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41890U -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41890U
CN206641890U CN201620994625.9U CN201620994625U CN206641890U CN 206641890 U CN206641890 U CN 206641890U CN 201620994625 U CN201620994625 U CN 201620994625U CN 206641890 U CN206641890 U CN 206641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grab
housing
integral type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46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翌
陈望东
郭毅
林江
叶艳平
章敏
杨辉
孙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46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41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41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41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包括壳体及连接于所述壳体近端的旋钮,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旋钮具有第二配合部,当所述旋钮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旋钮始终不脱离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且旋钮始终不脱离壳体,可便于操作及可提高器械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背景技术
包皮过长、包茎是男性常见的生殖问题。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垢,若不及时清洁,会导致龟头包皮炎症及阴茎炎,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且增加性伴患宫颈炎症及宫颈癌的机会,同时,也可能会引起阴茎癌、引发不育、早泄等各种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生殖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皮环切手术就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有效方法。近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男性包皮环切术不仅对降低阴茎皮肤感染、尿道感染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降低成年男性的龟头炎等的发生率,降低其配偶的阴道感染、宫颈癌的发病率,甚至对预防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及生殖系统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包皮过长可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一般情况下,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一龟头座,在手术过程中,可先将龟头置于龟头座的龟头腔内,再将待切割包皮朝向龟头座的近端拉伸并固定,从而实施后续的切割缝合操作。
包皮环切吻合器还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近端的旋钮及连接所述旋钮及龟头座的丝杆,当所述旋钮相对所述丝杆转动时,所述丝杆带动所述龟头座轴向运动,同时,所述旋钮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现有技术中,旋钮与壳体为分离式结构,当需要使用时,才将旋钮及壳体装配到一起,且装配到一起后两者仍较易相互分离。
上述结构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包皮环切吻合器的使用过程比较复杂;另一方面,旋钮为体积较小的部件,容易丢失;再一方面,旋钮在转动过程中容易脱离壳体而影响龟头座的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包括壳体及连接于所述壳体近端的旋钮,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旋钮具有第二配合部,当所述旋钮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旋钮始终不脱离所述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至少一卡钩,所述卡钩限位于所述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至少由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凸伸的凸缘及壳体部分内表面形成,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壳体的近端,所述卡钩活动设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凸缘限制所述卡钩脱离所述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钮包括旋钮本体、位于所述旋钮本体远端的连接部及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端的所述卡钩,所述卡钩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凸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卡钩相对所述卡槽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缘的近端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旋钮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接触面连接,当所述卡钩运动至最远端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干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连接块,所述若干连接块围成中空环状,至少一连接块的远端设有所述卡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至少设有所述卡钩的连接块具有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连接块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块及两个第二连接块,两个第一连接块不相邻,且两个第一连接块的远端均设有所述卡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连接部的周长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宽度。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
如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
龟头座;以及
丝杆,其用于连接所述龟头座及所述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吻合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且旋钮始终不脱离壳体,可便于操作及可提高器械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剖视图;
图4是图3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旋钮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主视图;
图7是图6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旋钮与丝杆配合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旋钮第二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包皮环切吻合器为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吻合器做具体的阐释,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艺精神可以被替换地利用到其它形式的吻合器上。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包皮环切吻合器用于将多个缝合钉施加到人体的生理组织(这里指包皮)上,同时相应的对多余的生理组织实施切割。
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未标示)、钉仓组件40及可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龟头座20。
吻合器本体包括壳体10以及枢轴连接所述壳体10的击发把手30。
龟头座20位于壳体10的远端,龟头座20与壳体10之间可相互靠近或相互分离运动。
钉仓组件40位于壳体10的远端,且钉仓组件40的远端设有钉仓罩70以保护钉仓组件40,钉仓罩70在包皮环切吻合器进行操作时取下。
所述钉仓组件40包括钉仓41、钉筒42、推钉片43、切刀44以及砧组件 45,其中,砧组件45位于龟头座20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切刀44呈中空环状,切刀44可以是圆环形切刀,也可以是近似圆环形切刀,例如为椭圆环形切刀等。
所述钉筒42的远端呈中空环状,且所述钉筒42连接所述壳体10的远端,所述钉筒42可拆装地连接所述钉仓41,所述钉仓41为环形钉仓。
同样的,钉筒42的远端可以是圆环形结构、椭圆环形结构等,钉仓41可以是圆环形钉仓、椭圆环形钉仓等。
钉筒42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可视窗421,以便于观测包皮环切吻合器的操作过程。
所述推钉片43设置于钉筒42中,切刀44安装于推钉片43中,钉仓41设置于推钉片43远端。
所述钉仓41在其端面上设有与推钉片43配合的若干出钉口(未标示),若干缝合钉(未标示)分别位于若干出钉口处。
所述砧组件45包括配合缝合钉的钉砧451以及配合所述切刀44的刀砧 452,所述钉砧451为环形钉砧,所述刀砧452为环形刀砧。
同样的,钉砧451可以是圆环形钉砧、椭圆环形钉砧等,刀砧452可以是圆环形刀砧、椭圆环形刀砧等。
在钉仓41及砧组件45之间还可设置有至少一辅片90,所述辅片90与缝合钉配合使用。所述辅片90可以降低术后勃起的疼痛,减小水肿,且可辅助止血。
所述龟头座20还包括用于容纳龟头的龟头腔21及位于龟头腔21近端的砧轴22。
其中,龟头腔21开口处形成一环状边缘(未标示),所述环形边缘的近端形成有环形空腔(未标示),所述刀砧452及所述钉砧451位于所述环形空腔内。
当然,也可以是龟头腔21环形边缘的近端形成一砧组件安装面(未标示),所述刀砧452及所述钉砧451设置于所述砧组件安装面上。
同样的,龟头座20的环形空腔可以是圆环形空腔、椭圆环形空腔等,龟头座20的砧组件安装面可以是圆环形砧组件安装面、椭圆环形砧组件安装面等。
所述砧轴22的近端外表面设有第一匹配部221,所述推钉片43的近端内表面设有第二匹配部(未标示),所述第一匹配部221与所述第二匹配部相互匹配以准确定位钉砧451和钉仓41,以保证缝合钉的精确成型。
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10近端的旋钮50以及与所述旋钮50配合的螺母件51。
螺母件51的外表面与旋钮50的内表面配合,同时,所述螺母件51的内表面与丝杆60近端的外表面配合。
如此,所述旋钮50可通过螺母件51驱动所述丝杆60在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作往复运动。
当然,也可以取消螺母件51的设置,此时旋钮50的内表面直接与丝杆60 近端的外表面配合。
所述丝杆60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砧轴22,如此,当所述砧轴22连接所述丝杆60时,即可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旋钮50,带动所述龟头座20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10移动,从而使得砧组件45和钉仓41夹紧或松开目标生理组织。
所述击发把手30上还活动设置有连接件301,连接件301包括若干枢轴连接的连接块(未标示)。
壳体10内活动设置有推钉杆102,所述推钉杆102的侧部与连接件301连接,所述推钉杆102的远端与推钉片43的近端相互固定,所述推钉杆102与所述推钉片43同步运动。
所述推钉片43上设有第一凸部(未标示),所述钉筒42的内侧设有第二凸部(未标示),所述推钉片43近端区域的外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80,复位弹簧 80的第一端802抵持第一凸部,复位弹簧80的第二端801抵持第二凸部。
当击发把手30相对壳体10转动时,击发把手30通过连接件301带动推钉杆102朝向远端运动,此时,推钉片43相对钉筒42朝向远端运动而实现缝合钉及切刀44的击发,同时,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夹设于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之间的复位弹簧80被压缩。
当取消施加于击发把手30上的力时,复位弹簧80复位,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从而使得推钉片43及所述切刀44复位,同时,所述推钉片43通过连接件301带动击发把手30复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击发把手30,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击发把手30。
所述击发把手30还可配合设有保险块(未标示),保险块可以避免误击发。
下面,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工作流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龟头座20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0的远端,初始状态时,龟头座20处于可打开状态,被操作的目标生理组织可被置放于钉仓41和砧组件45之间。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初始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时,旋转所述旋钮50,丝杆60在旋钮50的作用下朝向近端运动,丝杆60带动所述龟头座 20靠近壳体10移动直至砧组件45及钉仓41闭合而到达可击发状态,其间可夹紧目标生理组织,所述推钉片43及所述切刀44不移动而仍然位于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近端。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闭合状态切换至击发状态时,所述砧组件45和钉仓41仍然保持闭合,按动击发把手30使其驱动推钉片43朝远端移动,此时推钉片43及切刀44由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切刀44 及推钉片43切割并缝合夹紧的目标生理组织,并可在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远端受到限位而停止移动。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击发状态切换至击发完成状态时,放开击发把手30,击发把手30、推钉片43及切刀44在复位弹簧80的作用下复位。反方向旋转旋钮50,丝杆60带动龟头座20远离壳体10移动,所述砧组件45和钉仓41呈打开状,此时可将切割缝合后的目标生理组织脱离龟头座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配合部11,所述旋钮50具有第二配合部52,当所述旋钮50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1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2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旋钮50始终不脱离所述壳体10。
这里,吻合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即旋钮50始终不脱离壳体10,如此,即方便操作,又可避免旋钮50旋转过程脱离壳体10而影响龟头座20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前,旋钮50 便是与壳体10相互配合成一体式的,也就是说,旋钮50始终悬挂于壳体10 的近端,可以有效降低包皮环切吻合器的组装难度,且可避免旋钮50丢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1为卡槽11,所述第二配合部52为至少一卡钩52,所述卡钩52限位于所述卡槽11内。
具体的,所述卡槽11至少由朝向所述壳体10内部凸伸的凸缘111及壳体10部分内表面112形成,所述凸缘111位于所述壳体10的近端,所述卡钩52可沿所述吻合器本体的轴向X相对所述卡槽11移动,所述凸缘111限制所述卡钩52脱离所述卡槽11。
也就是说,卡槽11沿轴向X的截面大致呈“L”型,卡槽11通过凸缘 111在壳体10的近端形成一阻挡,使得卡钩52仅在卡槽11内移动而不会脱离卡槽11。
当然,也可在卡槽11的远端形成另一凸缘,此时,卡槽11沿轴向X的截面大致呈“[”型。
可以理解的,卡槽11实质为环状卡槽,卡钩52可于环状卡槽内顺时针/ 逆时针转动或沿轴向X运动,无论卡钩52相对卡槽11做何种运动,卡钩52 始终不脱离卡槽11。
这里,卡槽11内具有一空间以供卡钩52可以沿轴向X运动,如此,当丝杆60装入旋钮50时,旋钮50可快速省力地与丝杆60啮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所述旋钮50包括旋钮本体53、位于所述旋钮本体53远端的连接部54及位于所述连接部54远端的所述卡钩52,所述卡钩52朝向所述连接部54的外侧凸伸出所述连接部54,所述连接部54带动所述卡钩52相对所述卡槽11运动。
这里,所述连接部54为中空环状,且较佳为圆环状,当丝杆60装配于旋钮50处时,连接部54实质位于所述丝杆60的外周缘。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54的外径大致与卡槽11凸缘111的内径相等,如此,可以保证旋钮50不会相对壳体10沿连接部54的径向Y左右晃动,且可保证于轴向X上,卡钩52与凸缘111始终具有重叠区域,卡钩52始终不会脱离卡槽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缘111的近端表面与所述壳体10的近端表面形成第一接触面101,所述旋钮本体53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部54之间通过第二接触面55连接,当所述卡钩52移动至最远端时,所述第一接触面10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55相互干涉。
这里,所述第一接触面10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55均为平面。
当包皮环切吻合器击发完成后,所述第一接触面10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 55相互抵持,此时,转动旋钮50,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面10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55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该间隙拨动壳体10便可带动龟头座10远离钉仓组件40运动,方便快捷。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所述连接部54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连接块 541,所述若干连接块541围成中空环状,至少一连接块541的远端设有所述卡钩52。
也就是说,卡钩52并非排布呈中空环状,仅是在中空环状结构的连接部 54的部分区域设置有卡钩52,当然,卡钩52的数量及覆盖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设有所述卡钩52的连接块541具有弹性。
如此,当旋钮50与壳体10相互装配时,通过按压弹性部分便可将卡钩 52挤入卡槽11内。
另外,若干连接块541间隔分布,可以便于实现连接块541的弹性形变。
当然,这里并不限定于只有设有所述卡钩52的连接块541具有弹性,其他连接块541也可具有弹性。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若干连接块541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块5411及两个第二连接块5412,两个第一连接块5411不相邻,且两个第一连接块5411的远端均设有所述卡钩52。
另外,沿所述连接部54的周长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块54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块5411的宽度。
也就是说,连接部54的远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钩52,以便于卡钩52与卡槽11稳定配合;且与卡钩52连接的第一连接块5411的尺寸较小,以便于卡钩52挤压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吻合器本体上具有一可视部 56,所述可视部56处形成有第一标记部561,所述丝杆60上具有第二标记部61,当所述第一标记部561与所述第二标记部61处于预定相对位置时,所述钉仓组件40及所述龟头座20夹紧待切割包皮而使得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
这里,可击发状态是指钉仓组件40及龟头座20对待切割包皮的夹持已经到位并可进行缝合钉及切刀44的击发的状态。
可视部56是指在包皮环切吻合器操作过程中术者可以直接视觉观测的部位。
预定相对位置是指可击发状态时第一标记部561与第二标记部61理论上的相对位置。
术者可以通过观测第一标记部561及第二标记部61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包皮环切吻合器是否到达可击发状态,通过直观的视觉提示,可以有效避免钉仓组件40及龟头座20闭合不到位或是闭合过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视部56位于所述旋钮50处,但不以此为限,可视部56也可位于其他区域。
所述可视部56与旋钮本体53相互固定,也就是说,可视部56与旋钮本体53同步转动,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9,所述旋钮本体53的近端形成一环绕所述可视部56的环状边缘531,环状边缘531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环状边缘 531具有至少一凹陷5311以于所述环状边缘531的径向上暴露出可视部56 上的所述第一标记部561。
这里,凹陷5311可以通过环状边缘531的部分区域向外侧弯折形成。
也就是说,旋钮本体53的近端实质为一凹陷部,而可视部56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凹陷部至少暴露出第一标记部561以供术者视觉观测。
当然,可视部56也可整个区域都无遮挡。
所述旋钮50还包括贯穿所述旋钮本体53及所述可视部56的通孔57。
所述通孔57为圆形通孔,当旋钮50装配至壳体10处时,通孔57的中心轴与包皮环切吻合器的中心轴重叠。
所述通孔57与所述丝杆60的近端相互匹配,这里的近端是指丝杆60 的尾部区域。
所述第二标记部61位于所述丝杆60的近端,当所述旋钮50转动时,所述丝杆60穿过所述通孔57而使得所述第二标记部61靠近所述可视部56。
具体的,所述第一标记部561位于所述通孔57的侧边,当所述第二标记部61靠近所述可视部56并与所述第一标记部561处于预定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标记部61与所述第一标记部561拼接成一预定图案。
这里,预定图案可以是圆形、线形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可视部56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通孔 57两侧的第一凸块562及第二凸块563,所述第一标记部56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块562上的第一记号5611及位于所述第二凸块563上的第二记号 5612。
当所述第二标记部61位于所述第一记号5611及所述第二记号5612中间时,所述第一标记部561与所述第二标记部61到达所述预定相对位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记号5611及所述第二记号5612为沿所述通孔57的径向延伸的条状标记,且相应位置的所述第一记号5611及所述第二记号5612 均位于预定直线上。
所述第二标记部61为沿所述丝杆60的周长方向延伸的环状标记,当所述预定直线穿过所述第二标记部61时,所述第一标记部561与所述第二标记部61到达所述预定相对位置。
这里,术者转动旋钮50使得丝杆60朝向近端移动,当术者观测到第二标记部61位于第一记号5611及第二记号5612之间且三者沿通孔57径向的中线大致均为同一方向时,即停止转动旋钮50,此时,包皮环切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
另外,所述第一凸块562及所述第二凸块563均为矩形凸块,但不以此为限。
所述第一凸块562包括沿所述通孔57的径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上表面5621及第一下表面5622,所述第一记号5611位于所述第一上表面5621 及所述第一下表面5622上,所述第二凸块563包括沿所述通孔的径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上表面5631及第二下表面5632,所述第二记号5612位于所述第二上表面5631及所述第二下表面5632上。
需要说明的是,分别位于第一上表面5621及第二上表面5631上的第一记号5611、第二记号5612位于同一预定直线上,且分别位于第一下表面5622 及第二下表面5632上的第一记号5611、第二记号5612位于同一预定直线上。
可以理解,旋钮本体53近端的环状边缘531可设置有两个凹陷部5311,以暴露上下表面的记号。
如此,可以实现包皮环切吻合器可击发状态的多方向视觉观测,提高术者边操作边观测的便捷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标记部561及所述第二标记部61均为印刷标记部,其通过印刷工艺实现,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标记部561及第二标记部61可具有不同的颜色,以便于观测,例如,第一标记部561为绿色,第二标记部61为红色。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连接于所述壳体近端的旋钮,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旋钮具有第二配合部,当所述旋钮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旋钮始终不脱离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至少一卡钩,所述卡钩限位于所述卡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至少由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凸伸的凸缘及壳体部分内表面形成,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壳体的近端,所述卡钩活动设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凸缘限制所述卡钩脱离所述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包括旋钮本体、位于所述旋钮本体远端的连接部及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端的所述卡钩,所述卡钩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凸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卡钩相对所述卡槽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近端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旋钮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接触面连接,当所述卡钩运动至最远端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连接块,所述若干连接块围成中空环状,至少一连接块的远端设有所述卡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至少设有所述卡钩的连接块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连接块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块及两个第二连接块,两个第一连接块不相邻,且两个第一连接块的远端均设有所述卡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部的周长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宽度。
9.一种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吻合器本体;
龟头座;以及
丝杆,其用于连接所述龟头座及所述旋钮。
CN201620994625.9U 2016-08-30 2016-08-30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Active CN206641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4625.9U CN206641890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4625.9U CN206641890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41890U true CN206641890U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8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4625.9U Active CN206641890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41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5512B2 (en) Circumcision instrument
CN206641889U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6236204A (zh) 包皮环切器
CN206641890U (zh) 一体式吻合器本体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9529239U (zh) 圆管型吻合器
CN102068297B (zh)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6641891U (zh) 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958213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105147365A (zh) 一种包皮磁环切割器
CN206080645U (zh) 辅片、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958209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6120412U (zh) 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6080646U (zh) 龟头座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404705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10144716U (zh) 一种用于包皮环切的手术套件
CN208892724U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7496011B (zh) 包皮环切组件
CN208838097U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435699U (zh) 龟头座、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6080647U (zh) 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958208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6120411U (zh) 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9529240U (zh) 圆管型吻合器
CN206080644U (zh)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659442U (zh) 圆管型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21 No. 278 Dongp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2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Jinji Lake Road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21A

Patentee before: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