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7676U -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7676U
CN206607676U CN201720066688.2U CN201720066688U CN206607676U CN 206607676 U CN206607676 U CN 206607676U CN 201720066688 U CN201720066688 U CN 201720066688U CN 206607676 U CN206607676 U CN 206607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frame
platform
massif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66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挣鑫
刘黔会
刘振男
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0066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7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7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76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包括地基基础平台、山体和楼房框架主体,所述地基基础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山体,所述山体的山坡上浇筑有防护阶梯平台,所述防护阶梯平台的内腔分别预埋置有定台和拉持柱。本实用新型能够让山体的山坡上形成一处稳固的人工建筑平台,有利于进行楼房框架稳固搭设修建的同时,能够缩减了该楼房框架结构在修建时对山体产生的破坏程度,提高了该楼房框架结构的使用安全性,能够在楼房框架上形成一处植被栽种带与植物绿化带,利用植被特有的装饰作用,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美观度,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提高楼房框架使用时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楼房建筑均是从平地而起,上面一层直接压在下面一层上,逐层垂直向上延伸,就完成了一座高层楼房,这种楼房的建造方法,历史悠久,在城市发展的早期,用这种建楼的方法建少量高楼,既能够起到城市点缀的作用,又使得居住者倍感舒适,不失为一种好的建楼方法。
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展,人们要想继续用这种建楼方法建造高楼,一是缩小楼与楼之间的间距,而是扩大占用耕地的面积,前者造成城市的高楼林立,身处高楼,视界只有几十米,高度的楼群,减弱了对战争的抗击打能力,后者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从而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楼房框架结构在修建时对山体产生的破坏程度高,使用安全性低,山体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使楼房框架结构在外界作用下容易发生歪斜倒塌,且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质量差,楼房框架使用舒适度低,难以满足市场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包括地基基础平台、山体和楼房框架主体,所述地基基础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山体,地基基础平台的顶部靠近于山体的山脚处,所述山体的山坡上浇筑有防护阶梯平台,所述防护阶梯平台的内腔分别预埋置有定台和拉持柱,所述定台与拉持柱相互浇筑为一体,所述拉持柱的底端伸入于山体内。
所述地基基础平台的顶部修建有楼房框架主体,所述楼房框架主体由横梁、立柱和位于立柱底部的柱墩组成,所述立柱与横梁的一端均插接于定台内,所述楼房框架主体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的阳台屋檐上开设有植物种植槽。
优选的,所述楼房框架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雨水集排平台,且楼房框架主体的截面外形呈Z型阶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楼房框架主体内置有楼梯,且楼梯的两端分别与防护阶梯平台和横梁相连。
优选的,所述防护阶梯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且防护阶梯平台的截面外形呈Z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地基基础平台内置有污水收集池,地基基础平台的顶部设有污水净化设备,且污水净化设备与污水收集池通过管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阶梯平台、定台、拉持柱、阳台屋檐和植物种植槽,改进了楼房框架整体的修建结构,利用定台和拉持柱,便于将防护阶梯平台浇筑设置在山体的山坡上,让防护阶梯平台牢固与山体相结合于一体,大幅度提高了防护阶梯平台与山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山体的山坡上形成一处稳固的人工建筑平台,有利于进行楼房框架稳固搭设修建的同时,能够利用防护阶梯平台,对山体起到加固增固以及防止山体水土流失的作用,缩减了该楼房框架结构在修建时对山体产生的破坏程度,极大地降低了山体的山坡处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概率,有效防止该楼房框架结构在外界作用下出现歪斜倒塌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该楼房框架结构的使用安全性,且在阳台屋檐和植物种植槽的配合下,能够在楼房框架上形成一处植被栽种带与植物绿化带,利用植被特有的装饰作用,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美观度,同时能够利用植被净化楼房框架周围的空气,大幅度提高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质量,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有利于利用楼房框架建筑居住房,提高楼房框架使用时的舒适度,使得该楼房框架结构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雨水集排平台,能够迅速收集与排散雨水,降低雨水对该楼房框架结构造成的侵蚀,从而延长了该楼房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且Z型阶梯状结构设计的楼房框架,能够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的同时,便于在楼房框架上设置出植物栽种带,使得栽种的植物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从而有利于该楼房框架结构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基础平台、2山体、3防护阶梯平台、4楼房框架主体、41横梁、42立柱、43柱墩、5雨水集排平台、6阳台屋檐、7植物种植槽、8楼梯、9定台、10拉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包括地基基础平台1、山体2和楼房框架主体4,地基基础平台1的一侧设置有山体2,地基基础平台1的顶部靠近于山体2的山脚处,山体2的山坡上浇筑有防护阶梯平台3,防护阶梯平台3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且防护阶梯平台3的截面外形呈Z型结构。
防护阶梯平台3的内腔分别预埋置有定台9和拉持柱10,利用定台9和拉持柱10,便于将防护阶梯平台3浇筑设置在山体2的山坡上,让防护阶梯平台3牢固与山体2相结合于一体,大幅度提高了防护阶梯平台3与山体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山体2的山坡上形成一处稳固的人工建筑平台,有利于进行楼房框架稳固搭设修建,定台9与拉持柱10相互浇筑为一体,拉持柱10的底端伸入于山体2内。
地基基础平台1的顶部修建有楼房框架主体4,楼房框架主体4由横梁41、立柱42和位于立柱42底部的柱墩43组成,立柱42与横梁41的一端均插接于定台9内,楼房框架主体4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的阳台屋檐6上开设有植物种植槽7,在阳台屋檐6和植物种植槽7的配合下,能够在楼房框架上形成一处植被栽种带与植物绿化带,利用植被特有的装饰作用,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美观度,同时能够利用植被净化楼房框架周围的空气,大幅度提高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质量,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有利于利用楼房框架建筑居住房,提高楼房框架使用时的舒适度。
楼房框架主体4的顶部设置有雨水集排平台5,采用的雨水集排平台5,能够迅速收集与排散雨水,降低雨水对该楼房框架结构造成的侵蚀,从而延长了该楼房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且楼房框架主体4的截面外形呈Z型阶梯状结构,Z型阶梯状结构设计的楼房框架,能够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的同时,便于在楼房框架上设置出植物栽种带,使得栽种的植物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从而有利于该楼房框架结构的推广使用,楼房框架主体4内置有楼梯8,且楼梯8的两端分别与防护阶梯平台3和横梁41相连。
地基基础平台1内置有污水收集池,地基基础平台1的顶部设有污水净化设备,且污水净化设备与污水收集池通过管道相连,污水净化设备和污水收集池能够对使用过的污水进行有效净化处理后排放,达到了环保的效果,有利于该楼房框架结构长时间舒适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阶梯平台3、定台9、拉持柱10、阳台屋檐6和植物种植槽7,改进了楼房框架整体的修建结构,利用定台9和拉持柱10,便于将防护阶梯平台3浇筑设置在山体2的山坡上,让防护阶梯平台3牢固与山体2相结合于一体,大幅度提高了防护阶梯平台3与山体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山体2的山坡上形成一处稳固的人工建筑平台,有利于进行楼房框架稳固搭设修建的同时,能够利用防护阶梯平台3,对山体2起到加固增固以及防止山体2水土流失的作用,缩减了该楼房框架结构在修建时对山体2产生的破坏程度,极大地降低了山体2的山坡处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概率,有效防止该楼房框架结构在外界作用下出现歪斜倒塌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该楼房框架结构的使用安全性,且在阳台屋檐6和植物种植槽7的配合下,能够在楼房框架上形成一处植被栽种带与植物绿化带,利用植被特有的装饰作用,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美观度,同时能够利用植被净化楼房框架周围的空气,大幅度提高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质量,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有利于利用楼房框架建筑居住房,提高楼房框架使用时的舒适度,使得该楼房框架结构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解决了楼房框架结构在修建时对山体2产生的破坏程度高,使用安全性低,山体2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使楼房框架结构在外界作用下容易发生歪斜倒塌,且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质量差,楼房框架使用舒适度低的问题。
实施例:
沿山势而建的居民住宅小区:在一座垂直高度为60米,切斜度为45︒~60︒的山坡上,沿山势建起20级基础平台,对基础平台上展宽后建筑20层的楼房,基础平台之间以斜行轿厢电梯和步行楼梯相连,每一个门洞两部电梯,每个楼层上四户,每个门洞72户,供共有十个门洞,可以容纳720户,地下一层是车库,一层以及顶层皆布置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服务措施,中间皆是住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包括地基基础平台(1)、山体(2)和楼房框架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基础平台(1)的一侧设置有山体(2),地基基础平台(1)的顶部靠近于山体(2)的山脚处,所述山体(2)的山坡上浇筑有防护阶梯平台(3),所述防护阶梯平台(3)的内腔分别预埋置有定台(9)和拉持柱(10),所述定台(9)与拉持柱(10)相互浇筑为一体,所述拉持柱(10)的底端伸入于山体(2)内;
所述地基基础平台(1)的顶部修建有楼房框架主体(4),所述楼房框架主体(4)由横梁(41)、立柱(42)和位于立柱(42)底部的柱墩(43)组成,所述立柱(42)与横梁(41)的一端均插接于定台(9)内,所述楼房框架主体(4)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的阳台屋檐(6)上开设有植物种植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房框架主体(4)的顶部设置有雨水集排平台(5),且楼房框架主体(4)的截面外形呈Z型阶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房框架主体(4)内置有楼梯(8),且楼梯(8)的两端分别与防护阶梯平台(3)和横梁(4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阶梯平台(3)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且防护阶梯平台(3)的截面外形呈Z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基础平台(1)内置有污水收集池,地基基础平台(1)的顶部设有污水净化设备,且污水净化设备与污水收集池通过管道相连。
CN201720066688.2U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07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6688.2U CN206607676U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6688.2U CN206607676U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7676U true CN206607676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7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666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07676U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7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506805A (ja) 建築構造物とその建築方法
CN100451255C (zh) 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
CN103603511B (zh) 山地别墅及其建造方法
CN102296843A (zh) 一种多拱多层植物分隔式停车装置
CN205357354U (zh) 一种立体绿化柱
CN108755835A (zh) 预制组合式生态环保道路隔离护栏
CN206607676U (zh)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CN212925881U (zh) 一种环保型市政道路隔离栏
CN206873272U (zh) 景观人行天桥
CN202090637U (zh) 城市老居住区停车场
CN206016082U (zh) 一种轻荷载屋顶花园构造
CN206360078U (zh)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CN2789360Y (zh) 绿色植被建筑
CN213719424U (zh) 商城超高跌级水景瀑布系统
CN215407598U (zh) 一种下沉式房屋、土体和生产作业间一体化结构体系
CN206071122U (zh) 一种带通风玻璃屋顶的风雨操场建筑
CN202064664U (zh) 一种低碳生态型社区停车场
CN209908033U (zh) 一种城市架空公园
CN112154966A (zh) 商城超高跌级水景瀑布系统及其循环水控制方法
CN207063144U (zh) 一种景观台地
CN101736869A (zh) 垂直花园组合楼梯结构
CN111962960A (zh) 生态园林式高层构建物
CN110644818B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园林双层亭子
CN208777366U (zh) 预制组合式生态环保道路隔离护栏
CN219527728U (zh) 一种功能型石笼挡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