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5516U - 一种钢材包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材包装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15516U CN206615516U CN201620997562.2U CN201620997562U CN206615516U CN 206615516 U CN206615516 U CN 206615516U CN 201620997562 U CN201620997562 U CN 201620997562U CN 206615516 U CN206615516 U CN 2066155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hole
- channel
- rectangle frame
- section steel
-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材包装箱,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以及钢材框罩,第一槽钢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槽钢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的第二安装孔,第一槽钢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三安装孔,第二槽钢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四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以及第四安装孔中分别配设有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以及第四螺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易、使用环保、成本低、电机或者水泵等装卸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材包装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出口电机、水泵通常采用木箱或木笼箱包装,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大量的砍伐,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环境。木箱到最终用户手中一般不能再利用,只能做为垃圾处理,也给进口国造成一定污染,而且木箱在制造过程需要进行烘干,以及进口国检疫要求对木材进行熏蒸,工艺环节繁琐,生产过程受天气等条件制约,同时也造成环境的污染。
采用木笼箱包装电机或水泵的过程一般为:在木笼箱的底板上钻孔,之后将电机吊起并放入木笼箱内,将电机通过螺栓锁在钻孔中,再之后将木笼箱封盖,同时在木笼箱上捆绑打包带。采用这种包装方法,由于木笼箱本身的强度较低,需要增加打包带以保证木笼箱的整体强度,当需要将多个木笼箱堆放在一起时,在没有叉装车的条件下,需要将每个木笼箱先绑扎到吊钩上,之后逐一将木笼箱进行堆叠,其电机的装卸效率较低。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使用环保、成本低、电机或者水泵等装卸方便的钢材包装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材包装箱,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以及钢材框罩,第一槽钢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槽钢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的第二安装孔,第一槽钢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三安装孔,第二槽钢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四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以及第四安装孔中分别配设有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以及第四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槽钢包括第一上板、第一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板与第一下板之间的第一纵板,第一上板与第一下板平行设置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槽钢包括第二上板、第二下板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板与第二下板之间的第二纵板,第二上板与第二下板平行设置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一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一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四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框罩包括上矩形框、下矩形框以及对应连接在上矩形框角点与下矩形框角点之间的连接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矩形框由四根角钢首尾依次焊接而成,所述下矩形框由四根角钢首尾焊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梁为角钢,所述连接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矩形框上,所述连接梁的下端与所述下矩形框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梁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下板和所述第二下板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沿所述下矩形框的宽度方向平行固定在所述下矩形框上,在所述下矩形框上对应所述第三安装孔和对应所述第四安装孔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四螺栓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和第二连接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矩形框与所述下矩形框之间 设有加强梁,所述上矩形框内设有上加强横梁,所述下矩形框内设有下加强横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采用钢材包装箱装载电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平行放置在平地上,使得所述第一下板和所述第二下板与平地接触;
C、利用电机自身带有的吊环,通过吊装设备将电机吊送至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上,并使电机自身带有的多个锁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对齐,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将电机锁定在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上;
D、将所述框罩罩盖在电机外,并使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齐,使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对齐,通过所述第三螺栓和所述第四螺栓将所述下矩形框与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均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步骤F,步骤F是将多个电机分别装载在多个钢材包装箱内,利用吊装设备的挂钩通过电机自身的吊环将电机随同钢材包装箱一起吊起,将多个钢材包装箱依次堆放一起。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装箱整体采用钢材,其结构牢靠,稳定性佳,特别是当前钢材价格便宜,钢材出口受限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保护了一方水土,保护了环境,钢材做为包装箱还可以再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将电机或者水泵直接固定在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上,通过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直接将框罩固定在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电机或者水泵装载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配合电机的主视图;
图中:
10-第一槽钢 11-第一上板
12-第一下板 13-第一纵板
20-第二槽钢 21-第二上板
22-第二下板 23-第二纵板
30-上矩形框 31-上加强横梁
40-下矩形框 50-连接梁
51-加强梁 61-第一安装孔
62-第二安装孔 63-第三安装孔
64-第四安装孔 70-电机
71-吊环
81-第一螺栓 82-第二螺栓
91-第一连接孔 92-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6,一种钢材包装箱,包括第一槽钢10、第二槽钢20以及钢材框罩,第一槽钢10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70的第一安装孔61,第二槽钢20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70的第一安装孔62,第一槽钢10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三安装孔63,第二槽钢20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四安装孔64,第一安装孔61、第一安装孔62、第三安装孔63以及第四安装孔64中分别配设有第一螺栓81、第二螺栓82、第三螺栓以及第四螺栓。本实 用新型,巧妙地通过第一槽钢10和第二槽钢20来作为电机70和框罩固定的载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槽钢10包括第一上板11、第一下板12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板11与第一下板12之间的第一纵板13,第一上板11与第一下板12平行设置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纵板1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槽钢20包括第二上板21、第二下板22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板21与第二下板22之间的第二纵板23,第二上板21与第二下板22平行设置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纵板23沿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孔61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一上板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安装孔63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一上板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61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孔63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孔62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上板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四安装孔64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上板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孔62位于两个所述第四安装孔64之间。两个第一安装孔61和两个第二安装孔62分别与电机70自身带有的锁定孔对应,用来实现电机70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框罩包括上矩形框30、下矩形框40以及对应连接在上矩形框30角点与下矩形框40角点之间的连接梁50,在实施例中,连接梁50为四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矩形框30由四根角钢首尾依次焊接而成,所述下矩形框40由四根角钢首尾焊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梁50为角钢,所述连接梁5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矩形框30上,所述连接梁50的下端与所述下矩形框40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梁50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下板12和所述第二下板22均处于同一水平面。采用这种结构,下矩形框40与平地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在没有吊装设备的场合,借此容置空间可以将整个包装箱叉 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槽钢10和所述第二槽钢20沿所述下矩形框40的宽度方向平行固定在所述下矩形框40上,在所述下矩形框40上对应所述第三安装孔63和对应所述第四安装孔64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91和第二连接孔92,所述第三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63和第一连接孔91中,所述第四螺栓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孔64和第二连接孔92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矩形框30与所述下矩形框40之间设有加强梁51,所述上矩形框30内设有上加强横梁31,所述下矩形框40内设有下加强横梁。参照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强梁51的设置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梁51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其主要进一步增强整个包装箱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采用钢材包装箱装载电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所述第一槽钢10和所述第二槽钢20平行放置在平地上,使得所述第一下板12和所述第二下板22与平地接触;
C、利用电机70自身带有的吊环,通过吊装设备将电机70吊送至所述第一槽钢10和所述第二槽钢20上,并使电机70自身带有的多个锁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6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62对齐,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81和所述第二螺栓82将电机70锁定在所述第一槽钢10和所述第二槽钢20上;
D、将所述框罩罩盖在电机70外,并使所述第一连接孔91与所述第三安装孔63对齐,使所述第二连接孔92与所述第四安装孔64对齐,通过所述第三螺栓和所述第四螺栓将所述下矩形框40与第一槽钢10和第二槽钢20与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步骤F,步骤F是将多个电机70分别装载在多个钢材包装箱内,每个钢材包装箱对应装载一个电机70,利用吊装设备的挂钩将电机70自身的吊环71吊起,上矩形框30、连接梁50、下矩形框40、第一槽钢10以及第二槽钢20随之一起吊起,将多个钢材包装箱依次堆放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步骤F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即将多个电机70分别装载在多个钢材包装箱内,每个钢材包装箱对应装载一个电机70,利用叉装车将钢材包装箱叉起并堆叠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8)
1.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以及钢材框罩,第一槽钢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槽钢上设有用以固定电机的第二安装孔,第一槽钢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三安装孔,第二槽钢上还设有用以固定框罩的第四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以及第四安装孔中分别配设有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以及第四螺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包括第一上板、第一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板与第一下板之间的第一纵板,第一上板与第一下板平行设置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槽钢包括第二上板、第二下板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板与第二下板之间的第二纵板,第二上板与第二下板平行设置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一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一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四安装孔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罩包括上矩形框、下矩形框以及对应连接在上矩形框角点与下矩形框角点之间的连接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矩形框由四根角钢首尾依次焊接而成,所述下矩形框由四根角钢首尾焊接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角钢,所述连接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矩形框上,所述连接梁的下端与所述下矩形框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梁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下板和所述第二下板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沿所述下矩形框的宽度方向平行固定在所述下矩形框上,在所述下矩形框上对应所述第三安装孔和对应所述第四安装孔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四螺栓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和第二连接孔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材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矩形框与所述下矩形框之间设有加强梁,所述上矩形框内设有上加强横梁,所述下矩形框内设有下加强横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97562.2U CN206615516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一种钢材包装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97562.2U CN206615516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一种钢材包装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15516U true CN206615516U (zh) | 2017-11-07 |
Family
ID=6022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9756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15516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一种钢材包装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15516U (zh) |
-
2016
- 2016-08-30 CN CN201620997562.2U patent/CN20661551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72357U (zh) | 一种核电站承重机构的载荷试验装置 | |
CN106966292A (zh) | 集装箱吊具及起重机 | |
CN205854802U (zh) | 一种铁木托盘 | |
CN206615516U (zh) | 一种钢材包装箱 | |
CN106364771B (zh) | 一种钢材包装箱以及采用该钢材包装箱装载电机的方法 | |
CN205990773U (zh) | 一种施工用卸料平台 | |
CN207313049U (zh) | 一种可以搬运大体积物品的推高车 | |
CN206781793U (zh) | 一种超重小截面钢材远距离水平运输车 | |
CN207208770U (zh) | 一种大承载钢木复合结构运输包装箱 | |
CN103434720B (zh) | 一种隔离定位折叠式物品周转箱 | |
CN102145769A (zh) | 钢木复合结构包装箱 | |
CN206108733U (zh) | 一种可拆卸翻板式吊装平台 | |
CN108100416A (zh) | 一种长轴类产品包装结构 | |
CN204750932U (zh) | 塔式起重机回转下支座包装架 | |
CN205387318U (zh) | 一种层架式长条型材料存储架 | |
CN211622524U (zh) | 便携式角钢挂架平台 | |
CN204370784U (zh) | 一种工具式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 | |
CN205973615U (zh) | 一种双重固定升降台 | |
CN202784072U (zh) | 埋入式多向框架包装箱连接节点 | |
CN210918353U (zh) | 集装箱扭锁工作站 | |
CN203473396U (zh) | 一种隔离定位折叠式物品周转箱 | |
CN204586644U (zh) | 一种机床运输装置 | |
CN216016077U (zh) | 一种可直接吊装的柜体与包装一体化结构 | |
CN207120992U (zh) | 一种拆解式用于装玻璃的集装箱运输移动托盘 | |
CN214241731U (zh) | 一种用于圆形产品立式包装的框架木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