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5593U - 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 - Google Patents

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5593U
CN206515593U CN201720126073.4U CN201720126073U CN206515593U CN 206515593 U CN206515593 U CN 206515593U CN 201720126073 U CN201720126073 U CN 201720126073U CN 206515593 U CN206515593 U CN 206515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nected frame
sliding sleeve
frame
pivo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260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蒙天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5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55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包括一固接框架,其一端能被固定至相机镜头前缘;一第一枢接框架,其内固设有第一偏光镜片,其一端能与固接框架的另端相枢接;一第二枢接框架,其内固设有第二偏光镜片,其一端能与第一枢接框架的另端相枢接;一滑套,是套设在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能单独对第一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令所述枢接框架能独立地相对于镜头转动,调整减光量,该滑套尚能朝第二枢接框架滑动,同时套设定位在所述枢接框架的外缘,且对所述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令所述枢接框架能共同相对于镜头转动,调整偏光量。

Description

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偏光及减光镜组,尤指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该滑套能令该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中所设的二偏光镜片,依使用者的需要,共同相对于相机镜头转动,以在固定减光量的状态下,调整偏光量,或彼此独立地相对于相机镜头转动,以调整减光量,进而有效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数字产品不仅在功效与性能上不断提升,更随着售价下降而逐渐普及化,兹以目前的数字相机为例,由于其具备实时显像的优点,且采用数字方式储存影像,不仅使消费者能便利地浏览及筛选所摄得的影像,尚方便消费者进行后续图像处理及分享。基于前述诸多优势,数字相机已获得广大消费者青睐,而在消费性数字产品中迅速窜红,近年来,几乎已到达人手一机的普及程度;于此同时,随着数字相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周边摄影器材的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
一般言,消费者在以数字相机进行摄像时,为能获得各种不同的影像效果,常常会备有各种不同效果的滤镜片,例如:柔焦镜、星芒镜、偏光镜、减光镜或各色滤镜等。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滤镜片60能被组装至一相机镜头51的前缘,且能随该相机镜头51被安装至一数字相机50,以在使用者利用该数字相机50进行摄像时,能获得具有特殊效果的影像。虽然,随着各种图像处理软件的进步,前述诸多滤镜片逐渐被强大的数字科技所取代,惟,其中偏光镜与减光镜至今仍十分难以被取代。顾名思义,减光镜是一种可减低光通过率的滤镜,一般言,根据光通过率的高低,减光镜可被区分成数个不同规格。消费者可依拍摄时的实际需求,在镜头上加装单一或复数个不同规格的减光镜,以适当地降低通过镜头的光线量,以便能在光源较强的环境下进行拍摄,或便于操作特殊的拍摄技巧(如:利用摇黑卡的方式在高反差的环境下获得均匀曝光)。偏光镜是根据光线的偏振原理制造的一种滤镜片,其具有平行排列的栅状晶体,转动偏光镜并调整其栅状晶体的角度,便能调节特定偏振角度的光线的通过量。当消费者在镜头上加装偏光镜并适当地调整偏光镜的角度时,便能有效消除物体表面(如:水面、橱窗玻璃或植物叶片表面)的反光,并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
传统上,由于特定规格的减光镜是对应于特定程度的光通过率,因此,消费者必须分别选购并携带不同规格的减光镜,以便能因应不同拍摄环境的光线强度,在镜头上分别加装不同规格的减光镜。前述作法,不仅对消费者造成购买成本上的负担,且在携带上亦十分不便,此外,由于消费者必须反复拆装替换减光镜,更大幅降低了消费者操作相机的便利性。虽然,传统上的偏光镜本身亦可达到一定程度的减光效果,惟,偏光镜毕竟不是专为减光功能所设计的滤镜片,因此无法直接取代减光镜,再者,为了因应不同拍摄环境的光线强度,消费者在使用偏光镜时,仍时常需要搭配不同规格的减光镜进行拍摄。
为改善前述缺点,创作人曾开发出一种名为“多环可调式偏光减光镜”,且以其技术方案获得中国台湾第M436852号新型专利权。前述多环可调式偏光减光镜实乃一“三环式的偏光减光镜组”,包括一固接框架、一第一枢接框架及一第二枢接框架,其中,该固接框架的一端能被固定至相机镜头的前缘;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内固设有一第一偏光镜片,该第一枢接框架的一端能与该固接框架的另端相枢接;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内固设有一第二偏光镜片,该第二枢接框架的一端能与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另端相枢接。由于,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能分别彼此独立地相对于相机镜头转动,进而使其内固设的该第一偏光镜片及该第二偏光镜片能彼此相对旋转,如此,消费者即可通过分别转动各该第一枢接框架及第二枢接框架,以调整各该第一偏光镜片及第二偏光镜片的偏振角度,且通过改变所述偏光镜片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调节入射光的通过率,进而据以实现利用单一镜组,快速且有效调整不同减光量大小的摄像效果。应用该技术方案的产品甫一问世,旋即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瞩目,且迅速获得市场上良好的回响。虽然,相较于传统的各式滤镜片,前述“三环式的偏光减光镜组”在便利性与实用性上皆有显著提升,然而,创作人并不以此自满,仍期盼能进一步设计出更具便利性与实用性的偏光及减光镜组,以回馈广大的摄影同好。
长久以来,创作人除了亲自使用该“三环式的偏光减光镜组”外,更积极地与相关同好分享各种摄影心得与经验,在前述过程中发现,虽然前述“三环式的偏光减光镜组”不仅令消费者能自由地调节入射光的通过率,且同时具备偏光镜筛选特定偏振光的功效,惟,消费者在大多数的摄像环境下,并无需调整减光量,而仅欲调节特定偏振角度的光线的通过量,以期能有效消除被摄景物表面(如:水面、橱窗玻璃或植物叶片表面)的反光,而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然而,在使用前述“三环式的偏光减光镜组”调节偏光量时,却因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能分别彼此独立地相对于相机镜头转动,且二者彼此相邻,导致在转动该第一枢接框架(或该第二枢接框架)时,极易误触该第二枢接框架(或该第一枢接框架),或无法令该第一枢接框架与该第二枢接框架保持稳定的同步转动,使得所述偏光镜片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始终无法保持在一固定值,造成减光量无法维持在一预期的固定减光量,而损及摄像质量及其效果。
据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不仅能保有前述偏光减光镜组所具备的便利性,尚能通过该滑套,令该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中所设的二偏光镜片,能依使用者的需要,共同相对于相机镜头转动,以在固定减光量的状态下,调整偏光量,或彼此独立地相对于相机镜头转动,以调整减光量,进而有效提升使用上的实用性,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亟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传统滤镜片或前述偏光减光镜组在购买成本上、携带上及使用上等诸多方面皆有尚待改进的缺陷,创作人根据多年来投身相关产业所获得的知识,及做为一个专业摄影人所累积的丰厚经验,经过多次设计与改良,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一举改善前述各种缺陷,以便能将更具便利性与实用性的偏光及减光镜组,提供予广大的摄影同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包括一固接框架、一第一枢接框架、一第二枢接框架及一滑套,其中,该固接框架的一端能被固定至一相机镜头的前缘,该固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该第一枢接框架的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一枢接环,该第一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该第一枢接凸缘及第一枢接凹槽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架内固设有一第一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一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该第一枢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凹槽;该第二枢接框架的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二枢接环,该第二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凸缘,该第二枢接凸缘及该第二枢接凹槽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二枢接框架内固设有一第二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二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施加一定位摩擦力,或能朝该第二枢接框架滑动,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一定位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能结合成为一体。
其中,该固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呈粗糙面。
其中,该滑套的径向内缘表面呈一粗糙面,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亦呈一粗糙面,以在该滑套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外缘的状态下,因所述粗糙面,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
其中,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内径大于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内径,且该第二偏光镜片的外径大于该第一偏光镜片的外径。
其中,该固接框架及滑套间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是一弹性环,且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其中,该固接框架或该滑套上凸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设计位置介于该固接框架及该滑套之间,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凸起部与该凹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凹陷部与该凸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包括一固接框架、一第一枢接框架、一第二枢接框架及一滑套,其中,该固接框架的一端能被固定至一相机镜头的前缘,该固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该第一枢接框架的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一枢接环,该第一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该第一枢接凸缘及第一枢接凹槽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架内固设有一第一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一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该第一枢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凹槽;该第二枢接框架的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二枢接环,该第二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凸缘,该第二枢接凸缘及该第二枢接凹槽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二枢接框架内固设有一第二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二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施加一定位摩擦力,或能朝该第二枢接框架滑动,同时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以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及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一定位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能结合成为一体。
其中,该固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呈粗糙面。
其中,该滑套的径向内缘表面呈一粗糙面,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呈一粗糙面,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亦是一呈粗糙面,以在该滑套同时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的状态下,能因所述粗糙面,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
其中,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内径大于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内径,且该第二偏光镜片的外径大于该第一偏光镜片的外径。
其中,该固接框架及滑套间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是一弹性环,且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其中,该固接框架或该滑套上凸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设计位置介于该固接框架及该滑套之间,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凸起部能与该凹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凹陷部与该凸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如此,在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时,仅需令该滑套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该定位摩擦力;或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同时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及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该定位摩擦力;该第二枢接框架及该第一枢接框架即能定位成一体,进而令其中所设的该第一偏光镜片及该第二偏光镜片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维持在入射光的最佳通过率(即,最佳减光量)的状态下,共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以调整其偏光量,使其适用于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且不致因相机的摇摆动作而偏离该最佳减光量;反之,在少数需特别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则仅需使该滑套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仅能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施加该定位摩擦力,而无法对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一定位摩擦力,该第二枢接框架及该第一枢接框架即能彼此独立地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快速且有效地调整该第一偏光镜片及该第二偏光镜片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以大幅度地调整减光量,使其符合少数特殊的强光摄像环境。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已知偏光及减光镜组应用于一相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4为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立剖面示意图;
图5为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立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立剖面示意图;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偏光及减光镜组10是被应用至一相机镜头51(如图1所示),且能随该相机镜头51被安装至一相机50(如图1所示)。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偏光及减光镜组10包括一固接框架11、一第一枢接框架12、一第二枢接框架13及一滑套14,其中,该固接框架11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螺接环111,该螺接环111的径向外缘设有螺牙,该螺接环111的螺牙能与该相机镜头51前缘凹设的螺牙相螺接成一体,以使该固接框架11能被固定至该相机镜头51的前缘,该固接框架11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112;第一枢接框架12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一枢接环121,该第一枢接环121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1211,该第一枢接凸缘1211及第一枢接凹槽112能由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固接框架11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架12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偏光镜片A,以使该第一偏光镜片A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架12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枢接框架12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凹槽122;该第二枢接框架13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二枢接环131,该第二枢接环131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凸缘1311,该第二枢接凸缘1311及该第二枢接凹槽122能由该第二枢接框架13及第一枢接框架12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二枢接框架13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二偏光镜片B,以使该第二偏光镜片B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架13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
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滑套14能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的外缘,且该滑套14的内缘能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12施加一定位摩擦力,另,该滑套14亦能在受力后,朝该第二枢接框架13滑动,使得该滑套14的内缘能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的外缘,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施加一定位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能通过该滑套14,而结合成为一体。
如此,在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10时,仅需令该滑套14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的外缘,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施加该定位摩擦力,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即能被定位成一体,进而令其中所设的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维持在入射光的最佳大通过率(即,最佳减光量)的状态下,共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以调整其偏光量,使其适用于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且不致因相机50的摇摆或误触该第二枢接框架13,而偏离该最佳减光量;反之,在少数需特别调整减光量的强光摄像环境下,则仅需使该滑套14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的外缘,仅能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12施加该定位摩擦力,而无法对该第二枢接框架13施加一定位摩擦力,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即能彼此独立地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快速且有效地调整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以大幅度地调整减光量,使其符合少数特殊的强光摄像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固接框架11的径向外缘表面是呈一粗糙面116,以方便使用者以手指抓持,据以转动该固接框架11,以使该固接框架11能稳定地固定至该相机镜头51的前缘。此外,为确保该滑套14的内缘与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的外缘间能产生足够的定位摩擦力,该滑套14的径向内缘表面是呈一粗糙面146,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的径向外缘表面亦是分别呈一粗糙面126、136,以在该滑套14内缘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外缘的状态下,能因所述粗糙面146及126、136,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施加足够的定位摩擦力,使该滑套14能单独与该第一枢接框架12,或同时与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定位成一体。另,该第二枢接框架13的内径可大于该第一枢接框架12的内径,且该第二偏光镜片B的外径可大于该第一偏光镜片A的外径,以使该偏光及减光镜组10能更适合被安装至一广角镜头(附图未显示),而不致在该广角镜头所撷取的影像画面上产生暗角等问题。
又,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为确保该滑套14的内缘与该第一枢接框架12的外缘间能产生足够的定位摩擦力,请参阅图4所示,该滑套14的内缘表面亦可至少设有一凸起部145,该第一枢接框架12的外缘表面则至少设有一凹陷部125,该凸起部145能与对应的该凹陷部125相嵌卡,而令该滑套14能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的外缘,而定位成一体。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5所示(固接框架21的构形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故即不另赘述),该滑套24的内缘表面亦能至少设有一凹陷部245,该第一枢接框架22的外缘表面则至少设有一凸起部225,该凹陷部245能与对应的该凸起部225相嵌卡,而令该滑套24能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22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2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23的外缘,而定位成一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是分别通过一固定环框124、134,而被固定至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第二枢接框架13内,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亦可通过其他配置方式,而被分别固定至该第一枢接框架12及第二枢接框架13,事先说明。
如此,在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复请参阅图2及图4(或图5)所示,仅需推动该滑套14(或24),令其能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12(或2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或23)的外缘,以使其上的该凸起部145(或该凹陷部245)能与该第一枢接框架12(或22)上对应的该凹陷部125(或该凸起部225)相嵌卡,进而使该滑套14(或24)内缘的粗糙面146能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13(或23)外缘的粗糙面136,该第一枢接框架12(或2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或23)即能通过该滑套14(或24),被定位成一体,进而令其中所设的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维持在入射光的最佳通过率(即,最佳减光量)的状态下,共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以调整其偏光量,使其能适用于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反之,在少数需特别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则仅需推动该滑套14(或24),使其上的该凸起部145(或该凹陷部245)能分别与该第一枢接框架12(或22)上对应的该凹陷部125(或该凸起部225)相嵌卡,且使该滑套14(或24)内缘的粗糙面146不再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13(或23)外缘的粗糙面136,即能令该第一枢接框架12(或2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13(或23)彼此独立地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快速且有效地调整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以大幅度地调整减光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亦是提供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请参阅图6所示,其固接框架31的构形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另予赘述,其中,该滑套34能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32的外缘,且该滑套34的内缘能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32施加一定位摩擦力,另,该滑套34亦能在受力后,朝该第二枢接框架33滑动,使得该滑套34另一端的端面能同时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33邻近一端的端面,以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32的外缘及该第二枢接框架33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一定位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3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33能结合成为一体。
如此,复请参阅图2及图6所示,在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时,仅需令该滑套34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32的外缘,且同时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33邻近一端的端面,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32的外缘及该第二枢接框架33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一定位摩擦力,该第一枢接框架3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33即能通过该滑套34,被定位成一体,进而令其中所设的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维持在入射光的最佳通过率(即,最佳减光量)的状态下,共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以调整其偏光量;反之,在少数需特别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则仅需使该滑套34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32,仅能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32施加该定位摩擦力,而无法对该第二枢接框架33施加一定位摩擦力,该第一枢接框架3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33即能彼此独立地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快速且有效地调整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以大幅度地调整减光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7所示,亦是提供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固接框架41、第一枢接框架42、第二枢接框架43及滑套44的构形与前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相同,故不另予赘述,其中,该固接框架41及滑套44间设有一弹性元件45,该弹性元件45可为图7所示的一弹性环(如:呈波浪状或其它形状的弹性环),该弹性元件45是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42的外缘,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41及滑套44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进而使该滑套44能朝该第二枢接框架43滑动,使得该滑套44的内缘能对该第一枢接框架42施加一定位摩擦力,同时,该滑套44另一端的端面能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43邻近一端的端面,对该第二枢接框架43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一定位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4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43能结合成为一体(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滑套44亦能同时套设定位至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反之,当对该滑套44施加一外力,以克服该弹性元件45的弹性作用力时,该滑套44将回复至仅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42外缘的位置,且该滑套44的内缘仅能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42施加一定位摩擦力,而该滑套44另一端的端面则无法对该第二枢接框架43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一定位摩擦力。惟,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施作时,并不局限于此,该弹性元件45亦可为该固接框架41或该滑套44上凸设的至少一弹性元件,只要该弹性元件的设计位置是介于该固接框架41及该滑套44之间,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41及滑套44施加一弹性作用力,亦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所称的弹性元件45。
如此,复请参阅图1及图7所示,在大多数无需大幅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时,由于该弹性元件45的弹性作用力,会使该滑套44不仅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42的外缘,且其另一端的端面会同时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43邻近一端的端面,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42的外缘及该第二枢接框架43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一定位摩擦力,该第一枢接框架4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43即能通过该滑套44,被定位成一体,进而令其中所设的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维持在入射光的最佳通过率(即,最佳减光量)的状态下,共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以调整其偏光量;反之,在少数需特别调整减光量的摄像环境下,则仅需对该滑套44施加一外力,以克服该弹性元件45的弹性作用力,使该滑套44仅单独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42,仅能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42施加该定位摩擦力,而无法对该第二枢接框架43施加一定位摩擦力,该第一枢接框架42及该第二枢接框架43即能彼此独立地相对于该相机镜头51转动,快速且有效地调整该第一偏光镜片A及该第二偏光镜片B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以大幅度地调整减光量。
按,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按凡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不脱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保护的范畴。

Claims (16)

1.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接框架,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螺接环,该螺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螺牙,该螺接环的螺牙与一相机镜头的前缘凹设的螺牙相螺接成一体,以使该固接框架能被固定至该相机镜头的前缘,该固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
一第一枢接框架,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一枢接环,该第一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该第一枢接凸缘及第一枢接凹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架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一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该第一枢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凹槽;
一第二枢接框架,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二枢接环,该第二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凸缘,该第二枢接凸缘及该第二枢接凹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二枢接框架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二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二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及
一滑套,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分别独立地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以调整减光量;该滑套尚能朝该第二枢接框架滑动,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且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结合成为一体,共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以调整偏光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呈粗糙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 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套的径向内缘表面呈一粗糙面,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亦呈一粗糙面,以在该滑套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外缘的状态下,因所述粗糙面,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内径大于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内径,且该第二偏光镜片的外径大于该第一偏光镜片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接框架及滑套间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是一弹性环,且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接框架或该滑套上凸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设计位置介于该固接框架及该滑套之间,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凸起部与该凹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8.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凹陷部与该凸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外缘。
9.一种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接框架,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螺接环,该螺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螺牙,该螺接环的螺牙与一相机镜头的前缘凹设的螺牙相螺接成一体,以使该固接框架能被固定至该相机镜头的前缘,该固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
一第一枢接框架,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一枢接环,该第一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该第一枢接凸缘及第一枢接凹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架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一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该第一枢接框架上邻近另端的内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凹槽;
一第二枢接框架,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凸设有一第二枢接环,该第二枢接环的径向外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凸缘,该第二枢接凸缘及该第二枢接凹槽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二枢接框架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二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二偏光镜片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架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及
一滑套,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单独对该第一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能分别独立地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以调整减光量;该滑套尚能朝该第二枢接框架滑动,同时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以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及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施加摩擦力,令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能结合成为一体,共同相对于该相机镜头转动,以调整偏光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呈粗糙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套的径向内缘表面呈一粗糙面,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径向外缘表面呈一粗糙面,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亦是一呈粗糙面,以在该滑套同时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的状态下,能因所述粗糙面,分别对该第一枢接框架及该第二枢接框架施加摩擦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枢接框架的内径大于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内径,且该第二偏光镜片的外径大于该第一偏光镜片的外径。
13.如权利要求9、10、11或12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接框架及滑套间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是一弹性环,且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14.如权利要求9、10、11或12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接框架或该滑套上凸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设计位置介于该固接框架及该滑套之间,且能分别对该固接框架及滑套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15.如权利要求9、10、11或12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凸起部能与该凹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16.如权利要求9、10、11或12所述的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套的内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凹陷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表面至少设有一凸起部,该凹陷部与该凸起部相嵌卡,而令该滑套能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或同时套设定位在该第一枢接框架的外缘且抵靠至该第二枢接框架邻近一端的端面。
CN201720126073.4U 2016-05-11 2017-02-13 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55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824 2016-05-11
TW105206824U TWM527967U (zh) 2016-05-11 2016-05-11 利用滑套定位之三環式偏光及減光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5593U true CN206515593U (zh) 2017-09-22

Family

ID=5744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2607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5593U (zh) 2016-05-11 2017-02-13 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5593U (zh)
TW (1) TWM5279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6201A (zh) * 2023-06-16 2023-07-18 四川三思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红外摄像的微光图像中热源干扰去除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4011B (zh) * 2016-09-18 2021-01-05 蒙天培 通过弹性嵌卡件轴向定位的可调式多环偏光减光镜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6201A (zh) * 2023-06-16 2023-07-18 四川三思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红外摄像的微光图像中热源干扰去除方法及系统
CN116456201B (zh) * 2023-06-16 2023-10-17 四川三思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红外摄像的微光图像中热源干扰去除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7967U (zh)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1526B (zh) 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
CN206515595U (zh) 具定位能力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
US10268045B2 (en) Adjustable multiple-ring polarizing ND filter assembly with elastic engaging member for axial ring securement
CN206515593U (zh) 利用滑套定位的三环式偏光及减光镜组
US8976465B2 (en) Multi-ring optical filter assembly allowing independent adjustment of rotation angle of each lens thereof
CN206339751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107844011A (zh) 通过弹性嵌卡件轴向定位的可调式多环偏光减光镜组
CN106094171B (zh) 一种超大视场及大相对孔径的鱼眼镜头
Mertens et al. The use of low cost compact cameras with focus stacking functionality in entomological digitization projects
TW201428403A (zh) 能獨立調整各鏡片旋轉角度之多環式濾光鏡組
CN204795257U (zh) 一种新型高拍仪
CN206407156U (zh) 用于无人机摄像头的调整结构及用于无人机的双镜头调整结构
CN208547796U (zh) 可调减光镜
Monteiro Fit to frame: image and edge in contemporary interfaces
CN207663128U (zh) 一种外挂虹膜镜头
CN205982795U (zh) 一种800万像素镜头结构
CN206074884U (zh) 一种手动对焦镜头结构
CN207601474U (zh) 一种用于摄影的柔光屏装置
CN204216996U (zh) 便携式壁挂扫描仪
CN212411398U (zh) 一种书法临摹展示装置
CN204013768U (zh) 组合式壁挂扫描仪
CN202306081U (zh) 具有锁位功能的nd调光滤镜
CN216210218U (zh) 一种带显示器显微镜一体机
CN204013787U (zh) 壁挂式扫描仪
CN109831617A (zh) 一种移动设备及操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