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84069U -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84069U
CN206584069U CN201720175120.4U CN201720175120U CN206584069U CN 206584069 U CN206584069 U CN 206584069U CN 201720175120 U CN201720175120 U CN 201720175120U CN 206584069 U CN206584069 U CN 206584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h
processing
polarizing coating
film
polyvinyl alcoh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51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英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51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84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84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84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对于作业者而言操作性好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该偏振膜的制造装置一边沿着输送方向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一边对该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而得到偏振膜,其中,所述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具备处理部,该处理部具有:对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浸渍并处理的多个处理浴;以及使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多个处理浴至少具备第一处理浴和配置于第一处理浴的下游侧且平均宽度比第一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的第二处理浴。

Description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用作偏振板的构成构件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偏振膜以往使用使碘、二色性染料那样的二色性色素吸附于单轴延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取向而得到的偏振膜。通常使用粘接剂在偏振膜的单面或双面贴合保护膜而形成偏振板,该偏振膜用于以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以及便携电话等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
通常,偏振膜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实施将连续输送的长条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浸渍于溶胀浴、染色浴、交联浴那样的处理浴的处理,并且在该一系列的处理的期间实施延伸处理(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151号公报
偏振膜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连续制造:使用在输送路径上依次设置有上述那样的处理浴的制造装置,在从坯料卷(卷绕件)连续地卷出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同时将该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浸渍于输送路径上的处理浴来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业者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作业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所示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1]一种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一边沿着输送方向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一边对该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而得到偏振膜,
所述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部,该处理部具有:对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浸渍并处理的多个处理浴;以及使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多个处理浴至少具备第一处理浴和配置于第一处理浴的下游侧且平均宽度比第一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的第二处理浴。
[2]根据[1]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被导入所述第一处理浴的位置处的宽度设为W1,将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被从所述第二处理浴导出的位置处的宽度设为W2时,所述处理部以满足W1>W2的关系的方式对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
[3]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至少使处于被导入所述第一处理浴的位置到被从所述第二处理浴导出的位置之间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延伸。
[4]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处理浴中,最下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比最上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
[5]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浴的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
[6]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浴中的至少一方的俯视形状为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带有锥度的形状。
[7]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处理浴中的至少一个处理浴的在输送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处的宽度是被输送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相同位置处的宽度的1.1~2.0倍。
[8]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处理浴中的至少一个处理浴的在输送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处的宽度是被输送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相同位置处的宽度的1.2~1.7倍。
[9]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处理浴至少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依次配置的溶胀浴、染色浴以及交联浴。
[10]根据[9]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至少使处于浸渍于所述染色浴的状态下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延伸。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作业者可高效且容易地进行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状态下的全宽范围内的调整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多个处理浴的具体例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多个处理浴的具体例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多个处理浴的具体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坯料膜、11坯料卷、13溶胀浴、15染色浴、17交联浴、19清洗浴、21干燥炉、23偏振膜、30、31、32、33、34、35、36、37、38、39、40、41、60、61辊、50、51、52、53、54、55辊(夹持辊)。
具体实施方式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是一边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一边对该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而得到偏振膜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具备处理部,该处理部具有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浸渍并处理的多个处理浴、以及使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沿着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下,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1一边从坯料卷11连续地卷出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以下,也仅称作“膜”)10一边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并在输送路径上通过处理部进行各种处理来制造偏振膜23。处理部具有对膜进行浸渍并处理的多个处理浴和使膜沿着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部。通过制造装置1而得到的偏振膜23例如直接被输送至下一偏振板的制造装置(在偏振膜23的单面或双面贴合保护膜的装置)。
在制造装置1的输送路径上配置有辊30~41、50~55、60、61。各辊对被输送的膜10进行支承并且根据配置位置以及种类而单独或多个协同地承担以下的功用。
i)膜10的输送方向的调整
ii)向膜10施加输送方向的张力
iii)向膜10施加输送方向的延伸力。
辊50~55是夹持辊,由配置于各处理浴之前或之后的夹持辊对膜10施加张力,进行向各处理浴的导入或从各处理浴的引出。夹持辊由一对辊构成,一对辊中的至少一方是由马达等驱动源驱动而旋转的辊。
<处理部>
处理部从输送路径的上游侧起依次具备溶胀浴13、染色浴15、交联浴17以及清洗浴19这样的各种处理浴、以及干燥炉21。各种处理浴在处理槽中收容有处理液。溶胀浴13由收容于溶胀槽的溶胀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实施溶胀处理。染色浴15由收容于染色槽的染色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实施染色处理。交联浴17由收容于交联槽的交联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实施交联处理。清洗浴19由收容于清洗槽的清洗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实施清洗处理。在干燥炉21对膜10实施干燥处理。
图1示出了溶胀浴13、染色浴15、交联浴17以及清洗浴19分别各设置有一个槽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任意一个以上的处理浴具有两个以上的槽,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处理浴。各处理浴的俯视形状不受限定,例如举出大致矩形、从膜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带有锥度的形状、从膜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宽度阶段性地变窄的形状等。
处理部具有使膜沿着输送方向单轴延伸的延伸部。在处理部中,优选在至少任一处理浴进行单轴延伸处理。延伸部例如可以构成为在配置于处理浴的前后的夹持辊间设置周速差而在处理浴内进行单轴延伸。
在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多个处理浴13、15、17、19的平均宽度并不一样,至少具备平均宽度不同的两个处理浴(以下也称作“第一处理浴”和“第二处理浴”)。第二处理浴为平均宽度比第一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的处理浴。处理浴的平均宽度是指处理浴的宽度方向(与膜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在处理浴的俯视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下,宽度方向的长度与位置无关是固定的,因此任意的位置处的宽度均与平均宽度相当。在处理浴的俯视形状为从膜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带有锥度的形状的情况下,输送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处的宽度与平均宽度相当。在处理浴的俯视形状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半部分与上游侧半部分相比宽度小的形状的情况下,上游侧半部分的宽度与下游侧半部分的宽度相加并除以2而得到的值与平均宽度相当。
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可以根据被浸渍的膜的宽度而调整。例如,在偏振膜的制造装置构成为在配置于染色浴15的前后的夹持辊51、52之间设置周速差而在染色浴15内进行单轴延伸的情况下,在交联浴15内膜的宽度逐渐变窄,膜10的被导入接下来的交联浴17的时刻的宽度比膜10的被导入染色浴15的时刻的宽度窄。因此,能够构成为与被浸渍的膜的宽度相应地使交联浴17以后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比配置于它们的上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
图2~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构成为交联浴17以后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比配置于它们的上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的装置的多个处理浴的具体例的俯视图。在图2中,溶胀浴13、染色浴15、交联浴17、清洗浴19的俯视形状为矩形,溶胀浴13与染色浴15同为平均宽度L1,且交联浴17与清洗浴19同为平均宽度L2,且满足L1>L2的关系。在此,例如可以将染色浴15视作第一处理浴,将交联浴17视作第二处理浴。由于利用延伸部在染色浴15内进行延伸处理,因此若对膜10的在被导入染色浴15的位置处的宽度W1和膜10的在被从交联浴17导出的位置处的宽度W2进行比较,则满足W1>W2的关系。
在图3中,溶胀浴13、交联浴17、清洗浴19的俯视形状为矩形,交联浴17与清洗浴19同为平均宽度L2。在此,L2比溶胀浴13的平均宽度小。染色浴15的俯视形状是从膜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带有锥度的形状,是以上游端的宽度与溶胀浴13的宽度相同且下游端的宽度与交联浴17的宽度相同的方式带有锥度的形状。因此,在将染色浴15的平均宽度设为L1时,满足L1>L2的关系。在此,例如,可以将染色浴15视作第一处理浴,将交联浴17视作第二处理浴。由于利用延伸部在染色浴15内进行延伸处理,因此若对膜的在被导入染色浴15的位置处的宽度W1与膜10的在被从交联浴17导出的位置处的宽度W2进行比较,则满足W1>W2的关系。
在图4中,溶胀浴13、交联浴17、清洗浴19的俯视形状为矩形,交联浴17与清洗浴19同为平均宽度L2。在此,L2比溶胀浴13的平均宽度小。染色浴15的俯视形状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半部分与上游侧半部分相比宽度小的形状,是上游侧半部分与下游侧半部分各自的宽度固定的形状。因此,在将染色浴15的平均宽度设为L1时,满足L1>L2的关系。在此,例如可以将染色浴15视作第一处理浴,将交联浴17视作第二处理浴。由于利用延伸部在染色浴15内进行延伸处理,因此若对膜的在被导入染色浴15的位置处的宽度W1与膜10的在被从交联浴17导出的位置处的宽度W2进行比较,则满足W1>W2的关系。
在图2~图4中,例示了由延伸部在染色浴15内进行单轴延伸的情况,示出了多个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并不一样具体实施方式,但基于延伸部进行的单轴延伸不限定于染色浴15内的单轴延伸,也可以在其他处理浴内进行单轴延伸,也可以在多个处理浴内进行单轴延伸。优选根据通过各处理浴的膜的宽度来适当设计各处理浴的宽度,优选至少一个处理浴根据所通过的膜的宽度而设计。这样,多个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并不一样,而根据被输送的膜的宽度适当设计,由此由作业者进行的、处理浴内的膜的输送状态下的全宽范围内的调整变得容易,操作性变优。作为输送状态下的全宽范围内的调整,例如可举出在运转开始时或膜的切断时向处理浴内的辊架设膜的作业等。通过膜的宽度与处理浴的宽度对应,具体而言通过处理浴的宽度不过度长于膜的宽度,由此作业者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膜的架设作业等。另外,通过根据被输送的膜的宽度来适当设计处理浴的宽度,从而无需过多地准备处理液。
在根据通过各处理浴的膜的宽度来设计各处理浴的宽度的情况下,处理浴的任意的位置处的宽度优选是被输送的膜的在相同位置处的宽度的1.1~2.0倍,进一步优选为1.2~1.7倍。通过设为1.1倍以上,能够防止膜与处理浴的侧壁接触。另外,通过设为2.0倍以下,能够提高作业者的操作性,且无需过多地准备处理液。
在根据通过各处理浴的膜的宽度来设计各处理浴的宽度的情况下,通常最下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比最上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在图2~图4所示的例子中也是,最下游侧的清洗浴19的平均宽度比最上游侧的溶胀浴13的平均宽度小。以下,说明坯料膜、偏振板以及处理浴的处理内容。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
作为偏振膜制造的起始材料(坯料膜)而使用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只要为至少具备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膜即可,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多层膜。
构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通常通过对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进行皂化而得到。其皂化度通常约为85摩尔%以上,优选约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约为99摩尔%以上。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例如除了是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也可以是乙酸乙烯酯和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约为1000~10000,优选约为1500~5000左右。
这些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可以使用用醛类改性后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作为坯料膜,例如可以使用厚度为65μm以下(例如为60μm以下)、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的由未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构成的单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由此,能够得到市场要求日益提高的作为薄膜的偏振膜。坯料膜也可以是预先在气相中实施了延伸处理的延伸后的单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坯料膜也可以是具有基材层和在基材层之上涂敷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而形成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多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在作为坯料膜使用具有未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在制造装置1的处理部中进行延伸处理。即使在使用具有延伸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也在制造装置1的处理部中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处理。
坯料膜10作为长条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卷(坯料卷)11而被准备。坯料膜10的宽度不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400~6000mm左右。准备的坯料卷11中的坯料膜10的长度不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5000~50000m左右。
(偏振板)
通过图1的制造装置制造的偏振膜具备使二色性色素(碘、二色性染料)吸附于单轴延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并取向而得到的偏振片层。可以通过在偏振膜的至少单面经由粘接剂贴合保护膜来得到偏振板。作为保护膜,例如可举出:由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那样的乙酰纤维素系树脂构成的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那样的聚酯系树脂构成的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环烯烃系树脂膜;丙烯酸系树脂膜;由聚丙烯系树脂的链状烯烃系树脂构成的膜。
为了提高偏振膜与保护膜的粘接性,也可以对偏振膜和/或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电晕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底涂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作为偏振膜与保护膜的贴合所使用的粘接剂,可举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那样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或向其配入交联剂而成的水溶液、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那样的水系粘接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是丙烯酸系化合物与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环氧化合物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等。另外,也可以一并使用阳离子聚合性的环氧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性的丙烯酸系化合物,作为引发剂一并使用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溶胀处理)
在溶胀浴13中,进行溶胀处理。溶胀处理出于坯料膜10表面的异物除去、坯料膜10中的增塑剂除去、易染色性的赋予、坯料膜10的增塑化等目的而进行。处理条件在能够达到该目的的范围内并且不会产生坯料膜10的过度的溶解、失透等不良情况的范围内决定。
参照图1,溶胀处理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使自坯料卷11连续地卷出的坯料膜10浸渍于溶胀浴13规定时间,接下来将坯料膜10引出。作为溶胀浴13的溶胀液,除了可以使用纯水以外,还可以使用在约0.01~10重量%的范围内添加硼酸(日本特开平10-153709号公报)、氯化物(日本特开平06-281816号公报)、无机酸、无机盐、水溶性有机溶剂、醇类等而成的水溶液。
溶胀浴13的温度例如是10~50℃左右,优选为10~40℃左右,更优选为15~30℃左右。坯料膜10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0~300秒左右,更优选为20~200秒左右。另外,在坯料膜10为预先在气体中延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溶胀浴13的温度例如为20~70℃左右,优选为30~60℃左右。坯料膜10的浸渍时间优选为30~300秒左右,更优选为60~240秒左右。
在溶胀处理中,容易产生坯料膜10沿着宽度方向溶胀而导致褶皱进入膜这一问题。作为用于在去除该褶皱的同时对膜进行输送的一个方法,可举出如下方法:辊30、31和/或32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者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扩宽装置。用于抑制起皱的另一方法是实施延伸处理。例如,可以利用作为夹持辊的辊50与辊51的周速差而在溶胀浴13中实施单轴延伸处理。
在溶胀处理中,由于膜还沿着膜的输送方向溶胀扩大,因此在不对膜进行积极的延伸的情况下,为了消除膜的输送方向上的松弛,例如优选采用对配置于溶胀浴13的前后的作为夹持辊的辊50、51的速度进行控制等方法。另外,出于使溶胀浴13中的膜输送稳定化的目的,利用水中喷淋来控制溶胀浴13中的水流、或者一并使用EPC装置(Edge PositionControl装置:检测膜的端部并防止膜的蜿蜒行进的装置)等也是有用的。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溶胀浴13引出后的膜10依次经过辊32、辊51并向染色浴15导入。
(染色处理)
在染色浴15中,进行染色处理。染色处理是出于使二色性色素吸附于溶胀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取向等目的而进行的。处理条件在能够达到该目的的范围内且在不产生膜的过度的溶解、失透等不良情况的范围内决定。参照图1,染色处理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沿着由辊33~35、52构建的膜输送路径输送膜,并将溶胀处理后的膜浸渍于染色浴15(收容于染色槽的处理液)规定时间,接着将膜引出。为了提高二色性色素的染色性,被提供给染色处理的膜优选是至少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单轴延伸处理后的膜,或者优选是代替染色处理前的单轴延伸处理而在染色处理时进行单轴延伸处理的膜、或除了染色处理前的单轴延伸处理以外还在染色处理时进行单轴延伸处理的膜。
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染色浴15的染色液例如可以使用浓度按重量比计为碘/碘化钾/水=约0.003~0.3/约0.1~10/100的水溶液。也可以代替碘化钾而使用碘化锌等其他碘化物,也可以一并使用碘化钾和其他碘化物。另外,也可以共存碘化物以外的化合物、例如硼酸、氯化锌、氯化钴等。在添加硼酸的情况下,在包含碘这点上与后述的交联处理区别,若水溶液为相对于水100重量份而含碘约0.003重量份以上的水溶液,则能够视作染色浴15。对膜进行浸渍时的染色浴15的温度通常为10~45℃左右,优选为10~40℃,更优选为20~35℃,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30~600秒左右,优选为60~300秒。
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水溶性二色性染料的情况下,染色浴15的染色液例如可以使用浓度按重量比计为二色性染料/水=约0.001~0.1/100的水溶液。该染色浴15中也可以共存染色助剂等,例如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界面活性剂等。二色性染料可以单独使用仅一种二色性染料,也可以一并使用两种以上的二色性染料。对膜进行浸渍时的染色浴15的温度例如为20~80℃左右,优选为30~70℃,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30~600秒左右,优选为60~300秒左右。
如上所述在染色处理中,能够在染色浴15进行膜的单轴延伸。膜的单轴延伸可以采用在配置于染色浴15的前后的作为夹持辊的辊51与辊52之间设置周速差等方法来进行。
在染色处理中也是,为了与溶胀处理同样地在去除膜的褶皱的同时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辊33、34和/或35可以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扩宽装置。用于抑制起皱的另一方法与溶胀处理同样,是实施延伸处理。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染色浴15引出的膜依次经过辊35、52并被导入交联浴17。
(交联处理)
在交联浴17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处理是出于利用交联带来耐水化、色调调整(防止膜发蓝等)等目的而进行的处理。参照图1,交联处理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沿着由辊36~38、52构建的膜输送路径输送膜,并将染色处理后的膜浸渍于交联浴17(收容于交联槽的交联液)规定时间,接着将膜引出。
作为交联浴17的交联液,可以是相对于水100重量份而含有硼酸例如约1~10重量份的水溶液。交联液在染色处理中所使用的二色性色素为碘的情况下,优选除了硼酸以外还含有碘化物,该碘化物的量可以设为相对于水100重量份而为例如1~30重量份。作为碘化物,可举出碘化钾、碘化锌等。另外,也可以共存碘化物以外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锌、氯化钴、氯化锆、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钾、硫酸钠等。
在交联处理中,可以根据其目的而适当变更硼酸以及碘化物的浓度、以及交联浴17的温度。例如,交联处理的目的为利用交联带来的耐水化,在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实施溶胀处理、染色处理以及交联处理的情况下,交联浴的交联剂含有液可以是如下水溶液:该水溶液的浓度按重量比计为硼酸/碘化物/水=3~10/1~20/100。根据需要,也可以代替硼酸而使用乙二醛或戊二醛等其他交联剂,也可以一并使用硼酸和其他交联剂。对膜进行浸渍时的交联浴的温度通常为50~70℃左右,优选为53~65℃,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0~600秒左右,优选为20~300秒,更优选为20~200秒。另外,在对溶胀处理前预先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实施染色处理以及交联处理的情况下,交联浴17的温度通常为50~85℃左右,优选为55~80℃。
在以色调调整为目的的交联处理中,例如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浓度按重量比计为硼酸/碘化物/水=1~5/3~30/100的交联剂含有液。对膜进行浸渍时的交联浴的温度通常为10~45℃左右,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300秒左右,优选为2~100秒。
交联处理也可以进行多次,通常进行2~5次。在该情况下,所使用的各交联浴的组成以及温度只要处于上述的范围内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通过交联带来耐水化的交联处理以及用于色调调整的交联处理也可以分别在多个工序进行。
也可以利用作为夹持辊的辊52与辊53的周速差来在交联浴17中实施单轴延伸处理。
在交联处理中也是,为了与溶胀处理同样地在去除膜的褶皱的同时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辊36、37和/或38可以是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者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扩宽装置。用于抑制起皱的另一方法与溶胀处理同样,是实施延伸处理。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交联浴17引出的膜依次经过辊38、53并被导入清洗浴19。
(清洗处理)
在清洗浴19中进行膜的清洗处理。膜的清洗处理出于除去附着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的多余的硼酸、碘等药剂的目的而进行。清洗处理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交联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清洗浴19,或对该膜以雾状喷射膜清洗液,或者一并使用上述方法。
图1示出了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清洗浴19并进行清洗处理的情况的例子。膜清洗处理中的清洗浴19的温度通常为2~40℃左右,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2~120秒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在膜的清洗处理中也是,出于在去除褶皱的同时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目的,辊39、40和/或41可以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者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的扩宽装置。另外,也可以在膜的清洗处理中为了抑制起皱而实施延伸处理。
(延伸处理)
如上所述,膜10在上述一系列处理的期间(即,任意一个以上的处理浴的前后和/或任意一个以上的处理浴中),有时被以湿式或干式的方式实施单轴延伸处理。单轴延伸处理的具体方法例如可以是在构成膜输送路径的两个夹持辊(例如,配置于处理浴的前后的两个夹持辊)间设置周速差而进行纵向单轴延伸的辊间延伸、如特许第2731813号公报记载的那样的热辊延伸、拉幅延伸等,优选是辊间延伸。单轴延伸处理可以在从坯料膜10得到偏振膜23为止的期间实施多次。如上所述,延伸处理也有利于抑制膜的起皱。
以坯料膜10为基准的、偏振膜23的最终的累积延伸倍率在坯料膜10为未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通常为4.5~7倍左右,优选为5~6.5倍。
(干燥处理)
在干燥炉21中进行干燥处理。优选在清洗处理之后进行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干燥的处理。干燥处理不限定于使用干燥炉进行的处理。干燥温度例如是30~100℃左右,干燥时间例如是30~600秒左右。通过以上方式得到的偏振膜23的偏振片层的厚度例如是约5~30μm左右。
(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的其他处理)
在图1所示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中,也可以进行上述的处理以外的处理。作为上述的处理以外的处理,可例示出在交联处理之后进行的、向不含有硼酸的碘化物水溶液浸渍的浸渍处理(补色处理)、向不含有硼酸而含有氯化锌等的水溶液浸渍的浸渍处理(锌处理)等。

Claims (10)

1.一种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一边沿着输送方向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一边对该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而得到偏振膜,
所述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部,该处理部具有:对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浸渍并处理的多个处理浴;以及使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多个处理浴至少具备第一处理浴和配置于第一处理浴的下游侧且平均宽度比第一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的第二处理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被导入所述第一处理浴的位置处的宽度设为W1,将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被从所述第二处理浴导出的位置处的宽度设为W2时,所述处理部以满足W1>W2的关系的方式对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至少使处于被导入所述第一处理浴的位置到被从所述第二处理浴导出的位置之间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处理浴中,最下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比最上游侧的处理浴的平均宽度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浴的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浴中的至少一方的俯视形状为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带有锥度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处理浴中的至少一个处理浴的在输送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处的宽度是被输送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相同位置处的宽度的1.1~2.0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处理浴中的至少一个处理浴的在输送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处的宽度是被输送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在相同位置处的宽度的1.2~1.7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处理浴至少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依次配置的溶胀浴、染色浴以及交联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至少使处于浸渍于所述染色浴的状态下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延伸。
CN201720175120.4U 2017-02-24 2017-02-24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206584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5120.4U CN206584069U (zh) 2017-02-24 2017-02-24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5120.4U CN206584069U (zh) 2017-02-24 2017-02-24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84069U true CN206584069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091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5120.4U Active CN206584069U (zh) 2017-02-24 2017-02-24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840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0713A (zh) * 2019-06-04 2021-12-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0713A (zh) * 2019-06-04 2021-12-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CN113840713B (zh) * 2019-06-04 2023-07-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7459B (zh) 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CN108292006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7003464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偏振膜
KR101956414B1 (ko)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6238390A (zh) 间隔件清洗方法、间隔件制造方法以及膜清洗方法
CN105745562B (zh) 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CN107765356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偏振膜
JP5970117B1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7003467B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6796314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7735703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206584069U (zh)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CN106405712A (zh) 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CN106575008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7340558A (zh) 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7765354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206573736U (zh)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CN107272103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层叠膜
CN107238882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206584067U (zh)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CN206584068U (zh) 膜的卷出装置及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CN209373163U (zh)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CN107765355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KR20210031399A (ko)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TW202138170A (zh) 偏光膜的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