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48238U -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48238U
CN206648238U CN201621413355.4U CN201621413355U CN206648238U CN 206648238 U CN206648238 U CN 206648238U CN 201621413355 U CN201621413355 U CN 201621413355U CN 206648238 U CN206648238 U CN 206648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ower tube
computer room
tower
ventil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133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冰
昝建民
徐琳
李海良
张方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133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48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48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48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包括:机房、塔管和设置在机房与塔管之间的通风道,机房上设置有与进风管连接的进风口,塔管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塔管与底座之间密封连接,塔管侧壁的部分管壁采用密封结构,利用烟囱效应原理,使机房内的热空气可以通过通风管进入塔管,并在塔管中上行排出,从而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循环,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能够大大减少空调运行时间,节省电能,降低基站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塔基站,尤其是涉及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背景技术
在通信基站中,为了保证机房内的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对机房的温度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空调对机房内进行降温处理,使机房内的温度达到通信设备的稳定工作温度(一般在25摄氏度)。因此,基站的电费开支已经成为基站运维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基站机房内使用空调的用电费用约占整个基站电费支出的54%。一般20平方米左右的机房采用额定制冷量为7200W的空调,平均每小时耗电3度左右,而室外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时,机房内设备产生的热量较多,一般情况下机房温度会达到35摄氏度以上,机房空调基本上需一直运转,每天耗电72度左右,按照每度0.76元计算,每天电费54.72元,每月1640元左右,运营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需要长时间开启空调维持机房内的温度,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解决基站机房内空调运行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包括:包括:机房、塔管和设置在所述机房与塔管之间的通风道,所述机房上设置有与进风管连接的进风口,所述塔管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塔管与底座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塔管的侧壁的部分管壁采用密封结构。
可选地,所述塔管的侧壁为靠近底座的塔管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能够拆卸的空气过滤片。
可选地,所述空气过滤片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管的室内风口和室外风口。
可选地,所述进风管为S型,所述进风管为直径90~150mm的钢管,所述进风管的埋深为50~100cm。
可选地,所述通风道由设置在所述机房与塔管之间的通风管组成,所述通风管连接所述机房的一端高于连接所述塔管的一端,用于防止雨水沿着塔管内壁倒灌入机房。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防火阀,所述防火阀在失火时自动关闭所述通风管。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风管均为直径90~120mm的 PVC管。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凸出所述塔管内部3~10c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塔基站,包括上述的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利用烟囱效应原理,在机房和塔管之间通过通风道相连,使机房内的热空气可以通过通风管进入塔管,并在塔管中顺利上行排出,从而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循环,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能够大大减少空调运行时间,节省电能,降低基站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进风管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房;2、塔管;3、进风管;4、通风管;5、空气过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包括:机房1、塔管2 和通风道,机房1设置有进风口,塔管2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塔管与底座采用密封连接,塔管侧壁的部分管壁采用密封结构,也可以是靠近底座的塔管侧壁采用密封结构,本实施例中,靠近底座的塔管侧壁包括塔管最高一节以下的每一节塔管侧壁,塔管侧壁密封的高度会影响到抽风的风量。
其中,机房1的进风口与通风道的风口距离尽可能远,例如通风道的风口位于机房1的左上角,则进风口在机房1的右下角,这样可以让空气在机房1 内尽可能充分地流通,避免气流形成短路。
本实施例中,利用烟囱效应原理,在机房1和塔管2之间通过通风道相连,使机房1内的热空气可以通过通风管进入塔管2,并在塔管2中顺利上行排出,从而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循环,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
上述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烟囱效应的产生,在有共享中庭、竖向通风(排烟)风道、楼梯间等具有类似烟囱特征,即从底部到顶部具有通畅空间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水塔)中,空气(包括烟气)靠密度差的作用,沿着通道很快进行扩散或排出建筑物的现象。烟囱效应的强度与烟囱的高度、户内及户外温度差距以及户内外空气流通的程度有关。
最常见的烟囱效应是火炉、锅炉运作时,产生的热空气随著烟囱向上升,在烟囱的顶部离开。因为烟囱中的热空气散溢而造成的气流(Draft),将户外的空气抽入填补,令火炉的火更猛烈。烟囱效应也可以是逆向的。当户内的温度较户外为低(例如夏天使用空调时),气流可以在烟囱内向下流动,将户外空气从烟囱抽入室内。因机房内放置的为发热设备,产生的热空气高于室外温度,故通过烟囱效应将室内的热空气抽出,同时将室外的冷空气抽入。
烟囱抽力计算公式为:h=H(γ)
其中,H为烟囱的高度,H愈大,也即烟囱愈高,抽力愈大;H愈小,也即烟囱愈低,抽力愈小。γ为烟囱外空气的密度,γ为烟囱内烟气的密度,由公式可知,在H、γ不变的情况下,γ愈大,亦即外界空气温度愈低、密度愈大。同一个烟囱,在闸板开度一样的情况下,冬天的抽力比夏天大,晚上的抽力比白天大,这是因为冬天、晚上外界空气的温度比夏天、白天低,γ比较大。同时,在H、γ不变的情况下,γ愈大,亦即烟气温度愈低、密度愈大,抽力愈小;γ愈小,亦即烟气温度愈高,抽力愈大。
目前,单管塔一体化基站为通信塔基站中一种重要的基站类型,因为单管塔高度一般为30-50米,且内部为中空设计,从底部到顶部具有流畅的流通空间,形成一个天然的烟囱。
本实施例中,将现网铁塔的底座进行封堵,防止漏气,同时将塔管最高一节以下的每节原本预留的孔进行密封,以提高烟囱高度,提高抽风的风量,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塔管的密封高度。
本实施例中,通风道由设置在机房1与塔管2之间的通风管4组成,其中,通风管4连接机房1的一端高于通风管4连接塔管2的一端,通风管4与塔管 2连接的一端凸出塔管2内部3~10cm,用于防止雨水沿着塔管2内壁经通风管4倒灌入机房,达到防水的目的。通风管4两端的高度差以5cm为佳。
本实施例中,通风管4可以由两根直径为90-120mm的PVC管构成,可以增加通风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通风管4内设置有防火阀,当机房1意外失火时,排出空气的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自动关闭通风管4,以防止烟囱效应加剧火势的漫延。
参见图2,机房1的进风口上连接有进风管3,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管3进入机房1。进风管3的一部分埋在地下,空气通过埋于地下的进风管3进入机房1内,利用大地的热容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而降低进入机房1内空气的温度,使得进风口输入的空气温度较低,提高冷却效率。
本实施例中,进风管3上设有可拆卸的空气过滤片5,能够进行拆除清洗,空气过滤片5一方面用于过滤灰尘,一方面用于防鼠防虫。空气过滤片5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在进风管3的室内风口和室外风口上各设置一个,达到双重过滤的效果。空气过滤片5可以利用旧空调室内机的滤网制作,以节约成本,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空气过滤片的数量与材料。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进风管3呈S形,使空气接触地面的时间和面积增加,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进风管3可以由直径为90~150mm的钢管制成,利用钢的热良导性使空气与大地之间更高效地换热。进风管3的埋深优选50~100cm,在尽量减少施工量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进风管的具体结构与尺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塔管形成天然的烟囱,机房内的热空气通过机房和塔管之间的通风道进入到塔管,并上行排出,从而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循环,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从而在大部分时间无需启动空调,节省了能源,降低了通信塔基站的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合大部分单管塔机房基站。目前,现网一体化基站较多,也可延伸至单管塔或三管塔土建机房的基站。
下面以某通信基站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该基站具有40米的单管塔和12平方米集装箱机房,在通风系统改造前,每年空调的开启时间在7个月(3~9月)以上,一年空调电费约8426.88元。
该基站进行改造时,通风道的风口选择在馈线窗左侧或右侧100mm处,距离地面2200mm处,开孔直径为110mm,倾斜角度20度,内高外低。
机房的进风口选择通风道的风口对角的位置,距离机房地面高度700mm。进风口焊接S型钢管(即进风管),钢管直径110mm,埋深60cm,进风管的室外风口和室内风口中增加空气过滤片。
通风道的风口通过对应单管塔进线孔的位置在机房墙壁开孔,使用两根直径110mm的PVC管(即通风管)与铁塔进线口进行连接,通风管在机房侧的高度高于进入铁塔位置的高度50mm,通风管在铁塔侧的塔体内部凸出50mm,防止雨水顺着塔壁内侧倒灌入机房,达到防水的目的。
对现网铁塔底座进行封堵,防止漏气,同时将单塔最高一节以下每节原本预留的孔进行密封,提高烟囱高度,提升抽风的风量。
在通风管内增加防火阀,当机房意外失火时,排出空气的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防火阀自动关闭通风管的风口。
经上述改造后,经过实地测试,两个直径110mm通风管的风口风速在室外无风的情况下,达到2.6米/秒,能够有效抽掉机房内的热空气,使室外的冷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使机房室内外温差基本一致。改造后的单管塔基站,每年的空调开启时间只需要3个月左右(7~9月份),一年空调电费约3611.52 元,可见改造后每年可节约电费5000元左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系统利用烟囱效应原理,使得机房内的热空气通过通风道进入到塔管后能顺利上行排出,实现通信塔基站的自通风,有效减少空调运行时间,降低运行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房、塔管和设置在所述机房与塔管之间的通风道,所述机房上设置有与进风管连接的进风口,所述塔管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塔管与底座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塔管的侧壁的部分管壁采用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管的侧壁为靠近底座的塔管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能够拆卸的空气过滤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片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管的室内风口和室外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为S型,所述进风管为直径90~150mm的钢管,所述进风管的埋深为50~10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由设置在所述机房与塔管之间的通风管组成,所述通风管连接所述机房的一端高于连接所述塔管的一端,用于防止雨水沿着塔管内壁倒灌入机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防火阀,所述防火阀在失火时自动关闭所述通风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风管均为直径90~120mm的PVC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凸出所述塔管内部3~10cm。
10.一种通信塔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
CN201621413355.4U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Active CN206648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3355.4U CN206648238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3355.4U CN206648238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48238U true CN206648238U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8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13355.4U Active CN206648238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482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0658A (zh) * 2018-01-11 2018-04-20 张家口绿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居民用无动力简易恒温换气系统
CN108442750A (zh) * 2018-05-21 2018-08-24 衡水科航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塔房
CN110553329A (zh) * 2019-09-23 2019-12-10 浙江理工大学 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0658A (zh) * 2018-01-11 2018-04-20 张家口绿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居民用无动力简易恒温换气系统
CN108442750A (zh) * 2018-05-21 2018-08-24 衡水科航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塔房
CN110553329A (zh) * 2019-09-23 2019-12-10 浙江理工大学 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3040U (zh) 一种自动捕风型太阳能烟囱系统
CN206648238U (zh) 一种通信塔基站的通风系统及通信塔基站
CN207279860U (zh) 一种建筑外墙降温系统
JP2009127921A (ja) 採冷システム
CN109038303A (zh) 一种主变压器室复合通风降温系统
CN110311321A (zh) 一种智能紧凑型通风地埋式变电站
JP5945127B2 (ja) 建物
CN205583464U (zh) 一种户外两端降温配电柜
KR101385936B1 (ko) 지열을 이용한 실내의 공조 시스템
CN205935295U (zh) 一种循环自加热式保温墙
JP2008095991A (ja) 地熱採熱冷暖房システム
CN107120774A (zh) 一种用于住宅建筑的进风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KR102592130B1 (ko) 역풍방지 후드캡
CN211948683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节能活动房
CN201118127Y (zh) 装配式户外变电站箱体
CN105953291B (zh) 利用工业厂房外围护结构的太阳能辐射热供暖及通风系统
CN206829557U (zh) 一种地下室用高效通风管道组
CN201416975Y (zh) 房屋自然通风装置
JP3848652B2 (ja) ソーラーシステムハウス
CN202359797U (zh) 热压引射式排风管道
CN207561076U (zh) 动物圈舍出风机构
CN102912942B (zh) 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
CN206073209U (zh) 移动燃气供热中心站
CN205536362U (zh) 减少热压作用的进风系统
CN203660348U (zh) 一种资源节约型自然通风配电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