各构成部件的组装、修理等。另外,也能够确认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油脂的扩散情况。
在该例子中,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相对于顶杆250从外侧滑动接触。因此,在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中适用透射性部件,从而能够从外侧识别。这样,在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相对于顶杆250从外侧滑动接触的情况下,至少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中配置在顶杆250的外侧的部分利用透射性部件形成即可。另一方面,在顶杆250从外侧与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滑动接触的情况下,在联动杆210、震奏杆240及延设部244的外侧配置顶杆250的一部分,即由透射性部件形成的部分配置在外侧即可。另外,在震奏杆240包括夹住顶杆250的部分的情况下,至少震奏杆240中夹住顶杆250的部分由透射性部件形成即可。当然,透射性部件可以适用于滑动接触的部件双方整体,或者可以仅使滑动接触的部件中配置在外侧的部件由透射性部件形成。
此外,在三角钢琴等中使用的联动杆组件的构造(联动杆、顶杆以及震奏杆等)可以直接利用透射性部件形成。
可以使用震奏杆相对于联动杆不转动的联动杆组件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顶杆。而且,联动杆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框架,通过按键来顶起卡钉。其结果是,相对于联动杆固定的震奏杆顶起琴锤而使其转动。即,震奏杆成为琴锤支承部。在这样的联动杆组件中,至少一部分利用透射性部件形成。琴锤支承部需要与连接于琴锤的部件的一部分(连接部件)接触。此时,琴锤支承部可以覆盖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琴锤支承部中覆盖连接部件的部分包括透射性部件。由此,能够容易地确认被覆盖部分的内部构造。

Claims (10)

1.一种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联动杆,其配置为相对于框架能够转动;
顶杆,其相对于所述联动杆能够转动地连接;
所述联动杆或所述顶杆包括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射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射性部件为树脂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射性部件为无机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联动杆能够转动地连接的部分,所述联动杆具有配置在所述顶杆的外侧的部分,至少该部分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联动杆能够转动地连接的部分,所述顶杆具有配置在所述联动杆的外侧的部分,至少该部分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联动杆与所述顶杆滑动接触的部分,该部分的至少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震奏杆,该震奏杆能够转动地与所述联动杆连接,并且包括夹住所述顶杆的部分,
所述震奏杆中至少夹住所述顶杆的部分利用所述透射性部件形成。
8.一种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联动杆,其配置为相对于框架能够转动;
琴锤支承部,其用于使琴锤随着所述联动杆的转动而移动;
所述联动杆或所述琴锤支承部包括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射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琴锤支承部覆盖与所述琴锤连接的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该一部分包括所述透射性部件。
10.一种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联动杆组件;
与各个所述联动杆组件对应地配置,用于使所述联动杆转动的键;
与所述键的按下相对应地生成声音信号的发音机构。
CN201720285895.7U 2016-03-25 2017-03-22 联动杆组件以及键盘装置 Active CN2066726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1350U JP3204565U (ja) 2016-03-25 2016-03-25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JP2016-001350U 2016-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2612U true CN206672612U (zh) 2017-11-24

Family

ID=5608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85895.7U Active CN206672612U (zh) 2016-03-25 2017-03-22 联动杆组件以及键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04565U (zh)
CN (1) CN20667261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4565U (ja)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017904A (ja)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6515622B2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CN206672612U (zh) 联动杆组件以及键盘装置
CN106373542B (zh) 支撑组件和键盘设备
CN106373543B (zh) 支撑组件和键盘设备
US10304422B2 (en) Support assembly and keyboard apparatus
JP6511903B2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及び鍵盤装置
WO2017064995A1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CN107430842A (zh) 支撑组件和键盘装置
CN206697218U (zh) 支撑组件以及键盘装置
JP6464867B2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JP6597786B2 (ja) 鍵盤装置
JP6465150B2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JP6540147B2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JP6569738B2 (ja) 鍵盤装置
JP6520284B2 (ja) ピアノ鍵盤装置
JP5130821B2 (ja) 電子楽器用鍵盤装置
WO2016152500A1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及び鍵盤装置
JP2012208380A (ja) ピアノの鍵
JP6464868B2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WO2017065200A1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
JP6511904B2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JP2017026838A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JP2017151467A (ja) 鍵盤楽器のアクション機構
JP2017026842A (ja) 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鍵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