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4854U -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4854U
CN206574854U CN201720341862.XU CN201720341862U CN206574854U CN 206574854 U CN206574854 U CN 206574854U CN 201720341862 U CN201720341862 U CN 201720341862U CN 206574854 U CN206574854 U CN 206574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eed area
shell body
face
antenna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418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干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418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4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4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48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该天线系统包括机壳、天线单元及电路板,机壳包括壳本体和具有弹性的连接部,电路板安装在壳本体内,且电路板上设置有馈电区,连接部包括连接端和延伸端,连接端与壳本体连接,延伸端向馈电区所在的部位延伸,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贴合在延伸端上,在电路板安装在壳本体内时,延伸端的端面与馈电区相互挤压,以使延伸端上的天线单元与馈电区抵接。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天线单元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可靠性,而且还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弹片的使用,简化了天线系统的结构,并且本申请中的电路板在与壳本体装配时,即可完成与天线单元的电连接,有效降低了天线单元与电路板的连接难度。

Description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通讯功能,常采用的方式为:在移动终端内设计能接收与发射信号的天线系统,通过天线系统与外界基站进行信息传递。
目前,天线系统中的天线单元主要是通过弹片实现与电路板电连接的,但这种方式需要先将弹片与电路板连接,然后再与天线单元抵接,增加了天线单元与电路板装配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系统,有效降低了天线单元与电路板的装配难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系统,其包括机壳、天线单元及电路板,所述机壳包括壳本体和具有弹性的连接部,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本体内,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馈电区,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端和延伸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延伸端向所述馈电区所在的部位延伸,
所述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贴合在所述延伸端上,在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本体内时,所述延伸端的端面与所述馈电区相互挤压,以使所述延伸端上的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馈电区抵接。
优选地,所述壳本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通槽内,且沿所述连接端的周向,所述连接端的一部分周面与所述通槽的一部分槽壁连接,所述连接端的另一部分周面与所述通槽的另一部分槽壁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
优选地,从所述连接端至所述延伸端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横截面为与所述电路板上朝向所述连接部的面平行的面。
优选地,所述延伸端朝向所述馈电区的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向所述馈电区所在的方向凸出。
优选地,所述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壳本体内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壳本体连接,且所述定位筋具有定位面,
所述电路板上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面搭接在所述定位面上,以使所述电路板定位在所述定位筋上。
优选地,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延伸端上朝向所述馈电区的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上背离所述馈电区的面,相较于所述壳本体上背离所述馈电区的面更靠近所述馈电区。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上背离所述馈电区的面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通槽的连接处向所述电路板所在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壳本体内的压紧筋,所述压紧筋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压紧筋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压紧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抵靠,以将所述电路板压紧在所述定位面上。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系统,其机壳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部,而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贴合在该连接部的延伸端上。在电路板安装在机壳的壳本体内时,连接部的延伸端与电路板上的馈电区相互挤压,以使延伸端上的天线单元与馈电区抵接,从而实现天线单元与电路板的电连接。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天线单元与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还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弹片的使用,简化了天线系统的结构,并且本申请中的电路板在与壳本体装配时,即可完成与天线单元的电连接,有效降低了天线单元与电路板的连接难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系统中,机壳与天线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壳;
100-壳本体;
100a-通槽;
101-连接部;
101a-连接端;
101b-延伸端;
102-定位筋;
102a-定位面;
103-压紧筋;
20-天线单元;
30-电路板;
300-馈电区。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系统,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中,该天线系统可包括机壳10、天线单元20及电路板30。
具体地,该机壳10可包括壳本体100和具有弹性的连接部101,而电路板30安装在壳本体100内,且电路板30上设置有馈电区300。其中,连接部101可包括连接端101a和延伸端101b,该连接端101a与壳本体100连接,以实现连接部101与壳本体100的连接,而连接部101的延伸端101b向前述馈电区300所在的部位延伸,该天线单元20的至少一部分贴合在延伸端101b上,也就是说,该延伸端101b上贴合有天线单元20。优选地,该天线单元20可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软性线路板)天线单元,由于该FPC天线单元具有柔性,因此,该FPC天线单元可与延伸端101b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天线单元20与延伸端101b之间贴合的稳定性,降低了天线单元20从延伸端101b脱落的概率。其中,在电路板30安装在壳本体100内时,延伸端101b的端面能够与馈电区300相互挤压,以使延伸端101b上的天线单元20与馈电区300抵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机壳10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部101,而天线单元20的至少一部分贴合在该连接部101的延伸端101b上。在电路板30安装在机壳10的壳本体100内时,连接部101的延伸端101b与电路板30上的馈电区300相互挤压,以使延伸端101b上的天线单元20与馈电区300抵接,从而实现天线单元20与电路板30的电连接。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天线单元20与电路板30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还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弹片的使用,简化了天线系统的结构,并且本申请中的电路板30在与壳本体100装配时,即可完成与天线单元20的电连接,有效降低了天线单元20与电路板30的连接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壳本体100上开设有通槽100a,而上述连接端101a位于该通槽100a内,且沿连接端101a的周向,该连接端101a的一部分周面与通槽100a的一部分槽壁连接,优选地,该连接端101a的一部分周面与通槽100a的一部分槽壁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机壳10的加工步骤,而且还可提高连接部101与壳本体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可延长机壳10的使用寿命。而连接端101a的另一部分周面与通槽100a的另一部分槽壁之间具有间隔,以使连接部101具有弹性,从而能够保证天线单元20与电路板30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从连接部101的连接端101a至延伸端101b的方向上,该连接部101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此横截面为与电路板30上朝向连接部101的面平行的面。优选地,延伸端101b朝向馈电区300的面为弧面,该弧面向馈电区300所在的方向凸出。这样设计一方面保证了连接端101a与壳本体100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得该延伸端101b的受力面积足够小,这样在延伸端101b与馈电区300之间的挤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增大该延伸端101b与馈电区300之间的压强,从而保证延伸端101b上的天线单元20与馈电区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机壳10还可包括位于壳本体100内的定位筋102,该定位筋102与壳本体100连接。优选地,该定位筋102与壳本体100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机壳10的加工步骤,而且还可提高定位筋102与壳本体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可延长机壳10的使用寿命。其中,该定位筋102具有定位面102a,而电路板30上背离连接部101的一面搭接在定位面102a上,以使电路板30定位在该定位筋102上,从而使该电路板30定位在该壳本体100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该定位筋102不仅能够实现电路板30与壳本体100的定位安装,而且该定位筋102还能够与连接部101相配合,使得该连接部101的延伸端101b上的天线单元20能够与电路板30上的馈电区300始终保持接触的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沿电路板30的厚度方向,该延伸端101b上朝向馈电区300的面与定位面102a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电路板30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当延伸端上朝向馈电区300的面为与定位面102a相互平行的平面时,该平面与定位面102a之间的垂直距离则为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最小距离,当延伸端101b上朝向馈电区300的面为弧面时,该弧面上各个点到定位面102a之间的垂直距离中最小的则为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最小距离。其中,在电路板30与定位筋102定位配合的过程中,该电路板30上的馈电区300能够向延伸端101b施加一个推力,以使该连接部101在此推力的作用下向远离该定位面102a的方向运动。由于该连接部101具有弹性,在该连接部101向远离定位面102a的方向运动时,该连接部101可产生弹性变形,而在电路板30定位在定位面102a上后,该连接部101具有弹性变形回复趋势,因此能够向馈电区300施加一个弹性变形回复力,从而可保证延伸端101b上的天线单元20能够与电路板30上的馈电区300紧密接触,如图1所示,提高延伸端101b上的天线单元20与馈电区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基于上述结构,由于该电路板30与定位筋102定位安装时,能够推动该连接部101向远离定位面102a的方向运动,因此,为了避免连接端101a上背离馈电区300的面高于壳本体100上背离馈电区300的面。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电路板30未与定位筋102定位安装时,该连接端101a上背离馈电区300的面,相较于壳本体100上背离馈电区300的面更靠近馈电区300。
进一步地,连接端101a上背离馈电区300的面从连接端101a与通槽100a的连接处向电路板30所在的方向倾斜。这样设计可提高该连接端101a与通槽100a连接处的稳定性,从而可延长机壳1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0还包括位于壳本体100内的压紧筋103,该压紧筋103与连接部101位于电路板30的同一侧,且该压紧筋103的一端与壳本体100连接,优选地,该定位筋102与壳本体100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机壳10的加工步骤,而且还可提高压紧筋103与壳本体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可延长机壳10的使用寿命。而压紧筋103的另一端与电路板30抵靠,以将电路板30压紧在定位面102a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该压紧筋103不仅能够提高电路板30与壳本体10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而且该压紧筋103还能够起到对电路板30进行限位的功能,以避免该电路板30在定位安装的过程中向延伸端101b施加过大的推力,从而导致连接部101损坏的情况。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天线单元及电路板,所述机壳包括壳本体和具有弹性的连接部,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本体内,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馈电区,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端和延伸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延伸端向所述馈电区所在的部位延伸,
所述天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贴合在所述延伸端上,在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本体内时,所述延伸端的端面与所述馈电区相互挤压,以使所述延伸端上的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馈电区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通槽内,且沿所述连接端的周向,所述连接端的一部分周面与所述通槽的一部分槽壁连接,所述连接端的另一部分周面与所述通槽的另一部分槽壁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连接端至所述延伸端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横截面为与所述电路板上朝向所述连接部的面平行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端朝向所述馈电区的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向所述馈电区所在的方向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壳本体内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壳本体连接,且所述定位筋具有定位面,
所述电路板上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面搭接在所述定位面上,以使所述电路板定位在所述定位筋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延伸端上朝向所述馈电区的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上背离所述馈电区的面,相较于所述壳本体上背离所述馈电区的面更靠近所述馈电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上背离所述馈电区的面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通槽的连接处向所述电路板所在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壳本体内的压紧筋,所述压紧筋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压紧筋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压紧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抵靠,以将所述电路板压紧在所述定位面上。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
CN201720341862.XU 2017-04-01 2017-04-01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4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1862.XU CN206574854U (zh) 2017-04-01 2017-04-01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1862.XU CN206574854U (zh) 2017-04-01 2017-04-01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4854U true CN206574854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3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4186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4854U (zh) 2017-04-01 2017-04-01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48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8582A (zh) * 2017-04-01 2017-06-13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8493608A (zh) * 2018-05-17 2018-09-04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机器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8582A (zh) * 2017-04-01 2017-06-13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848582B (zh) * 2017-04-01 2023-06-23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8493608A (zh) * 2018-05-17 2018-09-04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机器人
CN108493608B (zh) * 2018-05-17 2024-03-2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6706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接触件
CN206574854U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230851A (zh) 电连接器
US2015022905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ne-piece terminals
CN1819362B (zh) 具有当连接器连接到匹配连接器时接收撬起力的容纳部分的电连接器
CN101888011B (zh) 天线弹片固定机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00941510Y (zh) 电连接器
CN106848582A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06774719U (zh) 一种usb公头连接器
CN201112912Y (zh) 电连接器
CN201130732Y (zh) 电连接器
CN208522801U (zh) 移动终端
CN201259938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742048U (zh) 一种压线条
CN202601854U (zh) 一种超低天线接触弹片
CN104935690A (zh) 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CN114883832A (zh)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12725647U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20479323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1004522Y (zh) 电连接器
CN101312273A (zh) 电连接器插头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1238578U (zh) 电连接组件及其电连接器和电子组件
CN201171200Y (zh) 无线通讯的天线模块
CN101834395A (zh) 电池连接器、电池容置结构及电池
CN20144050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