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6951U - 射频针 - Google Patents

射频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6951U
CN206576951U CN201621336803.5U CN201621336803U CN206576951U CN 206576951 U CN206576951 U CN 206576951U CN 201621336803 U CN201621336803 U CN 201621336803U CN 206576951 U CN206576951 U CN 206576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needle body
radio frequency
conduction region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368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洪荣
张宣政
姚伟钢
陈中
陈中一
铃木·由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 Medical & Plastic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 Medical & Plastic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 Medical & Plastic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 Medical & Plastic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368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6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6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6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射频针,包括针体,针体内部中空部分嵌入有可起组织消融、神经刺激、通电、定位的电极内针,内针和针体之间采用可拆分连接,针体一端的外表面喷涂或镀有阻止电流流向周围组织的绝缘层,针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刺向组织的导电区,导电区的形状为折弯或平直或圆钝头,利于穿刺阻力极小,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病人痛苦,治疗时间短,而且对人体无过敏反应,无疼痛现象,无漏电现象,采用可以对病灶的弯曲部进行治疗,使治疗不存在盲区,解决了直针在进针盲区不能到达障碍穿刺位点的问题,内针带有超声定位功能,准确,多角度定位病灶,增强治疗时超声图像的成像效果,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射频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是涉及射频针。
背景技术
在微创介入治疗医学领域里,不同功能的穿刺针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譬如:现在应用的穿刺针中有供进行软组织穿刺或骨髓穿刺的穿刺针;一个普通射频穿刺治疗针可以导入射频能量使组织受热凝结;一个活检穿刺针可以用于软组织的活体采样等等。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借助于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定位及引导射频针直接插入病灶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和肿瘤。
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微创治疗中发展较成熟的一种治疗方式,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当病人不满足手术条件时(比如心率血压不在正常范围内,单纯放化疗效果不理想等),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射频消融术的特点:微创、最大限度地保留靶器官功能;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易接受,疗效确切,可重复治疗;适应症广,操作简单,定位、温控可靠等。
但是,目前的射频针都是直线型的,在射频消融的时候对折弯关节部位不能进行治疗或接触面积过小,存在着治疗盲区,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射频针的形状比较单一,存在着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折弯的射频针,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射频针存在的不足,影响治疗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射频针,设计新颖,可以对病的折弯部位进行有效的射频消融,使治疗没有盲区,利于病人的康复,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射频针,包括针体,针体内部中空部分嵌入有可起组织消融、神经刺激、通电、定位的内针,内针和针体之间采用可拆分连接,针体一端的外表面喷涂或镀有阻止电流流向周围组织的绝缘层,针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组织的活性导电区,活性导电区的形状为折弯或圆钝头或平直;
活性导电区为折弯时,内针的折弯度和针体的折弯度相同,折弯的弯度为5-15度,折弯的形状呈圆弧状,针尖形状为单斜面针尖或多斜面针尖;
活性导电区为圆钝头时,圆钝头和针体采用无缝衔接,活性导电区的侧边开设有凹槽状的露孔,露孔到圆钝头的距离小于露孔到绝缘层的距离,露孔为单孔或多孔;
活性导电区为平直时,针尖形状为单斜面针尖或多斜面针尖。
进一步,所述的针体内部的中空部分设置为射频消融通道,针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超声或CT影像技术的接线部电极。
进一步,所述的针体顶部的针座和内针顶部的手柄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针体采用的材质为不锈钢,绝缘层采用的材质为PET,绝缘层的厚为0.02mm。
进一步,所述的活性导电区前端针尖的裸露长度为1-10mm。
进一步,所述的射频针的使用方法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B超或CT或MRI等医学影像技术下定位穿刺靶点,通过实时监测所要预测穿刺的路径,将射频针内针稳固到针体进行靶点穿刺,在到达靶点部位,移动射频针针体游标至体表,固定射频针的穿刺方向和位置,穿刺深度由刻度标识;通过活性导电区折弯可以进入到病灶的弯曲部,解决了直针在进针盲区不能到达障碍穿刺位点的问题,通过活性导电区平为圆纯头密封状态时,可以通过露孔抽取组织,通过活性导电区平直针尖底部为开口状态进行一般的穿刺,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应的射频针;
2)、将射频针的内针拔出,选择合适的射频电极从射频针针体后座插入,电极探头与射频针裸露段吻合,然后固定,射频电极与射频针针体组成射频治疗针结构,电极针插入过程保持射频针针体位置固定;
3)、使用步骤2)组成的射频结构对穿刺靶点进行射频治疗,形成射频通道;
4)、旋转射频电极并后退出射频针电极,插入注射导管至射频针的针体后座,旋转锁合形成冷却射频针结构,冷却射频针的针体;
5)、旋转导管接头,解锁冷却射频结构,退出导管,将射频针内针沿射频通道插入并锁合,沿穿刺进针反方向退出射频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利于穿刺阻力极小,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病人痛苦,治疗时间短,而且对人体无过敏反应,无疼痛现象,无漏电现象,采用可以对病灶的弯曲部进行治疗,使治疗不存在盲区,解决了直针在进针盲区不能到达障碍穿刺位点的问题,内针带有超声定位功能,准确,多角度定位病灶,增强治疗时超声图像的成像效果,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3。
图中100-针体,110-绝缘层,120-活性导电区,130-针座,140-手柄,150-露孔,151-圆钝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射频针,包括针体100,针体100内部中空部分嵌入有可起组织消融、神经刺激、通电、定位的内针,内针和针体100之间采用可拆分连接,针体100一端的外表面镀有阻止电流流向周围组织的绝缘层110,针体100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组织的活性导电区120,活性导电区120的形状为折弯或圆钝头151或平直;
参见图1,活性导电区120为折弯时,内针的折弯度和针体100的折弯度相同,折弯的弯度为5-15度,折弯的形状呈圆弧状,针尖形状为单斜面针 尖或多斜面针尖;
参见图2,活性导电区151为圆钝头151时,圆钝头151和针体100采用无缝衔接,活性导电区120的侧边开设有凹槽状的露孔150,露孔150到圆钝头151的距离小于露孔150到绝缘层110的距离,露孔150为单孔或多孔。
参见图3,活性导电区120的针尖为开口状态时,针尖形状为单斜面针尖或多斜面针尖。所述的活性导电区120前端针尖的裸露长度为1-10mm,临床常见的长度依次为10mm、8mm、6mm、5mm、4mm、2mm、1mm。
另外,针体100内部的中空部分设置为射频消融通道,针座13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超声或CT影像技术的接线部电极,针体100顶部的针座130和内针顶部的手柄140相连接。针体100采用的材质为不锈钢,绝缘层110采用的材质为PET,绝缘层110的厚为0.02mm。
射频是一种频率达到每秒15万次的高频振动。人体是由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电介质,如离子、水、胶体微粒等,人体主要依靠离子移动传导电流。在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离子的浓度变化方向随电流方向为正负半周往返变化。在高频振荡下,两电极之间的离子沿电力线方向快速运动,由移动状态逐渐变为振动状态。由于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及移动速度不同,离子相互磨擦并与其它微粒相碰撞而产生生物热作用。由于肿瘤散热差,使肿瘤组织温度高于其邻近正常组织,加上癌细胞对高热敏感,高热能杀灭癌细胞,而副作用不发生。
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频治疗仪的治疗机理主要为热效应。射频波本质上是特定范围内的电磁波。目前医用射频大多采用200KHz-750KHz的频率。(内镜)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为400KHz。当射频电流流经人体组织时,因电磁场的快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正、负离子快速运动,于是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细胞内的其它分子、离子等的摩擦使病变部位升温,致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脱落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针的使用方法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B超或CT或MRI等医学影像技术下定位穿刺靶点,通过实时监测所要预测穿刺的路径,将射频针内针稳固到针体进行靶点穿刺,在到达靶点 部位,移动射频针针体游标至体表,固定射频针的穿刺方向和位置,穿刺深度由刻度标识;通过活性导电区折弯可以进入到病灶的弯曲部,解决了直针在进针盲区不能到达障碍穿刺位点的问题,通过活性导电区平为圆纯头密封状态时,可以通过露孔抽取组织,通过活性导电区平直针尖底部为开口状态进行一般的穿刺,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应的射频针;
2)、将射频针的内针拔出,选择合适的射频电极从射频针针体后座插入,电极探头与射频针裸露段吻合,然后固定,射频电极与射频针针体组成射频治疗针结构,电极针插入过程保持射频针针体位置固定;
3)、使用步骤2)组成的射频结构对穿刺靶点进行射频治疗,形成射频通道;
4)、旋转射频电极并后退出射频针电极,插入注射导管至射频针的针体后座,旋转锁合形成冷却射频针结构,冷却射频针的针体;
5)、旋转导管接头,解锁冷却射频结构,退出导管,将射频针内针沿射频通道插入并锁合,沿穿刺进针反方向退出射频针。
本实用新型针体采用不锈钢,硬度强,极易穿刺,减少病人的疼痛感,通过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进行定位,定位完成之后可以将内针取出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实用性能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利于穿刺阻力极小,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病人痛苦,而且对人体无过敏反应,采用可以对病灶的弯曲部进行治疗,使治疗不存在盲区,解决了直针在进针盲区不能到达障碍穿刺位点的问题,内针带有超声定位功能,准确,多角度定位病灶,增强治疗时超声图像的成像效果,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射频针,包括针体,其特征在于:针体内部中空部分嵌入有可起组织消融、神经刺激、通电、定位的内针,内针和针体之间采用可拆分连接,针体一端的外表面喷涂或镀有阻止电流流向周围组织的绝缘层,针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组织的活性导电区,活性导电区的形状为折弯或圆钝头或平直;
活性导电区为折弯时,内针的折弯度和针体的折弯度相同,折弯的弯度为5-15度,折弯的形状呈圆弧状,针尖形状为单斜面针尖或多斜面针尖;
活性导电区为圆钝头时,圆钝头和针体采用无缝衔接,活性导电区的侧边开设有凹槽状的露孔,露孔到圆钝头的距离小于露孔到绝缘层的距离,露孔为单孔或多孔;
活性导电区为平直时,针尖形状为单斜面针尖或多斜面针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射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内部的中空部分设置为射频消融通道,针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超声或CT影像技术的接线部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射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顶部的针座和内针顶部的手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射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采用的材质为不锈钢,绝缘层采用的材质为聚酯材料,绝缘层的厚为0.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射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导电区前端针尖的裸露长度为1-10mm。
CN201621336803.5U 2016-12-07 2016-12-07 射频针 Active CN206576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6803.5U CN206576951U (zh) 2016-12-07 2016-12-07 射频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6803.5U CN206576951U (zh) 2016-12-07 2016-12-07 射频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6951U true CN206576951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10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36803.5U Active CN206576951U (zh) 2016-12-07 2016-12-07 射频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69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829A (zh) * 2016-12-07 2017-05-31 上海埃斯埃医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射频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829A (zh) * 2016-12-07 2017-05-31 上海埃斯埃医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射频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5829A (zh) 射频针
US1088144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haping therapy in fluid enhanced ablation
US9931161B2 (en) Coaxial dual function probe and method of use
EP1863558B1 (en) Electrosurgical cannula
US2009026487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blating and removing a tissue mass
CN109833089A (zh) 适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EP1363700A2 (en) Bone-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method
US20150094712A1 (en) Electrosurgical fibroid ab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579257A (zh) 用于射频组织消蚀的电极
JP6014754B2 (ja) 高周波熱治療用重畳型バイポーラ電極
CN206576951U (zh) 射频针
CN106037930B (zh) 一种微波消融软杆针
WO2021135726A1 (zh) 集成式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US20170049993A1 (en) Echogenic probe
CN210962284U (zh) 射频消融电极针
CN108742825A (zh) 用于微创复合治疗的设备及其多功能手术针组
CN106725828A (zh) 两端活性的射频针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06419B (zh) 针灸针型射频电针
CN107157577B (zh) 一种大面积放电消融装置
CN200957108Y (zh) 一种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源注射式热疗探针
CN206576950U (zh) 两端活性的射频针
CN106236253B (zh)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的分流循环密封装置
CN204091954U (zh) 一种医用温敏穿刺探针
CN206228418U (zh) 一种具有自引导功能内镜下微波消融针
Cho et al. High-frequency alternating electrical current: selective electromagnetic tissue rea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01 Room 501, 506 and 510, 1-4 / F, building 12, 2755 Sanl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c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1 Shanghai City, Huangpu District Road No. 132 in bamboo bambo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A MEDICAL & PLASTIC INSTRUMEN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