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DGC板式装配房屋及其建造方法、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大约20亿平方米,但传统的建筑施工效率低,有严重的噪音污染、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并且施工过程复杂、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施工速度低和施工质量差;为了推进建筑工业化,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在已公布的关于房屋体系的专利中,专利201510341180.4公开了一种DGC模块化装配式房屋体系其安装方法,该体系中只包括了一般性墙板、L型墙板的构造及施工方法,但对有三面和四面墙交接处的T型墙板、十字型墙板无涉及,从而使该体系在装配式建筑空间布置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该体系中的墙板的轻钢框架中的斜撑为钢带,但钢带受压时易发生失稳,能提供的抗侧刚度较小,从而导致整体墙板的竖向承载能弱;轻钢框架中没有设置横向C型钢,会导致竖向C型钢立柱的计算长度过大,在竖向荷载作用时C型钢立柱易发生局部失稳,从而导致整体墙板的水平抗剪能力弱;该墙板中的面层由自密实水泥+钢丝网现场浇筑而成,工厂湿作业较大、施工效率较低,不绿色环保;该墙板中面层与轻钢龙骨用自攻螺钉连接,两者间存在热桥及冷桥,严重影响墙板的整体保温性能;该墙板的夹心保温层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发泡而成,现场的有湿作业并且填充的效率低。
专利201520424478.7公开了一种DGC模块化装配式房屋体系,其中公开的内、外墙板与主板的连接方式是利用横向M型钢凹形的截面形状结合配套的方钢管通过螺栓固定形成的连接,但该连接方式现场施工较复杂,并且对安装精度要求极高,尤其是只能实现墙板与主板的连接,不能保证上、下两层墙板之间的刚接,该体系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抗震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其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装配式房屋体系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保温性能好且填充效率高、墙板与主板的连接简单且可靠的板式装配房屋体系,最终达到该体系能够克服现有的装配式房屋结构单一、安装过程复杂、人工成本高的不足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其特征在于,
该体系为采用楼板(1)、墙板(2)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而成;
墙板(2)为预制的复合板,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采用不同的墙板标准模块进行自由组合,墙板标准模块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一字型墙板、L型墙板、T型墙板、十字型墙板,一字型墙板布置在体系中房屋墙体的中间部分,L型墙板布置在墙板房屋墙体的四周部分,T型墙板布置在三面相互垂直墙的交界处;十字型墙板布置在四面相互垂直墙的交界处;
楼板为预制的复合板,楼板作为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的基础底板或楼面板或屋面板。
进一步地,墙板与楼板的连接结构为:墙板采用轻钢框架,轻钢框架的横向的上、下外框架上预埋有花篮螺丝(210),花篮螺丝一端固定在横向外框架上,花篮螺丝开放端穿过楼板的轻钢桁架梁(109),用套筒将花篮螺丝开放端固定。
进一步地,墙板(2)包括轻钢框架,轻钢框架的外框架采用横向M型钢(201)、竖向M型钢(202),墙板的内框架中还设有斜撑,斜撑采用C型钢。
进一步地,墙板(2)采用轻钢框架及分层结构,具体地:
轻钢框架的中间填充有夹心保温层(204);
外维护板(206)附着固定于轻钢框架外侧;
在外围护板(206)与轻钢框架之间设置隔热层(207)。
进一步地,墙板中,隔热层与夹心保温层外表面用聚氨酯粘接;外维护板与十字型轻钢框架采用自攻螺钉连接;夹心保温层、隔热层采用轻质保温材料,密度为20~700Kg/m3。
进一步地,墙板包括以下几种可选形式:
一字型墙板,采用一字型轻钢框架,一字型轻钢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 竖向M型钢;至少一个竖向C型钢固定于轻钢框架的中部,对轻钢框架的外框架进行竖向支撑;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固定于轻钢框架的中部,对轻钢框架的外框架进行横向支撑;竖向C型钢与横向C型钢相交固定;
L型墙板,采用L型轻钢框架,轻钢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垂直固定于第一框架一端;第一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转角方钢柱(211),第一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横向C型钢两端分别固定在竖向M型钢、转角方钢柱上;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共用转角方钢柱,第二框架的对外连接的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第二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
T型墙板,采用T型轻钢框架,T型轻钢框架包括两个呈T型固定的框架;一个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竖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竖向支撑、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竖向C型钢与横向C型钢相交固定;另一个框架与第一个框架共用竖向C型钢,另一个框架的外框架采用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
十字型墙板,采用十字型轻钢框架,十字型轻钢框架两个垂直交叉形成十字型结构的框架;其中一个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竖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竖向支撑、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竖向C型钢与横向C型钢相交固定;另一个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两框架共用竖向C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
C型钢为沿轴向方向一侧设有开口的型钢。
进一步地,一字型轻钢框架包括四个斜撑,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轻钢框架内,四个斜撑分别位于被横向C型钢与竖向C型钢分割出的四个区域内;
L型轻钢框架包括四个斜撑,其中二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一框架内,另外两个斜撑分布在第二框架内,每个斜撑分别位于被型钢分割出的框架窗口单元内;
T型轻钢框架包括六个斜撑,其中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一框架内,另外两个斜撑分布在第二框架内,每个斜撑分别位于被型钢分割出的框架窗口单元内;
十字型轻钢框架设有斜撑,十字型轻钢框架包括八个斜撑,其中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一框架内,另外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二框架内,每个斜撑分别位于被型 钢分割出的框架窗口单元内。
进一步地,轻钢框架中采用以下固定结构之一或任意组合:
固定结构1:竖向M型钢的端部与横向M型钢的端部通过C型连接件(209)及自攻螺钉进行连接,C型连接件开口向下插设于横向、竖向M型钢的槽内,C型连接件与M型钢相接触的侧面通过自攻螺钉固定,C型连接件沿轴向一端开有缺口;
固定结构2:竖向C型钢的端部与相交的横向M型钢通过自攻螺钉连接;
固定结构3:轻钢框架内设有斜撑,斜撑两端与外框架通过自攻螺钉固定;
固定结构4:竖向M型钢的端部与横向M型钢的端部通过C型连接件(209)及自攻螺钉进行连接,C型连接件的结构为:开口端为直线槽,直线槽的槽口向内翻边;
固定结构5:在T型轻钢框架或十字型轻钢框架中,两框架的横向M型钢相交处通过L型连接件固定,两框架的横向C型钢相交处通过L型连接件固定。
进一步地,C型钢为直线型开口,开口带有内翻边结构。
进一步地,在一字型轻钢框架、十字型轻钢框架中:横向C型钢中部开有孔供竖向C型钢穿过,横向C型钢与竖向C型钢的相交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采用以下方案之一或任意组合:
方案1:夹心保温层的厚度为60mm~200mm;
方案2:隔热层的厚度为10mm~80mm;
方案3:采用钢筋水泥板或水泥压力纤维板或石膏板或OSB板作为外维护板;
方案4:外维护板的板厚为2mm~60mm;
方案5:外维护板与轻钢框架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其自攻螺钉的间距不超过300mm;
方案6:夹心保温层、隔热层采用挤塑板或岩棉板或玻璃棉板或硬质发泡聚氨酯或聚苯颗粒水泥板或秸秆板或以上几种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
墙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利用竖向M型钢凹形的截面形状结合配套的方钢管通过连接件固定形成连接,以实现相邻墙板间的水平连接;
墙板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利用横向M型钢凹形的截面形状结合配套的连接件通过花篮螺丝固定形成连接,以实现墙板与楼板间的竖向连接;
方钢管截面为矩形或鼓形或哑铃型。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为预制的复合板,楼板的一个标准模块为:
四根相互垂直的轻钢桁架梁(109)在相交处通过方头连接件(101)连接组成楼板(1)的外框架;
方头连接件(101)分别位于外框架的角部,其主体为柱形结构,其与轻钢桁架梁配合的立面上突出设有夹持轻钢桁架梁两侧的侧板。
进一步地,楼板还包括以下任一结构或者任意组合:
结构1:轻钢桁架梁(109)的四周采用上、下弦杆(102),弦杆(102)中间带有凹形槽,凹形槽用于通过方钢管实现楼板与墙板的竖向连接;
结构2:轻钢桁架梁(109)由竖腹杆(103)、斜腹杆(108)连接而成;
结构3:轻钢桁架梁(109)的四周采用上、下M型弦杆(102),M型弦杆为截面为M型结构且中间带有凹形槽,凹形槽中以1.2m的模数开孔;
结构4:还包括次梁(104)、压型钢板(105),次梁(104)沿外框架的横向以1.2模数布置,压型钢板(105)平铺在次梁(104)上;
结构5:还包括次梁(104)、压型钢板(105),次梁(104)沿外框架的横向以1.2模数布置,压型钢板(105)平铺在次梁(104)上,在压型钢板(105)上铺满钢丝网(106)并浇筑发泡混凝土(107);
结构6:楼板(1)靠建筑外围布置时,最外侧的轻钢桁架梁(109)的表面附有外维护板(206),外维护板(206)为GRC板或舒乐板或水泥纤维板或硅酸钙板;
结构7:所述弦杆(102)的断面为M型或帽型或C型或哑铃型。
进一步地,各墙板(2)间的水平连接由竖向M型钢(202)与方钢管(3)从侧向连接组成;楼板(1)与墙板(2)间的竖向连接由横向M型钢(201)、弦杆(102)、方钢管(3)从侧向连接;方钢管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鼓形或哑铃型或C型。
进一步地,楼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两个楼板(1)接缝之间与一个墙板(2)通过几字型连接件(214)进行连接,几字型连接件(214)的凸起与墙板的M型钢的凹槽通过花篮螺丝固定,几字型连接件的脚部分别伸入两个楼板的弦杆的凹槽内并通过花篮螺丝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轻钢框架为冷弯镀锌钢材,其壁厚为0.8~3mm。
进一步地,所述的轻钢桁架梁(109)为冷弯镀锌钢材,其壁厚为0.8~3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钢管(3)为冷弯镀锌钢材,其壁厚为0.8~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但不限于以下优点:
墙板、楼板实现了全工厂化预制,大大提高建筑主要构件的预制率,从而更有利于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质量,提高了施工精度,减少了现场作业量,减少施工环境污染、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
通过引入花篮螺丝连接,使墙体与楼板的连接更安全可靠,装配更简单,大大减少了建筑材料消耗及施工现场作业量,真正实现了快速化绿色施工。
工厂预制构件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采用多个可选墙板模块作为体系组成,增加了T型及十字型墙板,改进了墙板的结构,包括内框架的横向C型钢、C型钢斜撑、转角方钢柱、C型连接件,外围护板以及隔热层的改进,改进楼板的结构,包括方头连接件等,以及体系内多参数的改进以及工序的优化等。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整体坚固耐用、保温隔热,而且质量轻、节能环保,适合各种房屋建筑,适用性强,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墙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墙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L型墙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L型墙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T型墙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T型墙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型墙板的轻钢框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轻钢框架的C型连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楼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墙板间连接关系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墙板与楼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竖向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墙板与楼板以及楼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的墙板及楼板安装结构的一个实 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楼板,101、方头连接件,102、弦杆,103、竖腹杆,104、次梁,105、压型钢板,106、钢丝网,107、发泡混凝土,108、斜腹杆,2、墙板,201、横向M型钢,202、竖向M型钢,203、斜撑,204、夹心保温层,205、竖向C型钢,206、外维护板,207、隔热层,208、自攻螺钉,209、C型连接件,210、花篮螺丝,211、转角方钢柱,3、方钢管,212、横向C型钢,213、十字型墙板的轻钢框架,214、几字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该体系为采用楼板(1)、墙板(2)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而成;墙板(2)为预制的复合板,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采用不同的墙板标准模块进行自由组合,墙板标准模块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一字型墙板、L型墙板、T型墙板、十字型墙板,一字型墙板布置在体系中房屋墙体的中间部分,L型墙板布置在墙板房屋墙体的四周部分,T型墙板布置在三面相互垂直墙的交界处;十字型墙板布置在四面相互垂直墙的交界处;
楼板为预制的复合板,楼板作为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的基础底板或楼面板或屋面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墙板与楼板的连接结构为:墙板采用轻钢框架,轻钢框架的横向的上、下外框架上预埋有花篮螺丝(210),花篮螺丝一端固定在横向外框架上,花篮螺丝开放端穿过楼板的轻钢桁架梁(109),用套筒将花篮螺丝开放端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墙板(2)包括轻钢框架,轻钢框架的外框架采用横向M型钢(201)、竖向M型钢(202),墙板的内框架中还设有斜撑,斜撑采用C型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墙板(2)采用轻钢框架及分层结构,轻钢框架的中间填充有夹心保温层(204);外维护板(206)附着固定于轻钢框架外侧;在外围护板(206)与轻钢框架之间设置隔热层(207)。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墙板中,隔热层与夹心保温层外表面用聚氨酯粘接;外维护板与十字型轻钢框架采用自攻螺钉连接;夹心保温层、隔热层采用轻质保温 材料,密度为20~700Kg/m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墙板包括以下几种可选形式:
一字型墙板,采用一字型轻钢框架,一字型轻钢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至少一个竖向C型钢固定于轻钢框架的中部,对轻钢框架的外框架进行竖向支撑;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固定于轻钢框架的中部,对轻钢框架的外框架进行横向支撑;竖向C型钢与横向C型钢相交固定;
L型墙板,采用L型轻钢框架,轻钢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垂直固定于第一框架一端;第一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转角方钢柱(211),第一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横向C型钢两端分别固定在竖向M型钢、转角方钢柱上;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共用转角方钢柱,第二框架的对外连接的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第二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
T型墙板,采用T型轻钢框架,T型轻钢框架包括两个呈T型固定的框架;一个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竖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竖向支撑、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竖向C型钢与横向C型钢相交固定;另一个框架与第一个框架共用竖向C型钢,另一个框架的外框架采用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
十字型墙板,采用十字型轻钢框架,十字型轻钢框架两个垂直交叉形成十字型结构的框架;其中一个框架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竖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竖向支撑、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竖向C型钢与横向C型钢相交固定;另一个的外框架包括横向M型钢、竖向M型钢,两框架共用竖向C型钢,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C型钢作为内框架进行横向支撑;
C型钢为沿轴向方向一侧设有开口的型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一字型轻钢框架包括四个斜撑,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轻钢框架内,四个斜撑分别位于被横向C型钢与竖向C型钢分割出的四个区域内;
L型轻钢框架包括四个斜撑,其中二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一框架内,另外两个斜撑分布在第二框架内,每个斜撑分别位于被型钢分割出的框架窗口单元内;
T型轻钢框架包括六个斜撑,其中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一框架内,另外两个 斜撑分布在第二框架内,每个斜撑分别位于被型钢分割出的框架窗口单元内;
十字型轻钢框架设有斜撑,十字型轻钢框架包括八个斜撑,其中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一框架内,另外四个斜撑对称分布在第二框架内,每个斜撑分别位于被型钢分割出的框架窗口单元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竖向M型钢的端部与横向M型钢的端部通过C型连接件(209)及自攻螺钉进行连接,C型连接件开口向下插设于横向、竖向M型钢的槽内,C型连接件与M型钢相接触的侧面通过自攻螺钉固定,C型连接件沿轴向一端开有缺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竖向C型钢的端部与相交的横向M型钢通过自攻螺钉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轻钢框架内设有斜撑,斜撑两端与外框架通过自攻螺钉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竖向M型钢的端部与横向M型钢的端部通过C型连接件(209)及自攻螺钉进行连接,C型连接件的结构为:开口端为直线槽,直线槽的槽口向内翻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T型轻钢框架或十字型轻钢框架中,两框架的横向M型钢相交处通过L型连接件固定,两框架的横向C型钢相交处通过L型连接件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C型钢为直线型开口,开口带有内翻边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一字型轻钢框架、十字型轻钢框架中:横向C型钢中部开有孔供竖向C型钢穿过,横向C型钢与竖向C型钢的相交处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夹心保温层的厚度为60mm~200mm;例如60、70、80、90、100、200mm,但不限于该范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热层的厚度为10mm~80mm;例如10、20、30、40、70、80mm,但不限于该范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采用钢筋水泥板或水泥压力纤维板或石膏板或OSB板作为外维护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外维护板的板厚为2mm~60mm;例如2、10、20、30、40、60mm,但不限于该范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外维护板与轻钢框架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其自攻螺钉 的间距不超过300m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夹心保温层、隔热层采用挤塑板或岩棉板或玻璃棉板或硬质发泡聚氨酯或聚苯颗粒水泥板或秸秆板或以上几种的任意组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墙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利用竖向M型钢凹形的截面形状结合配套的方钢管通过连接件固定形成连接,以实现相邻墙板间的水平连接;墙板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利用横向M型钢凹形的截面形状结合配套的连接件通过花篮螺丝固定形成连接,以实现墙板与楼板间的竖向连接;方钢管截面为矩形或鼓形或哑铃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楼板为预制的复合板,楼板的一个标准模块为:
四根相互垂直的轻钢桁架梁(109)在相交处通过方头连接件(101)连接组成楼板(1)的外框架;方头连接件(101)分别位于外框架的角部,其主体为柱形结构,其与轻钢桁架梁配合的立面上突出设有夹持轻钢桁架梁两侧的侧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轻钢桁架梁(109)的四周采用上、下弦杆(102),弦杆(102)中间带有凹形槽,凹形槽用于通过方钢管实现楼板与墙板的竖向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轻钢桁架梁(109)由竖腹杆(103)、斜腹杆(108)连接而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轻钢桁架梁(109)的四周采用上、下M型弦杆(102),M型弦杆为截面为M型结构且中间带有凹形槽,凹形槽中以1.2m的模数开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次梁(104)、压型钢板(105),次梁(104)沿外框架的横向以1.2模数布置,压型钢板(105)平铺在次梁(104)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次梁(104)、压型钢板(105),次梁(104)沿外框架的横向以1.2模数布置,压型钢板(105)平铺在次梁(104)上,在压型钢板(105)上铺满钢丝网(106)并浇筑发泡混凝土(107);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楼板(1)靠建筑外围布置时,最外侧的轻钢桁架梁(109)的表面附有外维护板(206),外维护板(206)为GRC板或舒乐板或水泥纤维板或硅酸钙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弦杆(102)的断面为M型或帽型或C型或哑铃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墙板(2)间的水平连接由竖向M型钢(202)与方钢管(3)从侧向连接组成;楼板(1)与墙板(2)间的竖向连接由横向M型钢(201)、 弦杆(102)、方钢管(3)从侧向连接;方钢管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鼓形或哑铃型或C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楼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两个楼板(1)接缝之间与一个墙板(2)通过几字型连接件(214)进行连接,几字型连接件(214)的凸起与墙板的M型钢的凹槽通过花篮螺丝固定,几字型连接件的脚部分别伸入两个楼板的弦杆的凹槽内并通过花篮螺丝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轻钢框架、轻钢桁架梁(109)、方钢管(3)均为冷弯镀锌钢材,其壁厚为0.8~3mm。
本实用新型的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工厂按尺寸下料好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中的方头连接件(101)、M型弦杆(102)、竖腹杆(103)、次梁(104)、压型钢板(105)、钢丝网(106)、发泡混凝土(107)、斜腹杆(108)、轻钢桁架梁(109)、横向M型钢(201)、竖向M型钢(202)、斜撑(203)、夹心保温层(204)、竖向C型钢(205)、外维护板(206)、隔热层(207)、自攻螺钉(208)、C型连接件(209)、花篮螺丝(210)、方钢柱(211)、方钢管(3)。
其次,在工厂流水线上预制楼板(1),根据附图2将四根相互垂直的轻钢桁架梁(109)与方头连接件(101)通过自攻螺钉(208)连接组成楼板(1)的外框架;次梁(104)沿外框架的横向以1.2模数布置,压型钢板(105)平铺在次梁(104)上并用自攻螺钉(208)连接,在压型钢板(105)上铺满钢丝网(106)并浇筑发泡混凝土(107),完成如附图2所示的楼板(1)的制作。
再次,在工厂流水线上预制墙板(2),制作由横向M型钢(201)、竖向M型钢(202)、斜撑(203)、竖向C型钢(205)、C型连接件(209)通过自攻螺钉(208)连接组成一字型轻钢框架;制作由横向M型钢(201)、竖向M型钢(202)、斜撑(203)、方钢柱(211)、C型连接件(209)通过自攻螺钉(208)连接组成L型轻钢框架,制作由横向M型钢(201)、竖向M型钢(202)、斜撑(203)、方钢柱(211)、C型连接件(209)通过自攻螺钉(208)连接组成T型轻钢框架;花篮螺丝(210)作为墙板(2)的竖向连接件直接拧入横向M型钢(201)中;夹心保温层(204)作为保温材料填入上述轻钢框架中,隔热层(207)用高强胶与夹心保温层(204)粘接,外维护板(206)与上述轻钢框架通过自攻螺钉(208)连接,完成如附图所示的一字型墙板、L型墙板、T型墙板、十字型墙板的制作。楼板与墙板之间的工 序可以互换或者并行。
在现场施工时,各墙板(2)间的水平连接为将竖向M型钢(202)与方钢管(3)通过自攻螺钉(208)从侧向连接实现;楼板(1)与墙板(2)间的竖向连接为由横向M型钢(201)、M型弦杆(102)、方钢管(3)通过自攻螺钉(208)从侧向连接与花篮螺丝(210)在桁架中竖向连接的组合连接方式实现。
通过楼板(1)、墙板(2)、墙板(2)间的水平连接、楼板(1)与墙板(2)间的竖向连接组成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
上述DGC板式装配房屋体系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连续条形基础施工,预埋好花篮螺丝,将方钢管按设计沿墙体中线顺序套入花篮螺丝;
2、吊装楼板作为底板,使楼板下部M型弦杆卡入方钢管中,从楼板侧面用自攻螺钉拧入,将方钢管与楼板轻钢桁架梁中M型弦杆连接固定,完成底板的安装;
3、将方钢管按设计方案沿墙体中线安装在楼板轻钢桁架梁上部M型弦杆上,并从侧面拧入自攻螺钉固定,完成方钢管与楼板桁架梁的连接;
4、将预制好的墙板按L型墙板、T型墙板、一般墙板的顺序依次吊装就位,并使其墙板下侧的横向M型钢卡入方钢管中,从墙体侧面用自攻螺钉拧入,将方钢管与墙板中横向M型钢连接固定;同时墙板下侧花篮螺丝通过方钢管穿入楼板桁架梁中,在桁架梁中用套筒将墙板下侧花篮螺丝与基础中预埋好花篮螺丝相连,完成墙板与楼板的竖向连接;
5、墙板与墙板之间顺序安装时,先将方钢管的短边侧卡入墙板侧边竖向M型钢中,从侧边向内拧入自攻螺丝,再安装下一块墙板,并使方钢管另一半外露的部分卡入墙板侧边竖向M型钢中,从侧面拧入自攻螺丝,完成墙板间的水平连接;
6、将方钢管按设计沿墙体中线套入墙板上部竖向M型钢及花篮螺丝中,从侧边向内拧入自攻螺丝,将方钢管与墙体上部固定;
7、吊装楼板,使已经安装在墙板顶部的方钢管卡入楼板桁架梁下部的M型弦杆中,同时花篮螺丝也插入了桁架梁中,用自攻螺丝从侧向将方钢管与M型弦杆连接固定;
8、重复步骤3-7,可以实现多层结构的建造。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依然可以对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案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