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0663U - 数控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控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0663U
CN206500663U CN201720184192.5U CN201720184192U CN206500663U CN 206500663 U CN206500663 U CN 206500663U CN 201720184192 U CN201720184192 U CN 201720184192U CN 206500663 U CN206500663 U CN 206500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processing apparatus
numerical control
control processing
c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841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凤海涛
甘骥峰
杨洪春
罗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841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0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0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0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加工装置,用于加工工件的燕尾面,所述数控加工装置包括刀柄、设置于所述刀柄前端的刀头,所述刀头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切削部,相邻的所述切削部之间形成有排屑槽,所述切削部用于被所述刀柄带动旋转后与所述工件的燕尾面相贴合并切削所述工件的燕尾面。上述数控加工装置,由于刀头的多个切削部旋转后的边缘轮廓与加工面相匹配,其进行一次加工工序即可完成燕尾面的加工,省时省工,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不会出现接刀痕,加工质量好。

Description

数控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控加工中,常常需要对工件的燕尾槽加工,由于其加工面较多,且有的燕尾槽具有不同曲率的曲面,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采用各种不同的刀具依次对不同的面逐个切削加工,其加工工序多,加工过程复杂,耗时长,加工成本较高,接刀痕较为明显,不能满足对加工面的高精度、高光洁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快速加工燕尾面且加工质量好的数控加工装置。
一种数控加工装置,用于加工工件的燕尾面,所述数控加工装置包括刀柄、设置于所述刀柄前端的刀头,所述刀头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切削部,相邻的所述切削部之间形成有排屑槽,所述切削部用于被所述刀柄带动旋转后与所述工件的燕尾面相贴合并切削所述工件的燕尾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的纵截面的边缘呈与所述工件的燕尾面相匹配的燕尾状,所述切削部的纵截面的边缘包括呈圆弧形的外圆角边缘、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圆角边缘两侧的直的顶边缘和底边缘,所述顶边缘的顶部向所述刀头一侧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切削部的同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切削部为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切削部的一侧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刀粒,所述刀粒的切削刃凸出于所述切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切削部的刀粒在所述工件的燕尾面的投影相对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切削部均匀布设于所述刀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为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头的中央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刀柄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刀柄与所述容置槽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切削部沿所述刀头的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布设。
上述数控加工装置,由于刀头的多个切削部旋转后的边缘轮廓与加工面相匹配,其进行一次加工工序即可完成燕尾面的加工,省时省工,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不会出现接刀痕,加工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控加工装置加工燕尾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数控加工装置加工燕尾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加工装置200,用于加工工件100的燕尾面110,该燕尾面110包括内圆角面111、分别连接于内圆角面111两侧的底面112和斜面113,底面112和斜面113为平面,斜面113的顶部向底面112的一侧倾斜。
该数控加工装置200包括刀柄201及设置在刀柄201的前端的刀头202,刀头202和刀柄201具有同一回转中心轴。刀头202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切削部210,用于加工工件100的燕尾面110,并且,相邻的切削部210之间形成有排屑槽213。刀柄201带动刀头202转动以带动切削部210转动,切削部210转动后与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相贴合并且切削工件100的燕尾面110。
切削部210的纵截面的边缘呈与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相匹配的燕尾状,切削部210的纵截面的边缘包括呈圆弧形的外圆角边缘221、分别连接于外圆角边缘221两侧的直的顶边缘222和底边缘223,顶边缘222的顶部向刀头202一侧倾斜,外圆角边缘221、顶边缘222、底边缘223分别对应于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的内圆角面111、斜面113、底面112;切削部210转动后的外缘与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相匹配,由于两者相匹配,刀头202可按预设的进给量对工件100的燕尾面110进行旋转切削一周或数周后,再沿工件100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整体工件100的燕尾面110加工完。采用该数控加工装置200无需用多道工序对燕尾面110加工,刀头202只需旋转一周或数周即可完成对应位置的燕尾面110的加工,省工省时,同时,能避免因更换不同的刀具而浪费刀具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加工成本低,不会出现接刀痕,能满足对燕尾面110加工的高精度和高光洁度的要求。
多个切削部210可以均匀布设在刀头202上,以方便在加工时的控制,便于设置加工时间,使其完成的加工面的各部分的一致性好。
刀头202和刀柄201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采用焊接连接,例如采用钎焊。如图1所示,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在刀头202的中央设置有环状的容置槽214,刀柄201的一端插接在该容置槽214内,并且刀柄201和容置槽214为过盈配合。
如图2所示,从侧面看,切削部210纵截面的投影也呈燕尾状,刀头202的上下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平面。多个切削部210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时,可使整体结构更为稳定。
多个切削部210沿刀头202的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布设,即多个排屑槽213也是呈螺旋状的。切削部210设置呈螺旋状,加工过程中,碎屑从侧面或顶部排出,碎屑与切削好的工件100表面不会碰撞,能进行有效和及时地从排屑槽213排出,避免在加工过程造成对燕尾面110的刮花。
在一实施例中,各个切削部210的同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刀头202旋转时,各切削部210的切削刀刃依次对工件100的燕尾面110进行加工。多个切削刀刃形成球面螺旋线切削刃,使用球面螺旋线的切削刀刃,使其更适合于具有整体几何特征完整的复杂曲面的加工,可一次性加工工件100的整个燕尾面110,加工效率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各切削部210不设置切削刀刃,而是在每个切削部210的同一侧都设置有至少一个刀粒,刀粒的切削刃凸出于切削部的边缘,相邻的切削部210的刀粒在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的投影相对错位设置。当然,相邻切削部210的刀粒在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的投影可以有部分重叠。刀粒的错位设置,使所有刀粒旋转后形成的加工面与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相匹配。在加工时,刀头202旋转完一周,各刀粒分别对燕尾面110的对应的高度的部位进行切削,而所有刀粒旋转后共同形成的加工面能全部覆盖工件100的加工面,所以不必增加其他工具进行再加工,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在切削部210设置刀粒的结构,使得在长期加工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对其中任何一个刀粒进行更换,而不必将整个刀头202更换,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如图1、图2所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刀头202设置有四个切削部210,四个切削部210在刀头202均匀间隔布设,每个切削部210都间隔设置有三个刀粒。将第一个切削部211靠近刀柄201的第一个刀粒2110设置在对应于燕尾面110的斜面113的上部分,第二个切削部212靠近刀柄201的第一个刀粒2120在燕尾面110的横向投影紧靠第一个切削部211的刀粒在燕尾面110的横向投影的下方,该两个刀粒的在燕尾面110的横向投影可以有重叠,即该两个刀粒旋转路径可以有部分重叠,其它刀粒的设置依次类推。第二个切削部212与第一个切削部211相邻,加工时,第一个切削部211的刀粒比第二个切削部212对应的刀粒先旋转至与工件100的燕尾面110接触,刀粒可拆卸连接于切削部210,例如可以采用嵌入式安装在切削部210。
刀粒或者切削部210的切削刀刃上可以涂覆设置有硅胶层(图未示),以提高加工后的加工面的光洁度。
刀柄201可以采用合金钢件,例如YG6硬质合金圆棒,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的优良性能。每个切削部210的同一侧可以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刀粒的安装槽,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使用不同形状的刀粒。可以采用三角形刀粒,三角形刀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三条边都呈直线的刀粒,用于切削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的斜面113和底面112;第二种是凸出于切削部210的边缘的一侧全为圆弧形的刀粒,用于切削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的内圆角面111;第三种是凸出于切削部210的边缘的一侧包括有圆弧形和直线的刀粒,用于切削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的内圆角面111和斜面113或者内圆角面111和底面112。由于切削部210边缘的轮廓线为曲线,其中一些刀粒的靠近切削部210边缘的一侧为弧形边,以使加工时所有刀粒的切削刃都能与工件100的燕尾面110紧密贴合。
上述数控加工装置,由于刀头的多个切削部旋转后的边缘轮廓与加工面相匹配,其进行一次加工工序即可完成燕尾面的加工,省时省工,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不会出现接刀痕,加工质量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控加工装置,用于加工工件的燕尾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加工装置包括刀柄、设置于所述刀柄前端的刀头,所述刀头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切削部,相邻的所述切削部之间形成有排屑槽,所述切削部用于被所述刀柄带动旋转后与所述工件的燕尾面相贴合并切削所述工件的燕尾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的纵截面的边缘呈与所述工件的燕尾面相匹配的燕尾状,所述切削部的纵截面的边缘包括呈圆弧形的外圆角边缘、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圆角边缘两侧的直的顶边缘和底边缘,所述顶边缘的顶部向所述刀头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切削部的同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切削部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切削部的一侧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刀粒,所述刀粒的切削刃凸出于所述切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切削部的刀粒在所述工件的燕尾面的投影相对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切削部均匀布设于所述刀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为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中央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刀柄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刀柄与所述容置槽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切削部沿所述刀头的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布设。
CN201720184192.5U 2017-02-27 2017-02-27 数控加工装置 Active CN206500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4192.5U CN206500663U (zh) 2017-02-27 2017-02-27 数控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4192.5U CN206500663U (zh) 2017-02-27 2017-02-27 数控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0663U true CN206500663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4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84192.5U Active CN206500663U (zh) 2017-02-27 2017-02-27 数控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06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5717A (zh) * 2017-02-27 2017-06-13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数控加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5717A (zh) * 2017-02-27 2017-06-13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数控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4454B (zh) 加工工具
CN103240429B (zh) 一种试样快速车削的车削刀具及采用其的定尺寸切削方法
US20080209727A1 (en) Fillet machining without adaptive probing and parts finished thereby
CN104959667B (zh) 一种偏心形后刀面带不等距圆弧头铣刀及磨削方法
CN102275122B (zh) 一种整体叶盘叶片型面的数控抛光方法
US4757645A (en)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12000720A (ja) 総形カッ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総形カッターの研削工具
CN206500663U (zh) 数控加工装置
CN109304505A (zh) 一种三元叶轮的粗铣加工方法
CN104985400A (zh) 螺旋槽加工方法
CN107088753A (zh) 一种涡轮盘类零件榫槽边缘光整加工工艺及加工装置
JP4450993B2 (ja) 機械加工に使用される切刃の少なくとも一の面を研削する方法、その方法の使用、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に使用される研削用ホイール
CN108229019A (zh) 闭式整体叶盘叶片精加工方法
CN106825717A (zh) 数控加工装置
CN207239251U (zh) 一种加工高硬度材料的立铣刀
CN112008506B (zh) 外轮廓约束的球型旋转锉刃磨加工方法和刃槽磨削方法
CN112355580A (zh) 高温合金机匣毛刺去除工艺
CN107234285B (zh) 一种成型铣刀及其制造方法
US4164102A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eramic axial turbine wheel
CN111889811B (zh) 一种等切削前角插齿刀及其构造方法
CN107139072B (zh) 一种机器人打磨专用金刚石、cbn成套工具
JP2008264965A (ja) 研削形成方法及び回転切削工具
CN211992524U (zh) 一种用于锥柄钻头生产的成型砂轮
CN206966671U (zh) 一种精加工多刀头车削刀具
CN205702511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eng Haitao

Inventor after: Gan Jifeng

Inventor after: Yang Hongchun

Inventor after: Luo Chuanp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ijun

Inventor after: Zou Xiaohong

Inventor before: Feng Haitao

Inventor before: Gan Jif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Hongchun

Inventor before: Luo Chuanpeng