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7487U -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7487U
CN206667487U CN201720256264.2U CN201720256264U CN206667487U CN 206667487 U CN206667487 U CN 206667487U CN 201720256264 U CN201720256264 U CN 201720256264U CN 206667487 U CN206667487 U CN 206667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ntainer
fixed
doorframe
fl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62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XBOND BUILD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XBOND BUILD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XBOND BUILD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XBOND BUILD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562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7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7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7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了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包括集装箱、门框、平台和护台,平台、护台可折叠地连接,并可转动地开合于门框,平台展开可对接于集装箱的底部,护台展开可平行于集装箱的端部,门框可转动地开合于集装箱的端部,门框展开可对接集装箱的侧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搭建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道与集装箱建筑的模块化组合。
背景技术
集装箱建筑大多用于居住或办公,通过堆叠来实现楼层的增加,并通过过道形成各集装箱间的通道,现有的过道利用混泥土施工或者钢结构平台现场搭建而成,但是现场搭建的过道人工成本高、施工复杂、材料损耗大、不够简便,不利于快速实现集装箱建筑模块化的安装与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搭建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包括集装箱、门框、平台和护台,平台、护台可折叠地连接,并可转动地开合于门框,平台展开可对接于集装箱的底部,护台展开可平行于集装箱的端部,门框可转动地开合于集装箱的端部,门框展开可对接集装箱的侧部。
在集装箱的端部设置了可以相对展开的的门框、平台及护台,成为集装箱建筑钢结构的一部分,从而与相邻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连接,组合成走廊与过道,实现了各集装箱建筑的通道式连接,搭建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台为钢架,护台为栏杆,平台、护台通过直角合页连接,护台可叠合于平台的上方,护台可垂直展开于平台,平台通过花纹钢板盖合。由此,实现了平台与护台的折叠,并且平台与护台展开后成垂直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台通过横梁连接于门框的底部,横梁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承托、第一铰链,第一铰链包括二第一定板和一第一转板,二第一定板垂直固定于第一承托,一第一转板铰接于二第一定板之间,平台固定于第一转板。由此,通过第一铰链实现了平台相对门框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台展开并通过搭接板对接于集装箱的底部,搭接板通过第二承托支撑平台。由此,实现了平台展开后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框通过第二铰链连接于集装箱端部的纵梁,第二铰链包括一固定板、二第二定板和一第二转板,一固定板固定于纵梁,二第二定板垂直固定于固定板,一第二转板铰接于二第二定板之间,门框固定于第二转板。由此,通过第二铰链实现了门框相对集装箱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搭建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集装箱模块式过道的立体展开图;
图3为图1所示集装箱模块式过道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一铰链及第一承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第二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搭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该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包括集装箱1、门框2、平台3和护台4,平台3为钢架,护台4为栏杆,平台3、护台4通过直角合页5连接,护台4可叠合于平台3的上方,护台4可垂直展开于平台3,平台3通过花纹钢板6盖合。
如图3、4所示,平台3通过横梁7连接于门框2的底部,横梁7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承托8、第一铰链9,第一铰链9包括二第一定板91和一第一转板92,二第一定板91垂直固定于第一承托8,一第一转板92铰接于二第一定板91之间,平台3固定于第一转板92。
如图3、6所示,平台3展开并通过搭接板10对接于集装箱1的底部,搭接板10通过第二承托11支撑平台3,护台4展开可平行于集装箱1的端部。
如图3、5所示,门框2通过第二铰链12连接于集装箱1端部的纵梁13,第二铰链12包括一固定板121、二第二定板122和一第二转板123,一固定板121固定于纵梁13,二第二定板122垂直固定于固定板121,一第二转板123铰接于二第二定板122之间,门框2固定于第二转板123,门框2展开可对接集装箱1的侧部。
如图1、2、3所示,上述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安装于集装箱1的端部,门框2相对集装箱1的端部展开,门框2与集装箱1的侧部对接,平台3及护台4相对门框2展开,并通过搭接板10对接于集装箱1的底部,护台4相对平台3展开,护台4平行于集装箱1的端部,并与门框2平齐,从而形成了以门框2、平台3、护台4组成的过道,与相邻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连接,组合成走廊与过道,实现了各集装箱建筑的通道式连接,搭建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1)、门框(2)、平台(3)和护台(4),所述平台(3)、护台(4)可折叠地连接,并可转动地开合于门框(2),所述平台(3)展开可对接于集装箱(1)的底部,所述护台(4)展开可平行于集装箱(1)的端部,所述门框(2)可转动地开合于集装箱(1)的端部,所述门框(2)展开可对接集装箱(1)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3)为钢架,所述护台(4)为栏杆,所述平台(3)、护台(4)通过直角合页(5)连接,所述护台(4)可叠合于平台(3)的上方,所述护台(4)可垂直展开于平台(3),所述平台(3)通过花纹钢板(6)盖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3)通过横梁(7)连接于门框(2)的底部,所述横梁(7)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承托(8)、第一铰链(9),所述第一铰链(9)包括二第一定板(91)和一第一转板(92),二所述第一定板(91)垂直固定于第一承托(8),一所述第一转板(92)铰接于二第一定板(91)之间,所述平台(3)固定于第一转板(9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3)展开并通过搭接板(10)对接于集装箱(1)的底部,所述搭接板(10)通过第二承托(11)支撑平台(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式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2)通过第二铰链(12)连接于集装箱(1)端部的纵梁(13),所述第二铰链(12)包括一固定板(121)、二第二定板(122)和一第二转板(123),一所述固定板(121)固定于纵梁(13),二所述第二定板(122)垂直固定于固定板(121),一所述第二转板(123)铰接于二第二定板(122)之间,所述门框(2)固定于第二转板(123)。
CN201720256264.2U 2017-03-15 2017-03-15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Active CN206667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6264.2U CN206667487U (zh) 2017-03-15 2017-03-15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6264.2U CN206667487U (zh) 2017-03-15 2017-03-15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7487U true CN206667487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6264.2U Active CN206667487U (zh) 2017-03-15 2017-03-15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7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8620B2 (en) Conveyor module, convey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 conveyor assembly
CN102003066B (zh) 转向折叠脚手架单元
CN107709194B (zh) 可折叠集装箱和用于折叠和展开该集装箱的装置
WO2007030713A3 (en) Expandable shelter system
US10378201B2 (en) Collapsible modular building
CN106218827A (zh) 海上风电运维支持平台
CN205025072U (zh) 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施工平台装置
CN203626051U (zh) 一种活动板房及多层房屋体系
GB2530287A (en) Aerial delivery platforms
CN206667487U (zh) 集装箱模块式过道
CN206606325U (zh) 船用折叠式跳板
CN107672956A (zh) 双层可折叠的框架箱
CN206205413U (zh) 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易安装拆卸吊装的折叠式操作及卸料平台
CN205531673U (zh) 一种伸缩安全护栏
CN201588422U (zh) 停车设备
CN103276913B (zh) 一种支撑强度高的安全防护棚盖
CN104652605A (zh) 一种多层连体组合折叠住人集装箱
CN205203870U (zh) 集装箱的角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CN107587708A (zh) 可折叠高空施工平台及高空施工方法
CN207260330U (zh) 便携式折叠屋的底板龙骨框架
CN209907226U (zh) 一种高空作业施工平台
CN206375234U (zh) 罐车防护装置、罐体和罐车
CN209972400U (zh) 一种轻便易折叠的汽车防护围板
CN103276915B (zh) 一种带防雨罩的安全防护棚盖
AU2018100690A4 (en) Conveyor module, convey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 convey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