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2319U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2319U
CN206592319U CN201621492157.1U CN201621492157U CN206592319U CN 206592319 U CN206592319 U CN 206592319U CN 201621492157 U CN201621492157 U CN 201621492157U CN 206592319 U CN206592319 U CN 206592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gear
base
locating part
fitt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921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伟锦
叶似锦
邵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921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2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2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2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风扇外壳、风扇底座、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配合件。风扇外壳的底部设有配合轴和驱动电机,风扇底座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驱动电机相连,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配合件设在第二齿轮的轴孔内且与轴孔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配合件内具有顶部敞开的配合孔,配合轴可转动地配合在配合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可以实现向不同的方向送风,可以防止风扇出现摇头疾步的现象,风扇运行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作为夏天清凉解暑、流通空气的家用电器几乎成为人们夏季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摇头风扇,其吹风范围较大,可以适应多人的场合。然而,相关技术中,风扇在进行摇头吹风时,由于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导致其稳定性差,风扇在摇头吹风的过程中摇头不稳定、易出现摇头疾步的现象。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扇,该风扇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的底部设有配合轴;风扇底座,所述风扇底座设在所述风扇外壳的底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风扇外壳的底部;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风扇底座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在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孔内且与所述轴孔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所述配合件内具有顶部敞开的配合孔,所述配合轴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从而可以带动风扇摇头摆动,实现风扇向不同的方向送风,并通过设置具有顶部敞开的配合孔的配合件,使得配合轴可转动地配合在配合孔内,可以避免配合轴直接与第二齿轮接触,从而可以防止配合轴将不均匀的受力传递给第二齿轮导致风扇出现摇头疾步的现象,增加风扇结构的稳定性,使得风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配合轴与第二齿轮可以始终保持同心设置,从而使得风扇稳定、可靠地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扇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在所述风扇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啮合;角度检测装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风扇底座上,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转过的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角度检测装置为霍尔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合轴与所述配合孔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在所述风扇外壳和所述风扇底座之间,所述支架与所述风扇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配合轴设在所述支架上并向下伸入所述配合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齿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敞开,且所述容纳腔的朝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敞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扇底座上设有适于容纳所述风扇的电源线插头的容纳部。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部的侧壁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一限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扇底座上固定连接有齿轮安装座,其中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齿轮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安装座具有周向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筋和连接在所述两个限位筋的底部之间的连接筋,所述风扇底座上设有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的上端具有卡口部,所述卡口部适于与所述连接筋的上表面配合以将所述齿轮安装座连接至所述风扇底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风扇壳体与风扇底座相连;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风扇壳体与风扇底座分离;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支架与风扇壳体的配合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齿轮与风扇底座的配合图;
图10图9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风扇外壳1,支撑部11,环形缺口111,支撑架12,驱动电机121,第一齿轮122,
支架4,容纳腔41,配合轴42,止挡部421,轴承43,内圈431,外圈432,滚动体433,
齿轮安装座5,翻边51,第一卡扣52,限位筋521,连接筋522,容纳槽53,容纳部54,第一限位件541,安装槽55,第二限位件56,第二齿轮57,配合件58,主体581,凸起582,
固定板6,第一凹槽61,限位翻边62,
风扇底座7,第二卡扣71,卡口部711,收纳槽72,支撑板73,第二凹槽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包括:风扇外壳1、风扇底座7、驱动电机121、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57和配合件58。可选地,上述风扇可以为无叶风扇。
具体而言,风扇还包括风扇本体及驱动风扇本体转动的动力装置,其中动力装置可以为电机。风扇本体和驱动装置均设在风扇壳体内,风扇壳体上可以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动力装置驱动风扇本体转动,从而驱动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风扇壳体内,经风扇本体增速加压后从出风口向外吹出,从而可以加速外部空气的流动,起到清凉解暑的作用。
风扇外壳1的底部设有配合轴42,配合轴42位于风扇外壳1底部的中心部位,风扇底座7设在风扇外壳1的底部,第二齿轮57设在风扇底座7上。可选地,配合轴42可以为中空结构,由此可以使配合轴42在满足使用的同时,还可以减轻配合轴42的重量,降低成本。配合件58设在风扇底座7上,配合件58位于第二齿轮57的轴孔内且与轴孔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配合件58内具有顶部敞开的配合孔,配合轴42可转动地配合在配合孔内。
驱动电机121设在风扇外壳1的底部,驱动电机121位于配合轴42的外侧,第一齿轮122与驱动电机121相连,驱动电机121用于驱动第一齿轮122转动。在驱动电机121驱动第一齿轮122转动时,第一齿轮122与第二齿轮57啮合,从而带动风扇外壳1及配合轴42转动。由此,可以实现风扇的摇头摆动,从而可以使风扇向不同的方向送风,可以适应多人的场合使用。
并且,通过设置上述的配合件58,可以避免配合轴42直接与第二齿轮57接触,从而可以防止配合轴42将不均匀的受力传递给第二齿轮57导致风扇出现摇头疾步的现象,增加风扇结构的稳定性,使得风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配合轴42与第二齿轮57可以始终保持同心设置,从而使得风扇稳定、可靠地运行。可选地,配合轴42与配合孔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轴承43(例如两个轴承43)。由此,可以支撑配合轴42且可以避免配合轴42与配合件58之间的摩擦,并可以降低配合轴42的磨损。
例如,在图2、图7和图8的示例中,配合件58形成为齿轮状,配合件58包括环形的主体581和形成在主体581的外周面上的凸起582,凸起582与第二齿轮57的轴孔的内周壁间隔开,其中上述凸起582可以增强配合件58的强度。配合轴42与配合孔之间设有两个轴承43,轴承43包括内圈431、外圈432以及设在内圈431和外圈432之间的滚动体433,内圈431相对于外圈432可转动,配合轴42过盈配合在轴承43的内圈431,轴承43的外圈432过盈配合在配合件58的配合孔内,从而可以使配合轴42相对于第二齿轮57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57,从而可以带动风扇摇头摆动,实现风扇向不同的方向送风,并通过设置具有顶部敞开的配合孔的配合件58,使得配合轴42可转动地配合在配合孔内,可以避免配合轴42直接与第二齿轮57接触,从而可以防止配合轴42将不均匀的受力传递给第二齿轮57导致风扇出现摇头疾步的现象,增加风扇结构的稳定性,使得风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配合轴42与第二齿轮57可以始终保持同心设置,从而使得风扇稳定、可靠地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并结合图1-图4,风扇还包括:第一限位件541、第二限位件56和角度检测装置。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设在风扇底座7上且位于第二齿轮57的外侧,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沿第二齿轮57的周向间隔开设置,第一齿轮122与第二齿轮57在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啮合。由此,在第一齿轮122沿第二齿轮57的周向啮合运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可以避免第一齿轮122相对于第二齿轮57转动的角度过大,即可以避免风扇摇头转动的角度过大,从而可以防止风扇在摇头转动的过程中其内部线发生缠绕,提高风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角度检测装置设在风扇底座7上,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齿轮122相对于第二齿轮57转过的角度。通过风扇内部预先设定的程序,可以调节风扇的摇头摆动角度,通过角度检测装置检测风扇摇头摆动的角度并使得风扇以设定的角度摇头摆动。由此,可以使风扇在上述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限定的最大角度范围内以任意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实现风扇的摇头角度可调,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例如,在人较少时可以采用较小角度的摇头摆动,在人较多时可以采用较大角度的摇头摆动。可选地,角度检测装置可以为霍尔元件。
可选地,在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之间限定出的角度范围可以为120度,则风扇的摇头摆动的最大角度为120度,此时风扇可以左右摇头摆动120度。通过设置上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及风扇内部预先设定的程序,风扇在最大摆动角度范围内可以实现多角度摇头摆动,例如风扇可以实现30度、60度、90度等摇头摆动。并且,该风扇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安装方便。
例如,在风扇以30度摇头摆动运行时,此时若将风扇停机,风扇的机头可以停留在上述30度范围内的任意一个位置。当再次开机时,若此时风扇的摇头摆动角度变为60度,那么风扇的机头会首先回到中心位置,然后以该中心位置向左右摆动6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7,风扇还包括支架4,支架4设在风扇外壳1和风扇底座7之间,支架4与风扇外壳1固定连接,配合轴42设在支架4上并向下伸入配合孔内。由此,通过设置的支架4,方便了配合轴42的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7,支架4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齿轮122的容纳腔41,容纳腔41的顶部敞开,且容纳腔41的朝向第二齿轮57的一侧敞开。由此,第一齿轮122可以容纳在容纳腔41内,第一齿轮122的通过容纳腔41的敞开侧伸出容纳腔41并与第一齿轮122啮合,第一齿轮122的下端面可以抵接在容纳腔41的底壁上,第一齿轮122的下端的齿轮轴的可以向下穿过容纳腔41的底壁,以使得第一齿轮122稳定可靠地支撑在支架4上,可以防止第一齿轮122轴向及径向窜动。
例如,在图1-图7的示例中,风扇还包括支撑架12和上述支架4,支撑架12形成为圆筒形,支架4形成为圆盘形,支撑架12设在风扇外壳的下端且与风扇外壳1相连,驱动电机121固定在支撑架12上,驱动电机121的向下伸出风扇外壳1且与第一齿轮122相连。风扇外壳1的底部形成有向内延伸的环形的支撑部11,支架4设在支撑部11上且位于支撑架12的下方,配合轴42的上端铆接在支架4上,配合轴42与支架4的平面垂直,配合轴42的下端伸入至配合孔内,容纳腔41设在支架4上且位于配合轴42的外侧。其中,配合轴42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的止挡部421,支架4的底面止抵在止挡部421的上表面上,由此可以使配合轴42与支架4稳定可靠地配合。并且,通过设置的支架4可以保证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57的轴线的平行度,使风扇运行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风扇底座7上设有适于容纳风扇的电源线插头的容纳部54,容纳部54设在第二齿轮57的外侧。由此,可以将电源线插头收纳在容纳部54内,使得风扇的整体美观。进一步地,容纳部54的侧壁的一部分可以构成第一限位件541,第二限位件56设在第二齿轮57的外侧且与容纳部54间隔开,由此可以简化风扇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8-图10,风扇底座7上固定连接有齿轮安装座5,齿轮安装座5上设有容纳槽53,其中第二齿轮57和配合件58均设在齿轮安装座5上且位于容纳槽53内,配合件58设在第二齿轮57的轴孔内。由此,方便第二齿轮57及配合件58的安装,并且可以使第二齿轮57平稳地固定在齿轮安装座5上。进一步地,齿轮安装座5具有周向延伸的翻边51,翻边51位于齿轮安装座5的上端,翻边51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52(例如两个第一卡扣52),第一卡扣52包括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筋521和连接在两个限位筋521的底部之间的连接筋522,风扇底座7上设有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71(例如两个第二卡扣71),第二卡扣71的上端具有卡口部711,卡口部711适于与连接筋522的上表面配合以将齿轮安装座5连接至风扇底座7。由此,通过第一卡扣52和第二卡扣71的配合,方便齿轮安装座5与风扇底座7的连接固定,且安装、拆卸、维修更为方便。
其中,上述角度检测装置、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均可以设在齿轮安装座5上,齿轮安装座5上设有安装槽55,安装槽55邻近齿轮安装座5的翻边51设置,角度检测装置安装在安装槽55内。第一限位件541可以由上述容纳部54的一部分侧壁构成,第二限位件56为设在齿轮安装座5上的挡板,由此使得第一限位件541和第二限位件56的结构简单。
例如,在图8-图10的示例中,齿轮安装座5的翻边51的外周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扣52且两个第一卡扣52沿齿轮安装座5的径向相对设置,风扇底座7上设有两个第二卡扣71,通过第一卡扣52和第二卡扣71的配合,可以将齿轮安装座5固定在风扇底座7上。第二齿轮57固定在齿轮安装座5的中部,齿轮安装座5上设有立板,立板的延伸形状与电源线插头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立板的周向两端分别与齿轮安装座5的翻边51相连,立板与齿轮安装座5的翻边51之间限定出上述的用于容纳电源线插头的容纳部54。
进一步地,风扇底座7上形成有周向延伸的支撑板73,风扇壳体的底部形成有环形缺口111,支撑板73的顶部配合在环形缺口111内,从而起到对风扇外壳1的支撑作用,使得风扇整体结构美观、稳定。齿轮安装座5位于支撑板73的内侧且与支撑板73间隔开,支撑板73与齿轮安装座5的翻边51之间设有收纳槽72,收纳槽72与上述容纳部54对应设置且与容纳部54连通,且收纳槽72贯穿支撑板73的厚度与外部连通。由此,在将电源线插头收纳至容纳部54时,电源线可以整理收容在收纳槽72里,从而可以使电源线整齐收纳,防止电源线缠绕以方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风扇还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设在齿轮安装座5和风扇底座7之间。固定板6形成为盘形,固定板6的中部向下凹陷以形成第一凹槽61,固定板6的外周沿形成有周向延伸的限位翻边62,齿轮安装座5的上述容纳槽53位于固定板6的第一凹槽61内,齿轮安装座5的翻边51的外周面与固定板6的限位翻边62的内周面相抵,从而可以使齿轮安装座5的稳定在安装在固定板6上。风扇底座7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凹槽74,固定板6设在风扇底座7上,固定板6的第一凹槽61位于风扇底座7的第二凹槽74内且固定板6的其他部分止抵在风扇底座7的上表面上。由此,可以进一步地使第二齿轮57稳定地固定在风扇底座7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的底部设有配合轴;
风扇底座,所述风扇底座设在所述风扇外壳的底部;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风扇外壳的底部;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风扇底座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在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孔内且与所述轴孔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所述配合件内具有顶部敞开的配合孔,所述配合轴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在所述风扇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啮合;
角度检测装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风扇底座上,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转过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检测装置为霍尔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轴与所述配合孔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在所述风扇外壳和所述风扇底座之间,所述支架与所述风扇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配合轴设在所述支架上并向下伸入所述配合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齿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敞开,且所述容纳腔的朝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敞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底座上设有适于容纳所述风扇的电源线插头的容纳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的侧壁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一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底座上固定连接有齿轮安装座,其中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齿轮安装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安装座具有周向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筋和连接在所述两个限位筋的底部之间的连接筋,
所述风扇底座上设有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的上端具有卡口部,所述卡口部适于与所述连接筋的上表面配合以将所述齿轮安装座连接至所述风扇底座。
CN201621492157.1U 2016-12-30 2016-12-30 风扇 Active CN206592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2157.1U CN206592319U (zh) 2016-12-30 2016-12-30 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2157.1U CN206592319U (zh) 2016-12-30 2016-12-30 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2319U true CN206592319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3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92157.1U Active CN206592319U (zh) 2016-12-30 2016-12-30 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23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275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
WO2020082825A1 (zh) * 2018-10-25 2020-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摇头组件及包括其的塔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275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
WO2020082825A1 (zh) * 2018-10-25 2020-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摇头组件及包括其的塔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92319U (zh) 风扇
CN208123094U (zh) 风机组件和具有干衣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06943048U (zh) 用于风扇的驱动组件及具有的风扇
CN106762752A (zh) 风扇
JP6948142B2 (ja) 送風装置
WO2020048210A1 (zh) 伞式折叠支座
KR101181891B1 (ko) 바람공급수단이 구비된 세탁물 건조대
CN207935131U (zh) 复位组件、扇头组件及风扇
CN105996886A (zh) 擦窗机器人
JP3178828U (ja) 気体導流構造を備えた扇風機
CN209231700U (zh) 一种幼儿园用教学幕布架
CN108758919A (zh) 带有衣杆的空气调节装置及衣杆
CN108266803A (zh) 导风板驱动结构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TWI675152B (zh) 可攜式的吹風裝置
CN208652789U (zh) 带有衣杆的空气调节装置及衣杆
CN208435484U (zh) 旋风锥和具有其的旋风分离吸尘器
KR101252352B1 (ko) 회전식 건조대
CN205821835U (zh) 便携式烘干衣架
CN205999630U (zh) 用于洗衣机的喷淋装置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05731700U (zh) 旋转式喷水风车
CN109084358A (zh) 暖风机
CN205425275U (zh) 加湿器
CN112503005A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12503006A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12503007A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