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0644U -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0644U
CN206080644U CN201620698916.3U CN201620698916U CN206080644U CN 206080644 U CN206080644 U CN 206080644U CN 201620698916 U CN201620698916 U CN 201620698916U CN 206080644 U CN206080644 U CN 206080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vil
nail
knife
depressed part
knife anv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89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望东
单腾
殷东林
曹元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89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0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0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0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砧组件包括刀砧及钉砧,刀砧包括一受力面及背离受力面开设的一凹陷部,刀砧还包括位于凹陷部靠近所述钉砧一侧的第一刀砧部,于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上,第一刀砧部与钉砧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环形刀可以稳定落在刀砧上;(2)尽可能减小切割边缘与缝合钉缝合点之间的间距,从而得到小唇边;(3)环形刀切割区域对准凹陷部,环形刀不会陷入刀砧内;(4)凹陷部对应的受力面区域为切割薄壁,切割薄壁较薄,保证包皮可切断;(5)切断时会有脆响,从而给予医护人员较佳的声音反馈。

Description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背景技术
包皮过长、包茎是男性常见的生殖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生殖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垢,若不及时清洁,会导致龟头包皮炎症及阴茎炎,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并且增加性伴患宫颈炎症及宫颈癌的机会,也会引起阴茎癌、引发不育、早泄等各种问题。包皮环切手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有效方法。近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男性包皮环切术不仅对降低男性阴茎皮肤感染、尿道感染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降低成年男性龟头炎等的发生率,降低其配偶的阴道感染、宫颈癌的发病率,甚至对预防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及生殖系统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治疗包皮过长通常采用手工包皮环切术和包皮环切吻合器的方法。现有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的缝合钉及环形刀需要与钉砧及刀砧相互配合实现切割缝合过程。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材质较软的橡胶环状刀砧以及材质较硬的环状钉砧,钉砧环绕钉砧设置,且钉砧与刀砧之间没有重叠区域。如此设计的缺陷在于:(1)钉砧与刀砧之间没有重叠区域,环形刀切割过程中容易进入钉砧及刀砧中间的间隙内;(2)钉砧与刀砧之间没有重叠区域,切割边缘与缝合钉缝合点之间间距较大,最终得到的包皮唇边较大,不利于病患恢复;(3)由于刀砧由橡胶材质制成,环形刀可能切断刀砧表面而陷入刀砧内部,且在此过程中,环形刀可能将包皮也带入刀砧内部;(4)由于刀砧由橡胶材质制成,且包皮具有一定的弹性,环形刀持续进入刀砧内部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包皮一定会被切断;(5)由于刀砧由橡胶材质制成,环形刀触碰到刀砧以及环形刀进入刀砧内部的过程中,环形刀与刀砧之间不会产生较明显的声音,特别是切断包皮时无法给医护人员明显的反馈声音,用户使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砧组件,用于包皮环切吻合器,所述砧组件包括刀砧及钉砧,所述刀砧包括一受力面及背离所述受力面开设的一凹陷部,所述刀砧还包括位于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钉砧一侧的第一刀砧部,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刀砧部与所述钉砧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对应的受力面区域为切割薄壁,所述第一刀砧部包括活动部及固定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切割薄壁相连,当所述切割薄壁受力时,所述活动部具有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的趋势,所述固定部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部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凹陷部对应的受力面区域为切割薄壁,当所述切割薄壁受力时,所述第一刀砧部具有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的趋势,所述固定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刀砧部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刀砧部具有让位部,所述钉砧具有与所述让位部相互匹配的延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让位部上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延长部上形成有第二斜面,当所述刀砧不受力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互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砧还包括第二刀砧部,所述第二刀砧部位于所述凹陷部背离所述第一刀砧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刀砧部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砧部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砧为中空环状结构,沿所述中空环状结构中心朝向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二刀砧部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砧部的最大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上,所述钉砧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龟头座;及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砧组件,所述砧组件位于所述龟头座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龟头座包括容纳龟头的龟头腔,所述龟头腔的近端具有环形凹槽,至少所述刀砧限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环形刀可以稳定落在刀砧上;(2)尽可能减小切割边缘与缝合钉缝合点之间的间距,从而得到小唇边;(3)环形刀切割区域对准凹陷部,环形刀不会陷入刀砧内;(4)凹陷部对应的受力面区域为切割薄壁,切割薄壁较薄,保证包皮可切断;(5)切断时会有脆响,从而给予医护人员较佳的声音反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钉仓组件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辅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辅片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辅片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辅片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辅片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辅片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龟头座及砧组件组合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龟头座及砧组件爆炸图;
图8c是图8a中A1-A1的剖面图;
图8d是图8c的局部放大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龟头座及砧组件组合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龟头座及砧组件爆炸图;
图9c是图9a中A2-A2的剖面图;
图9d是图9c的局部放大图;
图9e是图9a中B2-B2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龟头座及砧组件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龟头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龟头座及砧组件组合图;
图13是图11中A3-A3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钉仓、钉筒及龟头座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包皮环切吻合器为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吻合器做具体的阐释,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艺精神可以被替换地利用到其它形式的吻合器上。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包皮环切吻合器用于将多个缝合钉施加到人体的生理组织(这里指包皮)上,同时相应的对多余的生理组织实施切割。
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机壳10、位于机壳10远端的龟头座20以及枢轴连接所述机壳10的击发把手30,龟头座20可相对机壳10朝向近端或远端运动。
所述机壳10的远端还设有钉仓组件40。
所述钉仓组件40包括钉仓41、钉筒42、推钉片43、环形刀44以及砧组件45,其中,砧组件45位于龟头座20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刀44呈中空环状,环形刀44可以是圆环形刀,也可以是近似圆环形刀,例如为椭圆环形刀等。
所述钉筒42呈中空环状,且所述钉筒42通过固定环(未标示)连接所述机壳10的远端,所述钉筒42可拆装地连接所述钉仓41,所述钉仓41为环形钉仓。同样的,钉筒42可以是圆环形钉筒、椭圆环形钉筒等,钉仓41可以是圆环形钉仓、椭圆环形钉仓等。
所述钉筒42中设有推钉片43和位于推钉片43远端的钉仓41,该推钉片43内还设有环形刀44,当环形刀44组装至推钉片43处时,环形刀44的远端端面凸伸出推钉片43的远端端面,所述钉仓41在其端面上设有与推钉片43配合的若干出钉口(未标示),若干缝合钉位于出钉口处。
所述砧组件45包括配合缝合钉的钉砧451以及配合所述环形刀44的刀砧452,所述钉砧451为环形钉砧,所述刀砧452为环形刀砧。同样的,钉砧451可以是圆环形钉砧、椭圆环形钉砧等,刀砧452可以是圆环形刀砧、椭圆环形刀砧等。
所述龟头座20还包括用于容纳龟头的龟头腔21及位于龟头腔21近端的砧轴22。其中,龟头腔21的近端形成有环形空腔(未标示),所述刀砧452及所述钉砧451位于所述空腔内,当然,也可以是龟头座20的近端形成一安装面(未标示),所述刀砧452及所述钉砧451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同样的,龟头座20的环形空腔可以是圆环形空腔、椭圆环形空腔等。
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机壳10近端的调节旋钮50。
所述调节旋钮50活动连接一穿设于所述机壳10内的丝杆60的近端,且所述调节旋钮50通过其内设置的螺纹驱动所述丝杆60在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作往复运动。
所述丝杆60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砧轴22,如此,当所述砧轴22连接所述丝杆60时,即可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调节旋钮50,带动所述龟头座20靠近或远离所述机壳10移动,从而使得砧组件45和钉仓41夹紧或松开目标生理组织。
所述机壳10包括右壳体10a和与所述右壳体10a对应设置的左壳体10b。以下只着重介绍右壳体10a,左壳体10b的说明可参考右壳体10b。
所述右壳体10a的远端设有一壳体连接部102a,以使得所述机壳10可通过固定环与所述钉筒42连接。
所述右壳体10a上设有击发把手安装孔104a,所述右壳体10a通过击发把手安装孔104a与所述击发把手30上的销孔301枢轴连接。
所述击发把手30上还设置有延伸至机壳10内部的推动件302,所述机壳10内部设有顶块70,所述顶块70的近端端面抵持所述推动件302的延伸端,所述顶块70的远端端面抵持推钉片43。
所述顶块70具有一初始位置和一击发位置,当击发把手30相对机壳10转动时,推动件302驱动所述顶块7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击发位置,所述顶块70驱动推钉片43及环形刀44移动而进行切割缝合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了一个击发把手30,击发把手30的推动件302抵持所述顶块70的近端端面中心位置,使得顶块70受力均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对称设置两个击发把手30。
所述顶块70配合设有保险块80,机壳10上设有容纳所述保险块80的孔洞101。当保险块80保持在所述孔洞101内时,所述击发把手30无法驱动所述顶块70移动,此时顶块70处于初始位置;当保险块80处于击发位置时,所述保险块80脱离所述孔洞101,所述顶块70在击发把手30的作用下向其击发位置移动。
下面,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工作流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龟头座20可拆卸地连接于机壳10的远端,初始状态时,龟头座20处于可打开状态,被操作的目标生理组织(包皮)可被置放于钉仓41和砧组件45之间。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初始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时,旋转所述调节旋钮50,丝杆60在调节旋钮50的作用下朝向近端运动,丝杆60带动所述龟头座20靠近机壳10移动直至砧组件45及钉仓41闭合,其间可夹紧目标生理组织,所述推钉片43及所述环形刀44不移动而仍然位于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近端。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闭合状态切换至击发状态时,所述砧组件45和钉仓41仍然保持闭合,驱动保险块80脱离所述孔洞101,按动击发把手30使其驱动顶块70朝远端移动,顶块70带动推钉片43及环形刀44由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近端向远端移动,环形刀44及推钉片43切割并缝合夹紧的目标生理组织,并可在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远端受到限位而停止移动。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击发状态切换至击发完成状态时,放开击发把手30,反方向旋转调节旋钮50,丝杆60带动龟头座20远离机壳10移动,推钉片43及环形刀44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砧组件45和钉仓41呈打开状,此时可将切割缝合后的目标生理组织脱离龟头座20。
结合图3、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在钉仓41及砧组件45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辅片90,所述辅片90与缝合钉(未标示)配合使用。
所述辅片90包括若干钉成型部91及若干连接部92,所述钉成型部91用于穿刺缝合钉,所述连接部92位于相邻的所述钉成型部91之间,若干钉成型部91与若干连接部92围设成中空环状结构。
其中,沿中空环状结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X,所述连接部92的弹力大于所述钉成型部91的弹力。
这里,辅片90由可止血的弹性材质制成,例如为橡胶材质,利用辅片90与缝合钉的配合,提高缝合止血效果;由于增加了辅片90,可以防止组织对缝合钉的包覆,降低术后脱钉难度;辅片90具有弹性,可以在勃起时自然张大,减轻术后勃起的疼痛;辅片90的连接部92的弹力大于钉成型部91的弹力,增大了辅片90的整体可变形量,进一步降低术后勃起的疼痛,减小水肿。
需要说明的是,辅片90的厚度很小,大致为0.5mm,因此,术后辅片90紧贴患处,辅片90留在患处不会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舒适度。
可以理解,若干钉成型部91与若干连接部92围设成的中空环状结构可以是中空圆环状结构、中空椭圆环状结构等,当中空环状结构为中空圆环状结构时,中心至边缘的方向X实质是指中空圆环状结构的半径方向,当中空环状结构为中空椭圆环状结构时,中心至边缘的方向X实质是指中空椭圆环状结构的原点至边缘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片90可通过套接固定或阻尼脂粘附等方式设置在钉仓41的远端端面和/或钉砧451的近端端面处,一方面,可在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初始状态及闭合状态时将辅片90限位在钉仓41的远端端面和/或钉砧451的近端端面处,防止辅片90移位,另一方面,又可在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击发状态及击发完成状态时方便辅片90脱离钉仓41的远端端面和/或钉砧451的近端端面。
这里,当一片辅片90设置在钉仓41的远端端面或钉砧451的近端端面处时,术后辅片90仅在包皮的一侧,辅片90于包皮一侧进行辅助止血;当两片辅片90分别设置在钉仓41的远端端面以及钉砧451的近端端面处时,术后两片辅片90分布在包皮的两侧,两片辅片90夹紧两层包皮,进一步提高止血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包皮的一侧也可包含两片或两片以上的辅片90,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辅片90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连接部92的长度小于所述钉成型部91的长度,如此,钉成型部91仍然可以以较大面积与缝合钉配合,缝合钉沿圆周方向的排布仍然可以较密,从而保证缝合钉的缝合止血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辅片90可以通过材质或厚度等参数的设置来实现连接部92的弹力大于所述钉成型部91的弹力,但不以此为限。
例如,辅片90的所述连接部92上形成有开口921,当辅片90受力(勃起)时,所述辅片90沿所述中空环状结构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X发生形变,且所述连接部92的变形量大于所述钉成型部91的变形量。
又或者是,所述辅片90包括内环边缘93及外环边缘94,所述内环边缘93和/或所述外环边缘94呈波浪形,这里,内环边缘93及外环边缘94定义为沿辅片90中心至边缘的方向X的边缘。这里,波浪形结构位于连接部92处。
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开口921处或波浪形结构的凹陷处对应的辅片90面积相对较小,在不影响缝合钉缝合止血效果的前提下,该处的弹力会相对较大,从而增大了辅片90的整体可变形量,进一步降低减轻术后勃起的疼痛,减小水肿。
同样的,辅片90呈中空环状结构可以是呈中空圆环状结构、中空椭圆环状结构等,当中空环状结构为中空圆环状结构时,中心至边缘的方向X实质是指中空圆环状结构的半径方向,当中空环状结构为中空椭圆环状结构时,中心至边缘的方向X实质是指中空椭圆环状结构的原点至边缘方向。
下面,介绍辅片90的几种具体实施例。
结合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辅片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片90a的连接部92a上形成有开口921a。
具体的,所述开口921a实质为位于内环边缘93a及外环边缘94a处的缺口,且缺口不涉及钉成型部91a。
如此,一方面,钉成型部91a的面积相对较大,缝合钉具有足够的刺穿面积,对切割后的包皮有足够的止血效果;另一方面,连接部92a的面积相对较小,连接部92a的弹力大于钉成型部91a的弹力,相较于连接部92a、钉成型部91a完全一致(即不包含缺口)的方案,本实施例可以有效增大辅片90a在勃起时的整体可变形量。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辅片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相同结构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开口921b除了包括位于内环边缘93b及外环边缘94b处的缺口9211b之外,还进一步包括位于多个缺口9211b中间区域的贯穿孔9212b,所述贯穿孔9212b的周缘部分为封闭结构。
这里,贯穿孔9212b的作用在于:(1)配合缺口9211b,进一步减小连接部92b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大辅片90b在勃起时的可变形量;(2)一并参阅图3,钉仓41的远端端面上形成有若干凸柱411,当辅片90b设置于钉仓41的远端端面处时,通过若干凸柱411与若干贯穿孔9212b的相互配合,可以辅助所述辅片90b的定位,防止辅片90b在切割缝合过程中发生移位。
需要说明的是,当辅片90b位于所述钉砧451的近端端面处时,辅片90b也可与钉砧451近端端面通过凸柱及贯穿孔的配合方式实现定位,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6a及图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辅片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相同结构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沿缝合钉穿刺方向上,辅片90c的厚度呈变化趋势,且至少部分所述钉成型部91c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92c的厚度。
具体的,沿缝合钉穿刺方向上,所述辅片90c包括第一表面95c及第二表面96c,所述第一表面95c及所述第二表面96c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凸伸形成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凸出部97c。
在本实施例中,以辅片90c位于钉仓41的远端端面处为例,缝合钉于钉成型部91c处成型后,靠近钉脚的一面定义为第一表面95c,远离钉脚的一面定义为第二表面96c。
参图6a及6b,本实施例中若干间隔分布的凸出部97c形成在第一表面95c处,凸出部97c位于钉成型部91c处,且凸出部97c为凸棱状。
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1)在不影响辅片90c整体弹力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部分区域辅片90c的厚度,以增强辅片90c的强度,从而增强止血效果;(2)缝合钉成型后,缝合钉的钉冠处由于有凸出部97c的支撑作用,钉冠与第一表面95c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此,脱钉时可以将脱钉设备直接插入该间隙处实现剪断脱钉,从而提高脱钉效率,同时避免脱钉设备损伤愈合的包皮;(3)成型后的钉脚与钉冠间的凸出部97c受到压力会被压缩,其会持续地给夹在中间的包皮组织一个压力,加速其缺血坏死。
需要说明的是,增加凸出部97c会增加辅片90c部分区域的厚度,假设不设凸出部的辅片厚度为0.5mm,则本实施例的辅片90c的最大厚度(设置凸出部97c区域)可为0.5mm,或者是此时辅片90c的最小厚度(不设凸出部97c区域)可为0.5mm,当然,辅片90c也可为其他厚度,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图7a及图7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辅片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类似,相同结构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辅片90d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凸出部97d对准所述缝合钉的钉脚排布,这里,以凸点状的凸出部97d’对准两个钉脚排布为例。
在本实施例中,仍然以辅片90d位于钉仓41的远端端面处为例,缝合钉于钉成型部91d处成型后,靠近钉脚的一面定义为第一表面95d,远离钉脚的一面定义为第二表面96d。
参图7a及7b,本实施例中若干间隔分布的凸出部97d形成在第一表面95d处,条状凸出部97d位于定成型部91d的中部,凸点状的凸出部97d’位于钉成型部91d的两端,当缝合钉钉脚刺穿钉成型部91d时,每一缝合钉的两个钉脚正好刺穿凸点状的凸出部97d’。
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1)由于钉脚为实质刺穿包皮的部位,相较于其他区域,该处的出血状况会相对比较严重,通过凸点状的凸出部97d’加大该处的厚度,可以有效提高该处的止血效果;(2)由于钉冠与第一表面95d之间仍然具有间隙,如果钉冠与钉脚的折弯处不存在支撑,则会导致在成型过程中缝合钉结构不稳定,影响成型效果,从而影响后续的整个止血效果,本实施例中利用凸点状的凸出部97d’为该折弯处提供支撑,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凸点状的凸出部97d’的厚度与条状凸出部97d的厚度可设置成不同,但不以此为限。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中,凸出部97c、97d的形状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图8a至图8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龟头座20及砧组件45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所述砧组件45位于龟头腔21的近端,龟头腔21的近端具有一环形凹槽23,刀砧452限位在环形凹槽23内,而钉砧451位于环形凹槽23的近端端面处,且钉砧451环绕刀砧452设置。另外,钉砧451的周缘可形成有若干卡扣(未标示),钉砧451通过卡扣与龟头座20和/或刀砧452相互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d所示,所述砧组件45包括刀砧452及钉砧451,所述刀砧452包括一受力面4521及背离所述受力面开设的一凹陷部4522,所述刀砧452还包括位于所述凹陷部4522靠近所述钉砧451一侧的第一刀砧部4523,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与所述钉砧451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这里,刀砧452由硬性材质制成,利用具有凹陷部4522(即“几”字型刀砧)的硬质刀砧452代替传统技术中的橡胶刀砧,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1)环形刀44与刀砧452之间为硬性材质与硬性材质之间的接触,切割过程环形刀44不会陷入刀砧452内;(2)所述凹陷部4522对应的受力面4521区域为切割薄壁4524,切割薄壁4524相较于其他区域较薄而容易被切断,此时,对应的包皮必然也会被切断,保证切割效果;(3)切断时会有脆响,从而给予医护人员较佳的声音反馈。
另外,切割缝合完成后会于包皮处形成唇边,唇边定义为缝合钉至切割边缘的距离,由于包皮切割伤口的愈合是依靠唇边处的组织自然坏死,唇边越窄,愈合效率越高,而且术后吻合口越美观。因此,较窄的唇边意味着较好的手术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与所述钉砧451之间具有重叠区域,使得钉砧451尽可能地靠近切割薄壁4524区域,可以尽可能减小环形刀44切割点与缝合钉缝合点之间的间距,从而尽可能减小唇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具有让位部4525,所述钉砧451具有与所述让位部4525相互匹配的延长部4511,让位部4525的设计为钉砧451朝向切割薄壁4524延伸提供了空间,且不影响钉砧451的强度。
具体的,如图8d所示,所述让位部4525上形成有第一斜面4526,所述延长部4511上形成有第二斜面4512,当所述刀砧452不受力时,所述第一斜面4526与所述第二斜面4512相互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上,所述钉砧451与所述凹陷部4522之间具有重叠区域(未图示),也就是说,此时钉砧451的延长部4511延伸至凹陷部4522上方区域。
如此,当环形刀44朝向切割薄壁4524趋近时,延长部4511的端面4513可以作为环形刀44的导向面而使环形刀44稳定到达切割薄壁4524,避免环形刀44在行进过程中发生偏移而未能很好地切割切割薄壁4524。较佳的,端面4513垂直于刀砧452的受力面4521设置。这里,为了进一步保证环形刀44可以切割到切割薄壁4524,可以适当扩大凹陷部4522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砧452还包括第二刀砧部4527,所述第二刀砧部4527位于所述凹陷部4522背离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的一侧,为了得到小唇边,凹陷部4522尽量靠近第一刀砧部4523处设置,如此,所述第二刀砧部4527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的强度。
具体的,参图8d,沿刀砧452中心朝向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二刀砧部4527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的最大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切割薄壁4524受力时,切割薄壁4524带动两侧的第一刀砧部4523及第二刀砧部4527向凹陷部4522方向倾斜塌陷。
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包括活动部4528及固定部4529,所述活动部4528与所述切割薄壁4524相连,所述固定部4529与所述活动部4528相连,当所述第一刀砧部4527向凹陷部4522倾斜塌陷时,具体是所述活动部4528朝向所述凹陷部4522塌陷时,所述固定部4529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部4528朝向所述凹陷部4522塌陷。
这里,如图8d所示,将第一刀砧部4527具有让位部4525的上部较窄的区域定义为活动部4528,将下部较宽的区域定义为固定部4529,固定部4529宽度较大,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限制活动部4528过度向凹陷部4522倾斜塌陷。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其他固定结构来限制活动部4528朝向凹陷部4522塌陷,或者是,在固定部4529的基础上再增加额外的固定结构来限制动部4528朝向凹陷部4522塌陷。
如图9a至图9e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龟头座及砧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相同结构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刀砧452a的近端形成有固定脚4530a,钉砧451a对应设置有固定口4514a,通过固定脚4530a及固定口4514a的配合,实现刀砧452a及钉砧451a的相互固定。
刀砧452a的第一刀砧部4523a的近端及远端分别形成近端台阶部S1及远端台阶部S2。
近端台阶部S1处形成有让位部4525a,其与钉砧451a处的延长部4511a相互配合。
远端台阶部S2处形成有至少一固定块4528a,这里以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块4528a为例,所述龟头座20a处形成有与固定块4528a相互配合的固定槽201a,通过固定块4528a与固定槽201a的配合,实现刀砧452a与龟头座20a的相互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块4528a可与第一刀砧部4523a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切割薄壁4524a受力时,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a具有朝向所述凹陷部4522a塌陷的趋势,此时,通过固定块4528a与固定槽201a的配合作用,可以限制所述第一刀砧部4523a朝向所述凹陷部4522a塌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结构来限制第一刀砧部4523a的塌陷。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龟头座及砧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相同结构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固定块4528a处还形成有第一卡扣4529a,相应的,固定槽201a处还形成有第二卡扣202a,通过第一卡扣4529a及第二卡扣202a的配合,可以进一步辅助第一刀砧部4523a的定位,防止第一刀砧部4523a在切割过程中塌陷。
这里,为了便于刀砧452a及龟头座20a的组装,在第一卡扣4529a处还设有开槽4530a。
如图11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龟头座20、砧组件45、钉仓41及钉筒42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龟头座20包括环绕所述龟头腔21开口设置的环状边缘23,所述环状边缘23远离所述龟头腔21的一侧形成有一容纳系带的槽体24,所述槽体24沿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延伸。在手术过程中,系带位于槽体2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所述环状边缘23包括相互连接的环状边缘本体231及位于所述环状边缘本体231近端的延伸部232(虚线区分),所述槽体24由所述龟头腔21开口处延伸至所述延伸部232的近端。
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上,增加了延伸部232,使得所述延伸部232的最近端至钉砧451近端端面的距离大于环状边缘本体231近端至近端端面的距离。另外,延伸部232与环状边缘本体231之间可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232沿其中线对称,所述中线沿所述槽体24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232沿所述槽体24的延伸方向的宽度为渐变宽度,且所述宽度于所述中线位置处达到最大值,所述槽体24位于所述中线处。
也就是说,沿圆周方向,延伸部232的宽度由一端到另一端呈现“最小值-逐渐增大-最大值-逐渐减小-最小值”的变化趋势,且延伸部232的宽度于其中线处达到最大值,而槽体24设置于中线位置处,以使得槽体24的宽度达到最大值,如此,可尽量加大系带的保留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232的近端端面为弧形,所述延伸部232的近端端面与所述环状边缘本体231的近端端面之间平滑过渡。
另外,所述延伸部232的近端端面位于所述钉砧451近端端面的近端,所述延伸部232靠近所述龟头腔21的内侧面2321与所述钉砧451近端端面之间也为平滑过渡。
上述弧形端面及平滑过渡设计的好处在于:由于设置了延伸部232,会影响到包皮切割处的形状,通过弧形端面及平滑过渡的设计可以有效调整切割形状,使得术后更美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延伸部232的近端端面位于所述钉砧451近端端面的近端,延伸部232与钉砧451 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S。
手术时,把龟头放入龟头腔21后,包皮会包覆住龟头座20的环状边缘23,此时包皮的远端处于自由状态。
当旋转旋钮50而使龟头座20靠近所述机壳10运动时,包皮位于逐渐相互靠近的砧组件45与钉仓41之间,包皮由于其自身的滑动,会逐渐进入并贴紧所述容纳空间S。
当达到可击发位置时,调整系带进入槽体24,系带即在所述槽体24所在的中线处发生翻折,此时系带处保留的长度近似于所述槽体24宽度的2倍,远远大于位于环状边缘本体231处的包皮所保留的长度。
当然,由于延伸部232从槽体24(即中线处)至两侧是平滑过渡的,因此,沿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包皮在延伸部232每个位置处保留的长度也是对应位置处的宽度的近似2倍,且也是平滑过渡的;如此,可避免由于要保护系带而造成系带周边的包皮保留过多,从而使得术口更美观,满足病人的需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纳空间S实质为所述环状边缘23、所述钉砧451、所述刀砧452及所述龟头座20围设成的半封闭空间,而在靠近环状边缘23的位置,所述容纳空间S相对较大。这样,只要设计合理的槽体24的宽度,即能实现在手术中对系带的自动保护,无需医生刻意人为地去关注系带的状态,避免对系带过切而造成的手术风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所述钉筒42的外侧面处形成有一长槽421,所述长槽421沿着所述槽体24的延伸方向延伸,当将龟头座20组装至机壳10处时,通过长槽421与槽体24的对位,可以判断龟头座20是否组装到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钉仓41的外壁包括暴露出所述钉筒42的凸伸部分412,相较于钉仓41完全容置在钉筒42内的方案,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增大钉筒42的远端端面与环形边缘23的近端端面之间的间距,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环形边缘23具有延伸部232的情况下,上述增加的间距可以避免在闭合过程中钉筒42远端端面与环形边缘23的近端端面之间碰撞或间距过小而造成的包皮不易进入容纳空间S。
另外,所述凸伸部分412靠近所述钉筒42的一侧呈锥形结构,且所述凸伸部分412的外径由远端到近端逐渐增大,锥形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在不影响钉筒42的远端端面与环形边缘23的近端端面之间间距的同时可以增大钉仓41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可通过锥形结构与钉筒42实现固定,进一步增强钉仓41的整体强度。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砧组件,用于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砧组件包括刀砧及钉砧,所述刀砧包括一受力面及背离所述受力面开设的一凹陷部,所述刀砧还包括位于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钉砧一侧的第一刀砧部,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刀砧部与所述钉砧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受力面区域为切割薄壁,所述第一刀砧部包括活动部及固定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切割薄壁相连,当所述切割薄壁受力时,所述活动部具有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的趋势,所述固定部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部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凹陷部对应的受力面区域为切割薄壁,当所述切割薄壁受力时,所述第一刀砧部具有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的趋势,所述固定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刀砧部朝向所述凹陷部塌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砧部具有让位部,所述钉砧具有与所述让位部相互匹配的延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部上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延长部上形成有第二斜面,当所述刀砧不受力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砧还包括第二刀砧部,所述第二刀砧部位于所述凹陷部背离所述第一刀砧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刀砧部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砧部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砧为中空环状结构,沿所述中空环状结构中心朝向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二刀砧部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砧部的最大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砧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上,所述钉砧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9.一种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龟头座;
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砧组件,所述砧组件位于所述龟头座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龟头座包括容纳龟头的龟头腔,所述龟头腔的近端具有环形凹槽,至少所述刀砧限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CN201620698916.3U 2016-07-05 2016-07-05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Active CN206080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8916.3U CN206080644U (zh) 2016-07-05 2016-07-05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8916.3U CN206080644U (zh) 2016-07-05 2016-07-05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0644U true CN206080644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65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8916.3U Active CN206080644U (zh) 2016-07-05 2016-07-05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0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3177A (zh) * 2018-04-30 2018-08-17 盈甲医疗器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切割机构的吻合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3177A (zh) * 2018-04-30 2018-08-17 盈甲医疗器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切割机构的吻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80645U (zh) 辅片、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6080646U (zh) 龟头座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6080644U (zh) 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6641889U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7569276A (zh) 辅片、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7569275A (zh) 龟头座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9717930A (zh) 一种一次性枪式包皮环切缝合器
CN206120412U (zh) 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5903280U (zh) 一种包皮切割器的单边垫片缝合钉
CN205988301U (zh) 一种包皮切割器的单边垫片组合式缝合钉
CN214907502U (zh) 鼻中隔术后吻合器
CN208769873U (zh) 辅片、使用辅片的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206120411U (zh) 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9645020U (zh) 一种一次性枪式包皮环切缝合器
CN208838097U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892724U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13081117A (zh) 鼻中隔术后吻合器
CN206080647U (zh) 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8435699U (zh) 龟头座、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18009833U (zh) 一种钉垫、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6214226B (zh) 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9925027A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6264680B (zh) 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209269776U (zh) 辅片、钉仓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CN109925026A (zh) 包皮环切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21 No. 278 Dongp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2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Jinji Lake Road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21A

Patentee before: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