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0444U -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0444U
CN206670444U CN201720443369.9U CN201720443369U CN206670444U CN 206670444 U CN206670444 U CN 206670444U CN 201720443369 U CN201720443369 U CN 201720443369U CN 206670444 U CN206670444 U CN 206670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tation
pick trough
cooling tower
bottom plate
recovery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433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娇龙
朱高鹏
卢言玉
刘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433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70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0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04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其中,该集水装置包括底板和设于该底板外周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围合形成集水腔;所述底板设有下凹的吸水槽;还包括回水管和过滤组件,所述回水管、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吸水槽的侧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冷却水塔的集水装置,在使用时,只需保证集水腔中的水足以淹没设于吸水槽内过滤组件的顶端,甚至不用充满整个吸水槽,即可满足水泵的安全液位要求,而上述吸水槽的宽度明显要小于底板的宽度,故而,较之现有技术,该集水装置的首次补水量可大幅减少,补水时间缩短,进而提高设备的调节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力通风冷却塔,除具有风机等空气冷却装置之外,还设有喷淋装置,以辅助冷却。上述喷淋装置通常设于冷却塔的顶部,相应地,冷却塔的底部还设有集水装置,以便回收喷淋冷却水。
上述集水装置通常为玻璃钢材质,进而可使用特定的模具、通过一体成型制备,以便获得不同形状、结构的集水装置。但是,玻璃钢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现有技术中又不存在很好的二次利用方式,一旦玻璃钢材质的集水装置发生损坏,只能将其闲置于库房中,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案是,采用全钢结构的集水装置,由于钢材可回收利用,从而可大幅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且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集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集水装置通常包括底板01和设于底板01外周的侧板02,底板01、侧板02围合形成集水腔05;上述侧板02还设有回水管03和筒型过滤器04。工作时,外接的水泵可通过回水管03、筒型过滤器04将该集水腔05中的水抽出,以便循环使用。
使用过程中,集水腔05内的水需至少保持在恰好淹没筒式过滤器04顶端的液位高度,才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水泵抽入空气而导致的水锤现象。尤其是在初始运行时,回水管03与水泵之间的连接管道中尚没有水,这就要求集水腔05内存在更多的水,使得稳定运行时,集水腔05内的水在充满连接管道的同时、还能够保持在安全液位以上,以便于后续对水泵运行功率的调整。
如此,上述集水装置的首次补水量将十分巨大,补水时间也较长,不利于设备的快速调节、使用;且由于补水量巨大,还会极大地增加设备自重,对冷却塔基础的承载能力要求更高,基础的投入成本也就更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在保证水泵安全液位的前提下,降低首次补水量的集水装置,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该集水装置在保证水泵安全液位的前提下,可减少首次补水量,缩短补水时间,进而提高设备的调节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包括底板和设于该底板外周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围合形成集水腔;所述底板设有下凹的吸水槽;还包括回水管和过滤组件,所述回水管、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吸水槽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冷却水塔的集水装置,其底板设有下凹的吸水槽,回水管、过滤组件均设于该吸水槽的侧壁,在使用时,只需保证集水腔中的水足以淹没设于吸水槽内过滤组件的顶端,甚至不用充满整个吸水槽,即可满足水泵的安全液位要求,而上述吸水槽的宽度明显要小于底板的宽度,故而较之现有技术,上述集水装置的首次补水量可大幅减少,补水时间缩短,进而提高设备的调节效率。
又由于上述集水装置保证水泵安全液位所需的水量较少,冷却塔正常运行时集水腔内保有水量可大幅减少,进而可减低冷却塔运行时的重量,相应地,对冷却塔基础的承载要求也可降低,从而可减少基础的投入成本。
可选地,所述吸水槽的轴向两端与所述侧板相抵。
可选地,所述侧板具有高于所述底板的上沿部、低于所述底板的下沿部,所述上沿部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集水腔;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与所述吸水槽底壁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沿部的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回水箱,所述回水箱设于所述吸水槽内,并固定于所述吸水槽的第一侧壁;所述回水箱未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贴合的壁面设有回流孔,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回流孔,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回水箱的内部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回水箱由若干安装板与所述吸水槽的侧壁、底壁围合而成。
可选地,所述回流孔设于所述回水箱侧壁的下端部,并靠近所述吸水槽的底壁。
可选地,所述回水管设于所述回水箱的上端部,并靠近所述回水箱的顶壁。
可选地,所述回流孔为条形孔,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平板过滤器。
可选地,所述吸水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水槽间隔设于所述底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却塔,包括上述的集水装置。
由于上述的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已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备该集水装置的冷却塔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集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集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底板、02侧板、03回水管、04筒式过滤器、05集水腔。
图2-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板、11吸水槽、2侧板、21上沿部、22下沿部、3集水腔、4回水管、5过滤组件、6回水箱、61回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
请参考图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集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包括底板1和设于该底板1外周的侧板2,底板1、侧板2围合形成集水腔3,用于回收上部喷淋装置所喷出的冷却水;底板1设有下凹的吸水槽11,回水管4、过滤组件5均设于该吸水槽11的侧壁。
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只需保证集水腔3中的水足以淹没设于吸水槽11内过滤组件5的顶端,甚至不用充满整个吸水槽11,即可满足水泵的安全液位要求,而上述吸水槽11的宽度明显要小于底板1的宽度,故而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集水装置在保证水泵安全液位的前提下,其首次补水量可大幅减少,补水时间缩短,进而可提高设备的调节效率。
应当知晓,冷却塔在运行过程中,集水腔3中的水面高度需始终保持在安全液位以上,即集水腔3的集水和回水的速度应大致相同,进而达到集水和回水的平衡点,才可保持集水腔3中的液位大致不变,这就要求在首次使用时反复调节水泵的功率、以找寻上述平衡点,如此,首次补水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快速调节,进而提高调节效率。
由于上述集水装置保证水泵安全液位所需的水量较少,冷却塔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集水腔3内的保有水量可大幅减少,进而可降低冷却塔运行时的重量,相应地,对冷却塔基础的承载要求也可降低,以减少基础的投入成本。
实际上,由于回水管4与外接水泵之间通常还设有连接管道,冷却塔首次运行时,集水腔3中的水量需要能够充满上述连接管道。因此,在首次补水时,集水腔3中的水不仅要能够淹没过滤组件5的顶端,可能还需充满整个吸水槽11,甚至还需要更多的水,以便填充连接管道;但是,在喷淋装置、连接管道、外接水泵等设备的使用参数相同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集水装置较之现有技术,其首次补水量仍可大幅减少。
此外,还应当知晓,集水装置设于冷却塔的底部,除与冷却塔的检修门相靠近之处外,集水装置内的污垢是极难清理。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集水装置,其底板1设有下凹的吸水槽11,且回水管4、过滤组件5等均设于吸水槽11的侧壁,集水腔3中的水可自然下流、并通过该吸水槽11向外排出。如此,集水腔3中的污垢则大多会随水流集中于吸水槽11内,较之现有技术,可显著提高集水装置内污垢的清扫效率。
进一步地,该吸水槽11的设置位置还可与冷却塔的检修门相对应,以更为方便地清扫集中于吸水槽11内的污垢;连接侧板2与吸水槽11侧壁的底板1可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具体而言,底板1与侧板2的连接处可以较高,底板1与吸水槽11侧壁的连接处可以较低,以使得集水腔3中的水可更为容易地流入吸水槽11中,也就更便于污垢的集中处理。
请继续参考图2,上述吸水槽11可以沿其轴向分别向两端延伸,直至与侧板2相抵,在深度相同的前提下,上述吸水槽11可获得最大的吸水容量。如此,吸水槽11中的水除保证安全液位之外,还可更多地用于填充回水管4与外接水泵之间的连接管道,甚至可以满足该连接管道的用水需求;也就是说,首次补水时,可以仅向吸水槽11中通水,由于吸水槽11的宽度较小,更有利于控制首次补水量。
上述吸水槽11可以为如图2中所示的直线槽,也可以为曲线槽;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为多个时,各吸水槽11可以相互平行、并间隔设于底板1,也可以彼此交叉设置。
加工时,该吸水槽11可以由多块安装板经焊接形成,也可以直接由底板1经冲压而形成,或者,该吸水槽11可以通过铸造形成。但考虑到冷却塔的体积一般较大,其所需集水装置也较大,相应地,吸水槽11的体积也较大,故而,上述吸水槽11可优选采用焊接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关于吸水槽11的设置位置、形状、数量以及形成方式的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并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实施范围的限定,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设定上述吸水槽11的具体安装形式。
如图3所示,上述侧板2可以具有高于底板1的上沿部21、低于底板1的下沿部22,上沿部21可以与底板1围合形成集水腔3。如此,尽管集水腔3的容量减小,但由于上述吸水槽11的设置,该集水装置仍可具有较高的安全液位。
上述底板1的下端面到吸水槽11底壁的下端面的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下沿部22的高度,如此,当上述集水装置设于冷却塔的基础上时,吸水槽11不至于对该集水装置的安装形成干涉,更便于冷却塔稳定地安装于基础上。
上述集水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水箱6,回水箱6可以设于吸水槽11内,并固定于吸水槽11的侧壁,为便于描述,可将吸水槽11固定有该回水箱6的侧壁称之为第一侧壁。上述回水箱6未与第一侧壁相贴合的壁面可以设有回流孔61,过滤组件5安装于该回流孔61,回水管4可以与回水箱6的内部相连通。
当外接水泵开始运行时,可将连接管道、回水管4及回水箱6中的空气抽出,以使回水箱6内部形成负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吸水槽11中的水可自然由过滤组件5及过流孔61压入回水箱6内,并充满回水箱6。如此,只要吸水槽11内的水可以淹没过流孔61,回水箱6内即可形成密封的独立空间,并时刻充满水,以较大程度地避免外接水泵抽入空气。
由上述描述可知,只要吸水槽11中的水能够淹没过流孔61、即可保证回水箱6中充满水。如此,只要降低过流孔61的安装高度,即可进一步地降低水泵的安全液位要求,从而可进一步地降低首次补水量、并缩短首次补水时间;另一方面,还可降低吸水槽11、集水装置的高度,进而降低集水装置的生产及使用成本。
以下本申请将结合回水箱6的具体安装结构,对过流孔61的安装位置进行详细的阐述。
回水箱6可以为完整(单侧开口)的六面箱体,其一面(开口面)固定于吸水槽11的第一侧壁,其底壁与吸水槽11底壁之间可以存在间隙,此时,过流孔61可以安装于回水箱6的底面,以保持最低的安装高度,或者,该过流孔61也可以安装于回水箱6侧壁的下端部,并靠近吸水槽11的底壁,以尽可能地降低过流孔61的安装高度;上述回水箱6的底壁也可以与吸水槽11的底壁相贴合,此时,回流孔61则可以设于回水箱6的下端部,并靠近吸水槽11的底壁。
回水箱6也可以为两面开口的六面箱体,可参见图4,在安装时,其开口的两面分别固定于吸水槽11的底壁和第一侧壁,即回水箱6相当于由若干安装板与吸水槽11的侧壁、底壁围合形成,回流孔61则可以设于回水箱6侧壁与吸水槽11底壁的连接处,此时,回流孔61的安装高度最低。
比较而言,回流孔61优选设置于回水箱6的侧壁,以便于过滤组件5的安装以及后续的维修和更换;而当回水箱6由若干安装板与吸水槽11的底壁、侧壁围合而成时,回流孔61可设于回水箱6侧壁与吸水槽11底壁的连接处,吸水槽11的底壁即相当于该回流孔61的下孔壁,回流孔61可获得最低的安装高度,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冷却塔的优选方案。
进一步地,上述回流孔61可以为条形孔,过滤组件5可以包括平板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条形孔、平板过滤器的设置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吸水槽11中的水由回流孔61吸入时形成漩涡,进而可更大程度地防止气体被抽入水泵。
上述过滤组件5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回水箱6,以便于维修、清理、检查和更换。具体而言,可在回水箱6的侧壁焊接螺母,进而通过螺栓固定该过滤组件5。
请继续参考图4,回水管4可以设于回水箱6的上端部,并尽可能地靠近回水箱6的顶壁,如此,更便于水泵运行时、将回水箱6内的空气抽干,以更大程度地保证进入水泵的水流不会夹杂气体,从而避免水锤现象的产生。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并未对该集水装置的使用材质进行具体的限定,其可以为全钢结构的集水装置,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质的集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却塔,包括上述各方案中的集水装置。
由于上述的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已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集水装置的冷却塔亦当具有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包括底板(1)和设于该底板(1)外周的侧板(2),所述底板(1)、所述侧板(2)围合形成集水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设有下凹的吸水槽(11);还包括回水管(4)和过滤组件(5),所述回水管(4)、所述过滤组件(5)设于所述吸水槽(11)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槽(11)的轴向两端与所述侧板(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具有高于所述底板(1)的上沿部(21)、低于所述底板(1)的下沿部(22),所述上沿部(21)与所述底板(1)围合形成所述集水腔(3);
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与所述吸水槽(11)底壁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沿部(2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水箱(6),所述回水箱(6)设于所述吸水槽(11)内,并固定于所述吸水槽(11)的第一侧壁;
所述回水箱(6)未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贴合的壁面设有回流孔(61),所述过滤组件(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回流孔(61),所述回水管(4)与所述回水箱(6)的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箱(6)由若干安装板与所述吸水槽(11)的侧壁、底壁围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61)设于所述回水箱(6)侧壁的下端部,并靠近所述吸水槽(11)的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4)设于所述回水箱(6)的上端部,并靠近所述回水箱(6)的顶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61)为条形孔,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平板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槽(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水槽(11)间隔设于所述底板(1)。
10.一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塔的集水装置。
CN201720443369.9U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0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3369.9U CN206670444U (zh)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3369.9U CN206670444U (zh)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0444U true CN206670444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1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4336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0444U (zh)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704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256A (zh) * 2019-04-03 2019-06-14 广东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底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256A (zh) * 2019-04-03 2019-06-14 广东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底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70444U (zh) 一种冷却塔及其集水装置
CN214273869U (zh)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用清洗装置
CN206578712U (zh) 超高压水切割回收装置及其应用的水切割设备
CN211753457U (zh) 一种建筑土建施工高效除尘装置
CN210010244U (zh) 一种带有循环水系统的施工现场除尘设备
CN210448512U (zh) 一种建筑工地环保除尘装置
CN216824930U (zh) 一种高效卧式分水罐
CN210217821U (zh) 一种煤矿采煤用外喷雾防降尘装置
WO2018157436A1 (zh) 一种电池极板加工喷淋装置
CN211445552U (zh) 一种墙体保湿保温养护装置
CN208991090U (zh) 一种铁工艺品油漆喷涂装置
CN206048616U (zh) 一种轮胎加硫用水循环装置
CN217571426U (zh) 一种钢筋领域用具有水循环结构的焊接设备
CN209475861U (zh) 一种矿山用高效除尘机
CN206521305U (zh) 强效油水渣分离器
CN20605431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建筑工地用自吸泵
CN220317718U (zh) 一种湿粕刮板溶剂回收装置
CN205937002U (zh) 一种用于风电机组的螺栓防护装置
CN220738042U (zh) 一种墙体养护保湿装置
CN215057615U (zh) 一种汽轮机射水箱溢流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2927120U (zh) 集水槽及外墙清洗循环系统
CN216498272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环保型现场防扬尘辅助设备
CN210687655U (zh) 一种自动化采矿设备用升降装置
CN213389944U (zh) 一种土木施工用降尘装置
CN213817683U (zh) 一种带有自洁机构的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