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6904U - 肠道吻合环 - Google Patents

肠道吻合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6904U
CN206576904U CN201621202777.7U CN201621202777U CN206576904U CN 206576904 U CN206576904 U CN 206576904U CN 201621202777 U CN201621202777 U CN 201621202777U CN 206576904 U CN206576904 U CN 206576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emi
annular groove
guide pin
pin b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27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年丰
刘凌
李嘉荣
吴宏
刘咏
雷霆
李楷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12027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6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6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6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道吻合环,包括相互吻合的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所述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的内圈为肠道通道(3),所述第一半环(1)的一端设有弹性导套(4),所述弹性导套(4)的端部设有厚度大于弹性导套(4)主体部分的倒锁头(5),所述第二半环(2)的一端开有与所述弹性导套(4)相匹配的轴向吻合环槽(6),所述轴向吻合环槽(6)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倒锁头(5)相匹配的倒锁槽(7),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通过所述倒锁头(5)和倒锁槽(7)相互卡接组成所述肠道吻合环。该肠道吻合环操作简便、连接稳定可靠、用料少。

Description

肠道吻合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吻合环。
背景技术
腹部外科手术进行肠道吻合是常见的术式,一台手术甚至要做好几个肠道吻合,吻合器械需求量大。且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增高,对医疗器械的要求进一步增加。
目前国际上所使用的肠吻合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手工丝线缝合、吻合器、直线切割闭合器和无线吻合技术。手工丝线吻合的缺点很多,不仅操作复杂、费事,而且吻合质量难以达到吻合器的水平,故吻合口瘘、出血、狭窄、吻合口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居高不下。吻合器虽然操作简单,可缩短吻合时间,且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较低,但是在做两段端肠吻合时,若选择端端吻合,则需要在吻合口下方另做一切口方能进行吻合,这一切口增加了手术的创伤和时间,同时增加了感染的机率;若选择端侧吻合,还需要更换钉仓来闭合其段端,而且吻合钉永远留在体内,有引起相关并发症可能。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行肠吻合时要求要游离较长的肠管,故使用有局限性,在游离较困难的十二指肠、直肠等位置不宜使用,而且吻合的过程中有盲端形成,增加了肠瘘及吻合口出血的风险。
现在最常使用的无线吻合技术系Hardy等人于1985年首次推出的一种生物可吸收吻合环(BAR),该吻合环的商品名是ValtracTM,由可吸收降解的聚甘醇碳酸和硫酸钡所组成。生物可吸收肠吻合环(BAR)相比以上几种吻合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最快捷吻合方式。步骤少,效率高,学习掌握快,大约只需要10例左右的经验积累,平均完成一个吻合口时间为17±6(min),明显快于手工丝线吻合的时间(34±6 min),大大减少了手术和麻醉时间,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它是一种可以标准化的肠道吻合技术。(2)最理想的吻合。闭合后使浆膜之间的组织紧密黏连,从而达到吻合口愈合的目的。无缝线吻合技术减少了缝线、吻合钉所带来的消化道壁的损伤,同时无异物反应,吻合口的肉芽组织较少,只有轻微的组织坏死,所形成的疤痕相应减少。无缝线,无针眼,抗渗漏能力强,胃肠道吻合口创伤愈合所需的2-3周内保证吻合口密闭,比传统手工缝合和使用吻合器吻合有更高强度抗消化道“暴裂”的能力。有报道称,吻合的部位能够承受70mmHg的压力而不发生吻合口破裂。能够扩张消化道,手工、吻合器吻合均无此功能,作为消化道内支架是最好的消化道扩张器,扩张较其它器械安全、持续、充分,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吻合口的狭窄。(3)最灵活的运用,可进行端端、端侧及侧侧吻合。线性吻合器吻合多为端侧吻合,有盲端形成,可导致盲袢综合征,而BAR为端端吻合,符合肠道的正常生理,同时解决了小肠和结肠端端吻合时由于管径不同而产生的吻合困难的问题。(4)可吸收。术后14-30d裂解碎片随粪便自行排出,体内无遗物,无吻合钉,避免对将来行CT和MRI的影响,以及避免术后肠道狭窄,降低感染几率。(5)比行肠道端侧吻合所需要的吻合器加闭合器更经济实惠,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负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6)通过X线显影,确认吻合环的形状和位置,可以随时了解吻合环的位置以及降解情况。吻合环在国内外所有医院、医疗机构的使用报道中,术后切口感染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梗阻的发生率与传统手工缝合及使用吻合器吻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是一门安全可行的吻合技术,其作用已经得到全世界胃肠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可。但是,现有的肠道吻合环仍然存在操作比较复杂、连接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用料较多、支撑能力强不够、抗爆裂性能不够好等缺陷,还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肠道吻合环的上述各项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连接稳定可靠、用料少的肠道吻合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肠道吻合环,包括相互吻合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内圈为肠道通道,所述第一半环的一端设有弹性导套,所述弹性导套的端部设有厚度大于弹性导套主体部分的倒锁头,所述第二半环的一端开有与所述弹性导套相匹配的轴向吻合环槽,所述轴向吻合环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倒锁头相匹配的倒锁槽,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通过所述倒锁头和倒锁槽相互卡接组成所述肠道吻合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的,所述轴向吻合环槽为带有坡度的环槽,轴向吻合环槽的外周直径由轴向吻合环槽的开口端向内逐渐减小,轴向吻合环槽的纵向截面呈楔形。
优选的,所述弹性导套上开有十字槽口,所述十字槽口将弹性导套分为四瓣,所述轴向吻合环槽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十字槽口相匹配的十字导向筋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半环上于所述轴向吻合环槽和肠道通道之间形成吻合筒,所述第一半环上于所述弹性导套的内侧设有沿所述肠道通道向所述倒锁头一端延伸的锥套,所述吻合筒的端部开有与所述锥套相匹配的锥度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上于远离所述弹性导套的一端开有多个第一减重通孔,多个所述第一减重通孔沿第一半环的周向均布设置;所述第一半环上于所述第一减重通孔和所述弹性导套之间开有第一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上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弹性导套之间开有多个减重槽,多个所述减重槽沿第一半环的周向均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半环上于远离所述轴向吻合环槽的一端开有多个第二减重通孔,多个所述第二减重通孔沿第二半环的周向均布设置;所述第二半环上于所述第二减重通孔和所述轴向吻合环槽之间开有第二环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肠道吻合环采用机械锁扣原理,利用弹性导套与轴向吻合环槽的配合以及倒锁头与倒锁槽的配合,起到轴向锁紧作用,操作简便、连接稳定可靠。
(2)将轴向吻合环槽设置为带有坡度的环槽,在对接时,该坡度使得弹性导套向内发生弹性变形,当弹性导套运动到倒锁槽的位置时,将倒锁头卡住,进行轴向锁紧,更加方便进行对接。
(3)通过十字槽口将弹性导套分为四瓣,使得弹性导套更容易向内发生弹性变形,在轴向吻合环槽的内侧设置与十字槽口相匹配的十字导向筋板,在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卡接时,该十字导向筋板与十字槽口相配合,起到周向固定作用,限制肠道吻合环的周向扭动,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4)采用锥套和锥度内孔的锥形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对接的牢固性,使得其连接更为可靠,接口之间配合更加紧密,并且使得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肠道通道紧密对接,提高了对接的密封性,降低了肠液从两段肠道通道的对接处漏出的可能性。
(5)通过在第一半环上设置第一减重通孔、第一环形凹槽和减重槽,有效降低了第一半环的重量,并且节省了材料;在第二半环上设置第二减重通孔和第二环形凹槽,降低了第二半环的重量,节省了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肠道吻合环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肠道吻合环中第一半环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肠道吻合环中第一半环倒锁头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肠道吻合环中第二半环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肠道吻合环中第二半环轴向吻合环槽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半环;2、第二半环;3、肠道通道;4、弹性导套;5、倒锁头;6、轴向吻合环槽;7、倒锁槽;8、十字槽口;9、十字导向筋板;10、吻合筒;11、锥套;12、锥度内孔;13、第一减重通孔;14、第一环形凹槽;15、减重槽;16、第二减重通孔;17、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肠道吻合环的一种实施例,该肠道吻合环主要包括相互吻合的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使用时将两段待吻合的肠道分别套接在该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然后将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套接吻合即可将两段肠道进行对接,使两段肠道的组织紧密黏连。该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的内圈为肠道通道3,将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吻合对接后通过该肠道通道3可保持肠道内物质通畅。第一半环1的一端设有弹性导套4,该弹性导套4的端部设有厚度大于弹性导套4主体部分的倒锁头5,利用该倒锁头5将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卡接。第二半环2的一端开有与弹性导套4相匹配的轴向吻合环槽6,该轴向吻合环槽6的底部设有与倒锁头5相匹配的倒锁槽7,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通过倒锁头5和倒锁槽7相互卡接组成肠道吻合环。倒锁头5上带有倒角,使得倒锁头5更容易进入轴向吻合环槽6,通过弹性导套4与轴向吻合环槽6的配合以及倒锁头5与倒锁槽7的配合,起到轴向锁紧作用,操作简便,连接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轴向吻合环槽6为带有坡度的环槽,轴向吻合环槽6的外周直径由轴向吻合环槽6的开口端向内逐渐减小,轴向吻合环槽6的纵向截面呈楔形。将轴向吻合环槽6设置为带有坡度的环槽,对接时,倒锁头5沿着带有坡度的轴向吻合环槽6前行,坡度使弹性导套4向内发生弹性变形,运动到倒锁槽7位置时,将倒锁头5卡住,轴向锁紧,更加方便进行对接。
本实施例中,在弹性导套4上开有十字槽口8,该十字槽口8将弹性导套4分为四瓣,使得弹性导套4更容易向内发生弹性变形。轴向吻合环槽6的内侧设有与该十字槽口8相匹配的十字导向筋板9。在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卡接时,该十字导向筋板9与十字槽口8相配合,起到周向固定作用,限制肠道吻合环的周向扭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半环2上于轴向吻合环槽6和肠道通道3之间形成吻合筒10,第一半环1上于弹性导套4的内侧设有沿肠道通道3向倒锁头5一端延伸的锥套11,吻合筒10的端部开有与该锥套11相匹配的锥度内孔12。采用锥套11和锥度内孔12的锥形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对接的牢固性,使得其连接更为可靠,接口之间配合更加紧密,并且使得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的肠道通道3紧密对接,提高了对接的密封性,降低了肠液从两段肠道通道3的对接处漏出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环1上于远离弹性导套4的一端开有多个第一减重通孔13,多个第一减重通孔13沿第一半环1的周向均布设置,第一减重通孔13的数量优选为6个。如此,可减少材料使用量,并减轻肠道吻合环的重量。第一半环1上于第一减重通孔13和弹性导套4之间开有第一环形凹槽14,进一步减轻了第一半环1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并且设置该第一环形凹槽14可方便将肠道锁紧固定在第一半环1上。第一半环1上于第一环形凹槽14和所述弹性导套4之间开有多个减重槽15,多个减重槽15沿第一半环1的周向均布设置,更进一步地减轻了第一半环1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半环2上于远离轴向吻合环槽6的一端开有多个第二减重通孔16,多个第二减重通孔16沿第二半环2的周向均布设置,第二减重通孔16的数量优选为6个,可减少材料用量,并减轻第二半环2的重量。第二半环2上于第二减重通孔16和轴向吻合环槽6之间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7,进一步降低了第二半环2的重量。
以下以猪大肠对该肠道吻合环的具体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1)将一截猪的大肠剪成两截,准备进行肠吻合;
(2)剔除两段端1cm距离内的脂肪垂和系膜以便于吻合,在大肠的段端做手工荷包缝合,需做连续缝合,针间距3-4毫米,距离肠断端2-3毫米缝合;
(3)将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的一端分别塞入两段已经做好荷包缝合的肠管;
(4)将荷包线收紧打结,将两截猪大肠分别固定在肠道吻合环的第一环形凹槽14和第二环形凹槽17上;
(5)将做好荷包缝合的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卡接对合,将两段大肠连接;
(6)关闭吻合环,环体闭合时,指尖要用力均匀,听到“吧嗒”一声时证明完成吻合,之后对浆膜进行缝合加固。术后封闭肠道一端,另一端注水及打气达到一定的压力后吻合口依旧牢靠,证明了该吻合环的防爆裂能力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肠道吻合环,包括相互吻合的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所述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的内圈为肠道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的一端设有弹性导套(4),所述弹性导套(4)的端部设有厚度大于弹性导套(4)主体部分的倒锁头(5),所述第二半环(2)的一端开有与所述弹性导套(4)相匹配的轴向吻合环槽(6),所述轴向吻合环槽(6)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倒锁头(5)相匹配的倒锁槽(7),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通过所述倒锁头(5)和倒锁槽(7)相互卡接组成所述肠道吻合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吻合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吻合环槽(6)为带有坡度的环槽,轴向吻合环槽(6)的外周直径由轴向吻合环槽(6)的开口端向内逐渐减小,轴向吻合环槽(6)的纵向截面呈楔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吻合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套(4)上开有十字槽口(8),所述十字槽口(8)将弹性导套(4)分为四瓣,所述轴向吻合环槽(6)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十字槽口(8)相匹配的十字导向筋板(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吻合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环(2)上于所述轴向吻合环槽(6)和肠道通道(3)之间形成吻合筒(10),所述第一半环(1)上于所述弹性导套(4)的内侧设有沿所述肠道通道(3)向所述倒锁头(5)一端延伸的锥套(11),所述吻合筒(10)的端部开有与所述锥套(11)相匹配的锥度内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吻合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上于远离所述弹性导套(4)的一端开有多个第一减重通孔(13),多个所述第一减重通孔(13)沿第一半环(1)的周向均布设置;所述第一半环(1)上于所述第一减重通孔(13)和所述弹性导套(4)之间开有第一环形凹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肠道吻合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上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4)和所述弹性导套(4)之间开有多个减重槽(15),多个所述减重槽(15)沿第一半环(1)的周向均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肠道吻合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环(2)上于远离所述轴向吻合环槽(6)的一端开有多个第二减重通孔(16),多个所述第二减重通孔(16)沿第二半环(2)的周向均布设置;所述第二半环(2)上于所述第二减重通孔(16)和所述轴向吻合环槽(6)之间开有第二环形凹槽(17)。
CN201621202777.7U 2016-11-08 2016-11-08 肠道吻合环 Active CN206576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2777.7U CN206576904U (zh) 2016-11-08 2016-11-08 肠道吻合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2777.7U CN206576904U (zh) 2016-11-08 2016-11-08 肠道吻合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6904U true CN206576904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107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2777.7U Active CN206576904U (zh) 2016-11-08 2016-11-08 肠道吻合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69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9987A (zh) * 2016-11-08 2017-02-22 中南大学 肠道吻合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9987A (zh) * 2016-11-08 2017-02-22 中南大学 肠道吻合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1725B2 (en) Endoscopic device with independently actuated legs
Hsu et al. Laparoscopic mitrofanoff appendicovesicostomy
CN107106166A (zh) 用于将假体装置固定到组织的弯曲外科紧固件
CN104398281A (zh) 一种子母式外科吻合磁环
CN203609464U (zh) 医用生物可吸收吻合组件
CN203280436U (zh) 腔道吻合器
CN203970467U (zh) 一种可降解的肠吻合环
CN204192692U (zh) 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CN206576904U (zh) 肠道吻合环
CN105534640B (zh) 用于断裂泪小管吻合和泪道支架同步植入的手术装置及探针
CN106333767A (zh) 支架式血管吻合装置
CN104083186A (zh) 一种可降解的内卡扣式肠辅助吻合装置
CN203424978U (zh) 小儿腹股沟疝穿刺带线针
CN106419987A (zh) 肠道吻合环
CN203970452U (zh) 一种可降解的双向外卡扣式肠辅助吻合装置
CN202235528U (zh) 经胃胃空肠吻合装置
CN106580380B (zh) 一种可崩解膀胱尿道吻合器
CN103189002A (zh) 用于形成造口环钻和吻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19982A (zh) 一种生物可吸收缝合组件
CN203970468U (zh) 一种可降解的单卡扣肠辅助吻合装置
Yeung et al. Inguinal herniotomy: laparoscopic-assisted extraperitoneal technique
CN203970453U (zh) 一种可降解吻合辅助缝线装置
CN203970465U (zh) 一种可降解的外卡扣式肠辅助吻合装置
CN209236266U (zh) 一种钉砧组件以及管型吻合器
US20150150559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ing and delivering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