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5205U - 一种智能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5205U
CN206575205U CN201720234443.6U CN201720234443U CN206575205U CN 206575205 U CN206575205 U CN 206575205U CN 201720234443 U CN201720234443 U CN 201720234443U CN 206575205 U CN206575205 U CN 206575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diode
pins
electric capacity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344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贺
徐紫畅
段明宇
张云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2344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5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5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52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器,所述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包括整流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高效便捷,能在手机充满电后自动进行感知并断电,还可以检测电流变化,在电池电量降低后自动充电,本实用新型智能充电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解决了电池反复充放电带来的发热等安全隐患,优化了手机使用者的充电体验,很好的解决了手机整夜充电和充电器长期不拔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从充电技术领域推动手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应用的手机的充电器往往只具有简单的过充保护装置,在被充电电池电量达到百分之百后不能进行断电处理,而是会不断的激活电池使电量维持在100%,一般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是有一定限制的,即电池的使用寿命;这样不断的充放电不仅会对电池造成很大的损伤,对电能也是一种浪费,所以亟需一种对电池更加友好,更加节约电能避免重复充放电的智能充电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充电器,所述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包括整流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包括元件端口P1,所述元件端口P1的端口2连接稳压电阻F1的一端,所述稳压电阻F1的另一端连接桥堆DB1横向对角线的左端,所述桥堆DB1横向对角线的右端连接端口P1的端口1,桥堆DB1竖向对角线的上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色环电感L3的一端,所述色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第一一次线圈的一端,所述电容C2和电容C1的另一端与桥堆DB1竖向对角线的下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一次线圈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及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PWM控制器的8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的5号引脚、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和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6号引脚接地,PWM控制器的1号引脚与电阻RS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S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6和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及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PWM控制器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PWM控制器的3号引脚及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4号引脚与电阻R9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和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中的NE555芯片的4号引脚、8号引脚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NE555芯片的5号引脚及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NE555芯片的3号引脚与电位器RP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位器RP2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USB的端口1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调节端与NE555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3的调节端与NE555芯片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USB的端口2和端口3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NE555芯片的1号引脚电位器RP1的调节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位器RP3的另一端、USB的端口4和二次线圈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材质为ABS塑料。
进一步,所述PWM控制器的型号为FAN104WMX。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FR107,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IN5819,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IN4148,所述二极管D7的型号为IN4001。
进一步,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SW607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高效便捷,能在手机充满电后自动进行感知并断电,还可以检测电流变化,在电池电量降低后自动充电,本实用新型智能充电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解决了电池反复充放电带来的发热等安全隐患,优化了手机使用者的充电体验,很好的解决了手机整夜充电和充电器长期不拔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从充电技术领域推动手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流模块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压模块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器,该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结构,电路结构包括整流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
整流模块包括元件端口P1,元件端口P1的端口2连接稳压电阻F1的一端,稳压电阻F1的另一端连接桥堆DB1横向对角线的左端,桥堆DB1横向对角线的右端连接端口P1的端口1,桥堆DB1竖向对角线的上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色环电感L3的一端,色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第一一次线圈的一端,电容C2和电容C1的另一端与桥堆DB1竖向对角线的下端连接,电阻R2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一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一次线圈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及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电阻R4的另一端与稳压模块的PWM控制器的8号引脚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5号引脚、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阻R12和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6号引脚接地,PWM控制器的1号引脚与电阻RS的一端连接,电阻RS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射极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及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6的阴极与PWM控制器的2号引脚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与PWM控制器的3号引脚及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4号引脚与电阻R9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阻R9和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的一端与输出模块中的NE555芯片的4号引脚、8号引脚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NE555芯片的5号引脚及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NE555芯片的3号引脚与电位器RP1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位器RP2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USB的端口1连接,电位器RP2的调节端与NE555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3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P3的调节端与NE555芯片的2号引脚连接,USB的端口2和端口3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NE555芯片的1号引脚电位器RP1的调节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位器RP3的另一端、USB的端口4和二次线圈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
本申请的壳体的材质为ABS塑料;PWM控制器的型号为FAN104WMX;二极管D3的型号为FR107,二极管D5的型号为IN5819,二极管D6的型号为IN4148,二极管D7的型号为IN4001;三极管Q1的型号为SW6070。
本申请的整流模块接入220V电路后,通过稳压电阻F1后通过桥堆DB1,变为直流电,再通过大容量极性电容C1、C2以及色环电感滤波后变为高强直流电进入稳压模块;整流模块输出的高强直流电被引至FAN104WMX芯片的8号引脚,内部的振荡器工作,对输出电流进行稳压控制,当输出电压的频率高于正常值时,通过1号引脚的CS端反馈,调低电压频率,反之亦然,再通过2号引脚的PWM栅极进行PWM信号输出,使变压器输出电压稳定在5V;输出模块中的NE555芯片具有电压比较功能,可以对输出电压进行比较,比较对象为预先设定的基准电压,当输出电压在基准电压之下时,进行电路的充电过程,当输出电压达到基准电压时,电流反冲至二极管D7处,电路断开。本申请的基准电压的值可以通过电位器阻值的设定而进行调整。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包括整流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包括元件端口(P1),所述元件端口(P1)的端口2连接稳压电阻(F1)的一端,所述稳压电阻(F1)的另一端连接桥堆(DB1)横向对角线的左端,所述桥堆(DB1)横向对角线的右端连接端口(P1)的端口1,桥堆(DB1)竖向对角线的上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色环电感(L3)的一端,所述色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第一一次线圈的一端,所述电容(C2)和电容(C1)的另一端与桥堆(DB1)竖向对角线的下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一次线圈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一次线圈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及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PWM控制器的8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的5号引脚、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和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6号引脚接地,PWM控制器的1号引脚与电阻(RS)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S)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6)和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及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PWM控制器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PWM控制器的3号引脚及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4号引脚与电阻(R9)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和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中的NE555芯片的4号引脚、8号引脚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NE555芯片的5号引脚及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NE555芯片的3号引脚与电位器(RP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位器(RP2)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USB的端口1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调节端与NE555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3)的调节端与NE555芯片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USB的端口2和端口3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NE555芯片的1号引脚电位器(RP1)的调节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位器(RP3)的另一端、USB的端口4和二次线圈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ABS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器的型号为FAN104WM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FR107,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IN5819,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IN4148,所述二极管(D7)的型号为IN4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SW6070。
CN201720234443.6U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智能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5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34443.6U CN206575205U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智能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34443.6U CN206575205U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智能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5205U true CN206575205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3444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5205U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智能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5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192B (zh) 一种电子烟usb充电器
CN208404101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4481550U (zh) 一种便携设备充电器电路
CN109245188A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边充边放电源路径管理方法
CN206575205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
CN204205959U (zh) 一种dc-dc电源转换器电路
CN203289174U (zh) 全自动大功率led灯供电电路
CN205489672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6429733U (zh) 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
CN103094942B (zh) 一种恒压限流充电电路及灯具
CN205389127U (zh) 镍镉电池充电器
CN205377357U (zh) 一种充电电路
CN204349564U (zh) 太阳能充电一体机
CN107612130A (zh) 一种家用双能源供电系统
CN201048302Y (zh) 一种恒流充电器
CN203193323U (zh) 一种可对外充电的手机
CN207164696U (zh) 一种低功耗电源
CN204928253U (zh) 一种低成本节能充电器
CN205453219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蓄电池充电器
CN204732949U (zh) 一种无静态功耗智能充电器
CN204794197U (zh) 一种电池充电自动控制电路
CN203911841U (zh) 一种简单实用的多功能太阳能光伏电源
CN104393747B (zh) 一种自动转低功耗与欠压保护boost型 dc‑dc转换器电路
CN206293931U (zh) 一种手机电池充电器电路
CN204835677U (zh) 一种电池并联充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