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5205U - 黄茶闷黄机 - Google Patents

黄茶闷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5205U
CN206565205U CN201720094976.9U CN201720094976U CN206565205U CN 206565205 U CN206565205 U CN 206565205U CN 201720094976 U CN201720094976 U CN 201720094976U CN 206565205 U CN206565205 U CN 206565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llow
tea
air
vexed
d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49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中强
王岳飞
龚淑英
汤一
徐平
程刚
苏渊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7200949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5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5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5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茶闷黄机,包括带箱门的密闭箱体,密闭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多层托架,以及用于沿所述多层托架的轴向朝所述多层托架释放湿热气流的汽循环组件。在进行黄茶闷黄工艺时,将经由杀青、揉捻等工序之后的茶坯放置于多个茶盘上,然后将多个茶盘分别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各层托架上,关闭箱门,向汽循环组件中通入低氧或无氧的湿热气流,湿热气流将通过汽循环组件释放至密闭箱体的空腔内,促使茶坯在湿热气流作用下,湿热气流与茶坯发生均匀的热交换,从而使得茶坯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本实用新型使得黄茶闷黄工艺操作方便,并且使得茶叶闷黄均匀,提高黄茶品质。

Description

黄茶闷黄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茶闷黄机。
背景技术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
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用于制作黄茶、或用于进行黄茶闷黄工艺的设备,目前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这种闷黄工艺步骤繁琐,纸张包装或湿布覆盖均难以提供较为良好的低氧或无氧环境,而且茶坯在堆积过程中进行闷黄也存在闷黄不均匀的现象,造成黄茶品质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茶闷黄机,使得黄茶闷黄工艺操作方便,并且使得茶叶闷黄均匀,提高黄茶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黄茶闷黄机,包括带箱门的密闭箱体,密闭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多层托架,以及用于沿所述多层托架的轴向朝所述多层托架释放湿热气流的汽循环组件。
在进行黄茶闷黄工艺时,将经由杀青、揉捻等工序之后的茶坯放置于多个茶盘上,然后将多个茶盘分别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各层托架上,关闭箱门,向汽循环组件中通入低氧或无氧的湿热气流,湿热气流将通过汽循环组件释放至密闭箱体的空腔内,促使茶坯在湿热气流作用下,湿热气流与茶坯发生均匀的热交换,从而使得茶坯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本实用新型中的汽循环组件有多种结构形式,只要可以实现向空腔内释放低氧或是无氧的湿热气流即可,作为优选,所述汽循环组件包括:
用于驱使空腔内的空气流动以形成空气流的风机;
用于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加热以获得热气流的空气加热器;
用于对所述热气流进行增湿以获得湿热气流的加湿器;
用于将所述湿热气流散布到多层托架上的布汽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加热器将经由风机形成的空气流加热,获得热气流,再通过加湿器对热气流进行增湿,获得湿热气流,最后通过布汽器将湿热气流散布于多层托架上,使得放置于各层托架上的茶盘内的茶叶均能与湿热气流均匀接触配合。
由于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为了降低湿热气流的含氧量,作为优选,所述密闭箱体上设有排气口,所述风机的入风面侧外接内部通入二氧化碳的气体管道,所述风机的入风面侧与气体管道的连通处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联动连接。进行茶叶闷黄时,首先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通过气体管道向空腔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空腔内的二氧化碳经由空气加热器加热以及加湿器加热之后,得到湿热气流。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联动控制,待空腔内的氧含量达到所需标准之后,关闭第二阀门;若需要提高氧含量时,可以打开第二阀门或是关闭第一阀门的方式来进行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联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来实现调节空腔内的氧含量大小。本实用新型中除了可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来降低氧气含量,还可以通入氮气等惰性气体来降低氧气含量。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电加热单元和耗氧单元。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耗氧单元将热气流中的氧气消耗,再通过电加热单元对空气流进行加热,从而得到低氧含量的热气流。
作为优选,所述耗氧单元为竹炭燃烧单元。竹炭燃烧时,消耗掉空气流中的氧气,从而起到降低空气流中的氧含量的作用。由于茶叶闷黄时,湿热气流需要与茶叶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而且竹炭燃烧时,不会产生灰烬,因此当空气流通过耗氧单元时,除了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以外,由于竹炭燃烧之后无灰烬,因此不会出现灰烬混入空气流中的现象发生,使得最终经由电加热单元加热以及加湿器加湿之后得到的湿热气流中不含有灰尘,当湿热气流与茶叶发生热交换时,不会给茶叶带来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密闭箱体内设有用于将空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风机、空气加热器和加湿器位于下腔体内,多层托架和布汽器位于上腔体内,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气体回流口,该气体回流口处于所述风机的入风面侧。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气体回流口外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气体回流口以及风机的入风口相连接,可以将湿热气流从气体回流口处进入循环管道,最后从风机的入风口处进入密封箱体内,使得湿热气流重复利用,降低能耗。
作为优选,所述下腔体包括:
用于安装风机的风循环室;
通过第一连通口与所述风循环室相连通、且用于安装所述耗氧单元的耗氧室;
通过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耗氧室相连通、且用于安装所述加湿器的加湿室;
所述电加热单元安装于第二连通口内。
空气从风循环室内进入耗氧室内,通过耗氧单元降低氧含量之后,再经由电加热单元加热升温,其中电加热单元可以为多个电加热丝或是电加热管组成,空气加热升温之后,得到低含氧量的热气流,热气流进入加湿室内,在加湿器的加湿作用下,得到湿热气流。本实用新型中耗氧单元中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混入二氧化碳的方式来降低气流中氧气浓度,作为优选,所述耗氧单元二氧化碳释放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二氧化碳释放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箱体上、且与所述耗氧室的侧壁间隙配合的二氧化碳释放盒,所述二氧化碳释放盒朝向第一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二氧化碳释放盒朝向第二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壁相适配、且伸入第二连通口的出气管,所述耗氧室内设有电加热管。在二氧化碳释放盒内放置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混入空气流中,从而降低空气流中的氧含量。
作为优选,所述竹炭燃烧单元包括密封安装在所述密闭箱体上、且与所述耗氧室的侧壁间隙配合的竹炭盒,所述竹炭盒朝向第一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竹炭盒朝向第二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壁相适配、且伸入第二连通口的出气管。进行闷黄工艺时,将竹炭盒内的竹炭点燃,然后放入耗氧室内,若竹炭盒内的竹炭燃烧完毕之后,替换新的竹炭盒即可。
竹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降低含氧量之后的气流具有很高的热量。虽然竹炭燃烧时,除了降低了气流中的含氧量以外,还使得气流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热量,但是该阶段产生的热量大小不可测定也无法预知,因此若直接将上述气流经由电加热单元加热处理时,很难通过调控电加热单元的大小来控制气流最终的热量大小,作为优选,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冷却器。本实用新型将通过竹炭燃烧处理之后的气流进行降温处理,最好使其处于常温状态,可以采取多种对气流进行冷却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出气管内设置冷却器,当气流通过出气管的同时,经由冷却器降温冷却,冷却之后的气流通过电加热单元加热升温,由于气流处于常温状态,因此电加热单元可以作为对气流加热升温的唯一控制元件,提高温度的可控性。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器包括至少一个螺旋冷却管,所述螺旋冷却管内充有冷却介质。当气流通过出气管时,在出气管内与螺旋冷却管发生热交换,从而降低气流的温度。冷却介质的种类有多种,例如冷却介质可以为水。
为了使得布汽器能将湿热气流均匀分布于多层托架上,作为优选,所述布汽器包括与所述加湿室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布汽管,所有布汽管竖直布置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多层托架的外周,每根布汽管上均开设有朝向多层托架的多个出汽口。通过竖直布置的布汽管将湿热气流在竖直方向上流动,然后从位于不同高度上的出汽口处散布至多层托架的不同层级上。
为了使得湿热气流与茶叶均匀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出汽口包括沿布汽管圆周向分布的多排,每排出汽口均沿布汽管轴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多层托架包括中心轴以及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的多层架体,所述中心轴与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中心轴转动,从而带动茶叶转动,提高茶叶与湿热气流的热交换效率。
由于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为了实时监控空腔内的氧气浓度含量,使得空腔内的氧气含量处于适宜浓度范围内,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用于检测上腔体内氧气浓度的氧气浓度检测单元。
本实用新型中氧气浓度检测单元有多种结构形式,作为优选,所述氧气浓度检测单元包括:
安装在所述上腔体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
用于提示将茶叶放入所述多层托架的时间节点的警报器;
用于接收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根据该输出信号开启所述警报器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预先在控制器内存储上腔体内氧气浓度的适宜数值范围,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对上腔体内的氧气浓度进行感应,并将感应信号输出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输出的信号数值与预先存储的氧气浓度范围进行比对,若处于预先存储的氧气适宜浓度范围时,控制器控制警报器开启,通过警报器提示可将茶叶放入所述多层托架上。通过该结构设置,使得茶叶可以在准确的时间节点内放入空腔内进行闷黄,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提高茶叶的闷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汽循环组件向密闭箱体内通入低氧或无氧的湿热气流,使得处于密闭箱体内茶叶与湿热气流发生均匀的热交换,从而使得茶坯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本实用新型使得黄茶闷黄工艺操作方便,并且使得茶叶闷黄均匀,提高黄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箱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与箱门相对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种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与箱门相对一侧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氧气浓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竹炭燃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带箱门11的密闭箱体1,密闭箱体1内设有空腔12,空腔12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多层托架13,以及用于沿多层托架13的轴向朝多层托架13释放湿热气流的汽循环组件。多层托架13包括中心轴132以及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的多层架体131,中心轴132与电机(图中未画出)相连。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中心轴132转动,从而带动茶叶转动,提高茶叶与湿热气流的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汽循环组件有多种结构形式,只要可以实现向空腔内释放低氧或是无氧的湿热气流即可,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汽循环组件包括:用于驱使空腔12内的空气流动以形成空气流的风机2;用于对空气流进行加热以获得热气流的空气加热器;用于对热气流进行增湿以获得湿热气流的加湿器4;用于将湿热气流散布到多层托架13上的布汽器5。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加热器将经由风机2形成的空气流加热,获得热气流,再通过加湿器4对热气流进行增湿,获得湿热气流,最后通过布汽器5将湿热气流散布于多层托架13上,使得放置于各层托架13上的茶盘内的茶叶均能与湿热气流接触配合。
如图1~6所示,由于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为了降低湿热气流的含氧量,空气加热器包括电加热单元31和耗氧单元3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电加热单元31对空气流进行加热,再通过耗氧单元32将热气流中的氧气消耗,从而得到低氧含量的热气流。
本实用新型中耗氧单元32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中耗氧单元32为竹炭燃烧单元,点燃竹炭,使得竹炭燃烧时,会与空气流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消耗掉空气流中的氧气,从而起到降低空气流中的氧含量的作用。由于茶叶闷黄时,湿热气流需要与茶叶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而且竹炭燃烧时,不会产生灰烬,因此当热气流通过耗氧单元32时,除了可以降低热气流的氧含量以外,由于竹炭燃烧之后无灰烬,因此不会出现灰烬混入热气流中的现象发生,使得最终经由加湿之后得到的湿热气流中不含有灰尘,当湿热气流与茶叶发生热交换时,不会给茶叶带来污染。本实用新型中竹炭燃烧单元不限定于上述的形式,其他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竹炭燃烧时与空气流接触配合即可。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密闭箱体1内设有用于将空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14,风机2、空气加热器和加湿器4位于下腔体内,多层托架13和布汽器5位于上腔体内,隔板14上开设有气体回流口(图中未画出),该气体回流口处于风机2的入风面侧。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气体回流口外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气体回流口以及风机2的入风口相连接,可以将湿热气流从气体回流口处进入循环管道,最后从风机2的入风口处进入密封箱体内,使得湿热气流重复利用,降低能耗。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下腔体包括:用于安装风机2的风循环室15;通过第一连通口与风循环室15相连通、且用于安装耗氧单元的耗氧室16;通过第二连通口与耗氧室16相连通、且用于安装加湿器4的加湿室17,电加热单元31安装于第二连通口内。空气进入风循环室15内,通过电加热单元31加热升温,其中电加热单元31可以为多个电加热丝或是电加热管组成,空气加热升温之后,风机将热空气吹拂至耗氧室16内形成热空气流,热空气流经由耗氧室16内的耗氧单元降低热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之后,热空气流进入加湿室17内,在加湿器17的加湿作用下,得到湿热气流。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竹炭燃烧单元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本实施例中竹炭燃烧单元包括密封安装在密闭箱体1上、且与耗氧室16的侧壁间隙配合的竹炭盒321,竹炭盒321朝向第一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322,竹炭盒321朝向第二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处设有与第二连通口内壁相适配、且伸入第二连通口的出气管323。进行闷黄工艺时,将竹炭盒321内的竹炭点燃,然后放入耗氧室16内,若竹炭盒321内的竹炭燃烧完毕之后,替换新的竹炭盒321即可。
竹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降低含氧量之后的气流具有很高的热量。虽然竹炭燃烧时,除了降低了气流中的含氧量以外,还使得气流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热量,但是该阶段产生的热量大小不可测定也无法预知,因此若直接将上述气流经由电加热单元31加热处理时,很难通过调控电加热单元31的大小来控制气流最终的热量大小,出气管323内设有冷却器。本实用新型将通过竹炭燃烧处理之后的气流进行降温处理,最好使其处于常温状态,可以采取多种对气流进行冷却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出气管323内设置冷却器,当气流通过出气管323的同时,经由冷却器降温冷却,冷却之后的气流通过电加热单元加热升温,由于气流处于常温状态,因此电加热单元可以作为对气流加热升温的唯一控制元件,提高温度的可控性。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却器包括至少一个螺旋冷却管324,螺旋冷却管324内充有冷却介质。当气流通过出气管323时,在出气323与螺旋冷却管发生热交换,从而降低气流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中冷却介质的种类有多种,例如冷却介质可以为水。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布汽器5能将湿热气流均匀分布于多层托架13上,布汽器5包括与加湿室17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布汽管6,布汽管6竖直布置且均匀分布在多层托架13的外周,每根布汽管6上均开设有朝向多层托架13的多个出汽口61。通过竖直布置的布汽管6将湿热气流在竖直方向上流动,然后从位于不同高度上的出汽口处散布至多层托架13的不同层级上。为了使得湿热气流与茶叶均匀接触,出汽口61包括沿布汽管6圆周向分布的多排,每排出汽口61均沿布汽管6轴向均匀分布。
在进行黄茶闷黄工艺时,将经由杀青、揉捻等工序之后的茶坯放置于多个茶盘上,然后将多个茶盘分别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各层托架上,关闭箱门11,向汽循环组件中通入低氧或无氧的湿热气流,湿热气流将通过汽循环组件释放至密闭箱体的空腔内,促使茶坯在湿热气流作用下,湿热气流与茶坯发生热交换,从而使得茶坯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由于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为了实时监控空腔内的氧气浓度含量,使得空腔内的氧气含量处于适宜浓度范围内,空腔11内还设有用于检测上腔体内氧气浓度的氧气浓度检测单元7。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氧气浓度检测单元7有多种结构形式,氧气浓度检测单元7包括:安装在上腔体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71;用于提示将茶叶放入多层托架13的时间节点的警报器72;用于接收氧气浓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并根据该输出信号开启所述警报器72的控制器73。本实用新型预先在控制器73存储上腔体11内氧气浓度的适宜数值范围,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71对上腔体内的氧气浓度进行感应,并将感应信号输出至控制器73,控制器73通过输出的信号数值与预先存储的氧气浓度范围进行比对,若处于预先存储的氧气适宜浓度范围时,控制器73控制警报器72开启,通过警报器72提示可将茶叶放入多层托架13上。通过该结构设置,使得茶叶可以在准确的时间节点内放入空腔内进行闷黄,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提高茶叶的闷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使得空腔处于低氧或是无氧条件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密闭箱体上设有排气口18,风机2的入风面侧外接内部通入二氧化碳的气体管道(图中未画出),风机2的入风面侧与气体管道的连通处设有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排气口18处设有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联动连接。进行茶叶闷黄时,首先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通过气体管道向空腔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空腔内的二氧化碳经由空气加热器加热以及加湿器加热之后,得到湿热气流。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联动控制,待空腔内的氧含量达到所需标准之后,关闭第二阀门;若需要提高氧含量时,可以打开第二阀门或是关闭第一阀门的方式来进行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联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来实现调节空腔内的氧含量大小。
本实用新型中耗氧单元中也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混入二氧化碳的方式来降低气流中氧气浓度,耗氧单元二氧化碳释放单元。二氧化碳释放单元包括安装在密闭箱体11上、且与耗氧室16的侧壁间隙配合的二氧化碳释放盒(图中未画出),二氧化碳释放盒朝向第一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二氧化碳释放盒朝向第二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壁相适配、且伸入第二连通口的出气管,耗氧室16内设有电加热管。二氧化碳释放盒内放置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混入空气流中,从而降低空气流中的氧含量。本实用新型中二氧化碳释放盒内的释放二氧化碳的物质可以为其他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并且不会给茶叶带来污染源的物质。

Claims (10)

1.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箱门的密闭箱体,密闭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多层托架,以及用于沿所述多层托架的轴向朝所述多层托架释放湿热气流的汽循环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循环组件包括:
用于驱使空腔内的空气流动以形成空气流的风机;
用于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加热以获得热气流的空气加热器;
用于对所述热气流进行增湿以获得湿热气流的加湿器;
用于将所述湿热气流散布到多层托架上的布汽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电加热单元和耗氧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氧单元为竹炭燃烧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箱体内设有用于将空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风机、空气加热器和加湿器位于下腔体内,多层托架和布汽器位于上腔体内,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气体回流口,该气体回流口处于所述风机的入风面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包括:
用于安装风机的风循环室;
通过第一连通口与所述风循环室相连通、且用于安装所述耗氧单元的耗氧室;
通过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耗氧室相连通、且用于安装所述加湿器的加湿室;
所述电加热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燃烧单元包括密封安装在所述密闭箱体上、且与所述耗氧室的侧壁间隙配合的竹炭盒,所述竹炭盒朝向第一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竹炭盒朝向第二连通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壁相适配、且伸入第二连通口的出气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冷却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至少一个螺旋冷却管,所述螺旋冷却管内充有冷却介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茶闷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汽器包括与所述加湿室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布汽管,所有布汽管竖直布置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多层托架的外周,每根布汽管上均开设有朝向多层托架的多个出汽口。
CN201720094976.9U 2017-01-24 2017-01-24 黄茶闷黄机 Active CN206565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4976.9U CN206565205U (zh) 2017-01-24 2017-01-24 黄茶闷黄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4976.9U CN206565205U (zh) 2017-01-24 2017-01-24 黄茶闷黄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5205U true CN206565205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6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4976.9U Active CN206565205U (zh) 2017-01-24 2017-01-24 黄茶闷黄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5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2061U (zh) 中药材烘干机
CN106524674A (zh) 农用烘干系统及其烘干工艺
CN206101542U (zh) 一种新型香菇烘干装置
CN205784284U (zh) 一种节能烘箱
CN107328215A (zh) 一种螺旋式豆类烘干设备
CN103785599B (zh) 电极片/电池芯去水干燥设备及方法
CN205825682U (zh) 一种果蔬烘干机
CN206182254U (zh) 一种用于茶叶杀青的装置
CN206565207U (zh) 一种高使用性黄茶闷黄机
CN206565205U (zh) 黄茶闷黄机
CN206491255U (zh) 一种用于黄茶的闷黄机
KR101198338B1 (ko) 발효식품 제조 장치
CN105520185A (zh) 一种烟叶烘烤设备
CN205695370U (zh) 一种用于湿稻谷烘干储藏的应急系统
CN205536931U (zh) 一种热媒热风循环式干燥炉
CN210180098U (zh) 烘干机
CN208704163U (zh) 一种高效热风炉及高效循环热风炉
CN208100830U (zh) 一种塑料干燥机
CN204168980U (zh) 带温控系统的塔式粮食烘干机
CN106689453A (zh) 一种黄茶闷黄机
CN114659342A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精准控制的褐变类中药材干燥装置及方法
CN201108010Y (zh) 旋转式茶叶提香机
CN103695294B (zh) 微生物固态培养系统
KR100703952B1 (ko) 감압식열풍건조기
CN210930935U (zh) 具备加湿功能的食材热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