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41950U -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41950U
CN206641950U CN201621364359.8U CN201621364359U CN206641950U CN 206641950 U CN206641950 U CN 206641950U CN 201621364359 U CN201621364359 U CN 201621364359U CN 206641950 U CN206641950 U CN 206641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ic bladder
autologous
small intestine
chamber
connec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43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维堂
孙振强
刘金波
周全博
王贵宪
孙献涛
连玉贵
李震
宋军民
吴长才
张志永
徐纪中
杨超
常远
张炜
苏锦松
白杨
李国宾
谷晓明
王时俊
夏坤琨
谢巍
丁杨清
林素红
杨帅玺
王福琪
朱浩
万天琪
马帅
李海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13643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41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41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4195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包括穿装在小肠中的自体回输装置,自体回输装置包括弹性材料制作的管体,管体靠近两端的外圆周上均固定套装有防脱气囊,管体的内管壁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固定在内管壁上的环形的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之间均设有单向阀;第一弹性囊中均穿装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一弹性囊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一支管;第二弹性囊中均穿装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二弹性囊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二支管。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能回收经近端小肠造瘘口丢失的小肠液,包括消化液和营养物质;促使远端小肠及结直肠尽早恢复功能,降低肠腺体的萎缩。

Description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肠造瘘术后肠道人工辅助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外伤、术中操作致小肠破损,并发弥漫性腹膜炎,难以行I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为挽救生命等治疗性需要,行空肠双腔造瘘手术,若后续造瘘还纳,一般为术后3个月以上。小肠作为消化道中非常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份,小肠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然而,在此期间,患者尽管能够进食,但所进食物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及多种消化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等)经小肠造瘘口流失。因此,造瘘口常流出大量小肠内容物,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造瘘口腐蚀性皮炎等,同时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此外,直肠癌保肛手术,为预防吻合口漏而行回肠双腔造瘘,同样术后一般需3月以上造瘘还纳。在此期间,造瘘口以下肠管腺体易产生废用性萎缩。
显然,如何使经小肠造瘘口丢失的消化液及营养物回输,远端肠管功能尽早恢复,降低肠腺体的废用性萎缩等,显得尤为重要,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模拟小肠自动蠕动进行传输功能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包括穿装在小肠中的自体回输装置,自体回输装置包括弹性材料制作的管体,管体靠近两端的外圆周上均固定套装有防脱气囊,管体的内管壁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固定在内管壁上的环形的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之间均设有单向阀;第一弹性囊中均穿装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一弹性囊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一支管;第二弹性囊中均穿装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二弹性囊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二支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固定在管体的内管壁上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孔中固定安装有圆形篦板,圆形篦板的圆形出设有通孔,通孔中穿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连接有圆形压板,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头和圆形篦板之间的拉杆的外圆周上套装有弹簧;圆形篦板包括外圆环和与外圆环同心的内圆环,外圆环和内圆环通过扇形支撑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头为锁紧螺母,拉杆设有与锁紧螺母匹配的螺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体为橡胶管,防脱气囊、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均为橡胶材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塑料管;环形凸台、圆形篦板、为拉杆、圆形压板、弹簧和连接头均为塑料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外端均连接至管束,管束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PLC控制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管束的进口连接,空气压缩机PLC控制装置向空气压缩机输出控制指令。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包括高速输出泵、储液装置及液体PLC控制装置,高速输出泵的出液口与管束的进口连接,储液装置的出液口与高速输出泵的进液口连接,液体PLC控制装置向高速输出泵输出控制指令。
一种基于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患者小肠蠕动频率;
2)、将组成管束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另一端连接动力输出装置;
3)、通过设置在管束上的空压机PLC控制装置或液体PLC控制装置控制单位时间内空压机或高速输出泵向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内输出的气体量或液体量,观察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向管体的内腔的变形程度;
4)、调试结束后,将管体两端分别插入小肠造口两端的小肠输入襟和小肠输出襟,通过防脱气囊注气管向防脱气囊内充气,使防脱气囊的外壁支撑住小肠的内壁;在小肠的蠕动作用下,小肠输入襟内的物质穿过单向阀的圆形篦板的扇形孔,冲向圆形压板,弹簧被压缩,圆形压板与环形凸台脱离,物质从圆形压板和管体的内壁之间进入第一弹性囊的内圈中;此时动力输出装置开始向第一弹性囊输入气体或液体;在气体或液体产生的压力情况下,第一弹性囊受压变形,将进入第一弹性囊内的物质通过设置在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之间的单向阀进入第二弹性囊;然后动力输出装置开始向第二弹性囊输入气体或液体的同时将第二弹性囊中的气体或者液体抽取出来;
5)、当完成步骤4)的工作后,此时动力输出装置同时实现分别对第一弹性囊或第二弹性囊内的气体或液体进行抽取和输入;按照步骤1)检测的患者小肠蠕动频率对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进行反复交替性的抽取和输入,将自体回输装置内的物质输送到小肠输出襟,最终实现了人造装置模拟小肠蠕动频率进行小肠双腔造瘘肠液自体回输。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进行反复交替性的抽取和输入的频率为每分钟五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能回收经近端小肠造瘘口丢失的肠内容物,包括消化液和营养物质;(2)促使造瘘口远端肠管功能尽早恢复,降低肠腺体的萎缩。(3)减少造瘘口腐蚀性皮炎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提高;(4)患者正常饮食习惯逐渐恢复,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5)患者精神心理压力减轻;(6)有利于其他治疗的实施;(7)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取直后的全剖视图;
图5是图4的K放大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圆形篦板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连接形式的全剖视图;
图中:A为胃,B为小肠输入襟,C为自体回输装置,D为小肠输出襟、E为皮肤,F为动力输出装置;1为管体,2为第一弹性囊,3为第二弹性囊,4为第一连接管,5为第二连接管,6为高速输出泵,7为管束,8为储液装置,9为空气压缩机,10为空气压缩机PLC控制装置,11为液体PLC控制装置,12为防脱气囊注气管,13为防脱气囊,14为环形凸台,15为圆形篦板,16为拉杆,17为圆形压板,18为弹簧,19为连接头;41为第一支管,51为第二支管,151为外圆环,152为扇形支撑板,153为内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和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实施例一:参见图3-6,一种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包括穿装在小肠中的自体回输装置C,自体回输装置C包括弹性材料制作的管体1,管体1靠近两端的外圆周上均固定套装有防脱气囊13,管体1的内管壁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固定在内管壁上的环形的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之间均设有单向阀;第一弹性囊2中均穿装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位于第一弹性囊2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一支管41;第二弹性囊3中均穿装有第二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5位于第二弹性囊3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二支管51。单向阀包括固定在管体1的内管壁上的环形凸台14,环形凸台14的内孔中固定安装有圆形篦板15,圆形篦板15包括外圆环151和与外圆环同心的内圆环153,外圆环151和内圆环153通过扇形支撑板152连接。内圆环153的内部设有通孔,通孔中穿装有拉杆16,拉杆16的一端连接有圆形压板17,拉杆16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19。连接头19和圆形篦板15之间的拉杆16的外圆周上套装有弹簧18。连接头19为锁紧螺母,拉杆16设有与锁紧螺母匹配的螺杆。管体1为橡胶管,防脱气囊13、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均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弹性好,易于获得。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均为塑料管,环形凸台14、圆形篦板15、为拉杆16、圆形压板17、弹簧18和连接头19均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适合工作在酸性环境,材质轻,使用寿命长。
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的外端均连接至管束7,管束7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装置F。动力输出装置F包括空气压缩机PLC控制装置10和空气压缩机9,空气压缩机9的出气口与管束7的进口连接,空气压缩机PLC控制装置10向空气压缩机9输出控制指令。
实施例二:一种基于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患者小肠蠕动频率;
2)、将组成管束7的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另一端连接动力输出装置F;
3)、通过设置在管束7上的空压机PLC控制装置控制单位时间内空压机向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内输出的气体量,观察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向管体1的内腔的变形程度;
4)、调试结束后,将管体1两端分别插入小肠造口两端的小肠输入襟B和小肠输出襟D,通过防脱气囊注气管12向防脱气囊13内充气,使防脱气囊13的外壁支撑住小肠的内壁(参见图2);在小肠的蠕动作用下,小肠输入襟B内的物质穿过单向阀的圆形篦板15的扇形孔,冲向圆形压板17,弹簧18被压缩,圆形压板17与环形凸台14脱离,物质从圆形压板17和管体1的内壁之间进入第一弹性囊2的内圈中(参见图7);此时动力输出装置F开始向第一弹性囊2输入气体;在气体产生的压力情况下,第一弹性囊2受压变形,将进入第一弹性囊2内的物质通过设置在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之间的单向阀进入第二弹性囊3(参见图8);然后动力输出装置F开始向第二弹性囊3输入气体的同时将第二弹性囊3中的气体抽取出来(参见图9);
5)、当完成步骤4)的工作后,此时动力输出装置F同时实现分别对第一弹性囊2或第二弹性囊3内的气体进行抽取和输入;按照步骤1)检测的患者小肠蠕动频率对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进行反复交替性的抽取和输入,将自体回输装置C内的物质输送到小肠输出襟D,最终实现了人造装置模拟小肠蠕动频率进行小肠双腔造瘘肠液自体回输。
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进行反复交替性的抽取和输入的频率为每分钟五次,该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实施例三:参见图1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动力输出装置F包括高速输出泵6、储液装置8及液体PLC控制装置11,高速输出泵6的出液口与管束7的进口连接,储液装置8的出液口与高速输出泵6的进液口连接,液体PLC控制装置11向高速输出泵6输出控制指令。
实施例四:一种基于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患者小肠蠕动频率;
2)、将组成管束7的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另一端连接动力输出装置F;
3)、通过设置在管束7上的液体PLC控制装置11控制单位时间内高速输出泵6向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内输出的液体量,观察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向管体1的内腔的变形程度;
4)、调试结束后,将管体1两端分别插入小肠造口两端的小肠输入襟B和小肠输出襟D,通过防脱气囊注气管12向防脱气囊13内充气,使防脱气囊13的外壁支撑住小肠的内壁;在小肠的蠕动作用下,小肠输入襟B内的物质穿过单向阀的圆形篦板15的扇形孔,冲向圆形压板17,弹簧18被压缩,圆形压板17与环形凸台14脱离,物质从圆形压板17和管体1的内壁之间进入第一弹性囊2的内圈中;此时动力输出装置F开始向第一弹性囊2输入液体;在液体产生的压力情况下,第一弹性囊2受压变形,将进入第一弹性囊2内的物质通过设置在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之间的单向阀进入第二弹性囊3;然后动力输出装置F开始向第二弹性囊3输入液体的同时将第二弹性囊3中的者液体抽取出来;
5)、当完成步骤4)的工作后,此时动力输出装置F同时实现分别对第一弹性囊2或第二弹性囊3内的液体进行抽取和输入;按照步骤1)检测的患者小肠蠕动频率对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进行反复交替性的抽取和输入,将自体回输装置C内的物质输送到小肠输处襟,最终实现了人造装置模拟小肠蠕动频率进行小肠双腔造瘘肠内容物自体回输。
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进行反复交替性的抽取和输入的频率为每分钟五次,该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1)由于外伤、术中操作致小肠破损,并发生弥漫性腹膜炎,难以行I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为挽救生命等治疗性需要,行空肠双腔造瘘手术,一般术后两周可用此装置,回输小肠消化液及营养物质,减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造瘘口腐蚀性皮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直肠癌保肛手术,为预防吻合口漏而行回肠双腔造瘘,两周后可根据造瘘口稀便情况,间断性利用此装置,减少造瘘口以下肠管腺体废用性萎缩,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自体回输经小肠造瘘口丢失的肠内容物,包括消化液和营养物质。(2)促使造瘘口之下的小肠及结直肠功能尽早恢复,降低肠腺体的废用性萎缩。(3)提高生活质量。小肠双腔造瘘术后,患者饮食后,食物尚未完全消化及吸收,尤其多数水分仍未被吸收,直接经造瘘口排出,导致每天多次的稀便排出,带有大量的消化液,易腐蚀造瘘口皮肤,形成皮炎、溃疡,同时也给造瘘护理带来困扰。用此回输装置,可减轻繁琐的小肠造瘘护理。(4)患者正常饮食习惯逐渐恢复,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5)减轻患者精神心理压力。正常饮食、正常排便,让患者心理焦虑的压力降低,更有信心接受“小肠造瘘还纳术”。(6)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实施。利用此装置后,患者通过肠内营养保证营养、精神心理压力减轻,不耽误患者后续的肿瘤相关治疗,如辅助化疗等。(7)减少患者的住院经济压力。患者小肠造瘘后营养经造瘘口大量丢失,不免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利用此装置,可尽快恢复营养状态,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经济压力。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装在小肠中的自体回输装置,自体回输装置包括弹性材料制作的管体,管体靠近两端的外圆周上均固定套装有防脱气囊,管体的内管壁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固定在内管壁上的环形的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之间均设有单向阀;第一弹性囊中均穿装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一弹性囊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一支管;第二弹性囊中均穿装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二弹性囊的腔室内均设有第二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固定在管体的内管壁上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孔中固定安装有圆形篦板,圆形篦板的圆形出设有通孔,通孔中穿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连接有圆形压板,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头和圆形篦板之间的拉杆的外圆周上套装有弹簧;圆形篦板包括外圆环和与外圆环同心的内圆环,外圆环和内圆环通过扇形支撑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头为锁紧螺母,拉杆设有与锁紧螺母匹配的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为橡胶管,防脱气囊、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均为橡胶材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塑料管;环形凸台、圆形篦板、为拉杆、圆形压板、弹簧和连接头均为塑料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外端均连接至管束,管束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PLC控制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管束的进口连接,空气压缩机PLC控制装置向空气压缩机输出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包括高速输出泵、储液装置及液体PLC控制装置,高速输出泵的出液口与管束的进口连接,储液装置的出液口与高速输出泵的进液口连接,液体PLC控制装置向高速输出泵输出控制指令。
CN201621364359.8U 2016-12-13 2016-12-13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41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4359.8U CN206641950U (zh) 2016-12-13 2016-12-13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4359.8U CN206641950U (zh) 2016-12-13 2016-12-13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41950U true CN206641950U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8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435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41950U (zh) 2016-12-13 2016-12-13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419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3834A (zh) * 2016-12-13 2017-03-08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3834A (zh) * 2016-12-13 2017-03-08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984A (zh) 组合肠胃给喂和吸出的方法
CN206641950U (zh)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
CN106473834B (zh) 小肠双腔造瘘术后肠内容物自体回输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7768796U (zh) 一种带过滤装置的肠液回输造口袋
CN203898756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消化内科进食装置
CN203001527U (zh) 肠胃清洗减压器
CN208541679U (zh) 智能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
CN108992354A (zh) 一种消化内科用简易流质食物供给设备
CN204864276U (zh) 一种智能恒温灌肠器
CN209611832U (zh) 一种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
CN209237002U (zh) 一种护理用胃肠造口灌肠辅助装置
CN110152081A (zh) 一种消化道引流用回输装置
CN203954224U (zh) 一种消化内科流食装置
CN107537089A (zh) 智能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
CN208741721U (zh) 一种用于消化科的胃管装置
CN208799575U (zh) 可暂存消化液的采集与回输装置
CN205964672U (zh) 一种胃减压联合空肠营养球囊导管
CN218572532U (zh) 一种促进消化道瘘愈合的装置
CN204745314U (zh) 一种胃肠减压装置
CN211410324U (zh) 一种消化道引流用回输装置
CN204840453U (zh) 一种医用全自动洗肠机
CN201333189Y (zh) 防脱落胃管
CN107252503A (zh) 一种多功能可视化胃肠减压器
CN204016945U (zh) 一体式可调节胃减压肠营养管
CN204745151U (zh) 一种自动测压灌肠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