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38554U - 呼啦圈编织器 - Google Patents

呼啦圈编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38554U
CN206538554U CN201720169007.5U CN201720169007U CN206538554U CN 206538554 U CN206538554 U CN 206538554U CN 201720169007 U CN201720169007 U CN 201720169007U CN 206538554 U CN206538554 U CN 206538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nd
hoop
crochet
braiding
fixtur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90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 Tengzhe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 Tengzhe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 Tengzhe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 Tengzhe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690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38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38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38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啦圈编织器,包括首尾相连呈封闭式的编织座,所述编织座的中部具一编织区,其中编织座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线槽,若干线槽沿编织座的径向开设且沿编织座的周向均布,布带在固定时可以嵌设在编织座上周向开设的线槽里,使得在编织过程中布带不会产生径向的窜动,提高编织效率。

Description

呼啦圈编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编织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呼啦圈编织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手工编织纱线的织品中,较为常见的例如有织衣针、环形针等,采用这两根织衣针通过手工编织出各种款式和各种花样的毛衣、线帽、手套、袜子等织品,但是编织效率较低、操作难度较大。为简化编织操作,市场上出现较多的编织器,也有一些手工达人利用一些日常工具快速的实现编织过程,例如图1示出了一种方便编织的工具,利用一圆环10通过多条布带20过圆环10的中心周向均匀的缠绕上去,在进行编织操作时毛线30的一头从圆环10中心以螺旋形式走线交错的经过每根布带20,最终形成类似圆饼状的织物,此种编织工具可以较为方便编织地毯、背垫等织物。但此种编织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布带会与圆环外壁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影响编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布带功能的呼啦圈编织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呼啦圈编织器,包括首尾相连呈封闭式的编织座,所述编织座的中部具一编织区,其中编织座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线槽,若干线槽沿编织座的径向开设且沿编织座的周向均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带在固定时可以嵌设在编织座上周向开设的线槽里,使得在编织过程中布带不会产生径向的窜动,提高编织效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编织座由若干可互相拆卸的编织单元围合而成,所述编织单元包括可互相卡接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第二连接端分别设置在编织单元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座由若干可互相拆卸的编织单元围合而成,在不使用时能逐个拆卸下来节约空间且方便携带。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径向凸出于第一连接端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接端开设有供第一连接端容置的卡接槽以及连通卡接槽且用于限位卡块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编织单元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互相卡接后,再次利用卡块与限位孔的卡合进一步的提高两编织单元的连接牢固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开设有安装槽,在第一连接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卡块部分置于安装槽且部分穿过安装孔凸出于第一连接端的外壁;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有始终迫使卡块从安装孔中脱离出来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利用收容在安装槽内的弹性件提供卡合在限位孔后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相邻两编织单元连接后的牢固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所述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所述卡块的端面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端卡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端卡接的第二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利用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的设置使得弹性件能够稳定限位在安装槽内,提高相邻两编织单元组合后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卡块的外壁上径向延伸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收容于安装槽内且可扣合于安装孔的外缘上,所述限位块上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个第一限位条,两第一限位条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用于限位第一固定段的第一限位槽;正对于安装孔的安装槽内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个第二限位条,两第二限位条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用于限位第二固定段的第二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相平行的两第一限位条以及两第二限位条将弹性件的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限位,进一步的提高弹性件在安装槽内的限位牢靠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卡接槽内还开设有与限位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卡接槽的开设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的开设使得卡块在进入到卡块槽内后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卡块准确的滑至限位孔处与限位孔互相卡合。
作为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个第三限位条,两第三限位条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用于限位卡块的第三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利用两个相平行的第三限位条限位卡块的周向转动,提高卡块在限位孔内的限位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周向均布的若干耐磨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端卡入到第二连接端的卡接槽时利用均布的耐磨条首先减少了第一连接端外表面与卡接槽的接触面积,可以降低加工精度;其次利用耐磨条提高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多次拆装时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地,所述编织座为圆形包括凸起面、凹陷面以及连接凸起面与凹陷面的连接面,所述凹陷面上开设有减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的设置编织座具有较高的强度,其次编织座上凸起面与凹陷面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减重槽的开设在保持整体强度的同时降低整体的重量以及生产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均布在编织座外壁上的线槽方便布带的限位,避免了在编织过程中布带发生窜动,提高编织的效率;
2、编织座通过由若干编织单元可拆卸围合而成,方便携带运输,并且相邻两编织单元利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卡接配合提高了拆装时的快捷性;
3、通过限位在第一连接端上的卡块与第二连接端的限位孔互相卡合提升两编织单元组装后的牢靠性,并且利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限位条限位弹性件以及卡块更好的保证两编织单元连接后的稳定性;
4、通过设定编织座的形状配合在凹陷面上开设的减重槽,在保证整个编织器强度的同时降低重量以及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编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编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编织器中各个编织单元拆卸后的示意图;
图4为编织单元中第一连接端内各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卡块主要示出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卡块主要示出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编织单元中第二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两编织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互相卡合时的示意图。
图中:1、编织座;1a、编织单元;1A、编织区;11、第一连接端;111、安装槽;112、安装孔;113、第二限位条;1131、第二限位槽;114、第二固定孔;115、第三限位条;1151、第三限位槽;116、耐磨条;16、减重槽;12、第二连接端;121、卡接槽;122、限位孔;123、导向槽;13、凹陷面;14、凸起面;15、连接面;17、线槽;2、卡块;21、限位块;22、楔形面;23、第一限位条;231、第一限位槽;24、第一固定孔;3、弹性件;31、第一固定段;311、第一固定端;32、第二固定段;321、第二固定端;10、圆环;20、布带;30、毛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2与图3,一种呼啦圈编织器,包括呈圆形且封闭式的编织座1,编织座1由若干相同的编织单元1a互相围合而成,并在编织座1的中部形成一编织区1A,每个编织单元1a均具有一定弧度,其两端分别作为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2,相邻两编织单元1a通过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2互相卡接实现固定。
参见图8,每个编织单元1a均包括凸起面14、凹陷面13以及连接凸起面14、凹陷面13的两连接面15,其中凸起面14的凸起方向以及凹陷面13的凹陷方向一致,在凹陷面13上开设有减重槽16,减重槽16按照编织单元1a的弧段开设。
参见图4,第一连接端11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111,安装槽111内收容有卡块2以及弹性件3,安装槽111的槽壁上开设有安装孔112,卡块2的部分穿过安装孔112凸出于第一连接端11的外壁上。弹性件3包括两头的第一固定段31以及第二固定段32,在安装槽111内正对于安装孔112的槽壁上设置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限位条113,两第二限位条113具有一定间距使得在两第二限位条113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1131,弹性件3的第二固定段32限位在第二限位槽1131内。此外在第一固定段31与第二固定段32的两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端311与第二固定端321,第一、第二固定端311、321均以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131内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14,其中第二固定端321可卡入至第二固定孔114内。
在安装槽111内还设置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三限位条115,两第三限位条115分布在安装孔112的左右两侧,且两第三限位条115之间形成第三限位槽1151,第三限位槽1151用于限位卡块2的周向转动。
结合图4至图6,在卡块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径向凸出的两个限位块21,两限位块21间隔180°,当卡块2的部分穿过安装孔112时两限位块21会扣合在安装孔112的外缘上。
在其中一卡块2的端面上垂直延伸设置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限位条23,两第一限位条23具有间距形成第一限位槽231,弹性件3上的第一固定段31可扣入至第一限位槽231内;在限位块21处于第一限位条23的同一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4,第一固定段31上的第一固定端311可卡入至第一固定孔24内,进而收容在安装槽111内的弹性件3得到限位,同时利用弹性件3的弹力使得卡块2始终具有脱离往安装槽111一侧的运动趋势。
结合图7与图8,第二连接端12的端部开设有卡接槽121,在第一连接端11的外壁上周向均布有若干耐磨条116,第一连接端11可卡入至第二连接端12的卡接槽121内,并通过若干耐磨条116与卡接槽121的槽壁互相挤压提供摩擦力。
卡接槽121的槽壁上还开设有导向槽123,导向槽123按照卡接槽121的弧度开设,在导向槽123内还开设有限位孔122,该限位孔122用于卡块2的限位。
结合图5与图8,在卡块2上还开设有一楔形面22,该楔形面22正对于卡接槽121,并从限位块21的一侧至卡块2的端面处斜向上设置。
具体安装时,两两编织单元1a通过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2的卡接实现互相固定,其中一个编织单元1a的第一连接端11卡入至另一个编织单元1a的第二连接端12的卡接槽121内,在此过程中卡块2对准导向槽123,利用楔形面22使得卡块2能快速进入到导向槽123内,并通过挤压使得卡块2向安装槽111一侧缩进,同时挤压弹性件3发生弹性变形,直到卡块2滑至到限位孔122时,通过弹性件3的弹力将卡块2推出并卡入至限位限位孔122,完成两编织单元1a的组装过程,按照上述操作将所有编织单元1a组装完成形成一个环形的编织座1。
将多根布带20的两端均嵌入到线槽17内即可在编织座1中部的编织区1A进行编织工作。但需要拆卸时,只要按动卡块2使得其脱离限位孔122,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2即可分离,两编织单元1a就可以拆开方便携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尾相连呈封闭式的编织座(1),所述编织座(1)的中部具一编织区(1A),其中编织座(1)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线槽(17),若干线槽(17)沿编织座(1)的径向开设且沿编织座(1)的周向均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座(1)由若干可互相拆卸的编织单元(1a)围合而成,所述编织单元(1a)包括可互相卡接的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2),所述第一、第二连接端(11、12)分别设置在编织单元(1a)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1)上设置有卡块(2),所述卡块(2)径向凸出于第一连接端(11)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接端(12)开设有供第一连接端(11)容置的卡接槽(121)以及连通卡接槽(121)且用于限位卡块(2)的限位孔(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1)开设有安装槽(111),在第一连接端(11)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111)连通的安装孔(112),所述卡块(2)部分置于安装槽(111)且部分穿过安装孔(112)凸出于第一连接端(11)的外壁;所述安装槽(111)内还设置有始终迫使卡块(2)从安装孔(112)中脱离出来的弹性件(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第一固定段(31)与第二固定段(32),所述第一固定段(31)与第二固定段(3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端(311)与第二固定端(321),所述卡块(2)的端面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端(311)卡接的第一固定孔(24),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端(321)卡接的第二固定孔(1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的外壁上径向延伸设置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收容于安装槽(111)内且可扣合于安装孔(112)的外缘上,所述限位块(21)上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个第一限位条(23),两第一限位条(23)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用于限位第一固定段(31)的第一限位槽(231);正对于安装孔(112)的安装槽(111)内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个第二限位条(113),两第二限位条(113)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用于限位第二固定段(32)的第二限位槽(113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121)内还开设有与限位孔(122)连通的导向槽(123),所述导向槽(123)与卡接槽(121)的开设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1)内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个第三限位条(115),两第三限位条(115)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用于限位卡块(2)的第三限位槽(115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1)的外壁上设置有周向均布的若干耐磨条(1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编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座(1)为圆形包括凸起面(14)、凹陷面(13)以及连接凸起面(14)与凹陷面(13)的连接面(15),所述凹陷面(13)上开设有减重槽(16)。
CN201720169007.5U 2017-02-23 2017-02-23 呼啦圈编织器 Active CN206538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9007.5U CN206538554U (zh) 2017-02-23 2017-02-23 呼啦圈编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9007.5U CN206538554U (zh) 2017-02-23 2017-02-23 呼啦圈编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38554U true CN206538554U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4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9007.5U Active CN206538554U (zh) 2017-02-23 2017-02-23 呼啦圈编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38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0077284B1 (en) Multiaxial three-dimensional (3-d) circular woven fabric
CN206538554U (zh) 呼啦圈编织器
CN105040180B (zh) 一种具有缓冲刺针的梳棉机刺辊
FR2901178B1 (fr) Pneumatique avec ancrage comportant un element de renfort bielastique
CN204661971U (zh) 一种成形袜机袜头线圈转移装置
US9744737B2 (en) Press roller
CN105011485A (zh) 一种表带
ATE468232T1 (de) Reifen mit verbesserter karkassenverankerungsstruktur
CN201317116Y (zh) 新型轮胎成型反包胶囊
WO2018223521A1 (zh) 一种弧形走针轨道的提花走针结构及走针方法
US3472567A (en) Filament wound bearing cage
KR20190062373A (ko) 런-플랫 장치
TWI631025B (zh) 輪胎胎邊強化結構
FR2901177B1 (fr) Pneumatique avec zone basse comportant un element de renfort bielastique
CN217577844U (zh) 一种气动涨紧轴结构
CN206219767U (zh) 一种缝盘机
CN201231549Y (zh) 一种易更换钢带的鼓式硫化机
TWM542576U (zh) 輪胎胎邊強化結構
CN204661992U (zh) 一种成形袜机袜子转移装置中的转动环
CN204533366U (zh) 链条的串接单元
CN207158511U (zh) 长桶花兰线盘
CN205951612U (zh) 花毂的强化齿轮套筒
CN207142112U (zh) 一种便于更换环形胶带的环形胶带输送机
CN207180380U (zh) 一种陶瓷挂片及预热器内筒
CN213288506U (zh) 一种滚笼机钢筋定位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