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41769U - 烧烤炉 - Google Patents

烧烤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41769U
CN206641769U CN201621396177.9U CN201621396177U CN206641769U CN 206641769 U CN206641769 U CN 206641769U CN 201621396177 U CN201621396177 U CN 201621396177U CN 206641769 U CN206641769 U CN 206641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tand
oven
heater
grill
duplic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61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宏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961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41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41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417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烧烤炉,包括炉体以及烤制组件。烧制组件包括主烤网和副件,副件的缘侧部朝主烤网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定位柱,主烤网上设有与各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定位,实现副件可拆卸的连接于主烤网。当需要变换烧烤对象时,可通过更换主烤网上的副件来实现,这里,副件可以是烤盘或是网眼规格不同的烤网,从而可应对不同质地的食;当需要炒制食物或烧水时,可将副件从主烤网上拆下,在对应位置放上水壶或锅,让炉体底部的明火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水壶或锅,缩短加热过程,这样丰富了烧烤炉的功能,满足人们对烧烤多元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烧烤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烤炉。
背景技术
户外烧烤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烧烤炉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用品。现有的烧烤炉中的烤网采用固定连接方式,无法随时更换;并且,烤网的结构样式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烧烤样式多元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烤炉,旨在解决现有的烧烤炉中的烤网结构样式单一而无法满足人们对烧烤样式多元化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烧烤炉,包括炉体,还包括烤制组件,所述烤制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炉体内的主烤网以及设于所述主烤网上的副件,所述副件的缘侧部朝所述主烤网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定位柱,所述主烤网上设有与各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各所述定位柱插设于各所述定位孔。
具体地,所述炉体的内壁凸伸形成一周凸边,所述主烤网置于所述凸边上,所述主烤网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水平向外凸伸形成一周用于放置所述副件的凸骨,所述凸骨上设有若干与各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副件为副烤网,所述副烤网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缘侧部朝所述主烤网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呈锐角夹角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柱体的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卡边;所述定位孔具有供所述柱体插入的第一开孔以及卡接于所述卡边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
或者,所述副件为副烤盘,所述副烤盘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缘侧部朝所述主烤网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与所述第二本体呈锐角夹角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板体的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翻边;所述定位孔具有供所述板体插入的第一开孔以及卡接于所述翻边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盖体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上的把手,所述盖体通过一铰链座连接于所述炉体,所述把手与所述铰链座相对设于所述盖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内至少设有一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炉体盖合时抵靠于所述主烤网的烤网压件。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通过一搭扣组件卡扣于所述盖体,所述搭扣组件包括座体、盖体的搭扣以及U型环,所述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上,所述搭扣卡扣于所述盖体,所述U型环分别铰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搭扣。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内设有供外部燃气进入的炉头,所述炉头的进气端还设有连通外部燃气的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一漏油孔,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漏油孔相对应的接油杯,所述接油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炉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支撑架以及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架均呈U型,所述炉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一凸台,所述前支撑架的两竖直段分别枢接于两所述凸台上,所述后支撑架的两竖直段分别枢接于两所述第二本体上,并与所述前支撑架的竖直段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烧烤炉还包括旋转片以及设于所述前支撑架上的限位柱,所述旋转片的一端设有枢接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枢接孔,所述旋转片上开设有供所述后支撑架的竖直段枢接转动的第二枢接孔,所述旋转片上还开设有限位所述后支撑架与所述旋转片之间相对转动角度的U型槽道,所述U型槽道围设于所述第二枢接孔,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后支撑架,并置于所述U型槽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架上至少设有一用于对所述后支撑架限位的限位件。
具体地,所述限位件为一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第一直板以及第二直板,所述第一直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架内侧的第一直板,所述第二直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板,所述第二直板对所述后支撑架形成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其烤制组件包括主烤网和副件。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定位,实现副件可拆卸的连接于主烤网。当需要变换烧烤对象时,可通过更换主烤网上的副件来实现,这里,副件可以是烤盘或是网眼规格不同的烤网,从而可应对不同质地的食;当需要炒制食物或烧水时,可将副件从主烤网上拆下,在对应位置放上水壶或锅,让炉体底部的明火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水壶或锅,缩短加热过程,这样丰富了烧烤炉的功能,满足人们对烧烤多元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烤炉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制组件和烤盘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E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烤炉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烤炉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交叉支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片和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考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烤炉包括炉体1以及烤制组件8。该烤制组件8包括置于炉体1内的主烤网81以及设于主烤网81上的副件82,该副件82的缘侧部朝主烤网81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定位柱822,在主烤网81上设有与各定位柱822相对应的定位孔811,各定位柱822插设于各定位孔811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烤炉,其烧制组件包括主烤网81和副件82。通过定位柱821与定位孔811配合定位,实现副件82可拆卸的连接于主烤网81。当需要变换烧烤对象时,可通过更换主烤网81上的副件82来实现,这里,副件82可以是烤盘或是网眼规格不同主的烤网,从而可应对不同质地的食;当需要炒制食物或烧水时,可将副件82从主烤网上拆下,在对应位置放上水壶或锅,让炉体1底部的明火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水壶或锅,缩短加热过程,这样丰富了烧烤炉的功能,满足人们对烧烤多元化的需求。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炉体1的内壁凸伸形成一周凸边11,主烤网81置于凸边11上,方便主烤网81的拆装。主烤网8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812,通孔812的孔壁水平向外凸伸形成一周用于放置副件82的凸骨813,在凸骨813上设有若干与各定位柱822相对应的定位孔811。当需要烧水或烹煮食物时,水壶或汤锅可放置在凸骨813上或直接放置在通孔812的外缘。
优选地,请参考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副件82为副烤网,该副烤网包括第一本体821a,该第一本体821a的网眼大小可不同于主烤网81的网眼大小,从而可烤制不同的食材,当然,其网眼大小也可与主烤网81的网眼大小相同,这里不做限定。第一本体821a的缘侧部朝主烤网81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定位柱822,定位柱822包括与第一本体821a呈锐角夹角的柱体822a,该柱体822a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本体821a,柱体822a的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平行于本体821a的卡边822b。定位孔811具有供柱体822a插入的第一开孔81a以及卡接于卡边822b卡接的第二开孔81b,第一开孔81a与第二开孔81b相连通。安装过程中,柱体822a插入第一开孔81a内,在第一本体821a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柱体822a则滑入第二开孔81b处,由于第二开孔81b的开孔形状与卡边822b形状不同,因此,当将柱体822a直接由第二开孔81b处拔出时,卡边822b则会卡接于第二开孔81b边缘,从而防止副烤网从主烤网81上脱落。
或者,请参考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副件为副烤盘,该副烤盘包括第二本体821b,利用副烤盘的第二本体821b,用户可通过第二本体821b进行披萨的烤制或煎制食物。第二本体821b的缘侧部朝主烤网81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定位柱822,定位柱822包括与第二本体821b呈锐角夹角的板体822c,该板体822c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本体821b,板体822c的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平行于板体822c的翻边822d。定位孔811具有供板体822c插入的第一开孔81a以及卡接于翻边822d卡接的第二开孔81b,第一开孔81a与第二开孔81b相连通。安装过程中,板体822c插入第一开孔81a内,在第二本体821b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板体822c则滑入第二开孔81b处,由于第二开孔81b的开孔形状与翻边822d形状不同,因此,当将板体822c直接由第二开孔81b处拔出时,翻边822d则会卡接于第二开孔81b边缘,从而防止副烤盘从主烤网81上脱落。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烧烤炉还包括上盖2,该上盖2包括盖体21以及设于盖体21上的把手22,盖体21通过一铰链座23连接炉体1,并且,该把手22与铰链座23相对设于盖体21的两侧。具体地,铰链座23包括固定连接于盖体21的上支座231以及固定连接于炉体1的下支座232,该上支座231通过转轴枢接于下支座232。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6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在盖体21内至少设有一烤网压件24。当上盖2与炉体1盖合时,该烤网压件24抵靠于主烤网81,防止其从炉体1中脱出。优选地,请参考图8,在上盖2内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烤网压件24,该烤网压件24包括固定连接于上盖2内侧的U型板241,该U型板241的水平段向外凸伸形成平行于主烤网81的压边242,该压边242正好可抵靠于主烤网81的边缘,进而在上盖2与炉体1闭合时,将主烤网81紧压在凸边11内。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炉体1通过搭扣组件25卡扣于盖体21。优选地,当上盖2与炉体1盖合时,该搭扣组件25设于把手22的下方。搭扣组件25包括固定连接于炉体1上的座体251、用于卡扣于盖体21的搭扣252以及分别铰接于座体251与搭扣252的U型环253。座体251通过转轴枢接于U型环253的两竖直段,同样地,搭扣252也通过转轴枢接于U型环253的两竖直段。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炉体1内设有供外部燃气进入的炉头31,在炉头31的进气端还设有连接外部燃气的调节阀34。具体地,炉头31通过多个支架(图中未示)固定连接于炉体1的底部,从而避免炉头31直接与炉体1接触,延长炉体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在炉体1的底部开设有一漏油孔(图中未示),在炉体1的外侧设有与漏油孔相对应的接油杯32,该接油杯32可拆卸连接于炉体1。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炉体1的底部呈漏斗状,漏油孔设于炉体1底部的中部,便于接油杯32收集油脂。在漏油孔的两侧设有两相互平行且间隔的滑轨33,接油杯32可滑插入于两滑轨33之间,便于接油杯33拆装。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6、图7、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前支撑架71以及后支撑架72,前支撑架71和后支撑架72均呈U型,炉体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块6,安装块6包括第三本体61,第三本体61上设有一凸台62,前支撑架71的两竖直段分别枢接于两凸台62上,后支撑架72的两竖直段分别枢接于两第三本体61上,并与前支撑架71的竖直段位于第三本体61的同一侧。前支撑架71的两竖直段通过螺钉、转轴等枢接于凸台62上,并可相对凸台62枢接转动,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同样可通过螺钉、转轴等枢接于第三本体61上,这样,当前、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交叉支撑于地面时,可为炉体1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6、图7、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炉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平衡,前支撑架71的竖直段的长度需与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的长度相同。但是,当前、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的长度相同时,折叠收纳后,后支撑架72的水平段则无法收于前支撑架71的水平段朝向炉体1的一侧,即后支撑架72无法与前支撑架71平齐收纳。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烧烤炉还包括旋转片41以及设于前支撑架72上的限位柱42,即后支撑架72通过该旋转片41枢接于第三本体61。旋转片41的一端设有枢接于第三本体61的第一枢接孔411,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枢接孔411内,旋转片41可相对第三本体61枢接转动,在旋转片41上开设有第二枢接孔412,后支撑架72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枢接孔412内,可实现相对旋转片41的枢接转动。在旋转片41上还开设有U型槽道414,U型槽道414围设于第二枢接孔412,并且限位柱42穿过该U型槽道414。优选地,请参考图11,限定U型槽道414的两端为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第一枢接孔411、第一端部41a、第二枢接孔412以及第二端部41b四点依次序共线。当后支撑架72的水平段需收纳于前支撑架71的水平段的内侧时,旋转片41绕第一枢接孔411转动,直至与第三本体61重合,并与凸台62相邻设置,此时,将前支撑架71的竖直部绕凸台62转动,并朝向第三本体61的方向靠拢,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绕第二枢接孔412转动,当限位柱42抵靠于第一端部41a时,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与旋转片41重合,前支撑架71则可与后支撑架72平齐收纳。当后支撑架72与前支撑架71交叉打开时,旋转片41绕第一枢接孔411转动,朝远离第三本体61方向转动,并与第三本体61之间呈锐角夹角,此时,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绕第二枢接孔412转动,将前支撑架71绕凸台62转动,并逐渐朝远离第三本体61方向转动,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则绕第二枢接孔412转动,当限位柱42抵靠于第二端部41b时,这里,利用旋转片41的长度来弥补后支撑架的竖直段长度的不足,即后支撑架72相对旋转片41展开时,旋转片41的长度加上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的长度等于前支撑架71竖直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片41朝向第三本体61方向竖直延伸形成一挡边413。当旋转片41绕第一枢接孔411转动,直至与第三本体61重合,该挡边413抵靠于第三本体61,防止旋转片41转动过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U型槽道414的槽壁上设有若干限制限位柱42的凸起41c。优选地,请参考图11,在U型槽道414的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分别设有两相对的凸起41c。当限位柱42于U型槽道414内滑行,抵靠于其端部时,被该处的凸起41c所卡顶限位,这样,在后支撑架72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防止其相对旋转片41自行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前支撑架71与后支撑架72交叉支撑于地面时,为了提高前支撑架71和后支撑架72支撑的稳定性,在至少其中一前支撑架71上设置一限位件5,该限位件5抵靠于后支撑架72,使前支撑架71和后支撑架72形成接触位点,减少前支撑架71和后支撑架72交叉支撑于地面时的自由度,提高支撑炉体1的稳定性。
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6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为一L型板,该L型板包括第一直板51以及第二直板52,第一直板51固定连接于前支撑架71内侧,第二直板52垂直连接于第一直板51。当前支撑架71与后支撑架72交叉支撑于地面时,第二直板52抵靠于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减少前支撑架71和后支撑架72交叉支撑于地面时的自由度,提高支撑炉体1的稳定性。当前支撑架71与后支撑架72平齐收纳时,第二直板52同样可抵靠于后支撑架72的竖直段,防止后支撑架72转动过度,并与前支撑架71平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烧烤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烤制组件,所述烤制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炉体内的主烤网以及设于所述主烤网上的副件,所述副件的缘侧部朝所述主烤网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定位柱,所述主烤网上设有与各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各所述定位柱插设于各所述定位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内壁凸伸形成一周凸边,所述主烤网置于所述凸边上,所述主烤网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水平向外凸伸形成一周用于放置所述副件的凸骨,所述凸骨上设有若干与各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件为副烤网,所述副烤网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缘侧部朝所述主烤网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呈锐角夹角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柱体的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卡边;所述定位孔具有供所述柱体插入的第一开孔以及卡接于所述卡边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件为副烤盘,所述副烤盘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缘侧部朝所述主烤网方向弯折凸伸出若干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与所述第二本体呈锐角夹角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板体的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翻边;所述定位孔具有供所述板体插入的第一开孔以及卡接于所述翻边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盖体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上的把手,所述盖体通过一铰链座连接于所述炉体,所述把手与所述铰链座相对设于所述盖体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至少设有一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炉体盖合时抵靠于所述主烤网的烤网压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通过一搭扣组件卡扣于所述盖体,所述搭扣组件包括座体、盖体的搭扣以及U型环,所述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上,所述搭扣卡扣于所述盖体,所述U型环分别铰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搭扣。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设有供外部燃气进入的炉头,所述炉头的进气端还设有连通外部燃气的调节阀。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一漏油孔,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漏油孔相对应的接油杯,所述接油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炉体。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撑架以及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架均呈U型,所述炉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上设有一凸台,所述前支撑架的两竖直段分别枢接于两所述凸台上,所述后支撑架的两竖直段分别枢接于两所述第三本体上,并与所述前支撑架的竖直段位于所述第三本体的同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烤炉还包括旋转片以及设于所述前支撑架上的限位柱,所述旋转片的一端设有枢接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枢接孔,所述旋转片上开设有供所述后支撑架的竖直段枢接转动的第二枢接孔,所述旋转片上还开设有限位所述后支撑架与所述旋转片之间相对转动角度的U型槽道,所述U型槽道围设于所述第二枢接孔,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后支撑架,并置于所述U型槽道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上至少设有一用于对所述后支撑架限位的限位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一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第一直板以及第二直板,所述第一直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架内侧的第一直板,所述第二直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板,所述第二直板对所述后支撑架形成限位。
CN201621396177.9U 2016-12-19 2016-12-19 烧烤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41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6177.9U CN206641769U (zh) 2016-12-19 2016-12-19 烧烤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6177.9U CN206641769U (zh) 2016-12-19 2016-12-19 烧烤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41769U true CN206641769U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8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617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41769U (zh) 2016-12-19 2016-12-19 烧烤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417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8672A (zh) * 2019-07-30 2019-10-18 广州骏盛发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易收纳易清洗燃气烤炉
CN114828714A (zh) * 2020-01-10 2022-07-29 韦伯-斯蒂芬产品公司 便携式格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8672A (zh) * 2019-07-30 2019-10-18 广州骏盛发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易收纳易清洗燃气烤炉
CN114828714A (zh) * 2020-01-10 2022-07-29 韦伯-斯蒂芬产品公司 便携式格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8591B (zh) 移动烤肉炉
US5313877A (en) Barbecue grill with controlled heat distribution
CN107635441A (zh) 具有铰接盖的椭圆形烤架
CN108143300A (zh) 用于直接和间接烹饪的燃料高效的烤架
JPH04261621A (ja) 台座スタンド付き野外料理用装置
CN206641769U (zh) 烧烤炉
CN209826266U (zh) 一种具有烤锅功能的压力锅
US20140013961A1 (en) Multifunction barbecue oven
US20170164787A1 (en) Cooking system
KR100647856B1 (ko) 회전식 고기구이장치
CN208382287U (zh) 一种集成灶中的烤箱
CN201602650U (zh) 便携式烧烤炉
CN210989807U (zh) 折叠烤箱
CN105338866B (zh) 与烹饪装置一起使用的旋转式烧烤器连接设备
CN207784969U (zh) 一种带可折叠置物架的保温烧烤架
KR101156632B1 (ko) 바베큐용 오븐조리기
US20190133373A1 (en) Portable cooker assembly
CN208755767U (zh) 一种多功能的无烟净化烧烤车
CN205658789U (zh) 侧壁开合可调式烧烤炉
CN206025703U (zh) 一种移动厨房
CN205514189U (zh) 一种新型手提式烤炉
CN218899215U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火炉
CN218683881U (zh) 一种烟熏烧烤炉
CN202858875U (zh) 一种两面烧折叠烤炉
CN202619445U (zh) 一种折叠式炭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