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53580U -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53580U
CN206553580U CN201720138673.2U CN201720138673U CN206553580U CN 206553580 U CN206553580 U CN 206553580U CN 201720138673 U CN201720138673 U CN 201720138673U CN 206553580 U CN206553580 U CN 206553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oling
outer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wind
alloy steel
carbon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386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佳
张海英
张恒超
陈斌
周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Priority to CN2017201386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53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53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5358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包括:红外线测温装置、自动排料分选管道、一次外循环风风扇、二次外循环风风扇、三次外循环风风扇、控制冷却网带、抽吸风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空冷履带,其中:控制冷却网带前端设有自动排料分选管道,自动排料分选管道前端设有红外线测温装置,控制冷却网带上方沿工件传输方向依次设有一次、二次和三次外循环风风扇,抽吸风装置设置在二次外循环风风扇和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之间,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与空冷履带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低碳合金钢组织均匀化和工艺稳定性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生产周期。

Description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低碳合金钢工件锻后热处理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模锻大多采用热锻方式,即锻造温度在1150-1250℃,锻后工件经过等温正火得到均匀的组织和稳定的性能后再进入车加工工序。等温正火往往需要20小时左右,工件在完全奥氏体化后再结晶转变的过程中,脱碳较为严重,消耗较大,因而逐渐出现了锻后余热正火、余热淬火等方式来优化整体生产流程,节能降耗。虽然通过该方式处理的工件保留了优秀的力学性能和组织性能,但是由于自动化及工件锻造存在差异等问题,余热正火均匀性有一定差异。
近年来,因精密锻造的需要,锻造方式逐步向温锻转变,虽然温锻后脱碳的现象得以减轻,但是温锻后热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在900-1000℃温锻后,工件无法整体完全奥氏体化,导致温锻后必须通过完全等温退火来消除应力及组织均匀化。在引进大量国外先进锻压设备的同时,先进设备的优势体现并不明显,能耗也没有大幅度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能够在保证低碳合金钢组织均匀化和工艺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大量能耗,减少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红外线测温装置、自动排料分选管道、一次外循环风风扇、二次外循环风风扇、三次外循环风风扇、控制冷却网带、抽吸风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空冷履带,其中:控制冷却网带前端设有自动排料分选管道,自动排料分选管道前端设有红外线测温装置,控制冷却网带上方沿工件传输方向依次设有一次、二次和三次外循环风风扇,抽吸风装置设置在二次外循环风风扇和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之间,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与空冷履带相连。
所述的红外线测温装置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并输出工件温度信息,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与控制冷却网带相连并输出网带转速信息,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与一次外循环风风扇、二次外循环风风扇、三次外循环风风扇和抽吸风装置相连并分别输出风扇转速信息。
所述的一次、二次和三次外循环风风扇等间距设置。
所述的自动排料分选管道与输送带相连并设有待处理箱。
所述的控制冷却网带包括罩壳和网带传输履带,所述的罩壳上沿工件传输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红外线测温传感器,所述的红外线测温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并输出网带上各区域中工件温度信息,实现过程控制。
所述的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与空冷履带连接的接口处设有铁链帘减速滑道。
所述的空冷履带与料架相连。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低碳合金钢的CCT曲线,通过对三道可调风速及网带转速的控制,使工件冷却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在550-620℃以上以1℃/s的速度缓慢冷却,而在550-620℃以下以2-3℃/s的速度快速冷却,能够使工件在铁素体和珠光体区域有充分时间进行转变,防止非平衡组织产生,可省去锻造后传统的等温正火工序,加快了生产周期,提高了自动化效率,较传统工艺制造成本节约60%-7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低碳合金钢材料经900℃温锻后的CCT曲线图;
图中低碳合金钢材料牌号为SAE 5120H,其化学组成为:C 0.21%、Si 0.22%、Mn0.82%、P 0.016%、S 0.009%、Cr1.16%、Mo 0.01%、Nr 0.04%、Cu 0.07%;温锻温度为90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齿类工件在控制冷却网带内的排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冷却处理后工件金相图;
图中:红外线测温装置1、输送带2、自动排料分选管道3、一次外循环风风扇4、二次外循环风风扇5、三次外循环风风扇6、控制冷却网带7、抽吸风装置8、自动控制装置9、空冷履带10、料架11、罩壳701、网带传输履带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基于SAE 5120H材料齿类工件的生产为例。
不同牌号低碳合金钢有不同的CCT曲线,根据CCT曲线将得到不同的硬度和金相组织;如图1所示,SAE 5120H材料在900℃温锻后,控制锻后冷却速度,将经过锻压的细小奥氏体组织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由于低碳合金钢合金元素较多,在合理的冷却制度下能够完成相变强化和细晶强化,得到稳定均匀的细小组织。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SAE 5120H的CCT曲线选定冷却速度V1在600℃以上为1℃/s,在600℃以下为2℃/s,控制冷却起始温度t1为880-950℃,第一冷却阶段结束温度t2为600℃,第二冷却阶段结束温度t3为150-250℃,结合工件传输距离L=12m,设定工件传输速度为17mm/s;
S2,对温锻后的工件在控制冷却前进行红外线测温,筛选处于880-950℃范围内的工件进入控制冷却阶段,其余工件待处理;
S3,对进入控制冷却阶段的初始批次工件在不同风量外循环风条件下冷却相同时间并进行抽吸风处理,使控制冷却阶段的环境温度处于恒温状态,之后舍弃初始批次工件,对后续批次工件在不同风量外循环风条件下冷却相同时间,使工件完成两个阶段的控制冷却;在此过程中进行红外线测温,根据测温结果,对工件传输速度、外循环风和抽吸风风量分别进行微调,保持预定的冷却速度;
S4,经控制冷却降温至150-250℃后,将工件置于空气中完全冷却至室温。
所述的外循环风包括:一次、二次和三次外循环风,其中:一次和二次外循环风的风量均为800m3/h,三次外循环风的风量为1600m3/h;所述的抽吸风风量为1200m3/h。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实现上述工艺的控制冷却装置,包括:红外线测温装置1、自动排料分选管道3、一次外循环风风扇4、二次外循环风风扇5、三次外循环风风扇6、控制冷却网带7、抽吸风装置8、自动控制装置9和空冷履带10,其中:控制冷却网带7前端设有自动排料分选管道3,自动排料分选管道3前端设有红外线测温装置1,控制冷却网带7上方沿工件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等间距布置的一次外循环风风扇4、二次外循环风风扇5和三次外循环风风扇6,抽吸风装置8设置在二次外循环风风扇5和控制冷却网带7后端之间,控制冷却网带7后端与空冷履带10相连;
所述的红外线测温装置1与自动控制装置9相连并输出工件温度信息,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9与控制冷却网带7相连并输出网带转速信息,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9与一次外循环风风扇4、二次外循环风风扇5和三次外循环风风扇6相连并分别输出风扇转速信息,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9与抽吸风装置8相连并输出抽吸风风扇转速信息。
所述的自动排料分选管道3与输送带2相连并设有待处理箱。
所述的自动排料分选管道3定时进行固定角度的摆动,保证进入控制冷却网带7后工件排列整齐、无叠放,如图2所示。
所述的控制冷却网带7上并排设置有5-8个工件。
所述的控制冷却网带7包括罩壳701和网带传输履带702,所述的罩壳701内顶部等间距开有四个小孔,插置四个红外线测温传感器,所述的红外线测温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9相连并输出网带上各区域中工件的实时温度信息,实现过程控制。
所述的控制冷却网带7后端与空冷履带10连接的接口处设有铁链帘减速滑道,防止工件撞击后发生变形。
所述的空冷履带10与料架11相连。
本实施例经控制冷却的工件,其金相图如图5所示;按ASTM E112-2013,控制冷却工艺后的工件晶粒度约为9级,金相组织组成为P+F,基本无B组织,带状组织为1-2级,无明显不平衡组织,硬度约为170-180HBW,不同工件均匀性硬度差在8HBW左右,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后续滚齿工序中,刀具寿命较原来无明显差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无再结晶过程,考虑锻造应力作用,对最终热处理进行试验:热变形M值变动量为-0.038mm,满足±0.04mm的要求;孔径尺寸变动量为-0.083mm,满足±0.3mm要求;齿形角度fHα_coast变动量为-18.25μm,齿形角度fHα_drive变动量为-11.5μm,齿向角度(左)变动量为-17.87μm,齿向角度(右)变动量为-5.18μm,均满足热变形要求,与传统等温退火工艺相类似;齿形工件搭载在LCR1300电机耐久台架中,完成试验,齿形工件拆解后无异常。

Claims (5)

1.一种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测温装置、自动排料分选管道、一次外循环风风扇、二次外循环风风扇、三次外循环风风扇、控制冷却网带、抽吸风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空冷履带,其中:控制冷却网带前端设有自动排料分选管道,自动排料分选管道前端设有红外线测温装置,控制冷却网带上方沿工件传输方向依次设有一次、二次和三次外循环风风扇,抽吸风装置设置在二次外循环风风扇和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之间,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与空冷履带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线测温装置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与控制冷却网带相连,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与一次外循环风风扇、二次外循环风风扇、三次外循环风风扇和抽吸风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一次、二次和三次外循环风风扇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冷却网带包括罩壳和网带传输履带,所述的罩壳上沿工件传输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测温传感器,所述的测温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冷却网带后端与空冷履带连接的接口处设有铁链帘减速滑道。
CN201720138673.2U 2017-02-16 2017-02-16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53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38673.2U CN206553580U (zh) 2017-02-16 2017-02-16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38673.2U CN206553580U (zh) 2017-02-16 2017-02-16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3580U true CN206553580U (zh) 2017-10-13

Family

ID=6001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38673.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53580U (zh) 2017-02-16 2017-02-16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35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4635A (zh) * 2017-02-16 2017-06-13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工艺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4635A (zh) * 2017-02-16 2017-06-13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工艺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7988B (zh) 合金线材制备涡轮密封环的方法
CN105886717B (zh) 一种钢的锻造余热正火方法
CN107760989A (zh) 超超临界汽轮机用高压调节阀阀碟制造工艺
JPH0610037A (ja) 金属工作物を急冷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623823A (zh) 节能型高强度钢板温热成形成套装备自动化生产线
CN105969962A (zh) 一种齿轮钢带状组织的控制工艺
CN102925657A (zh) 一种中碳合金钢轴承环件轧制形变淬火复合强化方法
CN101487077B (zh) 风力发电机用合金渗碳钢齿轮与轴锻件等温正火方法
CN106435332A (zh) 一种低风速风电机组的40CrNiMoA中碳合金钢风电主轴制造方法
CN206553580U (zh)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装置
CN107858590A (zh) 一种42CrMo4风力发电机主轴控制方法
CN106424524A (zh) 一种17CrNiMo6钢风力发电齿轮锻造方法
CN104593573A (zh) 一种高效提升非调质钢强韧性的复合形变热处理强化方法
CN104060081B (zh) 防止渗碳齿轮热处理变形超差的方法
CN106399649A (zh) 一种低合金高强度焊丝球化退火方法
CN106834635B (zh) 低碳合金钢工件的控制冷却工艺及装置
CN106350648A (zh) 一种齿轮钢20CrMnTiH等温正火处理方法
CN108660296B (zh) 双室等温正火风冷却系统
CN203635845U (zh) 一种非调质钢锻件的锻后控冷装置
CN106435404A (zh) 一种低风速风电机组的低碳合金钢风电主轴制造方法
CN102286655A (zh) 锻造余热等温正火装置及其方法
CN102719634A (zh) 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及其冷却方法
CN202246747U (zh) 余热等温正火炉
CN106119469B (zh) 一种大型锻件细化晶粒的热处理工艺
CN102191358A (zh) GCr15高碳铬轴承钢热锻坯余热控温球退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