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6652U -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 Google Patents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6652U
CN206626652U CN201720315401.5U CN201720315401U CN206626652U CN 206626652 U CN206626652 U CN 206626652U CN 201720315401 U CN201720315401 U CN 201720315401U CN 206626652 U CN206626652 U CN 206626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sub
plane
radiator elemen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154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仁壮
周伟平
李腾鹤
陈志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154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665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4261 priority patent/WO201817677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6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6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散热单片用于电热油汀,散热单片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通风部,所述通风部开设有散热腔室,所述通风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所述散热腔室连通外界大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中,由于散热腔室连通外界大气,这样冷空气进入散热腔室后,能够与散热部进行热交换,从而促进了热量的散出,提高了散热部的散热速度,并提高具有散热单片的电热油汀的散热效率。并且,通风部相对于本体所在平面向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可增加通风部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具有散热单片的电热油汀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热油汀的散热单片的散热速度较慢,导致电热油汀的散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用于电热油汀,所述散热单片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通风部,所述通风部开设有散热腔室,所述通风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所述散热腔室连通外界大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中,由于散热腔室连通外界大气,这样冷空气进入散热腔室后,能够与散热部进行热交换,从而促进了热量的散出,提高了散热部的散热速度,并提高具有散热单片的电热油汀的散热效率。并且,通风部相对于本体所在平面向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可增加通风部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具有散热单片的电热油汀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单片包括出风口,所述通风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腔室连通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多个出气孔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多个出气孔呈直线状间隔分布,所述出风口相对于所述进风口更靠近所述散热单片的顶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腔室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部包括两个散热片,所述两个散热片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的相背的两端边缘,每个所述散热片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所述通风部包括两个连接的通风子部,每个所述散热片形成有一个所述通风子部,每个所述通风子部开设有散热子腔室及所述进风口,所述两个通风子部的两个所述散热子腔室相互连通,两个所述散热子腔室构成所述散热腔室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通风子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所述散热子腔室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子部形成有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呈直线状间隔分布,所述多个凸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一侧凸出,每个所述凸部开设有进风孔,多个所述进风孔形成所述进风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进风孔的开口朝下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包括自所述本体的一端边缘延伸的第一散热子片,所述第一散热子片的本体平行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所述第一散热子片形成有所述通风子部,所述第一散热子片的本体与所述通风子部连接,所述散热子腔室贯穿所述第一散热子片的本体及所述通风子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片连接的第二散热子片,所述第二散热子片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所述第二散热子片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180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子片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并小于1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热油汀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散热单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热油汀中,由于散热腔室连通外界大气,这样冷空气进入散热腔室后,能够与散热部进行热交换,从而促进了热量的散出,提高了散热部的散热速度,并提高具有散热单片的电热油汀的散热效率。并且,通风部相对于本体所在平面向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可增加通风部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具有散热单片的电热油汀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单片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单片的两个散热部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单片的两个散热部之间形成有具有烟囱效果的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散热单片的Ⅰ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散热单片的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散热单片的Ⅲ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的散热单片的A-A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的散热单片的Ⅳ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又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又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另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另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再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再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的再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热油汀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热油汀100;
散热单片10、本体11、平面111、顶端116、两端118、两侧119、散热部12、散热腔室121、连接片122、散热片13、第一散热子片14、本体141、底端144、第二散热子片15、导热油包16、第一加热腔室162、第二导热腔室163、导油通道164、出风口17、通风部18、进风口181、出气孔182、通风子部183、散热子腔室184、凸部186、进风孔187、开口1871、辅助进风口188、气流通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10用于电热油汀100。散热单片10包括本体11与本体11连接的散热部12。
散热部12包括通风部18。通风部18开设有散热腔室121。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凸出。散热腔室121连通外界大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散热单片10中,由于散热腔室121连通外界大气,这样冷空气进入散热腔室121后,能够与散热部12进行热交换,从而促进了热量的散出,提高了散热部12的散热速度,并提高具有散热单片10的电热油汀100的散热效率。并且,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凸出,可增加通风部18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具有散热单片10的电热油汀100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凸出”指的是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分布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平面111代表本体11时,通风部18相对于平面111所需要满足的设置状态。而且,正是由于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的至少一侧凸出,才使得由散热部12辐射出的热量能够在通风部18的导向作用下覆盖较大的空间面积,从而增强散热单片10的横向散热及纵向散热。
同时,通风部18的形状没有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个例子中,通风部18围绕本体11而设置。这样本体11处形成的热量在通风部18的导向作用下可更加均衡地向四周传导,这样散热单片10向外散热更加均匀。
再有,散热腔室121的形状及尺寸大小没有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应用情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个例子中,散热腔室121呈U形状并围绕本体11而设置。如此,外界较多的冷空气可进入散热腔室121内,并且进入散热腔室121内的冷空气与本体11向外传导的热量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不但提高了冷空气与散热部1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可有效降低散热单片10整体的温度,并保证散热单片1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平面111为本体11的基准面。散热单片10可以以平面111作为焊接的基准面进行加工。通风部18沿散热单片10的长度方向(如图7的Y轴方向所示)延伸。如此,散热部12的散热面积较大。
在一些例子中,本体11由导热材料构成,通风部18由导热材料构成。本体11与散热部12焊接。
请参阅图9~图10,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如此,由于通风部18分布在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这样增加了散热单片10对应的两侧119的散热面积,这样散热单片10向外散热更加均匀。
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通风部18的部分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一侧凸出,通风部18相对的另一部分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另一侧凸出。如此,散热单片10散出的热量整体覆盖的空间面积较大。
请参阅图11,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的一侧凸出。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右侧凸出。
需要指出的是,“右侧”指的是在散热单片10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所处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11所示的位置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单片10包括出风口17。通风部18开设有进风口181。散热腔室121连通进风口17及出风口17。进风口181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凸出。
如此,外界的冷空气可由进风口181进入散热腔室121内,并能够从出风口17流出散热腔室121。同时,由于进风口181至少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一侧凸出,这样增加了散热腔室121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外界的冷空气更加容易通过进风口181进入散热腔室121内。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81凸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进风口181的覆盖范围及增加进入进风口181的冷风进风量。若通风部18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则进风口181可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也可以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一侧凸出。若通风部18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一侧凸出,则进风口181可向两侧119中通风部18对应凸出的一侧而凸出,即此时进风口181的凸出方向与通风部18的凸出方向一致。
再有,出风口17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对应设置,其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也就是说,出风口17可开设在散热部12上任意部位,只需要满足其与散热腔室121处于连通状态,并且散热腔室121的出风不受影响即可。
请结合图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风部18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82。多个出气孔182形成出风口17。多个出气孔182呈直线状间隔分布。出风口17相对于进风口181更靠近散热单片10的顶部。
如此,由于出风口17位于进风口181的上侧,这样冷空气由进风口181进入散热腔室121后,可使得热量在散热腔室121内以较快的速度向上流动,从而提高了散热单片10整体的散热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顶部”指的是散热单片10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4所示的位置状态。
请结合图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腔室121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
如此,由于散热腔室12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这样增大了散热腔室121的空间体积,从而使得进入散热腔室121的冷空气较多,并且进入散热腔室121内的空气与本体11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散热部12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部12包括两个散热片13。两个散热片13分别连接在本体11的相背的两端118边缘。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凸出。通风部18包括两个连接的通风子部183。每个散热片13形成有一个通风子部183。每个通风子部183开设有散热子腔室184及进风口181。两个通风子部183的两个散热子腔室184相互连通。两个散热子腔室184构成散热腔室121的部分。
如此,由于每个散热片13分布在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这样增加了散热单片10的散热面积,从而可提高散热单片10的散热速度。同时,冷空气由进风口181进入散热子腔室184内,这样可使得散热片13内形成热对流,从而提高了每个散热片13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本体11对应两侧119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凸出”指的是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分布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平面111代表本体11时,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平面111所需要满足的设置状态。而且,正是由于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的至少一侧凸出,才使得由散热部12辐射出的热量能够在散热片13的导向作用下覆盖较大的空间面积,从而增强散热单片10的横向散热及纵向散热。
再有,两个散热片13的两个通风子部183与通风部18的两个通风子部183指的是同一部位。散热片13的结构及通风部18的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散热片13向平面111凸出的方式并不等同于通风部18向平面111凸出的方式。散热片13的凸出方式与通风部18的凸出方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连接关系。也就是说,在通风部18凸出时,通风部18凸出的部位并非即为通风子部183。同样,在散热片13凸出时,散热片13凸出的部位并非即为通风子部183。
例如,若通风部18向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则散热片13可向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也可向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一侧凸出,也可不向平面111的任何一侧凸出。若通风部18向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一侧凸出,则散热片13可向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也可向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一侧凸出,也可不向平面111的任何一侧凸出。
较佳地,在通风部18向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时,每个散热片13也同时向平面111的两侧111凸出。此时,不仅每个散热片13的散热面积较大,散热单片10的散热部12的整体散热面积也较大,这样散热单片10具有较高的散热速度。
在一个例子中,每个散热片13沿散热单片10的长度方向(如图7的Y轴方向所示)及宽度方向(如图7的X轴方向所示)延伸。如此,散热片13的散热面积较大。
请参阅图12及图13,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如此,由于散热片13分布在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这样增加了散热单片10对应的两侧119的散热面积,这样散热单片10向外散热更加均匀。
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并且两个散热片13的凸出方向相反。如此,散热单片10散出的热量整体覆盖的空间面积较大。
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并且每个散热片13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的程度基本一致。如此,散热单片10向两侧119散出的热量基本相同,这样散热较为均衡。
请参阅图14~图16,每个散热片1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的一侧凸出。
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两个散热片13中的一个散热片13向本体11的左侧凸出,另一个散热片13向本体11的右侧凸出。这样两个散热片13整体覆盖的空间面积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左侧”及“右侧”指的是在散热单片10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所处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14所示的位置状态。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两个散热片13均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左侧凸出。如此,增加了散热单片10左侧的散热面积。
需要指出的是,“左侧”指的是在散热单片10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所处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15所示的位置状态。
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两个散热片13均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右侧凸出。
需要指出的是,“右侧”指的是在散热单片10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所处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16所示的位置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通风子部18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散热子腔室184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
如此,由于通风子部183及散热子腔室184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这样不仅增大了散热子腔室184的空间体积,使得进入散热子腔室184内的冷空气能够与散热片13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且增大了每个散热片13的散热面积。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散热部12包括连接两个散热片13的连接片122。连接片122连接在本体11的顶端116的边缘。连接片122开设有连通两个散热子腔室184的连通腔室(图未示出)。连接片122开设有出风口17。出风口17连通连通腔室。连通腔室连通两个散热子腔室184并一并构成了散热腔室121。如此,散热腔室121对本体11形成了半包裹的结构,这样进风口181进入两个散热子腔室184的冷空气先在散热子腔室184内向上流动,然后在吸收了本体11处形成的热量后于连通腔室内汇合,并最后可从出风口17散出,从而到达了本体11形成的热量对散热单片10整体充分覆盖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风子部183形成有多个凸部186。多个凸部186呈直线状间隔分布。每个凸部186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一侧凸出。每个凸部186开设有进风孔187。多个进风孔187形成进风口181。
如此,增加了外界冷风的进风范围,并且每个通风子部183具有较大的进风面积,这样进入每个散热子腔室184内的冷空气较多,从而利于本体11处形成的热量的散出。同时多个凸部186间隔分布的方式提高了通风子部183的机械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进风孔187的开口1871朝下设置。如此,冷空气为以由下至上的流动方式由进风口181进入散热腔室121内,这样利于冷空气的向上流动,提高了散热腔室121内带有热量的空气的流动速度。
需要指出的是,“朝下设置”指的是散热单片1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4所示的位置状态。
在一个例子中,每个进风孔187的开口1871朝下并相对于散热片13的内侧朝散热片13的外侧倾斜。如此,增加了外界冷风的进风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散热片13的内侧”指的是散热片13与本体11连接的一侧,“散热片13的外侧”指的是散热片13的与本体11连接的一侧相背的另一侧。“散热片13的内侧”及“散热片13的外侧”均以散热单片1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状态为基准,例如如图4所示的散热单片10的位置状态。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本体11包括导热油包16。导热油包16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导热油包16间隔设置,其中一个导热油包16设置在本体11的下侧,另一导热油包16设置在本体11的上侧。位于下侧的导热油包16开设有第一加热腔室162。第一加热腔室162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加热管(图未示出)。位于上侧的导热油包16开设有第二导热腔室163。第二导热腔室163内没有设置该加热管,其仅用于进行导热。本体11开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室162及第二导热腔室163的导油通道164。由于加热管设置在位于下侧的导热油包16内,这样利于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向上散发,从而提高了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向上散发的效率,并减少了热量损失。同时,这样在保证散热效率的情况下还可减少加热管的设置。
同时,散热片13的通风子部183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每个通风子部183形成有多个凸部186。每个凸部186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每个凸部186开设有进风孔187。每个散热片13的多个进风孔187呈直线状间隔分布。出风口17相对于位于上侧的导热油包16更靠近散热单片10的顶部。如此,冷空气可从位于导热油包16的两侧的进风口181进入散热腔室121内,然后可带着热量沿着散热腔室121向上流动并从出风口17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片13包括自本体11的一端边缘延伸的第一散热子片14。第一散热子片14形成有通风子部183。
如此,每个散热子腔室184与本体11的距离较近,这样利于将本体11产生的热量带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子片14的本体141与通风子部183连接。散热子腔室184贯穿第一散热子片14的本体141及通风子部183。第一散热子片14的本体141平行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如此,散热子腔室184的空间体积较大。同时,第一散热子片14的本体141自本体1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面积较大,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散热片13的散热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子片14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第一散热子片14的底端144开设有连通散热子腔室184的辅助进风口188。辅助进风口188与进风口181间隔设置。辅助进风口188的开口朝下。如此,辅助进风口188能够增大对应的散热子腔室184的进风范围。同时,由于辅助进风口188的开口朝下,这样利于冷空气的向上流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片13包括与第一散热子片14连接的第二散热子片15。第二散热子片15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凸出。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所在平面111之间的夹角b大于0度并小于180度。
如此,第二散热子片1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每个散热片13的有效散热面积,同时保证由散热部12辐射出的热量沿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方向具有较大的散热速度。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散热子片15沿散热单片10的长度方向(如图7的Y轴方向所示)及宽度方向(如图7的X轴方向所示)延伸。
请参阅图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所在平面111之间的夹角b大于或等于90度并小于180度。
如此,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之间的夹角b较大,这样使得第二散热子片15相对于本体11向两侧119凸出的面积较大,同时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导热空间,从而能够使得本体11辐射出的热量能够顺着第一散热子片14及第二散热子片15得到及时地导出。同时第二散热子片15对散热部12辐射出的热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能够使得散热部12辐射出的热量由第一散热子片14至第二散热子片15而导出,从而增加热量覆盖的空间面积。
在一些例子中,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之间的夹角b可以为90度、100度、110度、120度、130度、140度、150度、160度、170度或175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之间的夹角b并不限于上述例子中所列举的值。
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散热片13均包括一个第二散热子片15,即散热部12包括两个第二散热子片15。两个第二散热子片15相对平行设置。第二散热子片15基本呈片状。每个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所在平面111之间的夹角b均为90度。如此,散热单片10的两侧119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同时由于第二散热子片15与本体11之间的夹角均适中,这样散热片13整体对本体11具有较佳的覆盖作用,并且利于空气在散热片13与本体11之间流动以形成热对流效果,散热片13的散热速度较大,有效降低了散热片13整体的温度。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热油汀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散热单片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热油汀100中,由于散热腔室121连通外界大气,这样冷空气进入散热腔室121后,能够与散热部12进行热交换,从而促进了热量的散出,提高了散热部12的散热速度,并提高具有散热单片10的电热油汀100的散热效率。并且,通风部18相对于本体11所在平面111向本体11所在平面111的两侧119中的至少一侧凸出,可增加通风部18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具有散热单片10的电热油汀100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单片10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散热单片10的两个散热部12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散热单片10的两个散热部12之间形成有具有烟囱效果的气流通道20。
如此,烟囱效果的气流通道20增强了相邻的两个散热单片10之间的热对流效果,从而使得两个散热单片10之间的部分热量可通过热对流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提高了空间的整体温度。同时较强的热对流效果可提高电热油汀100整体的散热速度,并可有效降低电热油汀100整体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电热油汀100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散热单片10的两个散热部12对本体11形成了半包裹的结构。相邻的两个散热单片10的两个散热部12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个例子中,为了防止儿童的拳头直接接触到本体11的温度较高的部位,可对应地将两个散热部12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设置成不大于儿童的拳头对应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散热单片,用于电热油汀,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片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通风部,所述通风部开设有散热腔室,所述通风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所述散热腔室连通外界大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片包括出风口,所述通风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腔室连通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多个出气孔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多个出气孔呈直线状间隔分布,所述出风口相对于所述进风口更靠近所述散热单片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室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两个散热片,所述两个散热片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的相背的两端边缘,每个所述散热片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凸出;
所述通风部包括两个连接的通风子部,每个所述散热片形成有一个所述通风子部,每个所述通风子部开设有散热子腔室及所述进风口,所述两个通风子部的两个所述散热子腔室相互连通,两个所述散热子腔室构成所述散热腔室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风子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所述散热子腔室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子部形成有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呈直线状间隔分布,所述多个凸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中的一侧凸出,每个所述凸部开设有进风孔,多个所述进风孔形成所述进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风孔的开口朝下设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自所述本体的一端边缘延伸的第一散热子片,所述第一散热子片的本体平行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
所述第一散热子片形成有所述通风子部,所述第一散热子片的本体与所述通风子部连接,所述散热子腔室贯穿所述第一散热子片的本体及所述通风子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子片连接的第二散热子片,所述第二散热子片相对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向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的两侧凸出,所述第二散热子片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180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子片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并小于180度。
12.一种电热油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单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热油汀,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片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单片的两个散热部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单片的两个散热部之间形成有具有烟囱效果的气流通道。
CN201720315401.5U 2017-03-28 2017-03-28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Active CN206626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15401.5U CN206626652U (zh) 2017-03-28 2017-03-28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PCT/CN2017/104261 WO2018176774A1 (zh) 2017-03-28 2017-09-29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15401.5U CN206626652U (zh) 2017-03-28 2017-03-28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6652U true CN206626652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0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15401.5U Active CN206626652U (zh) 2017-03-28 2017-03-28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66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230A (zh) * 2017-03-28 2017-06-2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WO2021218211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WO2022016936A1 (zh) * 2020-07-22 2022-0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油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230A (zh) * 2017-03-28 2017-06-2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WO2021218211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WO2022016936A1 (zh) * 2020-07-22 2022-0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油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1230A (zh)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CN206626652U (zh) 散热单片及电热油汀
CN208227548U (zh) 电子装置和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装置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4165413B (zh) 机柜空调器
CN106907760B (zh) 散热组件及电热油汀
CN206683040U (zh) 散热组件及电热油汀
CN110043972A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6871194A (zh) 油烟净化系统及排烟装置
CN209926912U (zh) 基于烟囱效应的翅片式散热器
CN205579764U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CN20945910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08509515U (zh) 散热良好的电能表
CN205919283U (zh) Led灯自呼吸对流散热壳体
CN205752458U (zh)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CN209263126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热油汀
CN208620456U (zh) 一种新型模块散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08433492U (zh) 一种风冷电池包
CN103615771B (zh) 空调室外机及其电控箱散热装置
CN207602555U (zh) 一种通道式水冷散热器
CN207150443U (zh)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的冷热隔离风道结构
CN206946408U (zh) 一种新型笔记本散热装置
CN206349668U (zh) 一种配电箱顶盖
CN215898313U (zh) 流场回路式散热装置
CN205859627U (zh) 一种基于热对流的自主散热式cob集成led灯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