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0834U -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0834U
CN206510834U CN201621350392.5U CN201621350392U CN206510834U CN 206510834 U CN206510834 U CN 206510834U CN 201621350392 U CN201621350392 U CN 201621350392U CN 206510834 U CN206510834 U CN 206510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zone detection
limit mechanism
minute surface
blind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503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迎辉
杨全凯
汤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503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0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0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08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盲区检测装置,属于安全驾驶的辅助设备领域。该盲区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处的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前柱或所述前门角饰板处的镜面总成,所述镜面总成具有用于观测所述B柱盲区的反光面以及与所述反光面相对的背面;和设置在所述背面处的卡接部件,所述卡接部件与所述限位机构相卡接,并构造成能够绕所述限位机构转动;其中,所述镜面总成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卡接部件的带动下进行偏转,以改变所述镜面总成的所述反光面的观测范围。由于巧妙地使用了机械结构,避免采用高成本零部件,从而降低了成本,可以广泛应用到车辆中,且在拆卸时不需要拆除其他零部件,提高了拆卸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驾驶的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装备有常规的侧镜和后视镜的车辆,在其侧面具有盲区或者盲点。直视前方的驾驶员无法直接或者从后视镜或侧镜中看到这些盲区中的其它车辆。这在当该车辆的驾驶员不知道在盲区中有另一辆车并尝试进行动作,例如,变换车道、超车动作、左转或右转等的时候,可能导致出现危险状况甚至事故。
为了解决或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盲区检测装置被广泛使用。盲区检测装置例如可以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在外后视镜处安装可视摄像头或雷达等。第二种是将外后视镜的镜面分为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区域。第三种是在外后视镜上增加凸镜。然而,上述三种装置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种装置增加了摄像头或雷达使得成本大幅度提高,无法被广泛使用。第二种装置中镜面一旦被损坏,则需要更换镜面总成,而更换过程需要拆卸前门角饰板和车门内侧护板,拆卸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同时增加消费者成本。第三种装置中由于凸镜是安装在外后视镜上,凸镜只能跟随外后视镜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凸镜角度变化的灵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盲区检测装置,以解决现在技术中的盲区检测装置成本较高、更换过程繁琐以及镜片角度变化灵活性较差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盲区检测装置,用于对车辆的B柱盲区进行检测,所述车辆包括前柱和前门角饰板,所述盲区检测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处的限位机构;
设置在所述前柱或所述前门角饰板处的镜面总成,所述镜面总成具有用于观测所述B柱盲区的反光面以及与所述反光面相对的背面;和
设置在所述背面处的卡接部件,所述卡接部件与所述限位机构相卡接,并构造成能够绕所述限位机构转动;
其中,所述镜面总成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卡接部件的带动下进行偏转,以改变所述镜面总成的所述反光面的观测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球形体或半球形体。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件包括:
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卡接部件和所述镜面总成连接在一起;和
倒Ω形开口,其开设在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反光面的一端,并构造成与所述限位机构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机构正好卡入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件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处并靠近所述开口边缘的卡块,所述卡块具有弹性,以在所述限位机构正在卡入所述开口时弹开,并在所述限位机构卡入所述开口后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镜面总成的所述背面为长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背面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面为凸面,所述凸面的边缘与所述背面的边缘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镜面总成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焊接在所述车身处。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巧妙地使用了机械结构,避免采用高成本零部件,例如摄像头或雷达等,从而降低了成本,可以广泛应用到车辆中。又由于镜面总成是通过卡接部件连接在所述前柱或前门角饰板处,在需要更换镜面时,只需要将卡接部件和限位机构的卡接关系解除即可。由于镜面总成的背面是长条状,在拆卸镜面总成时,只要对镜面总成的一端向下施加压力,另一端必然会向上移动,此时,只需用手抬起另一端,即可解除卡接部件和限位机构的卡接关系,实现镜面总成的更换。该种方式简单快捷,不需要拆除其他零部件,提高了拆卸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镜面总成是独立设置,不依附于其他零部件,如外后视镜,使得镜面角度可以随意变化,增强了其角度变化的灵活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车辆盲区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由车内向车外观察的具有盲区检测装置的车辆的局部示意性三维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盲区检测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盲区检测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面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车辆100的盲区示意性俯视图。如图1所示,A表示A柱盲区,B表示B柱盲区,C表示C柱盲区。一般轿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向后依次为前柱110(A柱)、中柱(B柱)和后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起支撑作用,也起到了门框的作用。A柱、B柱和C柱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再仔细描述。由A柱引起的盲区称为A柱盲区。由B柱引起的盲区称为B柱盲区。由C柱引起的盲区称为C柱盲区。车辆100出于安全的考虑,B柱一般会比较粗壮,且后视镜角度有限,由此导致B柱盲区是最常见的,但也是容易被忽略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盲区检测装置200的车辆100的局部示意性三维图。如图2所示,车辆100可以包括前柱110、前门角饰板120和外后视镜130。其中,前柱110即为A柱。前门角饰板120即为车辆100内部且靠近外后视镜130的车门饰板。由于外后视镜130的位置限制,导致外后视镜130的视野有限,可以产生盲区。因此,为了增大视野,需要在车辆100处设置合理有效的盲区检测装置200,实现对B柱盲区的检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盲区检测装置200的示意性分解图。如图3所示,盲区检测装置200可以包括限位机构210。限位机构210设置在车辆100是车身处,其可以是焊接在车身处。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机构210并不限于仅仅是焊接在车身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机械结构将其连接在车身处。设置限位机构210的目的,是为了使得盲区检测装置200能够转动,以检测B柱盲区。因此,限位机构210的形状可以构造为球形状或者半球形状。如图3所示,盲区检测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镜面总成220。镜面总成220可以设置在前柱110或前门角饰板120处,图2示出了将镜面总成220设置在前门角饰板120处的示意图。设置镜面总成220的目的是为了检测B柱盲区,因此,镜面总成220可以包括具有用于观测B柱盲区的反光面221以及与反光面221相对的背面222。为了使得镜面总成220能够转动,盲区检测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卡接部件230。卡接部件230可以设置在镜面总成220的背面222处,并具有一定厚度。卡接部件230与限位机构210相卡接,并构造成能够绕所述限位机构210转动。镜面总成220配置成能够在卡接部件230的带动下进行偏转,以改变镜面总成220的反光面221的观测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巧妙地使用了机械结构,避免采用高成本零部件,例如摄像头或雷达等,从而降低了成本,可以广泛应用到车辆100中。又由于镜面总成220是通过卡接部件230连接在所述前柱110或前门角饰板120处,在需要更换镜面时,只需要将卡接部件230和限位机构210的卡接关系解除即可。另一方面,由于镜面总成220是独立设置,不依附于其他零部件,如外后视镜130,使得镜面角度可以随意变化,增强了其角度变化的灵活性。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卡接部件230能够与镜面总成220同步转动,卡接部件230可以包括连接件231,其可以将卡接部件230和镜面总成220连接在一起,以使得两者可以进行同步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接部件230可以与背面222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在背面222处,只需在其进行转动时能够与镜面总成220进行同步转动即可。为了使得卡接部件230能够与限位机构210进行卡接,卡接部件230还可以包括倒Ω形开口232,其开设在连接件231背离反光面221的一端,并构造成与限位机构210相配合,以使得限位机构210正好卡入开口232。其中,开口232的尺寸稍大于限位机构210的尺寸。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盲区检测装置200的示意性后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得限位机构210不脱离开口232,卡接部件230还可以包括卡块233。卡块233可以设置在接件处并靠近开口232的边缘。卡块233必须是具有一定弹性的,以在限位机构210正在卡入开口232时能够弹开,并在限位机构210卡入开口232后能够锁紧。
在需要对镜面总成220进行更换时,希望能够快速更换,提高更换效率,因此,镜面总成220可以设置成长条状。即镜面总成220的背面222可以是长条状,镜面总成220的反光面221的边缘可以与背面222的边缘贴合。为了能进行大角度地检测B柱盲区,反光面221可以是凸面,因此,凸面的边缘与背面222的边缘是相互贴合的。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面总成2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反光面221具有不同曲率。如此设计,仅需要通过小角度的调整,便能够获得较好的视野。当将镜面总成220设置在前门角饰板120处或前门角饰板120处时,由于其是长条状,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且由于反光面221不同位置处的曲率均不相同,使得仅需要进行小角度转动,便可观察到较大范围的B柱盲区。
由于镜面总成220的背面222是长条状,在拆卸镜面总成220时,只要对镜面总成220的一端向下施加压力,另一端必然会向上移动,此时,只需用手抬起另一端,即可解除卡接部件230和限位机构210的卡接关系,实现镜面总成220的更换。该种方式简单快捷,不需要拆除其他零部件,提高了拆卸效率。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盲区检测装置,用于对车辆的B柱盲区进行检测,所述车辆包括前柱和前门角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检测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处的限位机构;
设置在所述前柱或所述前门角饰板处的镜面总成,所述镜面总成具有用于观测所述B柱盲区的反光面以及与所述反光面相对的背面;和
设置在所述背面处的卡接部件,所述卡接部件与所述限位机构相卡接,并构造成能够绕所述限位机构转动;
其中,所述镜面总成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卡接部件的带动下进行偏转,以改变所述镜面总成的所述反光面的观测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球形体或半球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件包括:
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卡接部件和所述镜面总成连接在一起;和
倒Ω形开口,其开设在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反光面的一端,并构造成与所述限位机构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机构正好卡入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件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处并靠近所述开口边缘的卡块,所述卡块具有弹性,以在所述限位机构正在卡入所述开口时能够弹开,并在所述限位机构卡入所述开口后能够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总成的所述背面为长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为矩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为凸面,所述凸面的边缘与所述背面的边缘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镜面总成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焊接在所述车身处。
CN201621350392.5U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0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0392.5U CN206510834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0392.5U CN206510834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0834U true CN206510834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6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5039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0834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0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01843A1 (en) A Visual Theft Prevention and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a Vehicle, Facility or Home
CN104890576A (zh) 一种智能全方位消除汽车盲区的装置
CN102887113A (zh) 辅助安全行车装置
CN103818385A (zh) 汽车中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6510834U (zh) 一种盲区检测装置
CN102166990A (zh) 一种用于绞接式拖挂车的外后视镜
CN204978412U (zh) 一种汽车侧方位停车辅助系统
CN102848976A (zh) 驾驶视觉辅助监视系统及具有该视觉辅助监视系统的车辆
CN201300775Y (zh) 安装在车辆外后视镜上的后视摄像装置
CN205334730U (zh) 一种十字路口交通违章识别系统
CN205202844U (zh) 一种汽车后视智能监控系统
CN106740500A (zh) 一种多角度视角汽车后视镜及使用方法
CN205239331U (zh) 一体式侧缘带曲面镜的观后镜
CN212073868U (zh) 新型扩展摄像头视野的装置及汽车
CN110988889A (zh) 一种汽车盲区监测方法
CN105550652A (zh) 一种基于四颗摄像头360度环视ldw的实现方法
CN204547931U (zh) 一种宽视野的大型汽车后视镜
CN110466430A (zh) 一种半挂车环视盲区显示方法
CN201011529Y (zh) 一种大角度广角反光镜
CN204547932U (zh) 一种宽视野的中、小型汽车后视镜
CN204095663U (zh) 一种代替后视镜的汽车后视视频探头系统
CN205239332U (zh) 一体带l型曲面镜的观后镜
CN107351768A (zh) 一种用于防撞的后视镜
CN205239333U (zh) 一体式下缘带曲面镜的观后镜
TW201944094A (zh) 校車雷達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