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2111U -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2111U
CN208202111U CN201820619112.9U CN201820619112U CN208202111U CN 208202111 U CN208202111 U CN 208202111U CN 201820619112 U CN201820619112 U CN 201820619112U CN 208202111 U CN208202111 U CN 208202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scape type
type water
water purification
grass planting
planting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91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进通
刘芳
王�琦
彭文启
付意成
张晶
丁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8206191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2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2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2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Revetment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植草沟、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出水植草沟;所述进水植草沟的沟渠横断面为三角形,底部填充砂石,边坡上种有草皮植被,顺着水流方向沿所述进水植草沟间隔设置若干组灌木丛,用于截留固体废弃物;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由砂石坑改造而成,所述景观净水调蓄池的底部和四周池壁均以砂石为主形成砂石层,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煤渣层和/或麦饭石层,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内还包括水生植物;所述出水植草沟的沟渠上种有草皮植被。该系统雨季可调控雨水,通过砂石渗透、植物和微生物系统净化雨水;旱季雨水外引用于河道补水、农田灌溉等;利用现有的砂石坑,成本低、施工简单且节约土地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净化调蓄领域,具体地涉及景观型净水调蓄装置。
背景技术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市出现许多开采砂石的坑塘;到了90年代中期,因为有地下水溢出,砂石坑停止开采后,这里一度成了倒卸建筑渣土、生活废品的地方,导致垃圾遍地、沙土飞扬。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水文循环的下垫面性质,造成城市地区水文情势变化,雨水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造成严重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和雨洪灾害;但雨水作为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地区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极为关键。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雨水水质管理、洪水管理和城市开发对城市水文过程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和解决。例如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从整个流域出发,沿河的支流水系、湿地湖泊、水库以及一些低洼地是相互补充的雨水调节涵蓄系统,满足雨水自然宣泄的空间;并通过系统空间中的植物、微生物作用达到水质改善的目标,同时考虑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构建区域雨水安全格局,并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但由于雨水调蓄系统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建成,因此成本高、施工复杂且占用土地资源面积。
CN204727721U涉及一种兼具蓄水与水体净化的生态调蓄池,其形状为椭圆形或矩形,所述生态调蓄池设有一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接入一滤坝的入口,所述滤坝的出口与所述生态调蓄池相连通;所述滤坝内置若干装有火山岩颗粒的填料球,所述滤坝的入口、出口处均设有网状闸板。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汇流的雨水起到蓄水和净化的双重作用。然而,由于其在进水处完成水体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再进一步储存在蓄水池中,故其施工程序复杂、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一种成本低、施工简单且能有效利用废弃土地资源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该系统包括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进水植草沟、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出水植草沟;
所述进水植草沟的沟渠横断面为三角形,底部填充砂石,边坡上种有草皮植被,其中,顺着水流方向沿所述进水植草沟间隔设置若干组灌木丛,用于截留固体废弃物,所述砂石任选地取自普通砂石坑;
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由普通砂石坑改造而成,所述景观净水调蓄池的底部和四周池壁均以砂石为主形成底部砂石层,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煤渣层和/或麦饭石层,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内还包括水生植物;
所述出水植草沟的沟渠上种有草皮植被。
进一步地,所述普通砂石坑为开采砂石后形成的坑塘,所述坑塘四周及底部均为透水性良好的砂石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植草沟中,顺着水流方向每间隔十米设置一组灌木丛。
进一步地,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厚度400mm的煤渣层;
或,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厚度为200mm的麦饭石层,所述麦饭石层上再铺设200mm的煤渣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或生态浮岛。
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狐尾藻和/或龙须眼子菜;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美人蕉、水生鸢尾花和/或水葱;所述生态浮岛上至少种植美人蕉、再力花、水生鸢尾花和/或水葱。优选地,以所有水生植物整体为百分比基准,其中,所述沉水植物包括20%狐尾藻、15%龙须眼子菜;所述挺水植物包括20%再力花、10%美人蕉、10%水生鸢尾花、15%水葱;所述生态浮岛包括10%美人蕉。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植草沟、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或所述出水植草沟根据需要可以分别配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当所述进水植草沟、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或所述出水植草沟为两个以上时,所述进水植草沟、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或所述出水植草沟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内还投有微生物填料,用于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去除池水中的污染物。
进一步地,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纵截面为圆角梯形、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所述煤渣层和/或所述麦饭石层、四周仍为砂石铺砌,便于雨水渗透。
进一步地,底部的所述砂石层和所述麦饭石层之间设置有滤网;或,所述麦饭石层和所述煤渣层之间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采砂石形成的废弃砂石坑,避免对土壤进行修复造成的成本浪费,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雨季调控雨水,并通过砂石渗透、植物和/或微生物净水雨水;在旱季将存蓄的雨水引出,用于给河道补水、农田灌溉等。能够有效的调配水资源;
3、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利用现有林地,种植不同颜色和组合的水生植物,营造丰富、壮丽的滨水景观,美化自然环境、固化水土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普通砂石坑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置有灌木丛的进水植草沟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出水植草沟结构示意图。
1-进水植草沟;2-灌木丛;3-景观型净水调蓄池;4-挺水植物;5-出水植草沟;6-沉水植物;7-煤渣层;8-砂石层;9-生态浮岛;10-麦饭石层;11-滤网;12-现有普通砂石坑;13-水生鸢尾花;14-再力花;15-美人蕉;16-水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植草沟1、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和出水植草沟5;所述进水植草沟1的沟渠底部填充砂石(厚度在100mm、取自现有普通砂石坑12),沟渠边坡上均种有草皮植被;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由现有普通沙石坑12改造而成,包括砂石层8、煤渣层7、微生物填料和水生植物,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的纵截面为圆角梯形,横截面为圆角矩形,以避免死区;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的底部和四周铺设砂石形成砂石层,底部的所述砂石层8上铺设煤渣层7;所述出水植草沟5的沟渠上均种有草皮植被。
其中,所述砂石层8提取自现有普通砂石坑12,具有透水性。砂石上的自然生物膜可沉降吸附颗粒物,具有一定的雨水渗透净化作用。
其中,所述现有普通砂石坑12是开采后形成的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坑塘,坑塘四周及底部均含具有透水性的所述砂石层8。
其中,优选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底部的砂石层8上铺设厚度为200mm的麦饭石层10、再铺设厚度200mm的煤渣层7;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6、挺水植物4和生态浮岛9,沉水植物6包括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14、美人蕉15、水生鸢尾花13和水葱16,生态浮岛包括美人蕉15。更优选地,底部的所述砂石层8和所述麦饭石层10之间设置有滤网11;或,底部的所述麦饭石层10和所述煤渣层7之间设置有滤网11(未体现在附图中)。
其中,所述麦饭石层10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毒物质,且麦饭石中含有钙、铁、钠等天然矿物质易于释放,并且还能够从麦饭石上面的无数小孔中释放出氧。
并且,所述滤网11既能够盛放麦饭石,又能够起到过滤作用。优选地,所述滤网为120-160目,能够使滤网充分、有效地过滤水中的悬浮颗粒,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同时,所述煤渣层7可以是任选的煤渣,优选为锅炉燃烧后的废弃物(出于环保和废物利用的目的),由于燃烧使得煤渣结构膨大,有特别多的蜂窝状细孔,这些废弃物不溶于水,经筛选洗净后同样可用作过滤材料,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并且,煤渣对水体中的恶臭和其他异味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是一种廉价且高效的过滤材料。
其中,所述出水植草沟5为具有三角形断面的沟渠。
其中,所述进水植草沟1、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出水植草沟5分别为一个或几个。
所述沉水植物6包括20%狐尾藻、15%龙须眼子菜;挺水植物4包括20%再力花14、10%美人蕉15、10%水生鸢尾花13、15%水葱16,生态浮岛9包括10%美人蕉15。所述的狐尾藻、龙须眼子菜种植于水池底部煤渣层上,所述的再力花14、水葱12片植于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的边坡浅水区上,所述美人蕉11、水生鸢尾花13点缀种植于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的四周水岸线上。在不影响水池调蓄功能的同时,顺境就势展现了水生植物、水生花卉的独特景观魅力。其中,所述生态浮岛9上的美人蕉15的根系可为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中的微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
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底部、四周是砂石铺砌,便于雨水渗透地下,补充地下水;且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内投有微生物填料,种植水生植物,通过砂石渗透、植物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分解作用去除雨水中污染物质。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可有效削减较大区域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和峰值流量。
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内还可投放微生物填料,所述微生物填料和水生植物能够通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对营养元素的摄取和微生物的分解等多种作用实现对池内水体的高效净化。
所述进水植草沟1沿道路设置,衔接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如图4所示,所述进水植草沟1为具有三角形断面的沟渠,每间隔十米设置一组灌木丛2,进水植草沟1的沟渠底部铺设厚度100mm的砂石层8。灌木丛2用来截留塑料袋等固体废弃物。其中,所述进水植草沟1同时还能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所述植草沟1具有建设及维护费用低,易与景观结合的优点。
如图5所示,所述出水植草沟5为三角形断面的沟渠,沟渠上均种有草皮植被。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一侧连接进水植草沟1,另一侧通过出水植草沟5排水。
雨季时,雨水通过进水植草沟1中的砂石沉降吸附颗粒物,同时收集、输送至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一部分雨水通过池内砂石层8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另一部分雨水存储于池内,缓解排水管道输送压力,起到调蓄作用;当雨水的水位线超过出水植草沟5沟底时,雨水通过出水植草沟5排出。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内投有微生物填料,种植一定数量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系统去除雨水中污染物质,从而起到净化作用。旱季时,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可利用水泵出水用于农田灌溉、绿化景观用水、河道补水等,从而实现对雨水有效收集和利用。
汛期多雨时,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中的雨水停留8-10天后可把雨水引出,以保证有空间调蓄下一场雨水。
此外,该雨水净化存蓄系统利用现有的砂石坑,成本低、施工简单且节约土地资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两个以上的进水植草沟1和出水植草沟5,便于雨水调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现有普通砂石坑12会有多个聚集现象,把改造后形成的两个以上景观型净水调蓄池3串联在一起,进行多级雨水处理。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进水植草沟、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出水植草沟;
所述进水植草沟的沟渠横断面为三角形,底部填充砂石,边坡上种有草皮植被,其中,顺着水流方向沿所述进水植草沟间隔设置若干组灌木丛,用于截留固体废弃物,所述砂石任选地取自普通砂石坑;
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由普通砂石坑改造而成,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的底部和四周池壁均以砂石为主形成砂石层,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煤渣层和/或麦饭石层,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内还包括水生植物;
所述出水植草沟的沟渠上种有草皮植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砂石坑为开采砂石后形成的坑塘,所述坑塘四周及底部均为透水性良好的砂石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植草沟中,顺着水流方向每间隔十米设置一组灌木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厚度400mm的煤渣层;
或,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厚度为200mm的麦饭石层,所述麦饭石层上再铺设200mm的煤渣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或生态浮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狐尾藻和/或龙须眼子菜;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美人蕉、水生鸢尾花和/或水葱;所述生态浮岛上至少种植美人蕉、再力花、水生鸢尾花和/或水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植草沟、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或所述出水植草沟根据需要可以分别配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当所述进水植草沟、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或所述出水植草沟为两个以上时,所述进水植草沟、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和/或所述出水植草沟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内还投有微生物填料,用于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去除池水中的污染物。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型净水调蓄池纵截面为圆角梯形、底部的所述砂石层上铺设所述煤渣层和/或所述麦饭石层、四周仍为砂石铺砌,便于雨水渗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底部的所述砂石层和所述麦饭石层之间设置有滤网;
或,所述麦饭石层和所述煤渣层之间设置有滤网。
CN201820619112.9U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Active CN208202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9112.9U CN208202111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9112.9U CN208202111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2111U true CN208202111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522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9112.9U Active CN208202111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21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7775A (zh) * 2018-04-27 2018-11-1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施工方法以及应用
CN114014501A (zh) * 2021-11-16 2022-02-08 苏州瑞科德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法净水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7775A (zh) * 2018-04-27 2018-11-1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其施工方法以及应用
CN114014501A (zh) * 2021-11-16 2022-02-08 苏州瑞科德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法净水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17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尾水分散式处理排放系统
CN106869238B (zh) 一种山体海绵城市三段式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CN103588303B (zh) 三峡库区山坡地沟壑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谷坊阻控系统
CN109356225A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6192938A (zh)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2296567B (zh)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CN105926709B (zh) 多功能蓄排雨水花园系统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5986566B (zh) 一种海绵体多功能生态治理的方法
CN207201426U (zh) 一种城市绿地生态植草沟
CN208104958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N107954576A (zh) 一种河道无动力阶梯式生态护坡净化系统
CN20298985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的生态河道系统
CN109368796A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
CN20356893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
CN208202111U (zh)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CN108821510A (zh) 一种海绵湿地系统
CN106865777A (zh) 一种湖泊景观水体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法
CN108328744B (zh)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CN207498888U (zh) 一种河漫滩湿地坑塘系统
CN109879435A (zh) 一种装配式填料块及装配式阶梯型滨水湿地净化系统
CN109928573A (zh) 一种黑臭河道下沉式绿地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4264773B (zh) 一种用于处理停车场雨水及调节小气候的蓄流湿地系统
CN113136920A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108951545A (zh) 多孔箱式净水护岸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Jinyong

Inventor after: Liu Fang

Inventor after: Wang Qi

Inventor after: Peng Wenqi

Inventor after: Fu Yich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g

Inventor after: Ding Yang

Inventor before: Zhao Jintong

Inventor before: Liu F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Qi

Inventor before: Peng Wenqi

Inventor before: Fu Yich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

Inventor before: Ding Y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