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6766U -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6766U
CN206516766U CN201720250799.9U CN201720250799U CN206516766U CN 206516766 U CN206516766 U CN 206516766U CN 201720250799 U CN201720250799 U CN 201720250799U CN 206516766 U CN206516766 U CN 206516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power taking
wire clamp
main cables
upp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07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哲
张立
施成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IGH AND LOW VOLTAGE ELECTRIC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Gulif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igh And Low Voltage Electric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Gulif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igh And Low Voltage Electric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Gulif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igh And Low Voltage Electric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7202507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6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6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6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取电线夹,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穿刺件和第二穿刺件,其中第二穿刺件,固定设置在上壳体和/或下壳体和/或第一穿刺件上,并与第一穿刺件电连接,具有若干沿直线分布的第二穿刺齿;两个第二穿刺件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部分第一穿刺齿的首先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第一穿刺齿相对,以使得所有的第二穿刺齿都能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发明人通过巧妙地设置第二穿刺取电件的位置,使得穿刺取电线夹即使安装在直径较小的主线缆或分支线缆上,第二穿刺件上与线缆之间还是具有较多的接触点,因而穿刺取电结构的温度不易升高,进而使得穿刺取电线夹不易烧坏,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线路取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背景技术
在电力配电线路中,架空绝缘导线相对于裸导线,具有良好的绝缘和防腐蚀性能,并且不易受到外力破坏,因而应用广泛。架空绝缘导线可以减少运行维护时的工作量,降低触电伤亡概率,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当穿越人口密集区时,优势更加明显。
当电力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有时需要从主线路上引出分支线路,借用主线上的电能用于为故障检测设备供电,以便检测故障点或故障发生原因,这时常会用到穿刺取电线夹,穿刺取电线夹无须停电安装,而且安装快捷方便。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穿刺取电线夹上一般设置有与主线缆轴向垂直的穿刺刀片,穿刺刀片上具有呈弧形设置的若干个穿刺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刺穿主线缆的绝缘层,进而穿刺取电,这种设置方式有如下缺陷:当上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安装在直径较小的主线缆上时,穿刺刀片上与主线缆实际接触的穿刺齿数量较少,导致穿刺取电线夹与主线缆之间的接触面积小,进而导致接触电阻大,在取电时,穿刺刀片的温度很容易升高,导致穿刺取电线夹容易烧坏或使用寿命缩短,而如果设置多组穿刺刀片,虽然能够增加与主线缆的接触点,但也会同时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穿刺取电线夹在安装在直径较小的线缆上时,穿刺刀片与线缆之间的接触点少,导致穿刺刀片的温度容易升高,以致容易烧坏线夹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即便是安装在直径较小的线缆上,也能使穿刺刀片与线缆之间具有较多的接触点,因而穿刺刀片的温度不易升高,进而使得线夹不易烧坏,因而使用寿命长的穿刺取电线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取电线夹,包括:
上壳体;
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相对设置,能够与所述上壳体扣合,从而形成用于同时容纳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的内腔;
穿刺取电结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电连接;
所述穿刺取电结构包括:
第一穿刺件,至少为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具有两部分第一穿刺齿,且每一部分所述第一穿刺齿都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周向分布成弧形,分别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
第二穿刺件,至少为两个,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和/或所述第一穿刺件上,并与所述第一穿刺件电连接,具有若干沿直线分布的第二穿刺齿;两个所述第二穿刺件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部分所述第一穿刺齿的首先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第一穿刺齿相对,以使得所有的所述第二穿刺齿都能刺穿所述主线缆或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以增加接触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穿刺件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穿刺件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穿刺件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穿刺件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穿刺件上,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卡槽,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刺件上;
第二卡槽,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穿刺件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卡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穿刺件和所述第二穿刺件的配合固定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穿刺齿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所述第一穿刺齿的刀片方向与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穿刺齿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所述第二穿刺齿的刀片方向与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垂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挤压扣合,进而驱动所述穿刺取电结构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实现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驱动螺纹杆,具有驱动块;
力矩螺帽,具有与所述驱动螺纹杆相匹配的内螺纹;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内径小于所述驱动块和所述力矩螺帽的外径;
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内径小于所述驱动块和所述力矩螺帽的外径;
所述驱动螺纹杆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所述力矩螺帽螺接,一端固定所述驱动螺纹杆,另一端拧紧所述力矩螺帽,使得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互挤压贴紧,从而推动所述第一穿刺件和所述第二穿刺件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
上压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第一凹槽内,所述上压板的外径大于所述力矩螺帽的外径,所述上压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
下压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第二凹槽内,所述下压板的外径大于所述驱动块的外径,所述下压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与所属第二通孔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板和/或下壳体上设置有内螺纹,与所述驱动螺纹杆相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导向限位结构,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挤压贴合时导向限位;所述导向限位结构包括:
导向块,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两端;
导向槽,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两端,用于插入所述导向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穿刺件和所述第二穿刺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刺取电线夹,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穿刺取电结构,其中,穿刺取电结构包括:第一穿刺件,至少为一个,固定设置在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具有两部分第一穿刺齿,且每一部分第一穿刺齿都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周向分布成弧形,分别用于刺穿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第二穿刺件,至少为两个,固定设置在上壳体和/或下壳体和/或第一穿刺件上,并与第一穿刺件电连接,具有若干沿直线分布的第二穿刺齿;两个第二穿刺件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部分第一穿刺齿的首先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第一穿刺齿相对,以使得所有的第二穿刺齿都能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以增加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发明人通过巧妙地设置第二穿刺取电件的位置,使其与第一穿刺齿的首先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第一穿刺齿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穿刺取电线夹安装在直径较小的主线缆或分支线缆上,第二穿刺件上与线缆之间还是具有较多的接触点,因而穿刺取电结构的温度不易升高,进而使得穿刺取电线夹不易烧坏,使用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第一穿刺件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穿刺件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穿刺件之间。通过设置两个第一穿刺件,增加了与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的接触面积,导电性能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第二穿刺件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在第一穿刺件上,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卡槽,为两个,设置在第一穿刺件上;第二卡槽,为两个,设置在第二穿刺件上,用于与第一卡槽配合卡接,从而实现第一穿刺件和第二穿刺件的配合固定安装。这种卡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得第二穿刺件能够牢固的固定在第一穿刺件上。
4.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第一穿刺齿的用于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第一穿刺齿的刀片方向与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平行。第一穿刺齿的刀片设置方向,使得其端部能够充分与主线缆和分支线缆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导电性能更好,且温度不易升高。
5.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第二穿刺齿的用于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第二穿刺齿的刀片方向与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垂直。第二穿刺齿的刀片设置方向,使得有限长度的第二穿刺件上设置更多数量的第二穿刺齿,从而增加了与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的接触点,接触面积增加,导电性能更好。
6.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驱动结构还包括:上压板,设置在上壳体的第一凹槽内,上压板的外径大于力矩螺帽的外径,上压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下压板,设置在下壳体的第二凹槽内,下压板的外径大于驱动块的外径,下压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通过设置上压板和下压板,增加了驱动结构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容易驱动上压板和下压板相互挤压贴紧。
7.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下压板和/或下壳体上设置有内螺纹,与驱动螺纹杆相匹配。通过设置内螺纹,使得最后拧紧力矩螺帽时,驱动螺纹杆不会相对下壳体发生转动,从而只需要操作力矩螺帽一端即可,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取电线夹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穿刺取电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上壳体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上壳体;11、第一通孔;12、上压板;120、第三通孔;13、第一凹槽;14、导向槽;2、下壳体;21、第二通孔;22、下压板;220、第四通孔;23、第二凹槽;24、导向块;3、第一穿刺件;30、第一穿刺齿;31、第一卡槽;4、第二穿刺件;40、第二穿刺齿;41、第二卡槽;5、驱动螺纹杆;51、驱动块;6、力矩螺帽;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刺取电线夹,如图1-4所示,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与所述上壳体1相对设置,能够与所述上壳体1扣合,从而形成用于同时容纳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的内腔;穿刺取电结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电连接;所述穿刺取电结构包括:第一穿刺件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和/或下壳体2上,具有两部分第一穿刺齿30,且每一部分所述第一穿刺齿30都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周向分布成弧形,分别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第二穿刺件4,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和/或所述下壳体2和/或所述第一穿刺件3上,并与所述第一穿刺件3电连接,具有若干沿直线分布的第二穿刺齿40;两个所述第二穿刺件4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部分所述第一穿刺齿30的首先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第一穿刺齿30相对,以使得所有的所述第二穿刺齿40都能刺穿所述主线缆或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以增加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的穿刺取电线夹,发明人通过巧妙地设置第二穿刺件4的位置,使其与第一穿刺齿30的首先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第一穿刺齿30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穿刺取电线夹安装在直径较小的主线缆或分支线缆上,第二穿刺件4上与线缆之间还是具有较多的接触点,因而穿刺取电结构的温度不易升高,进而使得穿刺取电线夹不易烧坏,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刺件3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穿刺件4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穿刺件3之间。通过设置两个第一穿刺件3,增加了与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的接触面积,导电性能更好。
本实施例的穿刺取电线夹,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穿刺件4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穿刺件3上,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卡槽31,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刺件3上;第二卡槽41,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穿刺件4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31配合卡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穿刺件3和所述第二穿刺件4的配合固定安装。这种卡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得第二穿刺件4能够牢固的固定在第一穿刺件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刺齿30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所述第一穿刺齿30的刀片方向与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平行。第一穿刺齿30的刀片设置方向,使得其端部能够充分与主线缆和分支线缆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导电性能更好,且温度不易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穿刺齿40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所述第二穿刺齿40的刀片方向与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垂直。第二穿刺齿40的刀片设置方向,使得有限长度的第二穿刺件4上能够设置更多数量的第二穿刺齿40,从而增加了与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的接触点,接触面积增加,导电性能更好。
本实施例的穿刺取电线夹,还包括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上,用于驱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挤压扣合,进而驱动所述穿刺取电结构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实现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螺纹杆5,具有驱动块51;力矩螺帽6,具有与所述驱动螺纹杆5相匹配的内螺纹;第一通孔11,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上,内径小于所述驱动块51和所述力矩螺帽6的外径;第二通孔21,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上,内径小于所述驱动块51和所述力矩螺帽6的外径;
所述驱动螺纹杆5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后,与所述力矩螺帽6螺接,一端固定所述驱动螺纹杆5,另一端拧紧所述力矩螺帽6,使得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相互挤压贴紧,从而推动所述第一穿刺件3和所述第二穿刺件4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
本实施例的穿刺取电线夹,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
上压板12,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的第一凹槽13内,所述上压板12的外径大于所述力矩螺帽6的外径,所述上压板1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20,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相对;
下压板22,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的第二凹槽23内,所述下压板22的外径大于所述驱动块51的外径,所述下压板22上设置有第四通孔220,与所属第二通孔21相对。通过设置上压板12和下压板22,增加了驱动结构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容易驱动上压板12和下压板22相互挤压扣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板22和/或下壳体2上设置有内螺纹,与所述驱动螺纹杆5相匹配。通过设置内螺纹,使得最后拧紧力矩螺帽6时,驱动螺纹杆5不会相对下壳体2发生转动,从而只需要操作力矩螺帽6一端即可,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的穿刺取电线夹,还包括导向限位结构,用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挤压贴合时导向限位;所述导向限位结构包括:导向块2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两端;导向槽14,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两端,用于插入所述导向块24。
本实施例的穿刺取电线夹,还包括密封圈7,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穿刺件3和所述第二穿刺件4。密封圈7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到第一穿刺件3和第二穿刺件4,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穿刺取电线夹,包括:
上壳体(1);
下壳体(2),与所述上壳体(1)相对设置,能够与所述上壳体(1)扣合,从而形成用于同时容纳主线缆和分支线缆的内腔;
穿刺取电结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刺取电结构包括:
第一穿刺件(3),至少为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和/或下壳体(2)上,具有两部分第一穿刺齿(30),且每一部分所述第一穿刺齿(30)都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周向分布成弧形,分别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
第二穿刺件(4),至少为两个,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和/或所述下壳体(2)和/或所述第一穿刺件(3)上,并与所述第一穿刺件(3)电连接,具有若干沿直线分布的第二穿刺齿(40);两个所述第二穿刺件(4)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部分所述第一穿刺齿(30)的首先刺穿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第一穿刺齿(30)相对,以使得所有的所述第二穿刺齿(40)都能刺穿所述主线缆或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以增加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刺件(3)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穿刺件(4)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穿刺件(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刺件(4)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穿刺件(3)上,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卡槽(31),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刺件(3)上;
第二卡槽(41),为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穿刺件(4)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31)配合卡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穿刺件(3)和所述第二穿刺件(4)的配合固定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刺齿(30)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所述第一穿刺齿(30)的刀片方向与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刺齿(40)的用于刺穿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的端部为刀片状,所述第二穿刺齿(40)的刀片方向与所述主线缆或分支线缆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上,用于驱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挤压扣合,进而驱动所述穿刺取电结构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实现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驱动螺纹杆(5),具有驱动块(51);
力矩螺帽(6),具有与所述驱动螺纹杆(5)相匹配的内螺纹;
第一通孔(11),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上,内径小于所述驱动块(51)和所述力矩螺帽(6)的外径;
第二通孔(21),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上,内径小于所述驱动块(51)和所述力矩螺帽(6)的外径;
所述驱动螺纹杆(5)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后,与所述力矩螺帽(6)螺接,一端固定所述驱动螺纹杆(5),另一端拧紧所述力矩螺帽(6),使得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相互挤压贴紧,从而推动所述第一穿刺件(3)和所述第二穿刺件(4)刺穿所述主线缆和所述分支线缆的绝缘外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
上压板(12),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的第一凹槽(13)内,所述上压板(12)的外径大于所述力矩螺帽(6)的外径,所述上压板(1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20),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相对;
下压板(22),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的第二凹槽(23)内,所述下压板(22)的外径大于所述驱动块(51)的外径,所述下压板(22)上设置有第四通孔(220),与所述第二通孔(21)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22)和/或下壳体(2)上设置有内螺纹,与所述驱动螺纹杆(5)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限位结构,用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挤压贴合时导向限位;所述导向限位结构包括:
导向块(2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两端;
导向槽(14),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两端,用于插入所述导向块(2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取电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7),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穿刺件(3)和所述第二穿刺件(4)。
CN201720250799.9U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Active CN206516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0799.9U CN206516766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0799.9U CN206516766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6766U true CN206516766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7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0799.9U Active CN206516766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67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8844A (zh) * 2017-11-02 2018-03-06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取电装置
CN108879120A (zh) * 2018-07-03 2018-11-23 秉岳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绝缘穿刺线夹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8844A (zh) * 2017-11-02 2018-03-06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取电装置
CN107768844B (zh) * 2017-11-02 2019-11-29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取电装置
CN108879120A (zh) * 2018-07-03 2018-11-23 秉岳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绝缘穿刺线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16766U (zh) 一种穿刺取电线夹
CN203192955U (zh) 一种穿刺线夹
CN108211191A (zh) 一种通断型爆裂预警探测线缆及探测器
CN202363601U (zh) 双向旋压式电气接头
CN204882824U (zh) 验电操作杆
CN206685853U (zh) 一种穿刺悬垂线夹
CN210120248U (zh) 一种屏蔽型绝缘母线的快速连接结构
CN211238571U (zh) 一种通用性广操作方便的螺栓型接线端子
CN204925181U (zh) 一种便于高压试验的t型电缆头
CN210838134U (zh) 一种400v空气开关专用接地装置
CN107768844B (zh) 一种穿刺取电装置
CN207517909U (zh) 一种接地线夹
CN206574879U (zh) 一种双孔穿线管式并沟线夹
CN208238973U (zh) 应用于输电线夹的过热报警装置
CN106803657A (zh)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耐张线夹
CN202384723U (zh) 用于耐张杆塔上的高压输电线路引流线固定装置
CN210380155U (zh) 一种绝缘母线中间接头连接装置
CN208706899U (zh) 一种防雷用铜包钢接地棒
CN203562519U (zh) 管母线多孔连接装置
CN2619376Y (zh) 一种电线夹具
CN210464697U (zh) 高压感应内置式环网柜绝缘塞
CN211579004U (zh) 一种铜铝过渡线夹
CN218731764U (zh) 用于绝缘导线的接线线夹
RU2524520C1 (ru) Аппаратный зажим
CN212085714U (zh) 一种pvc电缆保护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5604 Xinguang Industrial Park, Liushi, Wenzhou, Zhejiang, Yueqing

Co-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IGH AND LOW VOLTAGE ELECTRIC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Patentee after: Gulifa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5604 Xinguang Industrial Park, Liushi, Wenzhou, Zhejiang, Yueqing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IGH AND LOW VOLTAGE ELECTRIC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Patentee before: Gulifa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