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7438U - 轴承及保持架 - Google Patents

轴承及保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17438U
CN206617438U CN201720105164.XU CN201720105164U CN206617438U CN 206617438 U CN206617438 U CN 206617438U CN 201720105164 U CN201720105164 U CN 201720105164U CN 206617438 U CN206617438 U CN 206617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face
perisporium
neck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51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17201051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17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17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17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轴承及保持架,其中保持架包括:轴向相对的两个保持架单元;每个保持架单元包括:侧圈;和,若干连接部,连接于侧圈且沿侧圈的周向排布,连接部具有沿轴向背对侧圈的端面;两个保持架单元各自的连接部面对面,从而在沿周向相邻的两对轴向相对的连接部之间形成兜孔;在每个端面设有凸部及卡槽;面对面的两个连接部各自的凸部卡设于另一个连接部的卡槽内。保持架的两个保持架单元之间固定卡接,安装过程操作简单。而且,面对面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可以形成两个卡扣连接,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可以承受兜孔内的滚动体的挤压而不易变形,提升保持架的刚度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轴承及保持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及保持架。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材料不同,保持架包括:铜保持架和钢保持架等金属保持架,及塑料保持架。其中,塑料保持架具有质量轻、与滚动体之间的摩擦很小等优点,得到更广泛应用,尤其可以用于高转速场合。
现有一种用于深沟球轴承的塑料保持架为单片式保持架,兜孔为开放式,沿兜孔的周向形成缺口。其中,在缺口位置形成有沿兜孔的周向延伸出去的悬臂,悬臂定义了所述缺口,并限定滚珠从缺口脱出。随着轴承转速增加,滚珠在滚动过程中对悬臂的压力增大而造成悬臂变形加大,这会降低保持架的刚度,增大滚珠与兜孔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保持架质量和寿命。
对此,现有技术发展出另一种两片式的保持架,其包括轴向相对的两个保持架单元,在安装后形成封闭式的兜孔,兜孔的孔壁沿兜孔周向环绕一周。其中,两个保持架单元之间通过铆钉等外部连接件进行固定安装,安装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保持架的安装过程操作简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持架。该保持架包括:轴向相对的两个保持架单元;每个所述保持架单元包括:侧圈;和,若干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侧圈且沿所述侧圈的周向排布,所述连接部具有沿所述轴向背对所述侧圈的端面;两个所述保持架单元各自的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端面面对面,从而在沿所述周向相邻的两对轴向相对的连接部之间形成兜孔;在每个所述端面设有凸部及卡槽;面对面的两个所述连接部各自的所述凸部卡设于另一个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卡槽内,从而固定卡接两个所述保持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保持架的两个保持架单元固定卡接,安装过程省略了外部连接件,操作简单。而且,面对面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两对卡扣连接,因此这两个连接部之间具有相当的连接强度,且相互牵制而彼此难以分离,从而避免遭到滚动体挤压而变形,进而维持连接部的形状及滚动体和兜孔之间的间隙,提升保持架的刚度及使用寿命。
可选地,两个所述保持架单元相同。
可选地,在每个所述保持架单元中,任一个所述凸部与所述卡槽位置对应,且所述凸部与对应的所述卡槽沿同一所述周向相距相同角度。
可选地,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周壁及凸出于所述第一周壁的限位块;所述卡槽的槽壁包括:第二周壁,与所述端面连接;止挡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周壁且沿所述轴向背对所述端面;所述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面对面,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止挡壁抵靠。
可选地,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周壁的截面积从所在所述端面开始向所述限位块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周壁的截面积从所在端面开始向所述止挡壁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周壁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一圆台面,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相交以形成所述第一周壁,所述限位块凸出于所述第一平面。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所述第一平面具有两侧边界,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两侧边界均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周壁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周壁通过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止挡壁连接;在每个所述端面上设有沿同一所述周向依次排布的所述卡槽和凸部,且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同面。
可选地,在每个所述端面上,所述凸部的投影和卡槽的投影呈180°旋转对称。
可选地,所述限位块为梯形块,具有沿所述轴向背对设置的坡面;所述卡槽包括:容纳所述梯形块且具有所述止挡壁的限位槽。
可选地,在每个所述端面上均设有所述卡槽和凸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轴承。轴承包括:内圈;环绕所述内圈的外圈;若干滚动体,位于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内;上述任一所述的保持架,位于所述内圈及外圈之间的径向间隙中,所述滚动体限定于所述兜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保持架中的保持架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保持架中固定卡接的两个连接部的剖面图,截面所在平面垂直于保持架的径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保持架中连接部的剖面图,截面所在平面垂直于保持架的径向;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保持架中连接部的轴向平面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保持架中的连接部的剖面图,截面所在平面经过保持架的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轴承包括:内圈;环绕内圈的外圈;若干滚动体,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内;及保持架,位于内圈及外圈之间的径向间隙中,滚动体限定于兜孔内。
参照图1和图2,保持架可以包括:轴向相对的两个保持架单元1。其中,每个保持架单元1包括:侧圈10;和若干连接部11,连接于侧圈10且沿侧圈10的周向排布的若干连接部11,连接部11具有沿轴向背对侧圈10的端面110。每个保持架单元1具有由侧圈10及连接部11定义的沿周向排布的若干凹槽1c。两个保持架单元1各自的连接部11通过端面110面对面,从而凹槽1c一一对接,在沿周向相邻的两对轴向相对的连接部11之间形成兜孔1a。
结合参照图3,在每个保持架单元1设有卡槽1b和凸部12。这两个保持架单元1通过各自的连接部11沿轴向一一相对时,面对面的两个连接部11各自的凸部12卡设于另一个连接部11的卡槽1b内,从而固定卡接两个保持架单元1。
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可以直接将两个保持架单元1沿轴向对接,并利用各自凸部12伸入至卡设于对应的卡槽1b内,从而固定卡接两个保持架单元1并组装成一个两片式的保持架。这种固定卡接的连接方式省略了外部连接件,如铆钉,安装过程操作简单。
而且,面对面的两个连接部11之间形成两对卡扣连接,这两个连接部11之间具有相当的连接强度,并形成相互牵制。当轴承转速逐渐增加时,兜孔1a内的滚动体可以对卡接在一起的两个连接部11形成逐渐增大的压力。但是,由于两个连接部11之间能够相互牵制而彼此难以分离,从而防止单个连接部11发生变形,进而维持连接部11的形状及滚动体和兜孔1a之间的间隙。这可以提升保持架的刚度及使用寿命。
再者,卡槽1b设于端面110内。在轴向相对的两个连接部11中,每一个连接部11的凸部12卡设于另一个连接部11的卡槽1b内,从而隐藏于所述另一个连接部11内,这可以使得两个连接部11的端面110之间的间隙较小,甚至为零,使得保持架结构紧凑。
其中,兜孔1a为圆孔,保持架可以用于球轴承。连接部11与侧圈10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这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在一种变形例中,兜孔可以设计为腰型孔,保持架可以用于滚针轴承。
参照图2,沿侧圈10的同一周向F,箭头A、B所指两个连接部11相距180°,并且每个连接部11上的凸部12与另一个连接部11上的卡槽1b相距180°。除箭头A、B所指两个连接部11外,其他所有连接部11上的凸部12到卡槽1b均沿同一周向F依次排布,且凸部12与对应的卡槽1b沿同一周向F相距180°。结合参照图1,这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两个连接部11各自的凸部12卡设于另一个连接部11的卡槽1a内,从而固定卡接两个保持架单元1。
此时,仅需一个保持架单元模具来制造若干保持架单元1,组装成一个保持架的两个保持架单元相同。这就避免了利用两套保持架单元模具来生产一个完整保持架的两个保持架单元,生产效率提升,并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工艺制造保持架单元1并形成保持架。尤其是,在轴承的轴向长度改变而需要调整保持架的轴向尺寸时,可以仅对单个保持架单元模具重新改进,对单个保持架单元模具的开发、制造成本较低,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相同角度可以是180°、90°、60°等多个可选角度,这和兜孔及连接部的分布密度有关。无论这一相同角度如何选择,在每个保持架单元中,任一个部与卡槽位置对应,且凸部与对应的卡槽沿同一所述周向相距相同角度。任意两个保持架单元在组装之前,当这两个保持架单元轴向相对并相对转动相同角度时,每个保持架单元上的所有凸部均能同时到达与另一个保持架单元上的卡槽轴向对准的位置,从而凸部能够卡设于对准的卡槽内。。
参照图3,凸部12适应于卡槽1b的形状,使得其中一个保持架单元1上的凸部12能够卡设于另一个保持架单元1上的卡槽1b内。对于同一个保持架单元1而言,其上的凸部12适应于位置对应的卡槽1b的形状,这可以使任意两个保持架单元1实现有效固定卡接。
参照图4和图5,凸部12包括:第一周壁及凸出于第一周壁的限位块120,其中第一周壁包括第一平面121和第一圆台面122(结合图2),第一平面121和第一圆台面122沿第一周壁的周向相交以形成第一周壁;
卡槽1b的槽壁包括:第二周壁,与端面110连接,第二周壁包括第二平面111和第二圆台面112,第二平面111和第二圆台面112沿第二周壁的周向相交以形成第二周壁;止挡壁113,连接于第二周壁中的第二平面111且沿轴向背对端面110。
结合参照图3,在两个保持架单元1的组装状态,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面对面,这包括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11面对面且第一圆台面122和第二圆台面112面对面,这可以阻挡两个保持架单元1之间相对转动及沿径向相对运动运动。同时,限位块120与止挡壁113抵靠,可以阻挡两个保持架单元1沿轴向相对运动。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卡槽1b和凸部12的形状相适应,能够对两个保持架单元1形成完全限位,保证两者的连接牢固性和稳定性。
在每个保持架单元1上,在位置对应凸部12和卡槽1b中,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对应且限位块120与止挡壁113对应。这样,任意两个保持架单元1能够通过各自的第一周壁和另一个保持架单元1的第二周壁面对面,且通过各自的限位块120与另一个保持架单元1的止挡壁113抵靠。
卡槽1b包括:具有止挡壁113的限位槽1b1,凸部12的限位块120卡设于限位槽1b1内,同时与止挡壁113抵靠。在组装过程中,两个保持架单元1沿轴向相向运动,凸部12进入卡槽1b内,并且限位块120遭到卡槽1b的第二周壁的挤压收缩变形。在限位块120全部越过止挡壁113后,其变形得以向限位槽1b1内释放至回复原状,同时与止挡壁113抵靠。
第二周壁包括第二圆台面112,因此,沿轴向,参照图4,第二周壁的截面积从所在端面110开始向止挡壁113的方向逐渐减小。相适应地,第一周壁的截面积从所在端面110开始向限位块120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这种情况下,卡槽1b形成于端面110的槽口尺寸较大,凸部12及其限位块120可以准确、容易地经槽口进入并逐渐卡设于卡槽1b及其限位槽1b1内,这可以获得安装操作的便利性。而且,在安装过程中,限位块120进入卡槽1b内后,其收缩变形逐渐加大,可以提升安装操作过程的稳定性。
保持架的材料可以为塑料保持架,不仅质量轻,还可以使得限位块120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发生变形。
限位块120可以为梯形块,具有沿轴向背对设置的坡面123。相适应地,限位槽1b1可以为梯形槽,止挡壁113为坡面。由于限位槽1b1形成于侧圈10背对连接部11的一端,因此限位槽1b1缺少另一侧坡面。
限位块120为梯形块,在安装过程中遭到第二平面111的挤压时,易于发生变形,可以减轻安装难度。而且,梯形块结构易于加工成型。
在一种变形例中,限位块可以为矩形块、波浪形或锯齿形。
参照图4和图5。限位块120形成于第一平面121,这样,在形成凸部12的模具时,限位块120更容易加工成型。
在卡槽1b中,第二周壁通过第二平面111与止挡壁113连接,因此第二平面111与止挡壁113之间具有夹角。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限位槽1b1的形成方法可以为:从侧圈10背向端面110的一端加工形成限位槽1b1,及其止挡壁113,限位槽1b1穿过侧圈10背向端面110的一端,并具有形成于第二平面111的槽口。因此,如图5所示限位槽1b1不可见,而用虚线表示。
在每个端面110上,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11同面,这使得凸部12和卡槽1b相交。结合图3,在轴向相对的两个连接部11固定卡接时,所形成的两个卡扣结构临近,结构紧凑,连接强度更高。
同时,如图5所示,限位块120从第一平面121向卡槽1b一侧凸出,从而与卡槽1b轴向重叠。相适应地,限位槽1b1从第二平面111向凸部12一侧延伸,从而与凸部12轴向重叠。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使轴向相对的两个连接部11中的凸部12沿周向相隔,避免两个连接部11的凸部12在轴向上形成干涉。之后,转动其中一个保持架单元1,使每个凸部12可以对准适配的卡槽1b,直至安装完成。
在每个端面110上,凸部12的投影和卡槽1b的投影呈180°旋转对称。凸部12的投影绕卡槽1b的投影旋转180°,能够与卡槽1b的投影重合,这使得凸部12和卡槽1b的形状适配程度高,任意两个保持架单元1之间能够固定卡接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更高。
参照图6并结合图4,沿第一周壁的周向,第一平面121具有两侧边界1210,限位块120与两侧边界1210均间隔设置。在两个保持架单元1(参照图1)固定卡接过程中,限位块120会遭到另一个保持架单元1中的第二平面111的挤压变形,这包括向两侧边界1210的变形。此时,限位块120与两侧边界1210之间间隔设置,容留出限位块120的变形位移所要求的间隙,保证顺利安装。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保持架,包括:轴向相对的两个保持架单元;
每个所述保持架单元包括:侧圈;和,
若干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侧圈且沿所述侧圈的周向排布,所述连接部具有沿所述轴向背对所述侧圈的端面;
两个所述保持架单元各自的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端面面对面,从而在沿所述周向相邻的两对轴向相对的连接部之间形成兜孔;
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端面设有凸部及卡槽;
面对面的两个所述连接部各自的所述凸部卡设于另一个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卡槽内,从而固定卡接两个所述保持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保持架单元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保持架单元中,任一个所述凸部与所述卡槽位置对应,且所述凸部与对应的所述卡槽沿同一所述周向相距相同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周壁及凸出于所述第一周壁的限位块;
所述卡槽的槽壁包括:第二周壁,与所述端面连接;
止挡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周壁且沿所述轴向背对所述端面;
所述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面对面,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止挡壁抵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周壁的截面积从所在所述端面开始向所述限位块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周壁的截面积从所在端面开始向所述止挡壁的方向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壁包括:
第一平面和第一圆台面,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相交以形成所述第一周壁,所述限位块凸出于所述第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所述第一平面具有两侧边界,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两侧边界均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周壁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周壁通过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止挡壁连接;
在每个所述端面上设有沿同一所述周向依次排布的所述卡槽和凸部,且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同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端面上,所述凸部的投影和卡槽的投影呈180°旋转对称。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为梯形块,具有沿所述轴向背对设置的坡面;
所述卡槽包括:容纳所述梯形块且具有所述止挡壁的限位槽。
11.一种轴承,包括:内圈;
环绕所述内圈的外圈;
若干滚动体,位于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位于所述内圈及外圈之间的径向间隙中,所述滚动体限定于所述兜孔内。
CN201720105164.XU 2017-01-25 2017-01-25 轴承及保持架 Active CN206617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164.XU CN206617438U (zh) 2017-01-25 2017-01-25 轴承及保持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164.XU CN206617438U (zh) 2017-01-25 2017-01-25 轴承及保持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17438U true CN206617438U (zh) 2017-11-07

Family

ID=6023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5164.XU Active CN206617438U (zh) 2017-01-25 2017-01-25 轴承及保持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17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9321B (zh) 铆接组装件、组装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05518323B (zh) 推力轴承
US9404541B2 (en) Mating connection for connecting two components in a non-rotatable way and method
US6848551B2 (en) One-way clutch
US901592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tor rotor
US20130202241A1 (en) Roller bearing c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2014937B1 (en) Assembling method of bearing unit
CN105378353B (zh) 机械密封
US2008000935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ircular washer
US10895294B2 (en) Disc rotor, production apparatus therefor, roller, and disc rotor production method
KR20120104923A (ko) 샤프트 와셔 및 샤프트 베어링 장치
CN108028559A (zh) 电枢和电枢的制造方法
CN206617438U (zh) 轴承及保持架
US10060472B2 (en) Bea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earing device
JPWO2013094615A1 (ja) ころ軸受用保持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11971B (zh) 金属叠片组、金属叠片以及形成叠片组的方法
CN103998801A (zh) 球轴承保持架以及设有这种球轴承保持架的深沟球轴承
EP2388083A1 (en) Forging method, closed forging mold and tripod uniform motion universal joint
CN104653629A (zh) 用于制造轴承外圈和离合器分离轴承装置的方法
US1067567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chanical part and mechanical part
EP3067581B1 (en) Bea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earing device
US1114177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ashers
JP2005253293A (ja) モータ
JPH0119972B2 (zh)
WO2022036647A1 (zh) 轴承组件和轴承组件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