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9690U - 灰分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灰分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9690U
CN206609690U CN201720408272.4U CN201720408272U CN206609690U CN 206609690 U CN206609690 U CN 206609690U CN 201720408272 U CN201720408272 U CN 201720408272U CN 206609690 U CN206609690 U CN 206609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ash
treatment system
ash content
content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82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俊
王永宏
陈开玲
张宪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ozhou Coal Pingshu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ozhou Coal Pingshu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ozhou Coal Pingshu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ozhou Coal Pingshu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82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9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9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96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灰分处理系统,包括输送物料的输送主带(10)及与所述输送主带(10)连接的灰分检测装置(7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主带(10)与所述灰分检测装置(70)的输入端之间,用于对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程度及厚度中至少一项进行处理的前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灰分处理系统,由于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度及物料的厚度对灰分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也有较大影响,通过设置前处理装置,进一步对输入灰分检测装置的物料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和/或调整物料的粒度和/或控制物料的厚度,以便于将处理后的物料输送至灰分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灰分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灰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提高以及核物理技术利用的普及,灰分自动检测装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检测精度偏差较大,影响其推广使用。
以对煤炭进行灰分检测为例,煤炭由可燃烧的有机质和不可燃烧的矿物质组成。煤炭的灰分就是煤炭在一定温度下充分且完全灼烧以后,留下的固态残留物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为了提高灰分检测效率,目前,一般采用灰分仪等灰分检测装置对煤炭进行检测。但是,目前的灰分仪检测精度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测量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灰分处理系统,以提高测量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灰分处理系统,包括输送物料的输送主带及与所述输送主带连接的灰分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主带与所述灰分检测装置的输入端之间,用于对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程度及厚度中至少一项进行处理的前处理装置。
优选地,上述灰分处理系统中,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用于由物料中获取合适粒度的试样的采样装置。
优选地,上述灰分处理系统中,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对物料进行碎裂操作的破碎装置。
优选地,上述灰分处理系统中,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调节物料厚度的整形装置。
优选地,上述灰分处理系统中,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装置、破碎装置和整形装置;
所述采样装置用于由物料中获取合适粒度的试样,所述破碎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碎裂操作,所述整形装置用于调节物料厚度。
所述采样装置与所述破碎装置之间通过一级给料输送带连接;和/或,所述破碎装置与所述整形装置之间通过二级给料输送带连接。
优选地,上述灰分处理系统中,还包括返回运输带,所述返回运输带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灰分检测装置的输出端,所述返回运输带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主带连接。
优选地,上述灰分处理系统中,所述灰分检测装置位于所述输送主带的下方;
所述返回运输带为竖直向上传输的传输带。
优选地,上述灰分处理系统中,所述返回运输带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导入物料的第一倾斜导板,所述第一倾斜导板的底端与所述返回运输带的输入端连接;
和/或,所述返回运输带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导出物料的第二倾斜导板,所述第二倾斜导板的顶端与所述返回运输带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灰分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前处理装置,对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程度及厚度中至少一项进行处理,由于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度及物料的厚度对灰分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也有较大影响,通过设置前处理装置,进一步对输入灰分检测装置的物料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和/或调整物料的粒度和/或控制物料的厚度,以便于将处理的物料输送至灰分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灰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物料在混合前、混合后及化验灰分的曲线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灰分处理系统,以提高测量精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灰分处理系统,包括输送物料的输送主带10及与输送主带10连接的灰分检测装置70。灰分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输送主带10与灰分检测装置70的输入端之间,用于对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程度及厚度中至少一项进行处理的前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灰分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前处理装置,对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程度及厚度中至少一项进行处理,由于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度及物料的厚度对灰分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也有较大影响,通过设置前处理装置,进一步对输入灰分检测装置70的物料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和/或调整物料的粒度和/或控制物料的厚度,以便于将处理的物料输送至灰分检测装置70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当物料混合均匀且完全能被射线测量到,测量结果就有代表性;否则,测量结果将偏离真实值。因此,经过灰分检测装置的物料除了要保持一定厚度外,还要求混合均匀,这就要求被测物料要保证级配均匀。
以灰分检测装置70发射γ射线且物料为煤炭进行说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煤层过厚时,γ射线穿透不了煤层,接收器接受不到信号;煤层过薄时,γ射线不发生衰减。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灰分检测装置不能正常工作。一般来说,当被测煤层厚度在100mm-150mm时,粒度要保证在<13mm;150mm-300mm时,粒度保证在<40mm。
并且,除了要保证被测煤层厚度外,要研究解决影响煤层的堆密度和均质性的因素。其中,堆密度指物料质量除以该物料所占容器的体积求得的密度。它受物料的粒度影响,粒度越小,堆密度越高。
1、煤炭的粒度对灰分检测装置的影响
选取同一煤种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同一母体取若干个试样,每一组试样都由粒度大于50mm的煤块组成,用γ射线灰分检测装置测量其灰分;然后使煤块破碎,筛分出煤块粒度>50mm的试样、煤块粒度为25-13mm的试样、煤块粒度为13-6mm的试样、煤块粒度为6-3mm的试样、煤块粒度为3-0.5mm的试样和煤块粒度<0.5mm的试样。其中,粒度为颗粒的大小。通过将上述试样称量并分别采用灰分检测装置进行测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试样不丢失,则可得到灰分检测装置对颗粒度不同而灰分和元素组成基本一样的煤炭灰分测量值。
表1同一种煤炭不同粒度的灰分测量值
从表1可看出,粒度较小的煤炭,灰分测量值较大;粒度较大的煤,灰分测量值较小。
结果表明,试样的灰分值随着试样的粒度变小而逐步增加,显然因堆密度增大,灰分值也相应增加。
2、煤炭的混合均匀程度对灰分检测装置的影响
(1)采取洗选后的块精煤,并且按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一共采取10个试样,每个试样10kg;
采取洗选后的末精煤,一共取10个试样,每个试样1kg。上述试样均要求时间适当拉开,以确保试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2)把取自块精煤的每个试样放在底部,然后把末精煤的每个试样任意放在其上面,使得一一对应,经过灰分检测装置检测并记录下其灰分值;
然后,取出同一组块精煤与末精煤,充分混合后再经过灰分检测装置检测并记录下其灰分值;
最后,采用灼烧法算出每组块精煤与末精煤的灰分值,为化验灰分。
表2列出一组具体实验数据,A1为混合前偏差,其值为混合前灰分减Ah;A2为混合后偏差,其值为混合后灰分减Ah。
表2试验数据
依照表2的数据绘制出混合前、混合后及化验灰分的曲线比较图,如图2所示。表2结合图2可知混合后的精煤在经过灰分检测装置后测得的灰分数据比较接近化验所得到的灰分数据。
结果表明,试样的混合均匀程度越高,灰分检测装置检测后的灰分值精度越高。
综上,在物料进入灰分检测装置之前,调整物料的堆密度、厚度和混合均匀程度,可以减小灰分检测装置的测量偏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灰分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
因此,上述前处理装置包括采样装置20、破碎装置40和整形装置60。其中,采样装置20用于由物料中获取合适粒度的试样,即,通过其自身结构,从一批物料中获得一个其试验结果能代表整批被采样物料的试样,合适的试样即为能代表整批被采样物料的试样。通过上述可知,选取合适的试样,以便于解决堆密度对灰分检测装置检测精度的影响。
破碎装置40用于对物料进行碎裂操作,即,物料在打击或冲击力的作用下,当达到压缩强度极限时,如果继续施加外力,则已破坏了的材料将进一步碎裂,这就是破碎。通过上述可知,通过对物料进行碎裂,避免大块物料存在而影响混合均匀度,并进一步调节物料粒度,以便于解决混合均匀程度对灰分检测装置检测精度的影响。
整形装置60用于调节物料厚度,即,通过整形装置60对对输送主带10或其他运输带上的物料进行整形,以调节物料的厚度,使得进入灰分检测装置70的物料的厚度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了灰分检测装置70的检测精度。通过上述可知,通过对物料整形,以便于解决厚度对灰分检测装置检测精度的影响。
当然,也可以仅设置采样装置20、破碎装置40和整形装置60中的一个或两个,也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装置20、破碎装置40和整形装置60;其中,采样装置20与破碎装置40之间通过一级给料输送带30连接;和/或,破碎装置40与整形装置60之间通过二级给料输送带50连接。通过设置一级给料输送带30连接和/或二级给料输送带50,方便了物料在采样装置20、破碎装置40、整形装置60和灰分检测装置70之间的转换,避免了物料损失。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破碎装置40位于一级给料输送带30连接和二级给料输送带50之间,并且,一级给料输送带30的输出端与破碎装置40的进料口对齐,破碎装置40的出料口与二级给料输送带50的进料端对齐,并且,采样装置20、一级给料输送带30、破碎装置40及二级给料输送带50沿竖直方向排列。采样装置20采样后获取的试样(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一级给料输送带30,经过一级给料输送带30运输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破碎装置40,经过破碎处理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二级给料输送带50。
优选地,采样装置20设置于输送主带10上,以便于对输送主带10上运输的物料进行采样。整形装置60及灰分检测装置70设置于二级给料输送带50上,其中,整形装置60位于灰分检测装置70与二级给料输送带50的输入端之间,使得整形装置60对二级给料输送带50上的物料进行整形后输入至灰分检测装置70。
可以理解的是,灰分处理系统的整形装置60可以包括限高挡板及收拢装置。
限高挡板用于在物料的厚度高于预设值时限制物料高度。其中,限高挡板可以为悬挂设置于运输带上,与运输带的上带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依据预设值而定),当上带运输的物料超过限高挡板的底边时,则高出的物料被限高挡板阻挡下来。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升降推杆等装置,仅需达到限制物料高度的作用即可。
收拢装置用于在物料的厚度低于预设值时收拢物料。即,当上带运输的物料较低时,通过收拢装置将上带上的物料集中于放射源对应的位置,通过物料集中而增加物料的厚度。
也可以另设补料装置,在上带运输的物料较低时,向该部位补充物料,以便于增加物料厚度。
整形装置60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类型,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灰分处理系统,还包括返回运输带80,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连接灰分检测装置70的输出端,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与输送主带10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将经过灰分检测装置70检测的物料回运至输送主带10,有效避免了物料浪费的情况发生。
如图1所示,灰分检测装置70位于输送主带10的下方;返回运输带80为竖直向上传输的传输带。通过上述设置,有效提高了灰分处理系统的结构紧凑性。由于上述设置,使得采样装置20、破碎装置40、整形装置60均位于输送主带10与灰分检测装置70之间。
进一步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导入物料的第一倾斜导板90,第一倾斜导板90的底端与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经过灰分检测装置70检测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倾斜导板90滑动至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在本实施例中,灰分检测装置70设置于二级给料输送带50上,因此,第一倾斜导板90连接第一倾斜导板90的输出端与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
更进一步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导出物料的第二倾斜导板100,第二倾斜导板100的顶端与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经过返回运输带80上运输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由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沿第二倾斜导板100滑动至输送主带10的输入端。方便了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与输送主带10的输入端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灰分检测装置及其温度提醒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灰分处理系统,包括输送物料的输送主带(10)及与所述输送主带(10)连接的灰分检测装置(7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主带(10)与所述灰分检测装置(70)的输入端之间,用于对物料的粒度、混合均匀程度及厚度中至少一项进行处理的前处理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用于由物料中获取合适粒度的试样的采样装置(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对物料进行碎裂操作的破碎装置(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调节物料厚度的整形装置(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由物料中获取合适粒度试样的采样装置(20)、用于对物料进行碎裂操作的破碎装置(40)和用于调节物料厚度的整形装置(60);
所述采样装置(20)与所述破碎装置(40)之间通过一级给料输送带(30)连接;和/或,所述破碎装置(40)与所述整形装置(60)之间通过二级给料输送带(50)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灰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返回运输带(80),所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灰分检测装置(70)的输出端,所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主带(10)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灰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分检测装置(70)位于所述输送主带(10)的下方;
所述返回运输带(80)为竖直向上传输的传输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灰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导入物料的第一倾斜导板(90),所述第一倾斜导板(90)的底端与所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入端连接;
和/或,所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导出物料的第二倾斜导板(100),所述第二倾斜导板(100)的顶端与所述返回运输带(80)的输出端连接。
CN201720408272.4U 2017-04-18 2017-04-18 灰分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09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8272.4U CN206609690U (zh) 2017-04-18 2017-04-18 灰分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8272.4U CN206609690U (zh) 2017-04-18 2017-04-18 灰分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9690U true CN206609690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6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827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09690U (zh) 2017-04-18 2017-04-18 灰分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96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5912A (zh) * 2020-09-08 2020-10-20 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灰分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5912A (zh) * 2020-09-08 2020-10-20 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灰分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95912B (zh) * 2020-09-08 2020-12-15 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灰分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1044B (zh) Pgnaa元素在线分析仪在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
US419463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rting radioactive material
EP1098998A1 (en) Scrap metal weighing and on-line bulk material analysis process and apparatus
CN206609690U (zh) 灰分处理系统
CN105537139A (zh) 一种瓶装药物分拣机及分拣方法
CN108313708A (zh) 一种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
CN103143506A (zh) 原烟烟包的自动化卸车及在线检测方法
CN108940462B (zh) 一种炼焦配合煤粉碎细度的在线控制方法
US4482864A (en) Process and equipment for collecting magnetite-containing ore dust samples and determining the magnetite and phosphorous contents thereof
CN109060406B (zh) 生物质燃料自动采样分析系统
CN110658116A (zh) 一种块状铁合金取样及粒度同步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55711B (zh) 块煤煤质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24046030A1 (zh) 矿物分选装置及矿物分选方法
CN217542755U (zh) 一种细度模数在线检测装置
WO2018147757A1 (ru) Сепаратор и способ сухого обогащения алмазосодержащей руды
CN106896119A (zh) 灰分处理系统及其灰分检测装置
CN104816402B (zh) 一种回收塑料再生改性造粒生产自动化成套设备及方法
CN104748826B (zh) 一种静态料斗秤精准配料连续计量的方法
CN116203260A (zh) 一种全自动冶金用煤炭采制样检测系统
CN103278485A (zh) 一种固体物料中硫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108974972A (zh) 一种原料检测系统
CN205958488U (zh) 一种煤质在线检测装置
KR20190080438A (ko) 방사성 폐기물 분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사성 폐기물 분류 방법
CN212379243U (zh) 一种在线检测烧结燃料粒度的装置
CN208086756U (zh) 一种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