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0163U -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0163U
CN206570163U CN201720186501.2U CN201720186501U CN206570163U CN 206570163 U CN206570163 U CN 206570163U CN 201720186501 U CN201720186501 U CN 201720186501U CN 206570163 U CN206570163 U CN 206570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rain sewage
waterfront
water bod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865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玉娟
张茜
杨志龙
孙莉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USON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USON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USON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NUSON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865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0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0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0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包括雨污水进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前置塘、净水装置、溢流管、堤岸、雨污水出管和排水碎石堆,所述雨污水进管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和前置塘,所述前置塘管道连接净水装置的一侧,净水装置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下部设有带阀门的放空管;所述净水装置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的堤岸,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所述雨污水出管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本实用新型堤岸前通过设置前置塘和净水装置达到沉淀和过滤雨污水的作用,堤岸的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分层分带种植,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且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河湖滨水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滨水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的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水带退化,水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追求也越来高。河道和湖泊的生态修复对城市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及景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与传统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修复技术,如微生物修复法、植物吸附法、人工浮岛、人工湿地等。河湖滨水带的植物及其土壤中的根系可以吸附径流中溶解态的污染物,并拦截水中不溶污染物,起到水质修复的作用。
湖滨带陆地的雨污水大多不经处理直接汇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了直接的污染。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工程师们运用滨水带的净污机理设计了滨水植物带。但这些河滨植物带的设计单调,并且大多仅仅考虑陆地部分(常见的方式为河岸草皮),后期的水体修复效果一般,而综合运用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多层次设计滨水带以及工程应用还不多见。某些湖滨地区由于遭受多年的破坏,湖滨表面被硬质覆盖,植物难以生长,短期内想营造出多层次的植物以修复水体也较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堤岸前通过设置前置塘和净水装置达到沉淀和过滤雨污水的作用,堤岸的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分层分带种植,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且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包括雨污水进管1、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前置塘3、净水装置4、溢流管5、堤岸9、雨污水出管10和排水碎石堆11,所述雨污水进管1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和前置塘3,所述前置塘3管道连接净水装置4的一侧,净水装置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5,下部设有带阀门6的放空管7;所述净水装置4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8的堤岸9,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10,所述雨污水出管10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11。
优选地,所述前置塘3为坚硬材料底面,便于清淤。
优选地,所述净水装置4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主要为种植土层41,下部为净水结构42且用SNS柔性网外网43包裹。
优选地,所述种植土层41厚度约为50-100cm。
优选地,所述净水结构42由前至后依次为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6-8cm的建筑废石料层421、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3-5cm的卵石层422、由无纺布包裹的砂土层423、由无纺布包裹的粉煤灰层424。
优选地,所述净水结构42的各层的横向宽度比为建筑废石料层421:卵石层422:砂土层423:粉煤灰层424=(5~7):(5~7):(3~5):(2~3)。
优选地,所述堤岸9上构建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至少包括在堤岸上由上至下设置的乔木净污带91、灌木植物净污带92、挺水植物净污带93和沉水植物净污带94,所述乔木净污带91种植区域应位于汛期水位之上0.5-1m;所述灌木植物净污带92种植区域位于汛期水位至乔木带的下缘;所述挺水植物净污带93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至汛期水位之间;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以下。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采用种植包的形式抛栽于近水岸水体中,所述种植包至少包括种植网941以及包裹在种植网941的沸石942、种植基质及种子943。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后养护管理成本较低,是简捷有效的滨水区域恢复措施,可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净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堤岸的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的示意图。
图4为沉水植物的种植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包括雨污水进管1、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前置塘3、净水装置4、溢流管5、堤岸9、雨污水出管10和排水碎石堆11,所述雨污水进管1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和前置塘3,所述前置塘3管道连接净水装置4的一侧,净水装置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5,下部设有带阀门6的放空管7;所述净水装置4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8的堤岸9,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10,所述雨污水出管10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11。
本实用新型中雨污管网与雨污水进管1连接,雨污水汇流后通过雨污水进管1进入前置塘。雨污水进管1和前置塘3之间设置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消浪,防止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前置塘3用于沉淀径流中的大颗粒污染物,池底为坚硬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措施。
净水装置4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主要为种植土层41,下部为净水结构42且用SNS柔性网外网43包裹,深度由雨污水的最大深度确定;所述种植土层41厚度约为50-100cm,便于种植草类或小型灌木类植物;所述净水结构42由前至后依次为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6-8cm的建筑废石料层421、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3-5cm的卵石层422、由无纺布包裹的砂土层423、由无纺布包裹的粉煤灰层424;所述净水结构42的各层的横向宽度比为建筑废石料层421:卵石层422:砂土层423:粉煤灰层424=(5~7):(5~7):(3~5):(2~3)。
堤岸9上构建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至少包括在堤岸上由上至下设置的乔木净污带91、灌木植物净污带92、挺水植物净污带93和沉水植物净污带94,所述乔木净污带91种植耐水湿的乔木,所选的乔木品种应为耐水湿、根系发达和多年生等特性,种植区域应位于汛期水位之上0.5-1m;所述灌木植物净污带92种植耐水湿的灌木,所选的灌木品种应为耐水湿、根系发达和多年生等特性,并能和前期所选的乔木形成良好的复合植物结构,种植区域位于汛期水位至乔木带的下缘;所述挺水植物净污带93种植能在水岸边生长良好的植物,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至汛期水位之间;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种植为在近水岸水体中生长良好的植物,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以下,其中沉水植物净污带94采用种植包的形式抛栽于近水岸水体中,所述种植包至少包括种植网941以及包裹在种植网941的沸石942、种植基质及种子943,种植网和沸石可防止沉水植物被水流冲走和上浮,种植基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物质。
优选的乔木品种包括:垂柳、池杉、湿地松、墨西哥落羽杉、水紫树等;优选的灌木品种包括:金钟花、夹竹桃、紫穗槐、锦带等;优选的挺水植物包括:美人蕉、菖蒲、芦苇、荻、芦竹等;优选的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黑藻、苦草、金鱼藻等。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雨污量不大时,关闭放空管7的阀门6,雨污水通过雨污管网进入雨污水进管1至前置塘3,雨污水在前置塘3中进行初沉之后,去除了大的污染物后进入净水装置4。雨污水经过净水装置中的层层净污结构,进行了层层过滤,通过竖向的溢流管5,流经溢洪道8,再流经堤岸9。堤岸9上设有多层次的植物净污带,雨污水流经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进行二次净化后,排入江河湖中。
在雨污量较大,超出前置塘3的容量时,应打开阀门6,雨污水经过前置塘和净水装置的净化后,既可通过竖向溢流管流经水体中,也可通过下部的放空管7和雨污水出管10进入水体中,缓解了排水压力。同时,雨污水经过了初步净化,去除了大的污染物,避免了对水体的直接污染。
与此同时,堤岸种植的植物多层次净污带由于直接与江河湖相连,不仅可以净化从雨污管排出的雨污水,还可对江河湖滨的水体进行净化作用,一举两得。
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前置塘可通过沉淀作用去除雨污水中大的污染物,同时前置塘中储备了部分水体,避免了水体直接流失和排入水系中。净水装置上部种植的草类或灌木类可通过植物的净化作用净化水体,且具有一定绿化效果;下部采用多层次的过滤结构,对雨污水进行层层过滤净化,去除雨污水中部分污染物,避免了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中,对水体造成大范围污染。同时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多层次带结构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系统,且形成的整体群落结构具有较好的净水效果,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同时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为水陆两栖的动物提供栖息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水进管(1)、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前置塘(3)、净水装置(4)、溢流管(5)、堤岸(9)、雨污水出管(10)和排水碎石堆(11),所述雨污水进管(1)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和前置塘(3),所述前置塘(3)管道连接净水装置(4)的一侧,净水装置(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5),下部设有带阀门(6)的放空管(7);所述净水装置(4)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8)的堤岸(9),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10),所述雨污水出管(10)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塘(3)为坚硬材料底面,便于清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4)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主要为种植土层(41),下部为净水结构(42)且用SNS柔性网外网(43)包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41)厚度约为50-10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结构(42)由前至后依次为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6-8cm的建筑废石料层(421)、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3-5cm的卵石层(422)、由无纺布包裹的砂土层(423)、由无纺布包裹的粉煤灰层(42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结构(42)的各层的横向宽度比为建筑废石料层(421):卵石层(422):砂土层(423):粉煤灰层(424)=(5~7):(5~7):(3~5):(2~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岸(9)上构建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至少包括在堤岸上由上至下设置的乔木净污带(91)、灌木植物净污带(92)、挺水植物净污带(93)和沉水植物净污带(94),所述乔木净污带(91)种植区域应位于汛期水位之上0.5-1m;所述灌木植物净污带(92)种植区域位于汛期水位至乔木带的下缘;所述挺水植物净污带(93)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至汛期水位之间;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采用种植包的形式抛栽于近水岸水体中,所述种植包至少包括种植网(941)以及包裹在种植网的沸石(942)、种植基质及种子(943)。
CN201720186501.2U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Active CN206570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6501.2U CN206570163U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6501.2U CN206570163U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0163U true CN206570163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8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86501.2U Active CN206570163U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01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9725A (zh) * 2018-05-21 2018-08-24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平原湖库生态导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9725A (zh) * 2018-05-21 2018-08-24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平原湖库生态导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80099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岸
CN206646467U (zh) 坡地径渗流生态集蓄灌溉系统
CN104047262A (zh) 一种高效拦截农田面源污染物的复合幕墙
CN102849903A (zh) 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
CN106522160A (zh) 一种护岸型生态景观的构建方法
CN202610034U (zh) 一种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CN20298985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的生态河道系统
CN106365389A (zh) 一种适用于城镇黑臭河道的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系统
CN102926362B (zh) 一种农田排水的控污减排方法
CN110482713A (zh) 一种原位修复重污染河道的生态毯铺设方法
CN207108765U (zh)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CN109205935A (zh) 河道排水口污水截流处理的人工湿地
CN106865776B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107129050A (zh) 一种用于强风浪条件下湖泊水体修复的生态浮床系统
CN106517522A (zh) 一种坑塘人工湿地及其建造方法
CN207581470U (zh) 一种滨海垂直流人工湿地
CN112746593B (zh) 一种低养护生态湿地的构建方法
CN206570163U (zh)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CN109356093A (zh) 一种硬质直立护岸立体模块化生态化改造系统及其工艺
CN211339192U (zh) 一种适用于城市湖泊外源污染控制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05672447B (zh) 用于处理初期雨水的多级折流式雨水花园系统及其应用
CN211057724U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107902842A (zh) 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
CN111547857A (zh) 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
CN208202111U (zh)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